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2/T 4077.3-2021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技术规程 第3部分:施工与监理.pdf简介:
DB32/T 4077.3-2021《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技术规程》是一部关于矿山生态修复的施工与监理标准,其第三部分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施工技术要求:详细规定了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材料选用、设备配置等技术标准,确保修复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施工过程管理:包括施工计划、施工进度、质量管理、安全控制等内容,强调了施工过程的规范化和流程化管理,以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3. 监理方法与程序:明确了监理单位的职责和权限,以及对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和评估要求,确保修复工程按照设计和规程进行。
4. 施工与监理的协调与沟通:强调了施工方与监理方之间的信息交流与问题解决机制,以保证修复工程的顺利进行。
5. 生态环境保护:特别关注在修复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如土壤稳定、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以实现修复工程的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DB32/T 4077.3-2021 是一项旨在恢复矿山破坏后生态环境,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工程技术指南。
DB32/T 4077.3-2021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技术规程 第3部分:施工与监理.pdf部分内容预览:
表3钢筋石笼受力筋弯钩制作要求
b)低碳钢丝石笼制作。钢丝石笼由专用机械编织成的热镀锌低碳钢丝格宾网片组装而成,确保稳 固性和抗拉性。钢丝石笼网片的抗压、抗剪强度及有关力学指标、耐腐蚀性应达到设计要求, 钢丝力学性能应符合YB/T4190、YB/T5294的规定。 C 钢丝绳网石笼制作。由抗腐蚀、高强度、具有延展性的钢丝编织而成,采用机械将双线绞合编 织成多绞状、六边形网目的绳网,钢丝的力学性能应符合YB/T4190、YB/T5294的规定。 竹编石笼制作。竹笼网箱材料为天然毛竹及铁丝,由专业人员编制组装而成。竹网片抗压、抗 剪强度及有关力学指标、耐腐蚀性应符合设计要求。
5.3.4.7石笼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同一层面砌筑应基本平整,相邻石龙高差应满足设计要求。 b)石笼安装应自身稳定,表面应以人工或机械砌垒整平。 c)上下左右绑扎锚固连接应可靠、自然,满足设计要求,中间宜加2根“8”字形的拉结绑丝。 d 同一砌筑层内,相邻石笼应错缝砌筑,不应有顺向通缝。上下相邻石笼也应错缝搭接河北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 交安).pdf,避免竖 向通缝。 e 网箱封盖应在顶部石料砌垒平整的基础上进行;使用封盖夹固定每端相邻结点后,再加以绑扎: 封盖与网箱边框相交线,应每相隔250mm绑扎一道。
5.3.4.8石材填充应满足下列要求:
a)石笼内填充的石料规格、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石料应坚硬,严禁使用风化石。 b)应同时均匀地向同层的各箱格内投料,严禁将单格石笼一次性投满。 c)每层石笼分次投料,厚度宜控制在300mm左右。 d)顶面填充石料宜高出石笼5cm10cm,且应密实,空隙处宜以小碎石填塞,
e)填充材料容重应满足设计要求。 f)每层填充石料表面应以人工或机械砌垒整平,石料间应相互搭接,
5.3.5水下抛石压脚工程
5.3.5.1施工工序:水下测量→抛投试验→抛石参数确定→抛石船定位→抛石→平整→检查验收。抛 石前应进行水底地形测量,绘制水底地形剖面,及时校核因水流冲刷导致水底地形变化。 5.3.5.2抛石压脚的石料形态、大小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块石应采用石质坚硬、遇水不易破碎或 水解、软化系数大于0.7的石料, 5.3.5.3抛石压脚宜在枯水期进行,高水位抛投时应采取稳石措施。 5.3.5.4水下抛石应合理划分施工小区(网格),根据设计图纸中每个抛区的厚度以及抛石前水下地 形测量结果,计算出每个网格应抛石量,编制施工网格图。 5.3.5.5抛石前应测量抛投区的水深、流速、断面形状等,通过抛投试验确定抛石大小、抛石冲距、 抛投强度等各项参数。 5.3.5.6抛石压脚前应在抛投区对应的岸上测量、放线,设立标志,确定施工位置。 5.3.5.7抛石船定位锚具选用、抛锚顺序应符合设计及相关要求,抛锚定位应准确无误。 5.3.5.8抛石船定位结束后,可在抛石船下边挂吊装石船进行施工,抛石应均匀;施工中遵循“先 上游后下游,先深泓后近岸”依次投抛顺序。水深流急时,应先用较大石块在护脚部位下游侧先抛投形 成石,然后再逐次向上游侧抛投。 5.3.5.9抛石应自下而上逐层抛投,抛石后应加密测量,及时探测水下抛石坡度、厚度、高程,直至 达到设计要求,对超出设计高程部分应进行整平
5. 3. 6 其他工程
回填压脚其他工程包括与之配套的排水、反滤层、护坡、护脚等,其他工程施工应符合本文 分:调查勘查与设计11.5.5~11.5.8及相关标准的规定。
5.3.7.1土体压脚工程
表4/土体压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表5石笼压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续)
5.3.7.3水下抛石压脚工程
5.3.7.3.1抛石所用块石大小及重量应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湿抗压强度应大于50MPa,软化系 数应大于0.70,密度应不小于2.7×10t/m;严禁使用风化石、易水解岩石、软岩等不合格的石料; 石料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5.3.7.3.2水下抛石工程结束后,可采用水下噪声测量法对抛投区域及相邻的部分水域进行水下地形 则量,绘制1:500的水下地形图,将抛石前后的水下地形图进行对比,确定抛投效果。 5.3.7.3.3定点测量增厚应控制在70%~130%,小于70%时应补抛块石,使其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大于 30%时应进行水下埋坡处理。小面积高于设计标高时,由潜水员整平;大面积高于设计标高的部分,由 装有长臂反铲的驳船,采用长臂上装有的特制平整器,沿岸进行整平,保证抛投的平整度。
5. 4. 1一般规定
5. 4. 1. 1施工工序
a)非预应力锚杆:机械、材料进场→钻机安装定位(位置、角度)→成孔(检查验收)→清孔→ 锚杆制安(加工、组装、验收)→注浆→养护(试件强度确认)→检验。 b 预应力锚杆(索):机械和材料进场→钻机安装定位(位置、角度)→成孔(检查验收)→清 孔→锚杆(索)制安(加工、组装、验收)→一次注浆(传力装置安设)→养护(试件强度确 认)→张拉一锁定(锁定荷载确认)→二次注浆→封锚→检验。 .4.1.2施工前应查看现场,核对地层、施工和环境条件,选择相应施工方法和机械设备,编制施工 方案。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环保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按图施工。 .4.1.3施工前应检查原材料型号、品种、规格及锚杆(索)各部件质量,确认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的 主要技术性能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1.4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锚杆(索)钻孔、注浆试验,预应力锚杆(索)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长拉试验,校核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的适应性。 欧 .4.1.5设计对预应力锚杆(索)有监测要求时,应在设计要求监测的锚杆(索)上安装监测仪器, 量测应力,绘制应力变化图等。 .4.1.6在裂隙发育以及富含地下水的岩层中进行锚杆(索)施工时,应对钻孔周边孔壁进行渗水试 验。当钻孔内注入0.2MPa~0.4MPa压力水10min后,锚固段钻孔周边渗水率超过0.01m/min时, 应采用注浆或其他方法处理。 .4.1.7用于锚杆(索)的原材料、构配件等应进行现场验收并取样检测。 .4.1.8锚孔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施工地质编录,复核地层情况,记录地层岩性特征、地下水、软弱面 口滑动面位置及深度等,对代表性钻孔绘制钻孔柱状图。 .4.1.9锚孔施工完毕后,宜采用孔内电视、钻孔成像仪或工业内窥镜等对代表性锚孔进行检测,观
测孔壁岩性、裂隙位置及发育状况等,必要时进行全孔壁成像、录像以及关键部位抓拍图片等。 5.4.1.10锚杆(索)的基本试验应按设计要求实施。设计无要求时,可参照附录D的规定。 5.4.1.11采用脚手架搭设锚杆施工作业平台时,应按相关规定对其安全性进行设计验算,编制专项施 工方案。 5.4.1.12锚杆(索)施工完成后,应按相关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设计无要求时,可参照附录Ⅱ 的规定进行验收试验,
5.4.2.1锚孔定位与成孔
2.1.1锚杆定位与成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层条件,定出孔位,做出标记,按工程设计或排列顺序进行编号。 b 锚杆钻孔不应扰动周围地层,钻孔用水对地层有不良影响时,应采用于法成孔,孔壁易塌地 层应采用跟管钻进成孔, C 孔距误差应≤100mm;钻头直径不应小于设计钻孔直径3mm。 d 钻机就位准确,立轴与设计钻孔轴线一致,钻机应固定牢固、可靠,钻孔轴线的偏斜率不应大 于锚杆长度的2%。施工中宜采用导向钻具钻进,经常检查孔斜度。 e 孔深不应小于设计长度,也不宜大于设计长度500mm。 f 终孔后应使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洗。 8 应对部分锚孔进行取芯,揭露地质情况。成孔施工中应做好地质编录,成孔完成后应及时填写 钻孔施工记录表。 h)成孔施工中地质情况与勘查或设计不符时,应及时反馈,必要时进行工程洽商和变更。 2.1.2在不稳定主层或地层受扰动导致水主流失而危及地质灾害体或临近建筑物、影响公用设施 全时,宜采用套管护壁钻孔。 2.1.3钻孔过程中如遇岩体破碎或地下水渗漏严重、钻进受阻时,应采取固结灌浆堵漏措施。若 主软弱、孔壁易塌,应采取跟管法钻进成孔。 2.1.4成孔完成并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安装锚杆和注浆施工。
SY/T 7434-2018标准下载5.4.2.2锚杆制作、存储与安放
5.4.2.2.1锚杆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a)锚杆制作宜在工厂或施工现场专门作业棚内进行。 b 严格按设计要求制备锚杆、托板、螺母、居中构造等部件, C 锚固段范围内,锚杆上不应有可能影响注浆体有效黏结和影响锚杆使用寿命的有害物质。应确 保注浆体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d 锚杆制作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 e) 锚杆宜采用机械连接,锚杆钢筋切断应采用切割机切断,不应采用电(气)焊切断。 5.4.2.2.2锚杆储存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锚杆制作完成后应尽早使用,不宜长期存放。 b 避免机械损伤锚杆体或油渍、泥土溅落在锚杆体上。 C 存放环境相对湿度超过85%时,锚杆外露部分应进行防潮处理。 d)存放时间较长的锚杆,在使用前应检查。
5.4.2.2.3锚杆安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杆放入孔内及注浆前,应清除孔内岩粉和积水。
b)加工完成的锚杆在搬运和安放时应避免机械损伤、介质侵蚀和污染。 c)锚杆放入钻孔前应检查锚杆加工质量,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d)安放锚杆前应防止扭压和弯曲,注浆管宜随杆体一同放入钻孔,锚杆应与钻孔角度保持一致。 e)全长黏结锚杆插入孔内深度不应小于锚杆长度的95%,锚杆安放后不得敲击或悬挂重物。 f)锚杆安装牢固,托板紧贴壁面,不松动
《公路工程金属试验规程 JTJ 055-1983》5. 4. 2. 3注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