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2T 4122-2021 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规范1.pdf简介:
"DB32T 4122-2021 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规范"是一个地方标准,它具体应用于江苏省的某个或某些开发区,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的评估工作。这个规范的全称可能指的是《江苏省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技术规程》,发布于2021年。
"1"可能是指规范的第1部分,具体内容可能会包括地质灾害的识别、风险评估方法、评估参数的选择、评估流程、报告编写要求等方面。它旨在帮助开发者和相关机构识别并评估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以便采取预防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个规范是基于地质学、灾害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结合区域地质条件、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综合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科学评估,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工程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
DB32T 4122-2021 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规范1.pdf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开发区developmentzone 由国家或地区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发展而划出一定范围并在其中实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 段的特定区域,一般指通过各级政府审批的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 3.2 地质灾害geological hazard 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地面陷(采空塌陷、岩溶塌 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特殊类土(软土、砂土、膨胀土)灾害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DB32/T41222021
滑坡landslide 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质软弱面向下向外滑动。滑坡通常具有双重含义,重力滑动过 滑动的地质体和堆积体。 3.4 崩塌rockfall 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高陡坡突然加速崩落、滚落或跳跃,具有明显的拉断或倾覆。 3.5 地面沉降landsubsidence 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松散地层压缩所导致的地面高程降低的地质现象。 3.6 地裂缝surfacecrack 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 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滑坡landslide 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DB63∕878-2010 钢筋混凝土复合墙板低层建筑技术规程,沿地质软弱面向下向外滑动。滑坡通常具有双重含义,重力滑动过程或 动的地质体和堆积体。
地裂缝surfacecrack 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 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岩溶塌陷karstcollapse 岩溶洞隙上方的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形破坏,并在地面形成塌陷的地质现象。 3.9 特殊类土(软土)灾害specialsoil(softsoil)hazard 软土在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作用下,因流变性、触变性、高压缩性等工程地质特性而产生的侧向滑 移、不均匀沉降等变形破坏现象。
特殊类土(砂土)灾害specialsoil(sandysoil)hazard 砂土在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作用下,因砂土液化和渗透变形而产生的涌水涌砂、侧向滑 陷等变形破坏现象,
特殊类土(砂土)灾害specialsoil(sandysoi)hazard 砂土在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作用下,因砂土液化和渗透变形而产生的涌水涌砂、侧向滑移、地 等变形破坏现象,
特殊类土(膨胀土)灾害specialsoil(expansivesoil)hazard 膨胀土在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作用下,产生的胀缩变形破坏现象。
DB32/T41222021
灭害危险性区域评估 regional for geological hazard 定区域内,对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和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并对建设用地 出评价,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的技术工作
4.1.1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工作内容包括: a 查明开发区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类型、分布特征; b 分析论证各类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和危害程度; C 开展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及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d 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与建议; e 编制成果报告及相关图件,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成果查询服务系统。 4.1.2采用资料收集、地面调查、钻探、物探、测试等手段,查明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分布发育 持征;采用定性、半定量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定性方法包括工程类比法、成因历史分析法 等,半定量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经验公式法、解析法、数值法等。
4.2.1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成果报告应根据开发区规划、建设情况和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编 制,并建设区域评估成果查询服务系统 4.2.2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成果报告,应按照相关规定经专家审查通过后,方可提交使用。 4.2.3区域评估成果自通过审查之日起五年内有效,超过有效期的应进行修编;单个建设项目的查询 结果自出单之日起有效期为二年,超过二年的应重新查询。 4.2.4区域评估工作结束后,开发区地质环境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开发区规划方案变化大时,应重新 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工作,
DB32/T41222021
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程序应按照附录A执行,具体步骤如下: 接受委托后,根据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系统收集有关资料和现场踏勘,对评估区地质 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类型进行初步分析; S 确定评估区和调查区范围,明确评估内容,编制评估工作方案; h 开展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调查、物探、钻探、测试等工作; 对开发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做出评估,提出防治措施; 1 建设区域评估成果查询服务系统
4.4.1开发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划分按附录B执行。 4.4.2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级别为一级。 4.4.3评估区范围以开发区规划红线为界。 4.4.4调查区范围应根据评估区范围、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影响范围综合确定,滑坡、 崩塌、不稳定斜坡调查区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界,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和特殊类土(软土, 沙土、膨胀主)灾害调查区范围应与初步推测的地质灾害体影响范围一致,一般沿开发区规划红线外扩 200~1000m或至自然水体边界,特殊情况下外扩范围可大于1000m
5.1.1在系统收集水文气象、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地质 环境调查。 5.1.2地质环境调查比例尺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确定。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简单地区调查比 列尺不宜小于1:10000,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地区调查比例尺不宜小于1:5000,地质环境参 件复杂程度复杂地区(含突发地质灾害发育区)调查比例尺不宜小于1:2000。 5.1.3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简单地区,调查点应不少于5个/km²;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地区, 周查点应不少于10个/km;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复杂地区(含突发地质灾害发育区),调查点应不 少于20个/km2 5.1.4对地质灾害形成有明显控制与影响的微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重要部位或重点地段,应 加密调查,不得遗漏。
5.1.1在系统收集水文气象、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地质 环境调查。 5.1.2地质环境调查比例尺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确定。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简单地区调查比 列尺不宜小于1:10000,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地区调查比例尺不宜小于1:5000,地质环境券 件复杂程度复杂地区(含突发地质灾害发育区)调查比例尺不宜小于1:2000。 5.1.3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简单地区,调查点应不少于5个/km²;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地区, 调查点应不少于10个/km²;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复杂地区(含突发地质灾害发育区),调查点应不 少于20个/km 5.1.4对地质灾害形成有明显控制与影响的微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重要部位或重点地段,应 加密调查,不得遗漏。
5.2.1调查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评价地貌形态、高程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5.2.2调查人工地形地貌形态、规模及其稳定性条件,包括人工边坡、露天采矿场等的分布、形态 规模及稳定状态。
5.3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5.3.1调查地层地质年代、成因、岩性、产状、埋藏分布等。 5.3.2调查基岩埋深、岩体风化程度及软弱岩层分布。 5.3.3调查松散层的分布范围、规模及特征,分析其在工程建设中形成灾害体的可能性
DB32/T41222021
5.3.4调查褶皱、断裂、节理等构造发育特点,分析评估区及邻近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构造与地 震地质特征,确定地壳稳定性类型
5.4.1调查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结构特征、补径排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历史与现状、地下水水位及 动态特征、水化学特征,分析地下水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5.4.2调查区内主要含水层应有水文地质钻孔控制,地面沉降灾害发育除主采含水层外,对其他含水 层也应有适量的水文地质钻孔控制,如果收集的钻探资料达不到要求,应补充开展水文地质钻探。 5.4.3水文地质钻孔数量一般不少于1个/10km²(面积小于10km²的开发区至少有1个水文地质钻f 控制),无含水层分布区或含水层与评估灾种关系不密切的地区水文地质钻孔数量不作要求。 5.4.4地面沉降灾害发育区水文地质钻孔应揭穿主采含水层,岩溶发育区应揭穿岩溶发育带或主要含 水层(组),并开展水文地质试验以获取必要的水文地质参数; 5.4.5水文地质调查其他技术要求按照GB50027执行
5.6.1调查地下水开采、矿产资源开采及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水利工程、高架工程、桥梁工程、隧 道工程、堤防工程、港口、码头、机场、高层建筑等重大工程基本情况,分析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5.6.2调查当地大面积回填、临时性超限堆载、基坑开挖、工程降水、沉井以及地下工程施工引发的 软土、砂土、膨胀土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等经验
GBT 28799.2-2020 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 第2部分:管材.pdf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灾害
6.2.1特殊类士(软士)灾害
DB32/T41222021
特殊类土(软土)灾害应着重调查下列内容: 通过收集评估区及有关邻近地区工程地质钻孔等资料,调查软土层分布范围、埋藏条件、厚度 变化、岩性特征等; b 通过取样测试查明软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C 调查地表硬壳层的分布及厚度,软土层之下硬土层或基岩的埋深和起伏; 查阅新旧地形图,结合现状微地貌特征,判断是否存在暗埋的塘、浜、沟、坑等; e 调查软土大面积回填、堆载、基坑开挖、工程降水以及地下工程施工等引发的建筑物、路基不 均匀沉降、开裂等变形特征; 调查地区性软土灾害防治经验和教训
6.2.2特殊类士(砂士)灾害
特殊类土(砂土)灾害应重点调查下列内容: 通过收集评估区及有关邻近地区工程地质钻孔等资料,调查砂土层的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厚 度变化、岩性特征等; b 通过取样测试查明砂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级配、渗透性能和砂土液化的可能性及液化等级; C 调查砂土层地下水类型和地下水水位,上覆隔水层性状、厚度和分布情况,地下水补排关系等 d 调查基坑开挖、工程降水以及地下工程施工等引发的渗透变形灾害; e 调查地区性砂土灾害防治经验和教训
JTG∕T 3364-02-2019 公路钢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6.2.3特殊类土(膨胀)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