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4/T 15.2-2021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4404/T 15.2-2021 防雷安全管理要求 第2部分:防雷装置技术要求.pdf简介:
"DB4404/T 15.2-2021"是中国广东省的一项地方标准,全称为《防雷安全管理要求 第2部分:防雷装置技术要求》。这份标准主要针对的是防雷安全管理,特别是防雷装置的技术性要求。它详细规定了在建筑物、设备、电力系统、通信系统等各类设施中安装和使用防雷设备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在雷电天气下,这些设施和系统的安全性,防止雷电引发的损坏和人身伤害。这份标准可能包括防雷装置的设计、选型、安装、测试、维护和检查等方面的规定,是广东省防雷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
DB4404/T 15.2-2021 防雷安全管理要求 第2部分:防雷装置技术要求.pdf部分内容预览:
第2部分:防雷装置技术要
下刘文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5599 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 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74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50156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601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GB50650 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 GB/T 21431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JGJ/T139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QX/T109 城镇燃气防雷技术规范
《电气设备的安全 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 第2部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GB/T 22696.2-2008》近距离敷设线路short distancelaving
DB 4404/T15.2202
指线路敷设的位置与接闪器之间的最小平行净距小于等于1Ⅲ,最小交义净距小于等于0.3m 3.4 自然引下线 naturaldownlead 具有兼作传导泄流功能的但不是为此目的而专门设置的,上与接闪器、下与接地装置有良好接触的 各种金属构件、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理地金属管道和设施等的统称。 3.5 人工引下线manualdownlead 指明敷于建筑物表面或暗敷于建筑物结构层内,以传导泄流为目的而专门设置的金属导体,上与接 闪器相连,下与接地装置相连接
建筑物防雷分类除应满足GB50057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低压电源或信号线路引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工程(如地下管廊、隧道等),当其不属于GB 50057所规定的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但其内部电气、电子系统需要防雷击电磁脉冲 时,应根据系统的重要程度至少按GB50057规定的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要求采取相应的防雷 措施; 建筑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如金属脚手架、井字架、龙门架、塔吊等施工器械,以及施工办公 用房、宿舍、堆料间等临时建筑),宜按GB50057所规定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要求采取防 雷措施。
4. 2. 1技术要求
除应符合GB50057、GB50601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接闪器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 ·爆炸火灾危险环境、人员密集场所或高度大于10m的建筑物,应采用有固定支架的明装接 闪带; :对于高度小于等于10m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或工业建筑物,当建筑外观要求较高 时可采用贴(暗)装接闪带,同时应在屋角、檐角、女儿墙阳角及屋面突出物等高雷击概率部 位装设高度大于等于0.3m的接闪杆,并在建筑物四周显著位置设立防雷安全警示标志; ·不同标高的接闪带(网)应大于等于两处相互连接形成闭合环路 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网)的杆塔、支柱宜能承受大于等于0.90kN/m的基本风压。 平屋面、坡屋面上的接闪带(网)敷设位置应符合GB50057的要求;圆拱形屋面的接闪带 (网)敷设位置应以圆拱顶或顶部脊线为中心分别向四周敷设形成网格。 贴(暗)装接闪带的安装位置宜尽可能靠近易受雷击部位的结构外边缘且两者距离宜小于等 于20mm;贴装接闪带宜每隔小于等于1m采用卡箍固定;暗装接闪带的被覆层厚度宜小于等 于20mm 有固定支架的明装接闪带宜优先采用直径大于等于12mm的热镀锌(铜)圆钢或直径天于等 于10mm的圆铜、不锈圆钢;贴(暗)装接闪带宜优先采用大于等于40mm×4mm厚度的热镀 锌(铜)扁钢
DB 4404/T 15.2202
接内器可采用焊接、压接、缝接、螺钉或螺栓连接等连接工艺,但应确保持久可靠的电气贯 通;条件允许时,宜优先采用焊接。 接闪器上不应悬挂或近距离敷设各类电源线、通信线、信号线;不应在接闪器上安装照明灯 具、电视接收天线、视频监控等用电设施
4. 2. 2检测要求
除应符合GB/T21431、GB50601规定的方法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检查接闪器的布置是否符合GB50057的要求;首次检测时,应根据滚球半径计算接闪器的 保护范围: 对于贴装接闪带,应检查其固定卡扣间距是否均匀、固定可靠,检查其敷设位置是否靠近易 受雷击部位的结构安装面外边缘; 对于采用暗装接闪带,应检查其敷设位置是否靠近易受雷击部位的结构外边缘,测量被覆层 厚度,确认建筑物四周显著位置是否设立警示标志; 检查接闪器的焊接工艺是否符合GB50601的要求
除应符合GB50057、GB50601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明装引下线采用热镀锌圆钢、镀铜圆钢时直径宜大于等于12mm,采用圆铜、不锈圆钢时直径 宜大于等于10mm。 当利用建筑物结构钢筋作为自然引下线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当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6mm时,应至少利用两根钢筋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 ·当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16mm时,应利用四根钢筋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 每组引下线的各钢筋之间,宜自标高土0.00m处起,每两层并在屋面层处相互焊接连通 形成短路环。 对于金属结构建筑,宜将其所有的金属结构柱直接与接地装置作电气连接
除应符合GB/T21431、GB50601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a)首次检测时,应对暗装引下线的以下隐蔽部位进行检测: 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处: 引下线各分段之间的连接处; 柱筋引下线的短路环; ·为防侧击接闪器、均压环、幕墙金属结构以及其他防雷等电位连接而设置的预留接地端子 b)测量人工引下线与易燃材料墙体或墙体保温层的间距是否符GB50601的要求。 C 测试引下线与接闪器、接地装置是否形成电气通路
4. 4. 1技术要求
除应符合GB50057、GB50601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利用建筑物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DB 4404/T 15.22021
宜优先利用建筑物桩基础结构钢筋(预制管桩钢筋直径天于等于8mm,搅拌桩钢筋直径大 于等于12mm)作为垂直接地体。每一引下线处利用作为垂直接地体的桩筋数量宜大于等于2根: 被利用的桩筋宜尽可能分布在不同的桩(单桩承台除外),并通过承台板筋(直径大于等于 12mm)相互焊接连通; ·宜优先利用建筑物槽形、板形或条形基础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4mm)作为水平接地体,每 组接地体利用钢筋的数量宜大于等于2条;同时,各组水平接地体应相互焊接连通形成接地网 格。 人工垂直接地体当采用热镀锌(铜)圆钢时直径宜大于等于16mm,采用热镀锌角钢时尺寸宜 天于等于50mm×50mm×5mm;人工水平接地体当采用热镀锌(铜)圆钢直径宜天于等于 16mm,热镀锌扁钢尺寸宜大于等于50mm×5mm。 在易出现地基沉降、水主流失等区域,人工接地体的理深应大于等于1m。
除应按GB/T21431、GB50601规定的方法检测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a)首次检测时,应对接地装置的以下隐蔽部位进行检查: ·接地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处; 水平接地体各分段之间及其与垂直接地体之间的连接处; 接地网格的尺寸、位置, b 当采用人工接地体时,宜每隔3年作局部开挖检查其腐蚀情况;当接地体所在区域出现地基沉 降、水土流失时,宜每年作局部开挖检查接地体埋深。 c 首次检测时,应测量从接地装置引出的预留接地端子与防直击雷引下线之间的距离,并判断是 否符合本文件要求,
4. 5. 1技术要求
除应符合GB50057、GB50601、GB50343有关规定外,所有电气、电子系统的预留防雷等电位连接 端子不应从防直击雷引下线中直接引出
除按GB/T21431、GB50601规定的方法检测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首次检测时,应确认防雷等电位连接的预留端子位置符合本文件4.5.1条要求。 当采用S型等电位连接网络时,应采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或兆欧表测试电子系统各金属组件 与接地系统的绝缘状况,其绝缘电阻值宜大于等于50MQ
4.6电涌保护器(SPD)
4. 6. 2检测要求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讲解PPT按GB/T21431和GB50601规定的方法检测。
431和GB50601规定的万
5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防雷装置
DB 4404/T 15.2202
除应符合GB50057、GB50601、GB50343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位置: 尽可能避免设置在建筑物的顶三层,宜优先考虑设置在低楼层: · 尽可能避开建筑物的周边或有防直击雷引下线柱从机房空间穿越,宜优先考虑处于建筑物 的中央位置。 机房应有空间屏蔽措施,按屏蔽方式可分为板型屏蔽或格栅型屏蔽两种。 ·板型屏蔽材料可采用厚度为0.3mm0.5mm的彩钢板,格栅型屏蔽材料可采用金属(钢、铜) 丝筛网; 当屏蔽效能要求较高时,宜选用厚度较天的屏蔽板材或丝径较天、孔径较小的屏蔽筛网
除应按GB/T21431、GB50601规定的方法检测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检查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位置是否符合本文件要求: b 首次检测时,应采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测量屏蔽导体之间以及屏蔽体与等电位预留接地端子 之间的过渡电阻,结果应小于等于0.2Q; C 检测机房内部设备的摆放位置与屏蔽壁(顶)之间的安全距离,判断是否符合GB50057的要 求。
6石油化工场所防雷装置
除应符合GB/T21431、CB50601、GB50650等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检查非金属粉粒料桶仓、通风开放式冷却塔和机械鼓风逆流式冷却塔是否设置接闪网并测量 其网格尺寸。 对利用金属装置本体做接闪器的物体进行检查确认,并应符合GB50650的要求。 检测用作接闪器的金属装置外壳顶部和外侧上部厚度、金属放空管口厚度,并应符合GB 50057、GB15599等有关规范要求。片 确定各类放散管、呼吸阀和排风管等突出物,以及其它不能作为接闪器的突出装置,是否处 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之内。 检测塔体、炉子、金属罐体、金属桶仓、每组钢框架、每组管架等较大金属物的接地点是否 大于等于2处,接地点间距是否小于等于18m。 金属管道等长金属物: ·检测每根金属管道是否与已接地的管架做等电位连接,多根金属管道互相连接后,是否耳 与已接地的管架做等电位连接 · 检查管架上敷设输送可燃性介质的金属管道DB37∕T 5153-2019 中运量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设计规范,在始端、末端及分支处,是否设置防闪电属 应的接地装置,测试其工频接地电阻是否大于30Q:
DB 4404/T 15.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