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101/T 43-2018 A级景区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简介:
DB5101/T 43-2018标准是《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中的一项具体技术要求,它关注的是A级旅游景区的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A级景区是国家旅游局对旅游景区质量的评定,分为AAAAA级、AAAA级、AAA级等,级别越高,服务质量要求越高。
在该标准中,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辨识:景区需对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系统性识别,包括自然灾害、设施设备故障、人员行为不当、游客健康问题、恐怖袭击等各类风险。
2.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确定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和概率,以便进行优先级排序和管理。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和措施,如设立应急预案、培训员工应对措施、改善设施设备、设置警示标识等。
4. 持续监控:定期对景区的安全风险进行重新评估,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这个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A级景区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提升景区的信誉和形象。
DB5101/T 43-2018 A级景区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部分内容预览:
DB5101/T 432018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应覆盖本景区所有的场所、相关设备设施和管理运营作业活动等,全 面了解各种安全风险的存在和发生及其将引起的损失后果的详细情况
将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作为景区常态化的重要工作,与景区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紧密结 合。
DB5101/T 432018
SY/T 6829-2011 煤层气集输与处理运行规范标准图1景区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流程图
DB5101/T 432018
6.1.1构建工作机制
6.1.1.1景区应有明确的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目标,将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作为安 全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职责。 6.1.1.2景区负责人应作为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第一责任人,为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 力、物力、财力支持,并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牵头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 6.1.1.3景区应构建较为完善的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机制,明确准备、实施、考核等各 环节内容。 6.1.1.4景区应将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责任制融入现有的安全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职责,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考核。 6.1.1.5景区应定期召开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会议,并对区域内的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结果进行会商,并商讨管控措施。
6.1.2制定工作方案
景区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计划或方案,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工作 任务、工作程序、工作方法、时间安排以及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工具 和文本记录表格
6.1.3明确工作主体方
景区作为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主体方,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或 者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员,指导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工作,
6.1.4开展相关培训
6.1.4.1景区应动员全体人员主动参与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并在工作实施之前分别对 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其中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安全风险相关术语及定义; 相关政策文件、技术标准; 一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方法与应用; 一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制度及工作方案; 一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原则及措施;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过程中各种表格/记录的填写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过程控制。 安全风险的定义;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管理制度; 简单易行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与应用; 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过程中各种表格/记录的填写
6.2.1确定辨识与评估的对象或范围
DB5101/T 432018
景区应结合自身情况确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对象或范围。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对 象或范围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岗位服务作业活动,包括景区管理岗位和服务操作岗位的常规和非常规作业; 旅游景点、旅游活动开展场所、旅游服务场所、旅游基础设施、办公和生活场所, 包括建构筑物、游乐设备设施、自然地质、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工艺、物料、人员、环境 等; 相关方作业活动。
6.2.2明确具体任务
景区应结合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目标将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任务进行明确,并按照 辨识与评估的对象或范围,将任务层层分解直至相应岗位,
6.2.3划分辨识与评估单元
景区可根据服务作业活动或灾害类型划分辨识评估单元。 景区可根据服务作业活动或设施设备划分辨识与评估单元。 景区安全风险灾害类型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四个方面。
6.2.4调研基础信息
景区应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前期调研工作,可采取历史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和现场勘 查、实地走访相结合等方式进行,调研内容应包括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对象的岗位或场所、 工作任务、作业活动、作业步骤、使用设备设施、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 形成景区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基础信息清单,为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的实施奠定基础 参见附录A
6.2.5安全风险辨识
6.2.5.1景区应根据《景区安全风险辨识清单》,筛选、区分和辨识安全风险,景区安全风 险辨识清单参见附录B。 6.2.5.2景区应结合实际情况选用适用的安全风险辨识方法,景区旅游服务经营过程中的作 业活动风险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进行辨识,形成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参见附录表 C.1。设备设施、服务场所等存在的风险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辨识,形成安全检查分析 评价记录表,参见附录表C.2。 6.2.5.3景区应按照GB/T13861中关于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全面识别可能导致GB6441列 出的事故类别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险和有害因素。
6.2.6安全风险分析
景区应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可能影响风险的后果或可 能性的因素,包括“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可能导致的事故”以及现有的控制措施及其有效性,
6.2.7安全风险评估
6.2.7.1景区安全风险评估按照管理范围分为单个安全风险源评估和景区综合安全风险评 估两类,单个安全风险源评估宜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参见附录D.1;景区综合安全风险评 估方法参见附录D.2。
DB5101/T 432018
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惠; 存在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重大风险清单中的项目。
6.2.8安全风险分级
6.2.8.1景区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与 与预先制定的风险评价准则相比较,或者在各种风险的分机 结果之间进行比较,确定各个风险源的风险等级,并判定风险是否可接受。 6.2.8.2单个风险源等级划分,原则上从高到低分为重大风险(1级)、较大风险(2级) 一般风险(3级)、低风险(4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参见附录表D.1.3; 景区综合安全风险等级划分,从高到低分为I级、II级、IⅡI级、IV级,分别用红、橙、黄、 蓝四种颜色表示,参见附录表D.2.1。 6.2.8.3景区应当在安全风险源辨识、评估及综合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完成后,形成等级评估 报告。评估报告应当客观公正、数据准确、内容完整、结论明确、措施可行,并至少包括下 列内容:
评估的主要依据; 安全风险源的基本情况;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 安全风险等级: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一评估结论
评估的主要依据; 安全风险源的基本情况;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 安全风险等级;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一评估结论。
6.3.1景区应依据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具体管控措施, 明确管控责任,并严格实施安全风险公告、岗位安全风险确认和安全操作等制度。 5.3.2景区应逐一登记所有安全风险源的基本信息、评估等级及管控措施等,建立景区安全 风险管理档案,形成“一企一册”、“一源一档”。 6.3.3景区应针对不同级别的安全风险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估出 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制定补充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6.3.4景区在选用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融入到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中,按照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和重点突出人的因素的原则,选用 以下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一工程技术措施。包括消除或降低或隔离风险和风险控制点的各种硬件设施改造、技 术手段与工程措施等。 一一管理措施。包括为降低或控制风险,制定与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政策,以及选择 放弃某些可能招致风险的活动和行为从而规避风险的决策等。 一应急准备。针对不可控风险而采取的特殊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应急预案、演练、 队伍、物资、资金、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6.3.5景区应充分考虑安全风险的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实施有效性,逐步完善改进, 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 6.3.6景区应合理确定安全风险管控层级,也可结合景区自身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对安全风 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可采取以下方式,确定安全风险管控层级:
DB5101/T 432018
1级/红色:属于重大风险,景区级、部门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采取控制 措施,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关闭景区进行整改。需要关闭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 才能开始或继续接待游客 2级/橙色:属于较大风险,景区级、部门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改进措施 及时进行控制管理; 一一3级/黄色:属于一般风险,部门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及时控制管理; 4级/蓝色: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6.3.7安全风险告知与培训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技术规范 GB50881-2013》6.3.7.2安全风险告知可采取以下形式:
在醒目位置或重点区域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 在醒目位置张贴景区“红、橙、黄、蓝”风险分布图,图上展示各旅游景点、旅游 活动开展场所、旅游基础设备设施、区域、场所、部位等或作业活动的风险等级; 在存在安全风险的岗位设置风险告知卡,参见附录E; 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场所设置明显标志; 在有重大事故隐惠和较大危险的场所和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标志: 一 在工作岗位标明安全操作要点或者安全操作规程; 在重点岗位设置应急处置卡; 一 办公系统告知; 一 发放文件; 其他形式。
效控带制借施,博殊事股意处 措施(方案)
6.4.1.1景区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监测制度,明确监测方式、监测项目等内容,并定期对安 全风险分级管控效果进行监督检查。 6.4.1.2景区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 制。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6. 4. 2 信息上报
景区应按照成都市综合安全风险等级评估相关标准、规范,依托全市城市安全风险信息 管理系统,将本景区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管控产生的相关信息客观、及时上报旅游行政主 管部门和成都市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
3.5.1.1景区应每年至少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进行一次系统性自评CJJ 49-1992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安全风险分级 管控效果自评表参见附录F。
6.5.1.2通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景区应在以下方面持续改进:
DB5101/T 43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