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014-2021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及条文说明.pdf

GB50014-2021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及条文说明.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8.5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5656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0014-2021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及条文说明.pdf简介:

GB50014-202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一部关于室外排水系统设计的国家标准,于2021年发布。该标准为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市政工程等行业提供指导,用于规范和指导室外排水设施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

该标准包括了室外排水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施选型、管道布置、排水系统控制、防洪排涝、雨水利用等多个方面。它规定了室外排水系统的性能要求、技术参数、材料选用、施工工艺、检查验收等内容,旨在确保排水系统的安全、经济、环保和高效运行。

条文说明部分是对标准条文的详细解读和说明,包括每一条款的背景、目的、适用范围、技术依据以及实施要点等,帮助设计者和相关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标准,提高室外排水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总的来说,GB50014-202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及条文说明》是室外排水工程设计和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对于保障城市排水系统的稳定运行,防止城市内涝,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GB50014-2021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及条文说明.pdf部分内容预览:

注:本标准规定的最大充许退水时间为 1.6当地区改建时,改建后相同设计重现期的径流量不得走 径流量。

计算。当汇水面积大于2km²时,应考虑区域降雨和地面渗透性能 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和管网汇流过程等因素,采用数学法确 定雨水设计流量。

4.1.9设计暴雨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水泥标准水泥国家标准砌筑水泥GB∕T 3183-20034.1.9设计暴雨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167A,(1+ClgP) (t +b)"

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hm²· s)]; P一设计重现期(年); t一一降雨历时(min); A1,C,b,n一一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具有20年以上自记雨量记录的地区,排水系统设计暴雨强度 公式应采用年最大值法,并应按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编制。 4.1.10暴雨强度公式应根据气候变化进行修订。

(4. 1. 11)

式中:t降雨历时(min);

面种类通过计算确定,宜采用5min~15min;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4.1.12污水系统设计中应确定旱季设计流量和雨季设计流量。 4.1.13分流制污水系统的旱季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4.1.12污水系统设计中应确定旱李设计流量和雨李设计流量。

Qdr=KQa十K'Qm十Q

(4. 1. 13)

式中:Qdr 旱季设计流量(L/s); K 综合生活污水量变化系数; Qd 设计综合生活污水量(L/s); K' 工业废水量变化系数; Qm 设计工业废水量(L/s): Qu 入渗地下水量(L/s),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应予以 考虑。

4.1.14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应根据当地采用的用水定额,

4.1.14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应根据当地采用的用水定额,结合建 筑内部给排水设施水平确定,可按当地相关用水定额的90%采 用。

量变化资料确定。无测定资料时,新建项目可按表4.1.15的规定 取值;改、扩建项目可根据实际条件,经实际流量分析后确定,也可 按表4.1.15的规定,分期扩建。

4.1.15综合生活污水量变化系类

注:当污水平均日流量为中间数值时,变化系数可用内插法求得。

4.1.16设计工业废水量应根据工业企业工艺特点确定,工业企 业的生活污水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50015的有关规定。

4.1.17工业废水量变化系数应根据工艺特点和工作班次

4.1.18入渗地下水量应根据地下水位情况和管渠性质经测算后 研究确定。 4.1.19分流制污水系统的雨季设计流量应在旱季设计流量基础 上,根据调查资料增加截流雨水量。 4.1.20分流制截流雨水量应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雨水受 污染情况、源头减排设施规模和排水区域大小等因素确定。 4.1.21分流制污水管道应按旱季设计流量设计,并在雨季设计 流量下校核。

4.1.22截流井前合流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 设计流量(L/s); Qd 设计综合生活污水量(L/s); Qm 设计工业废水量(L/s); Q: 雨水设计流量(L/s)。

(4. 1. 22)

4.1.23合流污水的截流量应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

染控制目标确定。截流的合流污水可输送至污水厂或调蓄 输送至污水厂时,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 截流后污水管道的设计流量(L/s); no 截流倍数。

Q =(no+1)X(Q+Qm

(4. 1. 23)

4.1.24截流倍数应根据旱流污水的水质、水量、受纳水体的环境

容量和排水区域大小等因素经计算确定,宜采用2~5,并宜采取 调蓄等措施,提高截流标准,减少合流制溢流污染对河道的影响。 同一排水系统中可采用不同截流倍数

4.2.1城镇污水的设计水质应根据调查资料确定,或参照邻近城

2.1城镇污水的设计水质应根据调查资料确定,或参照邻近 类似工业区和居住区的水质确定。当无调查资料时,可按下 定采用:

1生活污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可按40g/(人·d)~60g/(人·d) 计算; 2 生活污水的悬浮固体量可按40g/(人·d)~70g/(人·d) 计算; 生活污水的总氮量可按8g/(人·d)~12g/(人·d)计算; 4 生活污水的总磷量可按0.9g/(人·d)~2.5g(人·d)计 算。

pH值宜为6.59.5,营养组合比(五日生化需氧量:氮:磷)可为 100:5:1。有工业废水进入时,应考虑有害物质的影响

5.1.1排水管渠系统应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和建设情况统一布置, 分期建设。排水管渠断面尺寸应按远期规划设计流量设计,按现 状水量复核,并考虑城镇远景发展的需要。

5.1.1排水管渠系统应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和建设情况统一布置,

5.1.2管渠平面位置和高程应根

况、原有的和规划的地下设施、施工条件及养护管理方便等因素综 合考虑确定,并应与源头减排设施和排涝除险设施的平面和竖向 设计相协调,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排水干管应布置在排水区域内地势较低或便于雨污水汇 集的地带; 2排水管宜沿城镇道路敷设,并与道路中心线平行,宜设在 快车道以外; 3截流干管宜沿受纳水体岸边布置; 4管渠高程设计除应考地形坡度外,尚应考虑与其他地下 设施的关系及接户管的连接方便

5.1.3污水和合流污水收集输送时,不应采用明渠。

5.1.6排水管渠的断面形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排水管渠的断面形状应根据设计流量、埋设深度、工程 条件,并结合当地施工、制管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养护管理

求综合确定,宜优先选用成品管; 2大型和特大型管渠的断面应方便维修、养护和管理。 5.1.7当输送易造成管道内沉析的污水时,管道断面形式应考虑 维护检修的方便。

5.1.9合流管道的雨水设计重现期可高于同一情况下的

5.1.10排水管渠系统的设计应以重力流为主,不设或少设提升

5.1.14排水管渠系统之间可设置连通管,并应符合下列

2雨水管渠系统之间或合流管道系统之间可根据需要设置 连通管,在连通管处应设闸槽或闸门。连通管和附近闸门井应考 虑维护管理的方便 3同一圩区内排人不同受纳水体的自排雨水系统之间,根据 受纳水体和管道标高情况,在安全前提下可设置连通管。 5.1.15有条件地区,污水输送干管之间应设置连通管

式中:Q 设计流量(m²/s); A——水流有效断面面积(m²) 流速(m/s)。

5.2.2恒定流条件下排水管渠的流速应按下式计算

5.2.2恒定流条件下排水管渠的流速应按下式计

式中:U 流速(m/s); R一一水力半径(m); I一水力坡降; n—一粗糙系数。 5.2.3排水管渠粗糙系数宜按表5.2.3的规定取值。

表 5. 2.3 排水管渠粗糙系数

5.2.4排水管渠的最大设计充满度和超高应符合下列

1重力流污水管道应按非满流计算,其最大设计充满度应按 表 5. 2. 4 的规定取值。

.2.4排水管渠的最大设计充满度

注:在计算污水管道充满度时,不包括短时突然增加的污水量,但当管径小于或

2雨水管道和合流管道应按满流计算。 3 明渠超高不得小于0.2m。 5.2.5 排水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宜符合下列规定: 金属管道宜为10.0m/s; 2 非金属管道宜为5.0m/s,经试验验证可适当提高。 5.2.6 雨水明渠的最大设计流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水流深度为0.4m~1.0m时,宜按表5.2.6的规定取值

2.6雨水明渠的最大设计流速(m

2当水流深度小于0.4m时,宜按表5.2.6所列最大设计流 速乘以0.85计算;当水流深度大于1.0m且小于2.0m时,宜按表 5.2.6所列最大设计流速乘以1.25计算;当水流深度不小于 2.0m时,宜按表5.2.6所列最大设计流速乘以1.40计算。 5.2.7排水管渠的最小设计流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应为0.6m/s; 2 雨水管道和合流管道在满流时应为0.75m/s; 3 明渠应为0.4m/s; 4 设计流速不满足最小设计流速时,应增设防淤积或清游淤 拱旅

5. 2. 8J 压力输泥管的最小设计流速可按表5.2.8的规定取值

5.2.8压力输泥管的最小设计流速可按表5.2.8的规定取值

压力输泥管的最小设计流速(m/s

5.2.9排水管道采用压力流时,压力管道的设计流速宜采用 0. 7m/s~2. 0m/s。 5.2.10排水管道的最小管径和相应最小设计坡度,宜按 表 5. 2. 10 的规定取值。

表5.2.10最小管径和相应最小设计坡度

5.2.11管道在坡度变陡处,其管径可根据水力计算确定,由大变 小,但不得超过2级DB51/ 5027-2019标准下载,不得小于相应条件下的最小管径

5.3.1不同直径的管道在检查并内的连接应采用管顶平 面平接。

5.3.2管道转弯和交接处,其水流转角不

5.3.3管道地基处理、基础形式和沟槽回填土压实度应根据管 道材质、管道接口和地质条件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 定。

5.3.4管道接口应根据管道材质和地质条件确定,并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032的有关规定。当管道穿过粉砂、细砂层并在最高地下水 应以下,或在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设防区时,应采用柔性接 口

时,宜采用钢带橡胶止水圈结合上下企口式接口形式。 5.3.6排水管道设计时,应防止在压力流情况下使接户管发生倒 灌。

时,宜采用钢带橡胶止水圈结合上下企口式接口形式。

深度和土壤性质等条件,结合当地埋管经验确定:人行道下宜为 0.6m,车行道下宜为0.7m。管顶最大覆土深度超过相应管材承 受规定值或最小覆土深度小于规定值时,应采用结构加强管材或 采用结构加强措施。

条件相似地区有浅理埋经验或采取相应措施时,也可理设在冰冻线 以上DB63∕T 1676-2018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评定,其浅理数值应根据该地区经验确定,但应保证排水管道安全 运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