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G:K32-01-2019 公路沥青路面连续拌和式碾压混凝土基层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T/CECS G:K32-01-2019 公路沥青路面连续拌和式碾压混凝土基层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2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5376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 G:K32-01-2019 公路沥青路面连续拌和式碾压混凝土基层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T/CECS G:K32-01-2019 公路沥青路面连续拌和式碾压混凝土基层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6.5.1碾压完成后应立即开始养生,养生期应不少于7d。养生应采用保湿养生膜、土 工毡或土工布+塑料薄膜的方式进行。应重视前3d的养生效果,宜每天定时向薄膜内补 藿水分。

6.5.2养生过程中,连续拌和式碾压混凝土基层应保持潮湿状态。薄膜应具有适宜的 享度和宽度,两幅间应相互搭接30cm以上。覆盖薄膜后应以标准砂袋或混凝土方块等 重物压边,不得采用基层废料、土颗粒等污染性材料压边

6.5.3养生期间,应严格管制交通,严禁除洒水车以外的其他车辆通行。

6.6切缝、清缝与灌缝

5.1连续拌和式碾压混凝土施工完毕后L13N9 管道与设备绝热,在不产生崩边的情况下应尽早进行

6.6.2切缝时间应由施工期间该地区的平均气温及昼夜温差确定,宜参照表6.6.2选 用。当气候变化引起基层温度骤降,温差在表中规定范围内时,应在不产生崩边的情况下 提早切缝。

表6.6.2推荐的切缝时间

续拌和式碾压混凝土基层技术规程(T/CECSG:K32

6.6.3切缝应采用硬切缝的方式,横向切缝间距宜为8~12m,切缝深度不宜小于1/4 板厚,最浅不宜小于60mm,切缝宽度宜为3~5mm。 6.6.4灌缝前应进行清缝,清缝可采用2mm直径的细铁丝配合森林灭火器进行。 6.6.5待缝干净、干燥后,采用A级70号或SBS改性热沥青对切缝和施工缝进行灌 A

切缝应采用硬切缝的方式,横向切缝间距宜为8~12m,切缝深度不宜小于1/4 不宜小于60mm,切缝宽度宜为3~5mm

6.6.5待缝干净、干燥后,采用A级70号或SBS改性热沥青对切缝和施工缝进行灌 逢处理,灌缝应饱满、均匀、厚度一致并连续贯通

6.7防反射裂缝的措施

6.7.1防反射裂缝措施布设前的准备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施工前应将基层上的尘土、松散颗粒及杂物等清扫干净。 2铺设的防反射裂缝材料以接缝为中心,两侧布设宽度不宜小于50cm,定好基准 线,应按布设的宽度用粉笔画线作为施工控制的边缘线,以防止偏位。 3在路面画线范围内人工或机械洒布改性乳化沥青,喷洒乳化沥青的横向范围应比 防反射裂缝材料宽5~10cm。 4当防反射裂缝材料长度不够而需要拼接在一起时,重叠搭接的长度应不小 于15cm

6.7.2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

1应均匀平铺规定宽度的土工布,土工布应平顺无褶皱,且四角及两侧中间部位应 用钢钉进行固定。 2宜使用人工辊压装置或6~8t轻型压路机对已铺设的土工布进行轻压,使乳化沥 青浸透至土工布中

铺设聚酯玻纤布时,应先将其展开并拉紧

铺设聚酯玻纤布时,应先将其展开并拉紧

连续拌和式碾压混凝土基层技术规程(T/CECSG.K3

7施工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

1.1施工质量的控制、管理与检查应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应对每个施工环节 巴关:对出现的问题应立即进行纠正直至停工整顿

7.1.2连续拌和式碾压混凝土基层的施工应建立健全质量检测、管理和保证体系。应 按铺筑进度做出质检仪器和人员数量动态计划。施工中应按计划落实质检仪器和人员, 对施工各阶段的各项质量指标应做到及时检查、控制和评定,以达到所规定的质量标准 确保施工质量及其稳定性,

1.3宜采用信息化手段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进行动态检测、控制和管理,包 、铺筑试验路段和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指标的检验

7.2.1 连续拌和式碾压混凝土正式摊铺前,必须铺筑试验段,试验段长度宜大 于200m

7.2.2铺筑试验段包含试拌及试铺两个阶段.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1试拌检验拌和站的性能及确定合理搅拌工艺,检验新拌碾压混凝土的含水率、改 进VC值等。 2试铺检验主要机械的性能和生产能力,检验辅助施工机械组配合理性,检验摊铺 碾压工艺包括松铺厚度、摊铺速度、碾压遍数、压实度等。 3按施工工艺要求检验施工组织形式和人员编制,建立混凝土原材料、拌和物、路面 铺筑全套技术性能检验手段,熟悉检验方法

7.2.3试验段铺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认真做好记录。试验段铺筑后,施工单位应提

7.2.3试验段铺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认真做好记录。试验段铺筑后施工单位应提

7.2.3试验段铺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认真做好记录。试验段铺筑后,施工单位应提 试验段总结报告上报监理和业主批复取得正式开工认可

交试验段总结报告,上报监理和业主批复,取得正式开工认可

7.3施工质量控制项目与质量标准

施工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

7.3.1连续拌和式碾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检验拌和均匀性、改进VC值、含水率、水 泥用量、矿料级配组成、压实度等,试验检测项目、频率和检验结果应满足表7.3.1的 规定

主:1.连续拌和式碾压混凝土7d龄期钻取的芯 ,不应出现蜂窝、麻面、松散的情况 2.压实度指现场实测湿密度与理论湿密度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3.7d抗压强度主要用于施工期间的质量控制

7.3.2施工过程中还应对连续拌和式碾压混 甫筑和碾压后的外观进行鉴定,并应 满足下列要求: 1表面应平整密实、无坑洼、无明显轮迹。 2表面不得有软弹或松散脱皮现象。 3施工接缝应平整、密实。

7.3.3连续拌和式碾压混凝土基层验收标准应符合表7.3.3的要求。

7.3.3连续拌和式碾压混凝土基层验收标准应符合表7.3.3的

7.3.3连续拌和式碾压混凝土基层验收标准

连续拌和式碾压混凝土基层技术规程(T/CECSG.K32

7.3.4当局部路段连续拌和式碾压混凝土基层标准小梁弯拉强度不足时,应每公里车 道钻取3个以上芯样,实测劈裂强度,重新换算弯拉强度。钻芯统计弯拉强度满足要求 者,通过弯拉强度评定:标准小梁与钻芯均不满足要求者,应返工重铺强度不符合要求的 路段。

7.3.5高速、一级公路连续拌和式碾压混凝土钻芯劈裂强度与标准小梁弯拉强度的换 算应根据工程的统计公式确定换算关系。没有统计公式的可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 工技术细则》(JTG/TF30一2014)中第13.2.7条对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混凝土面板钻芯 劈裂强度与标准小梁弯拉强度的换算关系进行换算

附录A连续式拌和机计量系统校准方法

连续式拌和机计量系统校准方法

1.1为保证混合料的拌和质量,在连续式拌和机性能良好的前提下,必须定期 的计量系统进行校验,确保配料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校准项目包括集料、水泥用 等连续累积质量计量装置,

A.2.1组成材料配制计量装置应设隔振装置,在载荷传感器的受力方向无卡阻,仓口 开度可调节及设定,计量装置上配料运行皮带应无偏位、无破损及卡滞等。

A.3.1天气条件应为无雨,风速不天于3.0m/s。

A.3.2校准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连续拌和式碾压混凝土基层技术规程(T/CECSC.K3)

1标准码:20kg或25kg础码若干只,标准码的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M,级 2称重仪或相应等级的衡器:测量范围不小于1t,准确度优于0.5%。 3校准用材料:水泥、集料、粉料、掺合料、水等实际配合的物料

A.4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A.4.1校准项目:外观检查、组成材料配制计量装置示值静态相对误差、 制计量装置最大允许预设值动态误差

《市政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 2011年》A.4.2外观检查:观察、检查各组成材料配制计量装置的隔振装置和皮带 千度设定装置等

式中:0静 第i测量点的示值静态相对误差; 第讠测量点标准码的质量

G第i个计量装置的预设配料质量:

连续式拌和机计量系统校准方法

A.5.1连续式拌和机计量系统正常生产情况下应每3个月校验一次。当出现下列情 兄时也应进行重新校验: 1停产1个月及以上重新生产前。 2 组成材料种类改变或规格不同时。 3发生异常情况时。 4拌和机搬迁重新安装后。

连续拌和式碾压混凝土基层技术规程(T/CECSG.K

1本规程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下列写法: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 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襄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3年),反面词 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引用标准的用语米用下列写法: 1)在标准总则中表述与相关标准的关系时,采用“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 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在标准条文及其他规定中,当引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时,表述为“应符 合《××××××》(×××)的有关规定"; 3)当引用本标准中的其他规定时,表述为“应符合本规程第×章的有关规定”“应符 合本规程第×.×节的有关规定”“应符合本规程第×,×.×条的有关规定”或“应按本规 程第×.×.×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