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13/T 5337-2021 锻造机械安全操作规程.pdf简介:
"DB13/T 5337-2021 锻造机械安全操作规程.pdf" 是一份关于锻造机械操作的安全标准和规程。DB13/T是中国河北地区的地方标准,而5337-2021 是标准的编号,表示这是2021年发布的版本。这份规程主要针对锻造行业的机械设备,规定了操作人员在使用锻造机械时必须遵循的安全规定,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以及故障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它旨在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平。阅读和遵守这份规程是锻造行业从业人员的强制要求。
DB13/T 5337-2021 锻造机械安全操作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DB13/T5337202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应急管理厅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机械科学研究设计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燕、崔月珍、崔兴元、马君、王建业、丁可、校贝贝、刘苏柳、李梓源、耿 哲、杜双芹、***、王宏鸣、张振平、赵博深、祁玉玲、张浩宇。
DB13/T 53372021
本文件规定了锻造机械作业的风险辨识、安全职责、操作规程、应急措施等。 本文件适用于机械制造行业锻造机械(简称“设备”)的操作,其他行业可参照执行。
GB∕T 18773-2008 医疗废物焚烧环境卫生标准GB/T36484、GB/T854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1机械伤害和物体打击
4.1.1设备或模具不具备足够的刚度和稳固性,零部件或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因松动、脱落或折断、碎 裂、甩出。 4.1.2电动机连接部位松动,摩擦盘、飞轮、导轨压条等部位紧固件松动,防止运动件脱落或误操作 的安全装置失效。 4.1.3模具和锤砧有缺陷,锻造时的冲击载荷造成*属件的碎裂、模具脆裂、锤头飞边。 4.1.4锻件、辅助工具飞出,锤杆断裂。 4.1.5零部件控制失灵,操纵手柄、踏杆、按钮、制动器手(脚)柄(杆)不灵活、破损,防止设备 误动作的装置失效。 4.1.6设备工作过程中,其运动部件安全防护装置未设置或失效。 4.1.7限位器、制动器、溢流阀、安全阀、保险杠等安全装置未设置或失效,在设备维修或进行模具 调整时,未设置防止部件意外移动的安全装置或能量锁定装置,与动力回路无联锁。 418液压或气动系洲漏:滴压或气动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超过系统的额定工作压力
4.1.10调换模具时落锤机撞锤意外掉落。 4.1.11操作机构、安全装置失灵。
4.2.1人体触及加热炉或人员取料时炉内正压喷火。 4.2.2人体触及锻造用炽热的工具、模具、锻件。 4.2.3高温氧化皮飞出。
4.2.1人体触及加热炉或人员取料时炉内正压喷火。
重机械本体或制动、限位等安全装置存在缺陷: 装锻件时不按操作规程作业或人员配合不当。
4.4.1设备带电部位绝缘保护损坏。 4.4.2设备上的局部照明灯具未使用安全电压。 4.4.3设备无保护接地(接零)线或保护接地(接零)线连接不可靠。 4.4.4检修设备未停电。 4.4.5人体直接接触到设备的带电部位或电源。
4.4.1设备带电部位绝缘保护损坏。
4.5.1大型锻造机械上未设置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不可靠。 4.5.2大型锻造机械登高作业时未按操作规程作业。
4.6.1气体燃料泄漏到加热炉中,在炉膛内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一定比例,点火时可能造成爆炸。 4.6.2燃气泄漏,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遇明火可能造成燃爆。 4.6.3液压油管理不当,模具润滑剂遇火源,可能造成火灾。 4.6.4锻造加热炉循环水隔热炉门冬李停炉后循环水未放净、进出水管冻结时,可能造成炉门爆炸 4.6.5电气箱内电气元器件老化或电气线路短路,可能导致电气火灾。
4.9.4钢锭、毛坏、锻件装卸时产生噪声。 4.9.5锻锤、螺旋压力机锤击胚料时产生噪声
4.10.1锻锤、螺旋压力机锤击坏料时产生振动。 4.10.2电机、风机运转时产生振动。 4.10.3高低压气体、高压液体管路工作时产生振动,
DB13/T 53372021
1零部件(如模具、机身)由于形状因素等,其锐边、尖角,可能使人刺伤或扎伤。 2工作现场采光、照明不良;地面存在积油、积水;工件、工具等乱摆乱放;操作者滑倒或跨 造成人员伤害。
5.1熟悉本岗位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方法。 5.2了解本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掌握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 5.3按照工艺要求,进行锻造作业。 5.4遵守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5.5负责本岗位设备设施及其安全装置、工器具的日常维护保养,确保其安全功能完好有效。 5.6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包括班前、班中、班后的排查和处置,本岗位不能解决的问 题要及时报告。 5.7有权拒绝违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违章指挥。 5.8负责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
6.1.1按规定正确穿戴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的选用应符合GB/T11651的规定。 6.1.2检查交接班记录,了解上一班设备的运转情况和存在问题。 6.1.3检查照明、地面、物料摆放、安全通道、安全警示标志等工作现场状态是否良好。 6.1.4检查设备上的工作平台、护栏、直梯是否符合GB/T17888.2、GB/T17888.3、GB/T17888.4 的有关规定。 6.1.5检查设备操动器的位置是否符合GB/T18209.3的要求。 6.1.6开动设备前检查所有安全防护装置、急停装置及自动停止、制动器、限位装置、压力表等是否 齐全、完好,并应符合GB17120的规定。 6.1.7 检查各运转部位及滑动面有无障碍物,紧固件是否连接牢靠。 6.1.8 检查各操纵机构及手柄、按钮、开关等装置是否处于正确位置。 6.1.9 检查液压系统各液压泵、控制阀、压力表是否正常。 6.1.10 检查配电箱门是否关闭,保护接地(接零)线是否良好。 6.1.11 检查锤头、子、冲子、摔子、上垫、下垫等工具和模具,是否有裂纹、毛刺、卷口和明显 变形JC∕T 2075-2011 嵌缝石膏,
6.2.1设备运转时应严守工作岗位,不得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活动。离岗时应停机、断电。 6.2.2使用设备不应超过额定工作压力,液压缸不应超行程使用,不得对液压缸进行空顶试压。 6.2.3不得拆除设备上的安全防护装置。 6.2.4模具安装应紧固牢靠,工件应放稳、压实、压紧。 6.2.5开机后注意压力表指针转动情况,如发现来回摆动或不动,应立即停机检查。 6.2.6在锻锤上下料时,首锤应轻击,锻击不应过猛,坏料两端不应站人。 6.2.7工具应完好整洁、定置摆放,不应沾有油、水等物,不得冷下料。 6.2.8 在冬季环境气温较低时,锤头、锤杆、工具应进行预热处理。 6.2.9燃气、燃油加热炉点火时,操作人员应先送风对炉膛进行吹扫,并避开点火孔和炉门。 6.2.10燃气、燃油加热炉使用中若突然停止送风,应迅速关闭阀门。观察燃烧情况时,应距离炉门 不少于1.5m。 6.2.11中频感应加热炉的冷却水应经软化处理,其温度不得低于作业现场空气露点的温度,感应器 不得在空载时送电。 6.2.12工作中如设备出现异常现象或声音时,应立即停机检查。 6.2.13操作时工件应放置平稳,被压工件应放在工作台面中间位置。工具不应进入设备施压范围内 6.2.14不应进行工件重叠作业,不应用脆性材料作为垫铁使用。 6.2.15在滑块上下滑动时,不应用手扶模具和工件,不得将手和身体各部位伸进滑块、模具工作部 位。 6.2.16 不应对淬火的工件进行压制和调直。 6.2.17设备运转时,手和身体各部位不应靠近设备的传动部位及危险区域;送取坏料或锻件时应使 用专用的辅助工具,不得用手直接送料、取料。 6.2.18氧化皮清扫应使用专用工具。 6.2.19冲压热料时,模具应预热。对于低于冲压温度的坏料应重新加热。 6.2.20 锻件校直时应选择合适的校直设备,校直前锻件应放置稳定牢固,锻件两端不应站人。 6.2.21不得打空锤和打过烧及低于终锻温度的工件。 6.2.22 两人或多人操作同一台设备时,应指定专人开机、指挥,作业人员动作应协调一致。 6.2.23 在排查故障或维修时应切断电源,并在电源开关处悬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待设备完全停止 运动后,方可进行维修, 6.2.24使用起重设备时,应根据工件重量及特点选择合适的吊索具。吊索具应完好,捆绑牢固,并 同司机协调配合。 6.2.25装卸调整模具、测量工件、检查清理设备时,应在停车情况下进行。检修模具时应用木块等 支撑活动横梁 6.2.26作业中应经常检查设备和工具受冲击的部位,是否有损伤、松动和裂纹。 6.2.27工件应摆放整齐,不应乱堆、乱放或超高码放。 .2.281 作业中产生的废料应及时清理。 6.2.29作业中的其他安全要求应符合GB13318的规定
6.3.1作业结束后,应将锤头落下、模具处于闭合状态。 6.3.2操作手柄、按钮等应处于非工作位置。 6.3.3断开油路,关闭电源和气源。
6.3.1作业结束后,应将锤头落下、模具处于闭合状态。
DB13/T 53372021
6.3.4整理、清扫工作现场,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 6.3.5检查工装设备、工具是否归位。 6.3.6做好交接班工作,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 6.3.7冬季停炉后,待加热炉内温度降至300℃以下时《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中六氟化硫(SF6)气体的释放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GB/T 28534-2012》,将隔热炉门腔内、管路内的冷却循环水放净。
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关闭设备,按下急停按钮,切断气、电等动力源,并向现场负责 全管理人员报告。 按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规定的程序和措施实施应急救援行动,做好人员救护,防止事故扩大 事故发生后,应保护好事故现场,协助做好事故调查。
7.1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关闭设备,按下急停按钮,切断气、电等动力源,并向现场负责人 或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7.2按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规定的程序和措施实施应急救援行动,做好人员救护,防止事故扩大。 7.3事故发生后,应保护好事故现场,协助做好事故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