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766-2020 工业浓盐水处理技术规范.pdf

DB11/T 1766-2020 工业浓盐水处理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2 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5143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1766-2020 工业浓盐水处理技术规范.pdf简介:

"DB11/T 1766-2020 工业浓盐水处理技术规范.pdf" 是一份由中国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发布的标准文档,全称为"工业浓盐水处理技术规范"。这份标准主要针对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浓盐水处理问题,提供了一套技术性规范。它详细规定了工业浓盐水处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处理工艺、设备选型、操作流程、环保要求、安全措施等方面,旨在促进浓盐水的合理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

该标准可能包括对浓盐水的脱盐、回收、再利用等技术的指导,以及对处理过程中的水质控制、设备维护、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盐水处理行业,如化工、冶金、电力等领域的污水处理。通过遵循该规范,企业可以确保其浓盐水处理过程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环保性,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

DB11/T 1766-2020 工业浓盐水处理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工业浓盐水industrialbrine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或经纳滤、反渗透、离子交换等装置浓缩后溶解性总固体(TDS)高于6000 mq/L的水。

DB11/T 17662020

4.1设计前应对进水水源、水质、水量及变化规律,产水、产盐要求等进行全面调查,确定建设规模 和处理工艺。 4.2应对原水进行水质分析,水质分析报告(格式)见附录A。 4.3含盐量高于1600mg/L且小于6000mg/L的工业废水应进行除盐处理,工业浓盐水宜采用废水零排 放技术进行处理。 4.4工业浓盐水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浓缩、分盐、盐制酸碱(双极膜电渗析)、蒸发结晶等,根据 进水水质、回用水要求,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工艺进行组合。工业浓盐水处理工艺流程见附录B。 4.5回用水可用于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杂用水、锅炉补给水等。当回用水用于循环冷却水和杂用水 时,应符合GB/T19923的相关规定;当回用水用于工业锅炉时,应符合GB/T1576的相关规定;当回 用水用于电站锅炉时,应符合GB/T12145的相关规定。 4.6外排污水水质应符合DB11/307的相关规定。 4.7设计规模应按最大日平均时进水量确定。 4.8各处理构筑物的个(格)数不宜少于2个(格),并按并联设计。 4.9除反渗透和纳滤高压泵、段间增压泵或循环泵外,其他水泵宜设置备用泵。 4.10工程的厂区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等应符合GB50013和GB50014的相关规定。 4.11工程设置在现有污水处理厂或再生水厂内时,应充分利用现有生产及附属设施。工程与污水处理 或再生水厂合并建设时,附属设施及附属设备应统一规划建设及配备。 4.12工程应设置事故排放设施。 4.13工业浓盐水处理和贮存构筑物应有防渗漏措施。

5.1.1应设置调节、均质设施福建省新建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典型设计(2018版)(闽电运检[2018]734号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2018年9月),调节与均质设施可合并设置。 5.1.2调节、均质设施的容积宜按进水水量、水质变化资料,或参考同类企业资料确定。调节、均质 设施容积不宜小于8h平均进水量。 5.1.3调节与均质设施宜具备混合功能。

5.2软化和澄清(沉淀)

DB11/T 17662020

2.1应计算流程末端浓缩液的结垢倾向,当结垢倾向高于阻垢剂的极限要求时,应对工业浓盐 软化处理。 2.2软化可采用化学软化、树脂软化等一种或多种工艺的组合。化学软化可采用石灰、石灰+碳 氧化钠+碳酸钠等技术:树脂软化宜采用弱酸钠型离子交换树脂,采用盐酸再生,氢氧化钠转型

5.2.3澄清(沉淀)技术要求如下

水质要求等确定池型。 b)澄清(沉淀)池不宜少于2个,每个应能单独运行。 C 澄清(沉淀)应配备混凝剂、助凝剂等化学药品的储存和投加系统。 d 高效沉淀池表面水力负荷宜为10m/(m²h)~20m/(m²·h);混合时间宜为0.5min~1.0min, 絮凝时间宜为8min~15min;污泥回流量宜占进水量的3%~6%;斜管长度宜采用1000mm~ 1500mm,倾角宜采用60度。 e) 机械搅拌澄清池的表面水力负荷宜为2.5m/(m²·h)~3m/(m²·h),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宜为 1.5h~2h,机械搅拌内循环倍数宜为3倍~5倍,并宜设叶轮转速和开启度的调节装置。

1去除工业浓盐水中的分散油、乳化油及其他密度较小的悬浮物宜采用气浮工艺。 .2气浮池不宜少于2个,每个应能单独运行。 3 加压溶气气浮池的技术要求如下: a) 接触室的上升流速可为10mm/s20mm/s。 b) 分离室的向下流速可为1.5mm/s~2.0mm/s,分离室表面水力负荷可为5.4m/m²·h) 7.2m/ (m² . h)。 C 溶气罐位置宜靠近气浮池,溶气压力可为0.2MPa0.4MPa,溶气回流比可为5%~10%。 d)气浮池有效水深可为2.0m~3.0m。 e)气浮池应设置排泥、排渣设施。 f 气浮池应设加药混合和反应设施

1.1采用生物处理工艺,应符合GB50014的相关规定 4.2应根据试验或借鉴已建工程的运行经验并考虑含盐量对生化性能的影响确定工艺参数

5.5.1宜采用高级催化氧化技术去除工业浓盐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 5.5.2当采用臭氧催化工艺时,应设置臭氧尾气破坏装置;所有与臭氧气体或溶解有臭氧的水体接触 的材料应耐臭氧腐蚀;宜采用氧气源臭氧发生器, 5.5.3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是否利用臭氧尾气。

活性炭吸附技术可用于降低水中的有机物、有毒物质等,工艺参数应符合GB50013的相关规定。

5.7.1可采用V型滤池、多介质过滤

.1可采用V型滤池、多介质过滤器等。

DB11/T 17662020

5.7.2进水悬浮物宜小于20mg/L。

.3V型滤池的技术要求如下: a)滤料厚度宜为1000mm~1300mm,粒径(d1o)为0.9mm~1.2mm,均匀系数K6o<1.6。 b) 滤速宜为5m/h8m/h。 C)宜设气水冲洗和表面扫洗辅助系统。 d 表面扫洗强度宜为2L/(m²·s)~3L/(m²·s);单独气冲强度宜为13L/(m²·s)17L/(m²·s), 历时2min~4min;气水联合冲洗时气冲强度宜为13L/m²·s)~17L/(m²·s),水冲强度宜为 2L/(m²·s)~3L/(m²·s),历时3min~4min;单独水冲强度宜为4L/m²·s)~6L/(m²·s),历 时3min~4min。 .4多介质过滤器滤料宜采用无烟煤和石英砂,无烟煤厚度宜为300mm~400mm,石英砂厚度宜为 mm~500mm,滤速宜为5m/h10m/h

5.7.3V型滤池的技术要求如下!

1去除水中的细菌、铁锈、胶体等物质,宜采用压力式超(微)滤或浸没式超(微)滤处理工艺。 2 超(微)滤的技术要求如下: a)进水应设置100um200um预过滤器, b)应采用全自动反冲洗系统,其中浸没式超(微)滤及外压式超(微)滤应设置空气擦洗。反冲 洗的自耗水率应低于总进水量的10%,反冲洗水宜回收利用。 C)应妥善处理与处置化学清洗废液。

5.9.1 采用反渗透浓缩工艺时,技术要求如下

.9.1 采用反渗透浓缩工艺时,技木要求如下: 应根据水源特性、回用要求等选择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的预处理工艺。 进水应配置保安过滤器和还原剂、阻垢剂、非氧化性杀菌剂等加药装置。 C 应配套化学清洗装置,并设置5um的保安过滤器。 d 应配套冲洗装置,冲洗水源宜选用反渗透产水。 e) 高压泵应采用变频控制。 浓缩液排放管的布置应保证在系统停用时最高一层膜组件不会被排空。 9.2 采用电渗析浓缩工艺时,技术要求如下: a) 各液(淡水、浓水、极水)供水泵宜采用变频控制。 应根据进水水质计算回收率,当电渗析浓水作为蒸发结晶单元进水时,浓水含盐量不宜低于 160000mg/ L C) 进水应配置保安过滤器,滤芯过滤孔径不应大于5um。 d) 应配套化学清洗装置,并设置5um的保安过滤器。 除换热器和电极板外,系统接触液体部分不宜使用金属材料。 应引出极水箱内气体并防止气体泄漏。 g 各液(淡水、浓水、极水)供水管路的最高部位应在同一水平高度,各液(淡水、浓水、极水) 回水管路的最高部位应在同一水平高度,确保循环停止时膜两侧静压相等。 .9.3采用蒸发浓缩工艺时,技术要求如下: a) 蒸发浓缩宜采用降膜蒸发器,蒸汽入口应设置蒸汽缓冲带,防止对换热管的冲击。 除雾器宜采用内置丝网除沫器或外置挡板除沫器。 c)降膜蒸发浓缩出水浓度不宜低于200000mg/L

DB11/T 17662020

d)盐水槽应设窥视镜,便于观察实际液位,其材料应是透明的、耐腐蚀的。窥视镜厚度应能承受 容器的设计压力和试验时的试验压力,窥视镜内表面应与容器内表面平齐。 e)盐水槽在设计上应具有使浓盐水消除过饱和的足够容积,并具有避免盐结晶堆积在圆锥壁上的 正确斜度。 f)蒸发器宜设置在线密度计。 9)蒸发器换热管布水应均匀,无偏流现象。 h)蒸发器的设计应考虑运行一定周期后各部位出现结垢、堵塞的清理措施,

0.1纳滤分盐的技术要求如下: a) 进水应配置保安过滤器和还原剂、阻垢剂、非氧化性杀菌剂等加药装置。 b) 应根据水质要求选择纳滤装置组合形式JTG∕T 3512-2020 公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纳滤装置二价离子去除率不宜小于90%。 C) 应配套化学清洗装置,并设置5um的保安过滤器。 d) 宜配套冲洗装置,冲洗水宜选用纳滤或反渗透产水。 e) 进水高压泵宜采用变频控制。 f 浓缩液排放管的布置应保证在系统停用时最高一层膜组件中液体不会被排空

5.11盐制酸碱(双极膜电渗析)

6.11.1采用双极膜电渗析处理工业浓盐水得到酸液和碱液,可根据工艺要求回用至pH调节、工艺生 产、树脂再生、系统清洗等各工艺环节。 .11.2盐制酸碱(双极膜电渗析)的技术要求如下: a) 进水盐浓度宜为80000mg/L~200000mg/L。 b) 进水二价及二价以上阳离子总含量宜≤5ppm。 各液(盐水、酸液、碱液、极水)供水泵宜采用变频控制。 d) 进水应配置保安过滤器,滤芯过滤孔径不应大于5um。 e) 应配套化学清洗装置,并设置5um的保安过滤器,

5.13污泥处理与处置

5.13.2软化污泥宜采用板框式压滤机或箱式压滤机HG∕T 20666-1999化工企业腐蚀环境电力设计规程,过滤周期应根据系统排泥量和压滤机设计参数计 算选取,过滤周期不宜大于4h。 5.13.3剩余活性污泥、含油污泥和黏度大的污泥,宜采用叠螺式脱水机或离心脱水机,设计参数宜通 过试验或类似污泥脱水经验确定。 5.13.4当采用叠螺式脱水机或离心脱水机时,污泥在脱水前应投加助凝剂,助凝剂的种类应根据污泥 的性质和出路确定,投加量宜根据试验数据或类似运行经验确定。

DB11/T 17662020

5.13.5污泥脱水间应设置通风设施,通风设计应符合GB50019的规定,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 排放应符合DB11/501的相关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