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HJ 168-2020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pdf简介: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即HJ 168-2020,是一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标准。这个技术导则主要针对环境监测领域中分析方法的制定过程提供指导,包括但不限于样品采集、处理、分析方法的选择和验证、标准物质的使用、数据处理和报告等方面。它旨在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和可比,以支持环境管理和决策。
HJ 168-2020涵盖了环境监测的各个环节,从样品的获取到数据的解读,都有一套详细的流程和技术要求。它强调了监测方法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对于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估、环境事故调查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遵循这个技术导则,可以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标准化水平,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HJ 168-2020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pdf部分内容预览:
8.20.1应说明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处置方式
8.20.2对于危险废物,应说明按照相关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规定执行
8.21.1对于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及其处理办法、使用该方法的特殊要求、 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可采用“注”的形式置于有关条款或子条款的末尾。 3.21.2如有必要,可在“注意事项”中说明其他应重点注意的事项。
可采用附录的方式对标准的补充性内容进行说明。应明确说明附录是“规范性附录”, 还是“资料性附录”。
《光伏器件 第10部分:线性特性测量方法 GB/T 6495.10-2012》3.23.1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参考过的国内外标准等文献资料应列入标准的“参考文献”中。 8.23.2参考文献应按照 GB/T 7714 的要求进行编写
8.23.1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参考过的国内外标准等文献资料应列入标准的“参考文献”中。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方法特性指标确定方法
a)空白试验中检测出目标物 按照样品分析的全部步骤,重复n(n≥7)次空白试验(以各类便携式、集成式仪器为 基础建立的方法标准应根据仪器的性能尽可能增加重复测定次数),将各测定结果换算为样 品中的浓度或含量,计算n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按公式(A.1)计算方法检出限。
本方法计算的检出限以下述条件为前提:任意测定值之间可充许的差异范围为“空白试 验测定值的均值土估计检出限的1/2”以内。 b)空白试验中未检测出目标物 按照样品分析的全部步骤,对浓度值或含量为估计方法检出限值35倍的样品进行n (n≥7)次平行测定。计算n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按公式(A.1)计算方法检出限。 MDL值计算出来后,应判断其合理性:
对于针对单一组分的分析方法,如果样品浓度不在计算出的方法检出限3~5倍,则应 该调整样品浓度重新进行测定。在进行重新测定后,将前一批测定的方差(即S2)与本批 测定的方差相比较,较大者记为S2A,较小者记为S2B。若S2A/S2B>3.05,则将本批测定 的方差标记为前一批测定的方差,再次调整样品浓度重新测定。若S²A/S°B<3.05,则按公 式(A.2)和公式(A.3)计算方法检出限
VaS?A +VeS?B VA+VB
式中:b回归直线斜率
MDL = 0.01/b
MDL = 0.01/b
可用A.1.1的方法计算方法检出限。在没有前处理的情况下,也可根据所用滴定管产生 的最小液滴体积来计算,计算公式为:
式中:元一 被测组分与滴定液的摩尔比; P 滴定液的质量浓度,g/ml; V。——滴定管所产生的最小液滴体积,ml; M. 滴定液的摩尔质量,g/mol; 被测组分的取样体积,ml; M 被测项目的摩尔质量,g/mol; 9
MDL = ka PVM M.V
k—当为一次滴定时,k=1:当为反滴定或间接滴定时,k=2
A.1.4离子选择电极法
可用A.1.1的方法计算方法检出限。在没有前处理的情况下,当校准曲线直线部分外延 的延长线与通过空白电位且平行于浓度轴的直线相交时,其交点所对应的浓度值即为该离子 选择电极法的检出限。
A.1.5微生物计数法
微生物计数法的检出限基于泊松概率分布,指在单次计数过程中,发现的概率不低于 99%时最低的微生物密度。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元一一单个计数单元中微生物平均数量,个;
式中:元一一单个计数单元中微生物平均数量,个; MDL一一方法检出限,个/L; N一计数单元的总数,个; V参与计数的样品总体积,L。
A. 1. 6 定性方法
在空白样品中添加若干个不同浓度水平的标液,每个浓度水平检测10次,记录检出结 果(阳性或阴性),绘制样品检出的阳性率(%)或阴性率(%)对添加浓度的曲线,临界 浓度即为方法检出限。
一般情况下以4倍检出限作为测定下限。 散生物计数法测定下限与检出限一致。 其他物理、感官分析方法,生物毒性测试方法等测定下限的确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有条件时,结合方法校准曲线的上限、适宜的稀释倍数以及一定条件下的吸附富集容量 等因素,提出方法测定上限。
【个实验室对某一浓度水平样品测试的平均值: S实验室间标准偏差; RSD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
A.4.4重复性限r和再现性限R
对某一水平浓度的样品进行1个实验室的验证实验,每个实验室平行测定n次,按如下 公式进行重复性限r和再现性限R的计算:
式中:xi 第i个实验室对某一浓度水平样品测试的平均值; S,——第i个实验室对某一浓度水平样品测试的标准偏差; S. 重复性限标准差; SR一一再现性限标准差: S,一一实验室间标准差(若根号内运算值为负值,则取0 1一 参加验证实验的实验室总数: 每个实验室对某一浓度水平样品进行平行测定的次 r一重复性限;
A.4.5实验室内95%置信区间
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测定结果对数值的95%置信区间,再取反对数得到测定结果的95% 置信区间
A. 4. 6实验室间 95%置信区间
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测定结果对数值的95%置信区间,再取反对数得到测定结果的95% 置信区间:
式中:x一—1个实验室对某一浓度水平样品测试结果对数值的平均值 S实验室间样品测试结果对数值的标准差; 一一参加验证实验的实验室总数
A. 5. 2 相对误差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方法比对:测定结果显著性差异检验
采用配对样品t检验判定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具体方法如下: a)对每类实际样品采集至少7个浓度(含量)水平接近的样品,分别采用新方法与比 对方法进行测定,获得至少7组配对测定数据。对每个浓度(含量)样品新方法与 比对方法均分别进行平行双样测定,平行双样测定的平均值分别记做新方法的测定 值(A)和比对方法测定值(B),获得该浓度(含量)样品测定结果配对差值(d) (表B.1)。当无法获得足够实际样品量时,可采用实际样品基体加标的方式获得至 少7组配对测定数据
表B.1配对测定记录表
b)获得配对差值的算术平均值d,及配对差值的标准差Sa。 c)计算检验统计量:
P<α(显著性水平)=0.05,则两种方法的测定纟 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项目列入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制订计划的年度及下达计划的文件号。 2)标准制订项目的承担单位、参加单位的全称。
C. 1. 2 工作过程
C.2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C.2.1被测对象(目标物)对环境的影响
(1)目标物的基本理化性质。 (2)目标物对环境的影响等。
.2.2相关生态环境标准和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
后标准编制组所开展的相关调查、研究工作(个
(1)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对自标物监测要求 (污染物浓度限值、抗干扰能力等)。 (2)生态环境管理重点工作涉及的目标物监测要求,
C.2.3现行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
(适用于修订标准的情况。)
C.3国内外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1)说明国外相关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情况。 (2)说明国外相关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 (3)说明与本方法标准的关系。 三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包括但不限于: 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2)美国环境保护局,EPA; 3)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
4)日本标准化组织,JIS: 5)欧盟; 6)其他国家或地区。
C.3.2国内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1)说明国内相关分析万法的特点、应用情况 (2)国内环境监测工作应用拟采用的分析方法前景分析,包括目前国内环境监测系统 相关仪器设备的装备情况等。 (3)说明与本方法标准的关系等。 国内相关分析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1)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 2)农业、卫生、水利、海洋等行业相关方法标准,
C.3.3文献资料研究
1)说明文献资料中对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情况。 2)说明与本方法标准的关系等,
C.4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标准适用范围
C. 4. 1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
C.4.2标准的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1)介绍标准的适用范围,包括适用的环境介质、目标物种类、监测需求等。 (2)说明确定目标物种类的依据和理由。 (3)介绍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C.5拟开展的主要工作
C.5.1方法条件试验研究
(1)介绍标准拟采用的样品采集、保存等方案及理由。 (2)介绍标准拟采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及理由。 (3)介绍标准拟采用的分析方法及理由。
说明拟选取的比对方法标准及理由。
(2)介绍开展方法比对的初步方案和工作方法。
(1)说明方法验证实验室的选择情况。 (2)介绍方法验证拟采用的验证样品的情况。 (3)介绍方法验证的初步方案和工作方法
(1)绘制详细的技术路线图。 (2)工作计划及时间进度安排
C.6拟提交的工作成果
(1)标准开题论证报告及标准草案。 (2)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含验证报告)。 (3)标准送审稿及编制说明(含验证报告及意见汇总处理表)。 (4)标准报批稿及编制说明(含验证报告及意见汇总处理表)
C.7需要讨论确定的主要问题
说明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及预计在将来可能遇到的需讨论确定的主要问题及解决 措施建议。
SJG 100-2021 深圳市公共住房建设标准C.8 项目组织与管理
C.8.1本单位与标准制订有关的工作基础条件
包括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配置等。 包括科研技术水平、与项目有关的工作基础及
C.8.2合作单位与任务分工
DB37∕T 5082-2016 沉管压灌桩技术规程(1)合作单位的法定名称。 (2)承担单位与合作单位的明确分工
C.8.3经费使用方案及人员投入情况
(1)经费预算,按序号、支出科目、预算金额、备注列表给出。 (2)编制组成员,列表给出姓名、职称、单位和在项目中承担的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