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SL 660-2013 升船机设计规范(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简介:
"SL 660-2013 升船机设计规范"是中国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于2013年发布的一份关于升船机设计的专业技术规范。升船机是一种特殊的水工建筑物,主要用于河流、湖泊等水体上提升或降低船只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的水位变化或船舶载重的需要。这份规范详细规定了升船机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和维护的各种要求,包括升船机的结构设计、控制系统、安全防护、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
它不仅适用于新建升船机的设计,也适用于已有的升船机改造和扩建,对于保证升船机的安全、经济、高效运行,以及对环境的友好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规范中的每一条文都附有详细的条文说明,以便设计者、施工者和管理者理解和应用。
请注意,由于该规范可能涉及版权问题,我无法提供清晰无水印的全文,建议您直接从官方渠道或相关机构获取正式的、无水印的规范文本。
SL 660-2013 升船机设计规范(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部分内容预览:
1.0.5升船机设计除应满足本标准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升船机shiplift
旋挖桩专项施工方案,47页可下载.pdf利用机械装置升降船舶以克服航道上集中水位落差的通航建 筑物。
2.0.2全平衡式升船机fullybalancedshipliff
平衡重总重与承船厢总重相等的升船机,亦即为不下水式升 船机。
2.0.5齿轮齿条爬升式垂直升船机
承船厢通过齿轮沿固定在塔柱上的齿条转动实现升降的垂直 升船机
承船车通过钢丝绳卷扬机牵引沿斜坡轨道升队
垂直升船机中运载船舶升降的设备,
2.0.8承船车shipcarriage
斜面升船机中用以运载船舶的设备,由楔形车架和承船 (架)组成
钢丝绳卷扬提升式垂直升船机中悬吊并驱动承船厢升降运 的机械设备,包括卷扬提升机构、同步轴系统、平衡滑轮组等
齿轮齿条爬升式升船机驱动承船厢升降的机械设备,包括驱 构、同步轴系统和齿条。
钢丝绳卷扬式斜面升船机中卷扬机构的别称。
用于平衡承船厢重量的设备
由缠绕在主提升机卷筒上的钢丝绳悬吊,其重力通过对主提 升机卷筒施加转矩间接作用在承船厢上的平衡重。
2.0.14重力平衡重gravitycounterweighi
2.0.14重力平衡重
由支承在滑轮上的钢丝绳悬吊,其重力直接作用在承船厢上 的平衡重。
2.0.15可控平衡重
主提升机、驱动系统和牵引绞车在升船机机械设备设计 内克服外载,驱动承船厢运行的能力
升船机升降船舶的最大高度
升船机正常运行所充许的承船厢或承船车水深与设计水深的 差值。
在设计水深条件下,承船厢或承船车水面至主纵梁顶面的垂 直距离。
在承船厢或承船车工作行程的上下极限位置外预留的行程 余量。
驱动承船厢运行的电气传动系统。对由多个单元机构驱动承
船厢的升船机,主电气传动系统是多个单元电气传动系统的 统称。
2.0.23主传动协调控制站
以可编程序控制器为核心,按照承船厢运行过程和时序,控 制承船厢的启动、制动,协调主传动系统、制动器和润滑系统等 设备之间动作的现地控制站
2.0.24主电气传动控制系统
主电气传动系统与主传动协调控制站的总称。
升船机安全制动器和工作制动器松闸前,主传动控制系统根 船厢水深提前施加的持住力矩
2.0.26承船厢室shipchamberspace
由上下闸首、两侧承重结构、底板及顶部机房底板围成的 域,是垂直升船机承船厢升降的空间。
垂直升船机支承承船厢和平衡重系统的竖向支承承重结构。
3.1.1升船机的级别按设计最大通航船舶吨级划分为6级,分 级指标见表3.1.1.
表3.1.1升船机分级指标
3.1.2承船厢或承船车装载船舶总吨级在1000t级及以上的为 大型升船机,100t级及以下的为小型升船机,两者之间的为中 型升船机。
3.1.3升船机的级别应与所在航道等级相同,其通过能力
并兼顾现有船型确定。当缺乏标准船型资料时,可根据GH 50139的有关规定,通过调查研究确定
新型结构或升船机提升高度超过80m时,其级别宜提高 但不应超过枢纽挡水建筑物的级别,
表3.1.7升船机建筑物级别划分
3.1.10承船厢升降运行时的充许误载水深值△h宜取 土(0.05~0.15)m;对接工况的允许误载水深值应根据航道通 航水位的变率和对接停留时间确定
辽95D403 楼梯间感应灯照明安装图.pdf3.2承船厢与承船车有效尺度
式中Bx一承船厢或承船车的有效宽度,m; b.一设计最大船舶(队)的宽度,m; b一一两侧富裕总宽度,m,综合考虑设计水深、船舶 (队)进出承船相速度等因素确定,可取0.8~
1.2m,必要时可通过船模试验确定。 3承船厢或承船车有效水深,应满足设计船舶(队)满载 条件下顺利进出升船机的要求,可按公式(3.2.1-3)计算。当 采用的设计水深小于计算值时,应通过船模试验检验。
3.2.2湿运型斜面升船机承船车有效尺度的确定同3.2.1
干运型斜面升船机承船车的有效宽度应符合3.2.1条的规定,其 有效长度可小于设计最大船舶的长度。干湿两用型斜面升船机, 承船车的有效尺度可按干运型确定,但湿运过船时应根据承船车 水域有效长度确定过船规模
3.3.1升船机通过能力的计算应包括设计水平年内通过升 的船舶(队)总载重吨位与客货运量两项指标,以年单向通 力表示。
3.3.1升船机通过能力的计算应包括设计水平年内通过升船机 的船舶(队)总载重吨位与客货运量两项指标,以年单向通过能 力表示。 3.3.2升船机通过能力应与规划的客货运量相对应,根据一次 通过的设计最大船舶吨位和通过时间、日工作小时和运行次数、 年通航天数、运量不均衡系数等因素确定。 3.3.3船舶(队)进出升船机承船厢或承船车的时间,可根据 其运行距离和进出升船机的速度按下列规定确定: 1船舶进出升船机的运行距离可按下列情况分别确定: 1)单向过机:驶入距离为船自升船机闸首前的停靠位 置,驶至承船厢内停泊位置之间的距离;驶出距离为 船瞩自承船厢内停泊位置,驶至升船机闸首外侧边缘 之间的距离; 2)双向过机:驶人距离为船自引航道停靠位置,驶至
T/CECS703-2020 单管塔钢桩基础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I2=2t1+t2+2t3+2t4+2ts+2ts+2t+ts+2tg+4t
√ P= nNG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