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T D65-04-2007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pdf

JTGT D65-04-2007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3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5078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GT D65-04-2007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pdf简介:

"JTGT D65-04-2007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pdf" 是中国交通行业的一项标准规范,具体来说,它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系列中关于公路涵洞设计的部分。JTGT是"交通行业标准"(Jiaotong Guanli Chaoxue Tongbie)的缩写,D65-04-2007 则是标准的编号,其中"04"可能代表涵洞设计这一类别,而"2007"则表示该规范的发布年份。该文件详细规定了公路涵洞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材料选用、结构形式、施工与验收等方面的要求,是公路涵洞建设与维护的重要技术依据,确保了公路涵洞的安全、经济和适用性。

JTGT D65-04-2007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pdf部分内容预览:

钢波纹管涵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低,或有较大沉降与变形的路基。

4.2.7钢波纹管涵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低,或有较大沉降与变形的

4.3涵洞布设基本要求

.1涵洞设计洪水频率、汽车荷载及安全等统

主:1.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且重型车 其涵洞设计可采用公路一I级汽车荷载GB∕T 51109-2015 氨纶设备工程安装与质量验收规范

3。2新建涵洞应采用无压力式涵洞;当涵前充许积水时,可采用压力式或半 同:当路基顶面高程低于横穿沟渠的水面高程时,也可设置倒虹吸管涵。

。3.3涵洞的孔径,应根据设计洪水流量、河沟断面形态、地质和进出水口沟庆 等条件,经水力验算确定。

4.3.4新建涵洞应采用标准跨径0.75m、1.0m、1.25m、1.5m、2.0m、2.5m

4.3.5涵洞内径或净高不宜小于0.75m;涵洞长度大于15m但小于30m时,其内径或

4.3.5涵洞内径或净高不宜小于0.75m

净高不宜小于1.0m;涵洞长度大于30m且小于60m时,其内径或净高不宜小于1.25m; 涵洞长度大于60m时,其内径或净高不宜小于1.5m。 当旧路改建、拓宽时,如原涵洞状态良好,其孔径和长度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寒冷地区的涵洞内径及净高应考虑涎流冰的影响。

4.3.6冰冻地区不宜采用小孔径管涵和倒虹吸管涵。当有农田排灌需

4.3.6冰冻地区不宜采用小孔径管涵和倒虹吸管涵。当有农田排灌需要,必须米用 时,须在冻期前将管内积水排除,并将两端进出口封闭。

应小于或等于涵洞净高的1.15倍。可不计涵前积水对设计流量的影响。

表4.3.7 无压力式涵洞净空高度h.(m)

4。3.8涵洞位置应符合沿线线形布设要求。当不受线形布设限制时,置将涵洞位置选 择在地形有利、地质条件良好、地基承载力较高、沟床稳定的河(沟)段上。 4.3.9涵洞出人口处应设端墙或翼墙,其式样和尺寸应使涵洞具有相应的过水能力和 保证涵洞处路堤的稳定。端墙或翼墙与洞身应设缝隔开,缝内填以不透水材料,

4。3。10涵洞的洞身和出入口一定范围内的沟床、路基坡面、锥体填方均应铺砌加固。 出人口铺砌的平面形式应根据沟形确定,对于无明显沟槽者,出口平面宜采用等腰梯形 其铺砌角可取为20°;铺砌材料应按铺砌层上最大流速确定,铺砌末端必须设截水墙。 当沟床为岩石或不被洪水冲移的大块石、漂石所覆盖时,沟床可不做铺砌。 在纵坡陡、流速大的河沟,必要时还需设置急流槽、跌水及应的消能措施,并应在端 墙外端底部设置截水墙。在沟床铺砌的端部,亦应设置截水墙。

4。3。10涵洞的洞身和出人口一定范围内的沟床、路基坡面、锥体填方均应铺砌加固。

4.3.11斜坡上的涵洞涵底纵坡不宜大于5%,圆管涵的纵坡不宜大于3%。当涵底纵 皮大于5%时,涵底宜采用齿状基础,或者出口设置为扶壁式。当涵底纵坡大于10%时

4.3.11斜坡上的涵洞涵底纵坡不宜大

4.3.11斜坡上的涵洞涵底纵坡不宜大于5%,圆管涵的纵坡不宜大于3%。当涵底纵

皮大于5%时,涵底宜采用齿状基础,或者出口设置为扶壁式。当涵底纵坡大于10%时, 同身及基础应分段做成阶梯形,前后两节涵洞盖板或拱圈的搭接高度不应小于其厚度的 /4。

4.3.12置于非岩石地基上的涵洞,根据涵洞的涵底纵坡及地基土情况,每隔4~6m 应设置一道沉降缝;高路堤路基边缘以下的洞身及基础每隔适当距离应设置沉降缝;伯涵 同接长时,亦应在新旧接头处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应采用弹性不透水材料填塞。岩石地 基上的涵洞可不设沉降缝

4.3.13涵洞的基础,应按涵洞的构造、地质条件及地基处理的情况,设计为整体式或 丰整体式。 冰冻地区,端墙与端管节应采用整体的刚性基础。

4.3.14有水压涵洞应设置基础,管节接缝应密不透水,避免水压渗透,保证路堤及基 底的稳定性。

4.3.15管涵及其他封闭式截面的涵洞,当涵身底部土质均匀,下沉量不大时,涵洞可

设基础,并按表4.3.15进行处置。但涵洞出入口应设基础并考虑防渗作用,以 回发生不均勾沉降和接缝漏水。

表4.3.15涵身底部的处置形式

4.3.16排洪涵洞和通道涵洞应分别设置。如设置排洪涵兼通道时,应详细分析历史 洪水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洪安全措施,确保人畜和车辆的通行安全。

4.3.17涵洞基础应计算工后沉降,其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200mm。当涵洞的工后沉 隆量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进行地基处理。

。4涵洞与路基在设计、施工中的相关

涵洞洞身两侧填土应对称均衡分层夯实,其每侧长度不应小于洞身两侧填王 .压实度不应小于96%

.4。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路堤与涵洞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其卡 3倍路基填土高度确定。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6%,填料强度、地基处理、涵台 等应进行综合设计。

采用机械填土时,须待涵洞工达到容许强度后,洞身两侧应用人工或小型 .待填方高出涵顶不少于1.0m时,再用机械填筑。

4.4。4预制混凝土拱圈和钢筋混凝土盖板的宽度应视起重及运输能力而定,但应保证 沟件的强度和刚度,其宽度不应小于1.0m。当需加宽时,可按0.5m的倍数增加。预制 钢筋混凝士圆形管节的长度不宜小于1.0m。

设上拱度,可按表4.4.5的规定设置。但人口流水槽面的高程不宜低于涵 面的高程。

表4.4.5涵洞预设上拱度

注:1.H为路线中心线处自涵洞流水槽面至路面顶面的高度,单位为mm。

有规定拱度时,按照设计办理。

3.基底土属软塑状态的黏性土或新黄土时,上拱度可适当加大。

初测阶段涵洞勘测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5。1.1初测阶段勘测的目的是通过外业勘测和调查,收集和初步整理出涵洞设计所需 的外业资料,包括涵洞所在区域的排水体系、地形、地质、水文、农田排灌等自然条件,结合 路基排水系统合理拟定涵洞的位置、结构类型、孔径、高度、洞口布置及附属工程等。 5.1.2基本资料的收集: 1 沿线地形图,以能获得汇水区流域面积、主河沟纵横坡度等资料为原则。 2 地质特征资料和区域地质图及土壤资料。 3 多年平均降雨量,与设计洪水频率相对应的24h降雨量及雨力等。 涵位附近上、下游坝、闸、渠等水利设施的修建情况和水文资料。 地区性洪水计算方法、历史洪水资料、各河沟已有洪水计算成果。 6 现有排灌系统及规划方案图,各排灌渠的设计断面、流量、水位等。 对于改建工程,还需收集有关原涵洞测设、施工及竣工资料,了解涵洞的使用、养 沪、水毁等情况

5.1.3初测的主要工作内容: 1一般的涵洞经现场粗略勘测调查确定位置,但复杂的涵洞、改沟工程、人工排灌渠 道等应进行高程与断面测量。 2当涵洞处于村庄附近时,应调查历史洪水位、常水位、沟床冲淤及漂浮物等情况。 3调查涎流冰、泥石流及既有涵洞现状、结构类型、基础理深、冲淤变化、运用情 况等。 4征求当地群众和有关部门对拟建涵洞的意见。现场初步选定涵洞类型、洞口形式 及防护工程类型。 5勾绘涵址汇水面积,进行必要的水文、水力计算。 6采用调查、挖探、钻探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地基承载力、地质构造和地下水情况及其 对构造物的稳定性影响等。在涵洞轴线上勘探点不少于1个,其深度应达到持力层,遇软 弱地基应穿过软弱夹层。提供涵洞轴线地质断面图与勘探点柱状图。对地质条件复杂的 场地,应增勘涵洞中线及左、右边线的地质断面图。 7对于改建工程.还应查明原涵洞的位置、结构形式、荷载标准、跨径、高度、长度、基

DB/T29-221-2013标准下载度、修建年代、损毁修复等情况及利用

.2定测阶段涵洞勘测的工作内容和要

5.2.1定测阶段涵洞勘测的目的是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所确定的原则和方案,在 切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调查、勘测、核实、补充或修正,确定涵洞的位置、交角、结 构类型、孔径、涵底高程、地基土壤类别、基础形式、洞口布置及附属工程等,满足施工图设 计需要。

5.2.2定测的主要工作内容:

5.3涵洞勘测的精度要求

3。1外业勘测资料应准确可靠、系统完整,要求深入现场,反复细致地边调 边核实、边整理,最后提交涵洞勘测调查整理表。

测、边核实、边整理,最后提交涵洞勘测调查整理衣。 5。3.2复杂的涵洞、改沟工程、人工排灌渠道等,应放桩并实测高程与断面,必要时应 测绘1:500~1:2000工点地形图。当地形及水文条件简单时,可在1:2000地形图上查 取或采用数字地面内插获取,并应现场核对。 5。3。3涵洞调查和勘测中的高程应与路线高程系统一致,并应起闭于路线的水准点 允许闭合差为±30/L(mm);平面位置应与路线控制桩建立联系,量距限差1/2000。历 史洪水位、水文断面及沟渠洪水纵坡的高程读数取位至厘米,允许闭合差±50/L(mm): 水平量距误差不大于1/2000。

5。4。1涵洞布设原则 1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结合路线排水系统,适应农田排灌,经济合理 地布设涵洞。 2在跨越排水沟槽处、通过农田排灌渠道处、平原区路线通过较长的低洼或泥沼地 带、傍山或沿溪路线暴雨时径流易集中地带以及边沟排水需要时,均应设置涵洞。当地形 条件许可,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并沟设涵。 3涵洞位置和方向的布设,宜与水流方向一致,避免因涵洞布设不当,引起上游水位 缠高,淹没农田、村庄和路基柏向材料手册2.0 高清版,引起下游流速过大,加剧冲蚀沟岸及路基。 4涵洞的设置应综合考虑施工、养护、维修的要求,降低建设和养护费用。 5沿线涵洞布设密度应根据地形、地貌、水文及农田排灌等自然条件确定,但考虑路 基施工压实方便.其涵洞间距不宜小于50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