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4133-2020 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机械能无损探测技术规程.pdf

DB62/T 4133-2020 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机械能无损探测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62/T 4133-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4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47798
免费资源

DB62/T 4133-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2/T 4133-2020 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机械能无损探测技术规程.pdf简介:

"DB62/T 4133-2020 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机械能无损探测技术规程"是一份由中国甘肃地区的地方标准,它详细规定了在公路隧道施工中进行地质超前预报时,使用机械能无损探测技术的具体方法、步骤、要求和规范。这份规程涵盖了隧道建设过程中对地质结构的深入评估,以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施工效率。

"机械能无损探测"是一种在不破坏隧道结构的前提下,通过使用特定的设备和技术(如地质雷达、电磁探头等)来检测隧道前方的地质状况,如岩石的硬度、湿度、裂缝等,从而避免在开挖过程中遇到地质问题,减少施工风险。

"DB62/T 4133-2020"的标准号意味着它是2020年发布并实施的,适用于甘肃省公路隧道的施工管理,对隧道工程师、施工人员和监管机构具有指导意义。

DB62/T 4133-2020 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机械能无损探测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DB62/T4133—20204.1掌子面观察4.1.1工程地质观察应包括以下内容:地层岩性(包括岩性、岩体产状、风化程度等);断层(包括断层性质、位置、产状、破碎带宽度等);节理(包括节理产状、密度、延伸情况等);特殊地层(如煤层、沥青层、盐层、含铁矿层等);塌方的部位、方式与规模等;人为坑洞(包括形态、位置等)4.1.2水文地质观察应包括以下内容:出水点位置、出水状态、水量、水压、水温、颜色等;出水点和地层岩性、构造、岩溶、暗河等的关系。4.1.3素描和影像(照片、视频等)4. 2前方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体的分布及性质预报4.2.1地质岩性预报,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层、特殊岩土等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的预报。4.2.2地质构造预报,特别是地质断层、褶皱等构造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的预报。4.2.3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分布及性质预报,特别是对岩溶、破碎带、人人为坑洞等发育情况的预报。S4.2.4地下水预报,特别是对掌子面前方岩溶管道、断层、褶皱及地层中含水情况、可能出现的突泥涌水部位等的预报。4.2.5不同岩性变化界面的位置及其工程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位置及规模预报。5预报目的5.1在设计地质勘察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测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地质条件,进而预报前方不良地质以及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5.2结合相关设计、地质调查及超前钻孔等资料,为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5.3指导施工,降低隧道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和危害程度。5.4汇总和积累预报资料和经验,为编制峻工文件提供可靠的地质预报资料,为类似隧道的施工提供地质参考资料。良服务平台6预报准备6.1组织机构及人员6.1.1组织机构应具有隧道地质超前预报资质,等级应不低于乙级。6.1.2组织机构母体应依规在探测现场设立现场预报机构。6.1.3组织进场的主测人员应具有质量监督部门下发的相关隧道工程的试验检测证件6.1.4进场人员应经组织机构母体教育培训,确认隧道地质超前预报能力后方可进场。6.2探测设备6.2.1应具有相关计量部门的校准、检定证书,或具有与不低于母体等级机构的仪器比对报告。3

DB62/T41332020

6.2.2探测仪器应符合7.3要求,不应由于探测仪器不满足要求而使探测不能正常进行,影响隧道施 工 6.2.3主要探测设备及辅助设备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探测所需的记录表格等资料应完整齐全,探测 所用车辆应工作正常无故障和安全隐患,

6.3.1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人员应首先收集和查阅相关地质勘察资料、设计文件及相关地质调查资料, 综合了解将预报隧道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6.3.2根据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机械能无损探测技术的要求,应结合合同、项目特点及隧道地质条件编 制可实施的探测大纲,以指导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机械能无损探测技术的实施。 3.3.3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无损探测应以地质勘察设计文件为基础性资料,以探测大纲为指导。 6.3.4探测前须充分掌握预报段围岩勘察设计的岩性、构造和主要工程地质病害等详细信息,不应盲 目进场探测

6.4.1探测前DG∕TJ 08-2103-2019 城镇天然气站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须给探测相关人员进行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机械能无损探测的技术交底。 6.4.2探测前,应让隧道现场管理相关人员、施工班组提前掌握探测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提前做好探 测所需的场地准备工作,不应由于场地不满足要求而影响探测和隧道施工。 6.4.3预报人员应须熟悉隧道施工工序,应选择适宜的施工工序节点进行探测。在正常情况下,不宣 选择在隧道开挖、出渣、立架、喷射混凝土等工序正在进行时探测,宜选择在立架工序完成与下一工序 开始之间进行探测。 6.4.4探测人员应认真学习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掌握探测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备好安全防护 用品,做好安全交底工作。

2.1.1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机械能无损探测技术须在掌子面及其四周洞壁未开挖围岩段内布置地震波接 收点,在其后已开挖段内一定距离的隧道轴线(或与其平行)底板上依次布置多个激发点,如图1所示 在接收点处成孔并在孔底安装传感器,用机械激发设备依次点击激发点上的移动垫板产生地震波。地震 波采集仪器接收到激发信号后,经传感器实时接收地震波,通过对接收地震波的分析处理进行隧道地质 超前预报。

机械能无损探测激发点与接收点布置俯视平面图

DB62/T41332020

7.1.2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机械能无损探测技术应满足7.2、7.3、7.4、7.5、7.6、7.7的规定和要求。

7.2.1接受点(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7.3.1探测仪器应包括下列设备:

7.3.3传感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采用速度型传感器,且不低于3个分量(X、Y、Z),具有地震波在隧道围岩中传播频率 相适应的高频宽带特性,不应小于10Hz5000Hz范围; 传感器通过耦合剂应能与接收孔内壁岩体直接耦合; 传感器形状应与隧道现场施工常用钻头直径相配套,须采用圆柱形,直径应在3cm~5cm范围, 7.3.4激发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DB62/T41332020

采用机械点击的方式激发地震波,机械激发设备应采用体型小、使用方便快捷的设备,如轻巧 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专用激发设备、人工金属锤等; 激发设备须安全易控,应至少备用2套同类型的设备; 应采用回线开路触发、信号同时开路接收的触发接收方式采集数据: 激发方式应简单快捷,应具有重复激发功能,能即时反复采集数据: 应选择移动式树脂类垫板,不宜采用金属类垫板,以长15cm、宽15cm、厚2cm为宜。机械 激发设备与垫板点击接触面不得小于垫板平面尺寸的0.4倍,不得大于垫板平面尺寸的0.8倍。 须至少备用2块同类型的垫板; 每点击冲量每次不宜低于11800N·ms,不宜高于15500N·ms; 各道数据应无延时误差。

7.3.5耦合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通过耦合剂使传感器与接收孔内壁岩体直接耦合: 宜采用钙基润滑脂作为耦合剂,其锥入度不宜大于220(0.1mm),不宜小于205(0

7.4.1须做好预报准备工作。 7.4.2主测人员须掌握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机械能无损探测技术。 7.4.3主测人员应具有不少于2年的隧道预报经验和不差于良好的信誉评价。 7.4.4每次探测人员应不少于2名,

7.5.1按预报长度划分属于中距离(30m~200m)预报。 7.5.2硬质围岩预报长度不应大于100m,软质围岩预报不应大于80m 7.5.3应连续无间断预报,每次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5m

7.6.1进场探测人员须配载反光工服、防护靴、安全帽及防尘防毒口罩等。在探测天然气、瓦斯隧道 寸,要配戴防静电的防护装备。 7.6.2预报人员须服从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听从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 7.6.3探测时须排除测线布置范围内的安全隐患,确保探测环境安全。若掌子面及其附近有落石、 塌、突泥涌水等高风险地质病害,须在确认安全的条件下进场,否则不得进场探测

7.7.1探测时,探测隧道内应停止一切生产活动,洞内声控环境不应大于70dB。 7.7.2探测时,仪器主机、信号线、所用电缆电线严禁与洞内临电设施放置在同一侧,应尽量远离易 产生电磁场的线路和设备。 7.7.3激发地需波时须确保无其它震源

DB62/T41332020

8.1.1应按掌子面观察规定的内容进行地质观察DB1506/T 5-2019标准下载,必要时应进行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岩石坚硬程 度及岩石完整程度、围岩级别及地质复杂程度应按附录A、附录B及附录C的规定进行描述。 8.1.2地质观察主要通过目测、手触或借助地质罗盘、照相机、地质锤、量筒、秒表等辅助设备,对 隧道掌子面及其四周出露的地层、岩性、断层、褶皱、节理、水等进行观察和素描。地质素描可参考附 录D、附录E进行记录。

8.1.3应基本观察下列内容!

工程地质方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特殊地层、人为坑洞、塌等; 水文地质方面:地下水分布,出露形态及围岩的透水性,地下水活动对围岩稳定 掌子面影像和素描。

8.2.2其它布置方式须符合7.2的规

8.2.2其它布置方式须符合7.2的规定。

8.3.1按探测点位和测点布置规定制作接收孔,可参考附录E记录。

耦合剂的制作与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将润滑脂制成与传感器相似的圆柱形状,其几何尺寸应小于传感器外形尺寸5mm~10mr 其置入接收孔底; 宜可用专用润滑脂注入设备将润滑脂注入接收孔底JC/T 2317-2015标准下载,注入量以传感器体积的70%~80%

DB62/T41332020

8.3.3传感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