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pdf简介: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行业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该规范是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指导文件,适用于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隧道、轨道交通、构筑物等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2010年版规范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新的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技术要求,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可靠和经济性。内容涵盖了混凝土结构的选型、配筋、承载力计算、抗震设计、耐久性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对于保证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5年版可能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反映了近年来混凝土结构设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步,以适应工程实际发展的需要。它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师、施工人员、工程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学生必备的参考书籍。
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pdf部分内容预览:
虑结构相应部位倒塌冲击引起的动力系数。在抗力函数的计算 中,混凝土强度取强度标准值fck;普通钢筋强度取极限强度标
准值fstk,预应力筋强度取极限强度标准值fptk并考虑锚具的影 响。宜考虑偶然作用下结构倒塌对结构儿何参数的影响。必要时 尚应考虑材料性能在动力作用下的强化和脆性,并取相应的强度 特征值。
3.7既有结构设计原则
3.7.1既有结构延长使用年限、改变用途、改建、扩建或需要 进行加固、修复等,均应对其进行评定、验算或重新设计。 3.7.2对既有结构进行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及抗灾害能力 评定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的原则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评定结果、使用要求和后续使用年限确定既有结 构的设计方案; 2既有结构改变用途或延长使用年限时,承载能力极限状 态验算宜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 3对既有结构进行改建、扩建或加固改造而重新设计时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4既有结构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及构造要求宜符合本 规范的规定; 5必要时可对使用功能作相应的调整灰土垫层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提出限制使用的 要求。
3.7.3既有结构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优化结构方案,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2荷载可按现行规范的规定确定,也可根据使用功能作适 当的调整; 3结构既有部分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应根据强度的 实测值确定:当材料的性能符合原设计的要求时,可按原设计的 规定取值; 4设计时应考虑既有结构构件实际的几何尺寸、截面配筋 连接构造和已有缺陷的影响;当符合原设计的要求时,可按原设
计的规定取值; 5应考虑既有结构的承载历史及施工状态的影响;对二阶 段成形的叠合构件,可按本规范第9.5节的规定进行设计。
注:极限强度标准值为1960N/mm²的钢绞线作后张预应力配筋时,应有可靠的工程 经验。
设计值fw应按表中f,的数值采用;但用作受剪、受扭、受冲切 承载力计算时,其数值大于360N/mm²时应取360N/mm²。
4.2.4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3gt不应小 表4.2.4规定的数值。
表4.2.4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限值
4.2.5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E。可按表4.2.5采用
4.2.5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E。可按表4.
表4.2.5钢筋的弹性模量(X105N/mm²)
4.2.6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的疲劳应力幅限值△f,和
当纵向受拉钢筋采用闪光接触对焊连接时,其接头处的钢筋疲劳应力幅限值 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8取用。
1 当%不小于0.9时,可不作预应力筋疲劳验算; 2 当有充分依据时,可对表中规定的疲劳应力幅限值作适当调整 普通钢筋疲劳应力比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0s.minvOs.max 构件疲劳验算时,同一层钢筋的最小应力 最大应力。 #上
式中: Op.min~Op.max 构件疲劳验算时,同一层预应力筋的最小 应力、最大应力。
下的钢筋并筋数量不应超过3根;直径32mm的钢筋并筋数量 为2根;直径36mm及以上的钢筋不应采用并筋。并筋应按单 等效钢筋进行计算,等效钢筋的等效直径应按截面面积相等的 则换算确定。
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裂缝宽度验算以及抗震规定以外,尚应 足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头 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2.10各种公称直径的普通钢筋、预应力筋的公称截面面积及
5.1.1混凝土结构应进行整体作用效应分析,必要时尚应对结
5.1.2当结构在施工和使用期的不同阶段有多种受力状况时 应分别进行结构分析,并确定其最不利的作用组合。 结构可能遭遇火灾、飓风、爆炸、撞击等偶然作用时,尚应 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进行相应的结构分析
结构可能遭遇火灾、飓风、爆炸、撞击等偶然作用时,尚 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进行相应的结构分析
5.1.3结构分析的应符合下列要求:
4塑性极限分析方法; 5试验分析方法。
件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应对分析结果进行判断和校核,在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 应用于工程设计。
5.21混凝士结构直按空间体系进行结构整体分析,升直考虑 结构单元的弯曲、轴向、剪切和扭转等变形对结构内力的影响。 当进行简化分析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体形规则的空间结构,可沿柱列或墙轴线分解为不同方 向的平面结构分别进行分析,但应考虑平面结构的空间协同 工作; 2构件的轴向、剪切和扭转变形对结构内力分析影响不大 时,可不予考虑
1梁、柱、杆等一维构件的轴线宜取为截面几何中心的连 线,墙、板等二维构件的中轴面宜取为截面中心线组成的平面或 曲面; 2现浇结构和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梁柱节点、柱与基础连接 处等可作为刚接;非整体浇筑的次梁两端及板跨两端可近似作为 铰接; 3梁、柱等杆件的计算跨度或计算高度可按其两端支承长 度的中心距或净距确定,并应根据支承节点的连接刚度或支承反 力的位置加以修正; 4梁、柱等杆件间连接部分的刚度远大于杆件中间截面的 刚度时,在计算中可作为刚域处理
5.2.3进行结构整体分析时,对于现浇结构或装配整体式
其局部会产生明显的平面内变形时,在结构分析中应考虑其影响。5.2.4对现浇楼盖和装配整体式楼盖,宜考虑楼板作为翼缘对梁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梁受压区有效翼缘计算宽度6可按表5.2.4所列情况中的最小值取用;也可采用梁刚度增大系数法近似考虑,刚度增大系数应根据梁有效翼缘尺寸与梁截面尺寸的相对比例确定。表5.2.4受弯构件受压区有效翼缘计算宽度brT形、I形截面倒L形截面情况肋形梁 (板)独立梁肋形梁(板)按计算跨度lo考虑lo/3lo/3lo/6按梁(肋)净距Sn考虑b+sn2b+sn/2按翼缘hf /ho≥0.1b+12hf3高度hf0.1>h /ho≥0.05b+12hb+6h6+5hl考虑hf/ho<0.05b+12hb+5h注:1表中6为梁的腹板厚度;2月肋形梁在梁跨内设有间距小于纵肋间距的横肋时,可不考虑表中情况3的规定;3加腋的T形、I形和倒L形截面,当受压区加腋的高度hh不小于hi且加腋的长度bh不大于3hh时,其翼缘计算宽度可按表中情况3的规定分别增加2bh(T形、I形截面)和bh(倒L形截面);42独立梁受压区的翼缘板在荷载作用下经验算沿纵肋方向可能产生裂缝时,其计算宽度应取腹板宽度6。5.2.5当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对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有显著影响时,结构分析中宜考虑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5.3弹性分析5.3.1结构的弹性分析方法可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作用效应的分析。5.3.2结构构件的刚度可按下列原则确定:1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可按本规范表4.1.5采用;2截面惯性矩可按匀质的混凝土全截面计算;30
3端部加腋的杆件,应考虑其截面变化对结构分析的影叫 4不同受力状态下构件的截面刚度,宜考虑混凝土开袭 徐变等因素的影响予以折减。
5.3.3混凝土结构弹性分析宜采用结构力学或弹性力学
比 方法。体形规则的结构,可根据作用的种类和特性,采用适当 简化分析方法。
5.3.4当结构的二阶效应可能使作用效应显著增大时,在结
分析中应考虑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混凝土结构的重力二阶效应可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也 可采用本规范附录B的简化方法。当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时 宜考虑混凝土构件开裂对构件刚度的影响
在分析中宜考虑边界支承竖向变形及扭转等的影响
5.4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
5.4.1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可采用塑性内
选用符合本规范第4.2.4条规定的钢筋,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 状态要求且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 三a、三b类环境情况下的结构,不应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 的分析方法,
0.35,且不宜小于0. 10。
预应力混凝士梁的弯矩调幅幅度应符合本规范第10.1.8条 的规定。
5.4.4对属于协调扭转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受相构件
地中海风情别墅支承梁的扭矩宜考虑内力重分布的影响
考虑内力重分布后的支承梁,应按弯剪扭构件进行承载力 计算。 注:当有充分依据时,也可采用其他设计方法。
5.5.1重要或受力复杂的结构,宜采用弹塑性分析
5.5.1重要或受力复杂的结构,宜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对结构 整体或局部进行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分析宜遵循下列原则: 1应预先设定结构的形状、尺寸、边界条件、材料性能和 配筋等; 2材料的性能指标宜取平均值,并宜通过试验分析确定: 也可按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确定; 3宜考虑结构几何非线性的不利影响; 4分析结果用于承载力设计时,宜考虑抗力不定性系 过纯物墙进信活平润
..1 广门件工灯 亿刘绍均 整体或局部进行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分析宜遵循下列原则: 1应预先设定结构的形状、尺寸、边界条件、材料性能和 配筋等; 2材料的性能指标宜取平均值,并宜通过试验分析确定, 也可按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确定; 3宜考虑结构几何非线性的不利影响; 4分析结果用于承载力设计时,宜考虑抗力不定性系 数对结构的抗力进行适当调整, 5.5.2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静力或 动力分析方法。结构的基本构件计算宜按下列原则确定: 1梁、柱、杆等杆系构件可简化为一维单元,宜采用纤维 束或塑性铰; 2墙、板等构件可简化为二维单元,宜采用膜单元、板单 元或壳单元; 3复杂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结构的节点或 局部区域需作精细分析时,宜采用三维块体单元。
5.5.2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
5.6.1对不承受多次重复荷载作用的混凝土结构,当有足够的 塑性变形能力时,可采用塑性极限理论的分析方法进行结构的承 载力计算,同时应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
DB34∕T 2834-2017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通道施工规程5.6.2整体结构的塑性极限分析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