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31/T 1177-2019 工业煤气大口径管道不停输腐蚀减薄检测及评价方法简介:
<*>DB31/T 1177-2019 是中国上海市地方标准,其全称为《工业煤气大口径管道不停输腐蚀减薄检测及评价方法》,主要针对工业煤气管道在运行过程中进行的不停输腐蚀减薄情况的检测和评估。这个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煤气管道的安全运行,防止因腐蚀减薄引发的事故,提高管道的使用寿命。<*>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检测方法:规定了不停输的腐蚀检测方法,如磁粉检测、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在线腐蚀监测等,以及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方法。<*>2. 评价标准: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了腐蚀减薄的评价标准,包括腐蚀速率的限值、腐蚀层厚度的阈值等,以及腐蚀程度的分级标准。<*>3. 数据管理:强调了检测数据的记录、管理和分析,以及定期检测和评估的重要性。<*>4. 安全措施:提出了在检测过程中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以防止检测过程中的安全事故。<*>5. 检测周期:规定了管道腐蚀检测的周期,通常根据管道材质、运行条件、腐蚀情况等因素确定。<*>总的来说,DB31/T 1177-2019 是一项指导工业煤气大口径管道在运行过程中进行腐蚀减薄检测和评估的重要技术标准,对于保障管道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DB31/T 1177-2019 工业煤气大口径管道不停输腐蚀减薄检测及评价方法部分内容预览:
<*>DB31/T11772019 <*>超声测厚ultrasonicthickness*easure*ent 根据超声波脉冲反射原理来进行厚度测量,当探头发射的超声波脉冲通过被测物体到达材料分! ,脉冲被反射回探头,通过精确测量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时间来确定被测材料的厚度。凡能使 以一恒定速度在其内部传播的各种材料均可采用此原理测量。 <*>DBJ 50∕T-267-2017 钢筋镦锚应用技术标准4.1检测和评价人员要<*>接受相关专业技术的培训,熟悉所 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取得特种设备行业或使 用单位所在行业超声检测Ⅱ级及以工 事相应项自的检测、评价工作 <*>检测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应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要求,并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使用。 <*>4.3.1现场工作场所和环境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卫生、安全防护和劳动保护的规定。 4.3.2现场工作场所和环境包括但不限于能源照明和环境条件(包括风速、温度、湿度等因素),应不 影响现场工作的实施。 4.3.3现场工作前,应进行危险源辨识,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4.3.4高空作业时,应考虑人员、检测仪器设备器材坠落等因素。 4.3.5现场工作前,应检测工作区域内CO浓度,CO浓度应不超过30*g/*,工作时应设立安全监护 人,配备CO检测仪,定期监测CO浓度,如持续报警应停止相关工作,工作人员及时撤离,通知相关煤 气防护单位进行检查、消缺处理,待现场满足条件后再实施检测, <*>DB31/T11772019 <*>5.1.2腐蚀检测工作可委托专业的检测机构实施,也可由使用单位持有相关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 实施。 5.1.3检测前,检测人员应编制检测方案,明确检测方法、检测部位、检测数量等。 5.1.4 检测工作是由使用单位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实施的,检测方案应经委托方确认后,方可实施。 5.1.5腐蚀减薄检测的方法包括目视检测、剩余壁厚测量(包括超声测厚、超声导波检测、超声C扫描 检测)。 5.1.6管道不停输状况下腐蚀缺陷检测方法参见附录A。 5.1.7检测工作完成后,检测人员应填写相应的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应存档 备查。 <*>5.2腐蚀减薄检测方法<*>5.2.1.1管道腐蚀检测时应进行目视检测。目视检测可借助于放大镜、望远镜等观察管道外表面的防 层及管体腐蚀状况,对检测到的管道外壁防腐层破损、管体腐蚀情况,应在管道单线图上标注其位置 并记录管道防腐层状态及管道腐蚀的形状、尺寸及分布情况。 5.2.1.2膨胀节的目视检测,重点检测膨胀节与管道焊接部位的点蚀泄漏和膨胀节波纹是否损伤 <*>5.2.2剩余壁厚测具<*>5.2.2.1在目视检测的基础上,对管道进行剩余壁厚测量抽查,检测时,一般采用超声测厚、超声C扫 描检测为主,必要时辅以超声导波检测。 5.2.2.2剩余壁厚测量的部位应标注在管道轴测图上,对检测到的管体腐蚀,应记录腐蚀的形状、尺寸、 深度及分布情况。 <*>表1壁原测量抽查部位数量 <*>5.2.2.4抽查的重点部位主要有<*>a)目视检测发现的管道外壁腐蚀部位; b)管道弯头、三通、膨胀节、支管连接、异种金属连接、直径突变处及相邻直管、管道托座位置两侧 焊缝附近 c)管道上有焊接连接件及管道施工人孔附近等。 5.2.2.5超声测厚即使用超声波测厚仪对管道腐蚀减薄进行厚度测量,每处检测部位,选取5个圆周, 圆周与圆周之间间隔100**,每个圆周上视管道直径大小,测量6~10点,测点在管道圆周上均布,也 可视管道具体情况选择上半圆周或下半圆周做为测量重点,一且检测发现管道有异常情况,应在附近增 加测点,并确定异常区域大小,并可适当提高整条管线壁厚测量抽查的数量,对弯头、三通、膨胀节、多接 缝斜接弯管的厚度测量可视具体情况选择5个圆周的位置,或增加测量圆周的数量。 5.2.2.6超声C扫描检测即使用超声C扫描检测系统对管道腐蚀减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可以C扫描 方式显示。每处检测部位,管道轴线方向上的检测长度视管道使用情况确定,一般不小于1000**,管 道圆周方向上视管道使用情况,做整个圆周检测或一定圆周长度的检测抽查,当检测发现管道有异常腐 蚀情况,应在附近扩大检测范围,并可适当提高整条管线的壁厚测量抽查数量。 <*>5.2.2.7超声导波检测即使用超声导波检测系统,对管道腐蚀减薄进行长距离管体检测,检测部位、检 测数量可根据管道使用状况确定,超声导波检测到的腐蚀部位,应采用超声测厚或超声C扫描检测方 法,对腐蚀的形状、尺寸做进一步确认。 <*>6管道腐蚀减薄的评价方法<*>当所测得管道腐蚀减薄量即检测部位平均减薄量,超过管道设计壁厚20%时,应当进行管道耐压 强度校核,超过管道设计壁厚30%时,应当进行剩余寿命预测,并视情况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管道稳定性 分析。 <*>6.2管道耐压强度校核<*>.2.1管道耐压强度校核可根据减薄部位接式(1)式(7)计算 直管段: <*>t**l应取式(6)~式(7)中P以最高工作压力代人所得的二式中的较大值。 <*>t **l 管道理论计算壁厚,单位为毫米(**); P 最高工作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D。 管子外径,单位为毫米(**); d。 三通支管外径,单位为毫米(**); Do1 三通处主管外径,单位为毫米(**); R 弯管半径,单位为毫米(**); tin 管子实测最小壁厚,单位为毫米(**); <*>Ea]" 材料许用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P 焊缝系数; 8 圆锥顶角的1/2,单位为度(); tst 三通主管理论计算壁厚,单位为毫米(**); R1 斜接弯管的弯曲半径,单位为毫米(**); ro 管子的平均半径,单位为毫米(**); 斜接弯管一条焊缝方向改变的角度的1/2,单位为度()。 <*>r。—管子的平均半径,单位为毫米(**); 一斜接弯管一条焊缝方向改变的角度的1/2,单位为度(°)。 6.2.2耐压强度校核结论 当t**l≤t*inCi,耐压强度校核合格; 当t**l>t*in一C1,耐压强度校核不合格。 式中: C,—至下一检测周期管道预估腐蚀裕量,单位为毫米(**) <*>6.2.2耐压强度校核结论<*>6.3管道腐蚀剩余寿命预测<*>RL=C× SM 扇 <*>注:基于TSGD7004一2010,第二十七条。 式中: RL 腐蚀剩余寿命,单位为年(a); C 一校正系数,C=0.85; 计算失效压力 MAOP SM 安全裕量,SM= 屈服压力 屈服压力 MAOP 管段许用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GR 腐蚀速率,单位为毫米每年(**/a)腐蚀速率的获得,可以参考相近工况条件管道已 有的经验值,也可根据以往的检测数据来估算; 名义壁厚,是指材料标准规定的厚度,对实际使用中的管道,也可指检测部位的平均厚 度,单位为毫米(**)。 对实际使用中的管道,计算公式可以简化为 <*>....................+....(9 <*>考虑到煤气管道的腐蚀通常为局部腐蚀,也可按每个检测部位实测最小值t*in《信息技术 计算机图形和图像处理 可扩展三维组件(X3D) 第1部分:体系结构和基础组件 GB/T 28170.1-2011》,进行腐蚀穿孔的度 蚀寿命预测,计算公式为: <*>.1应结合腐蚀检测结果和评价结果,参考介质成分、管道材质、内部涂层或衬里状况以及维修 等,给出管道下次腐蚀检测日期的建议。 .2如管道腐蚀减薄量不超过管道设计壁厚的30%时,则检测周期不宜超过六年。 .3如管道腐蚀减薄量超过管道设计壁厚的30%,则检测周期不宜超过预测的管道剩余寿命的二 <*>DB31/T1177—2019 一,且不超过六年。 7.4如管道在使用中发现泄漏、局部进行过修复的管道,内、外防腐层状态不佳等情况,则建议在上述 检测周期基础上适当缩短。 <*>且不超过六年。 如管道在使用中发现泄漏、局部进行过修复的管道,内、外防腐层状态不佳等情况,则建议在上 则周期基础上适当缩短。 <*>8检测、评价报告与问题处理<*>8.1检测人员应当根据检测情况,填写检测记录,及时出具相应的检测、评价报告,报告格: 录B。 8.2对严重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的腐蚀、泄漏等情况,使用单位应及时组织维修、抢修 <*>人员应当根据检测情况,填写检测记录 、评价报告,报告格式参见附 重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的腐蚀、泄漏等情况,使用单 时组织维修、抢修 <*>施工电梯安装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工业煤气管道检测及评价报告<*>丁业煤气管道检测及评价报告录©版权声明
资源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