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隐患排查技术导则(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1月).pdf

浙江省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隐患排查技术导则(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1月).pdf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3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6743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浙江省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隐患排查技术导则(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1月).pdf简介:

浙江省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隐患排查技术导则(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1月).pdf部分内容预览:

R=0.5RA+0.4RB+0.1Rc Wa+W+Wc=1

表8.3.1地下管线相关风险系数取值

注:I管为病害体边界与管线边界的最小水平距离。

注:[管为病害体边界与管线边界的最小水平距离。

津18J21 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公共建筑)8.3.2风险系数可对应风险等级按表8.3.2

表8.3.2风险等级和风险系数

8.3.3地下市政基础设施隐患综合风险系数应由相邻地下管线风险系数、环境影 响风险系数和周边在建工程风险系数评定。 8.3.4环境影响因素包括周边地下工程、废弃工程、地表荷载、水环境条件等。 环境影响风险系数R可按式8.3.4确定。其中地表荷载和水环境条件影响风险系数 可按表8.3.4取值

RH=WHiRH1+WH2RH2+WH3RH3+WH4RH4 WH1+ WH2+WH3+ WH4=1

表8.3.4环境影响风险系数

8.3.5相邻地下管线风险系数需综合考虑安全范围内的地下管线类别、数量、隐 患属性特征等,可按式8.3.5确定

Rs=ZWR i=l

Zw=1 =1 Rs≥Ri

3.5地下管线风险评

8.3.6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风险系数Rz可按式8.3.6确定,并随排查数据的积 累逐步优化。其风险等级可对应风险系数确定,

Rz= WsRs+ WRH+ WpRp Ws+ W+ Wp=1 Rz≥Rs

式中:Ws一相邻地下管线风险权重,可取0.4~0.6; Wp一 在建地下工程风险权重,可取0.3~0.6; 下工程影响区位于安全范围内时取0.4~0.8;在建地下工程影响区位 于安全范围外时取0.1~0.4。 827地下市政其础设施综会风险等级可相据综合风险系数大小按表832确定

(示例:“330101D00012021102601”,前11位为普查单元编号“330101D0001”为普查单元 编号,第12位到19位“20211026”为排查时间,后2位“01”为隐患流水编号。)

(示例:“330101D00012021102601”,前11位为普查单元编号“330101D0001”为普查单元 编号,第12位到19位“20211026”为排查时间,后2位“01”为隐患流水编号。)

9.3.1地下市政基础设施隐患排查信息系统应具有隐患上报、排查、评估和治理 等闭环管理功能,达到隐患排查的电子化、信息化和流程化管理目的, 9.3.2隐患信息系统应具有地理信息基础管理功能、制定巡查计划功能和对象的 浏览、查询、统计、漫游等功能,提供人机交互界面。 9.3.3隐患排查信息系统端口可分为PC后台管理端和手持移动端。手持移动端能 执行计划巡查和无计划巡查,记录巡查人员轨迹,并可以对轨迹进行查看和回放 同时具有上报隐惠功能。 9.3.4信息系统应能实现手持终端数字化设备隐患排查工作,排查过程中拍摄的 设施运行状况可实时传输,隐患信息可及时录入,及时反馈隐患消除信息。 9.3.5基于隐患排查数据库,结合地理信息系统,隐患排查系统的成果输出应包 含地下市政基础设施隐患“一张图”和附录所列的各类地下市政基础设施隐患排 查信息表。 9.3.6隐患信息系统应具有历史数据版本管理和维护功能,实现历史数据库的建 立、删除、修改,以及历史数据查询、统计和分析功能。 9.3.7隐患信息系统的数据融合与共享宜采用JMS消息服务、WebService服务 数据交换等技术方式。在数据安全保密前提下,实现系统与水务、交通等单位 以及与应急、住建、城市管理等部门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共享,提供数据发布服务

0.1.1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排查发现的隐惠点,应对应隐惠点的属性特征、风 等级,及时采取合理的整治、监测或巡查等措施加以管控。 0.1.2重大安全隐患应制定专项治理方案,经论证后实施。治理结束后应进行验 收DB37/T 3843-2019 非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并经权属单位确认。 10.1.3整治工作验收完成后,运营管理单位应进行日常巡查和监测,动态掌握地 下市政基础设施的运营状态和变化趋势,及时发现隐惠

10.2.1给水管线的隐惠整治需符合下列规定: 1支管、弯管少的管段,宜采用非开挖修复;支管、弯管多的复杂管段, 宜采用开挖修复: 2管体结构良好、仅存在功能性缺陷的管段,宜采用非结构性修复;有严 重结构性缺陷的管段(爆管频繁、漏损严重、外腐蚀普遍、管道强度低),宜采 用结构性修复; 3隐患点少时宜局部修复,普遍存在隐患的管段整体修复; 4管道周边土体脱空、地面凹陷和塌陷时,应挖除疏松土体采用符合要求 的回填材料回填和密实,或采用注浆等方式处理; 5覆土严重不足的管道应进行保护处理,如管道方包、管道上方设置卸压 板等; 6建设年代久远、管材老化、管材选用不合理、与其他管线管位重合、穿 越建筑物的给水管道可结合道路整治等进行重建或迁改; 7给水管穿越排水检查井、排水管穿越给水检查井等管段需进行迁改,条 件不充许时应采用套管保护; 8给水管道与污水管、合流制管道、再生水管道相交,并敷设在其下方时 应迁移至污水管、合流制管道的上方。条件不充许时应采取套管保护等防护措施 9存在结构性缺陷的检查井应进行修复;标识缺失、破损、荷载等级不足 的并盖(座)应予以更换:检查并应安装防坠落装置,防坠落装置应牢固可靠,

具有≥300kg的承重能力; 10老化的阀门等管道附件设施应及时更换,保证管道运行安全及水质安全; 11消火栓未设置或者设置不合理时应按《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第7.2节的规定及时补充或调整; 12废弃的地下给水管线及附属构筑物,运营单位应与道路(绿化、河道) 等管理部门协商,可采取挖除或灌浆填砂处理。 10.2.2排水管线的隐患整治除符合10.2.1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交通繁忙、新建道路、环境敏感等地区的管段,宜采用非开挖修复;管 道埋深小、交通量小等地区的管段,宜采用开挖修复; 2管网中设置不合理或老化的闸门、拍门、防潮门等应及时更换: 3合流制管网应及时有序地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合流制管网、污水管网与 雨水管网间设置的连通管应及时封堵; 4极端天气下供电保证率低的排水泵站应配备发电机; 5下穿立交道路等的低洼点、易涝点,应结合雨水泵站的建设,设置完善 的积水自动监测和报警系统及警示标识。 10.2.3燃气管线隐患整治应根据难易程度实行分级治理,并符合下列规定: 1社会举报和反馈的燃气系统隐患,应及时记录、上报、处置并备查; 2依据隐患严重程度,确定隐患处置期限,提出治理方案,按期整改; 3隐患治理完成后需验收并确认,实现闭环管理; 4燃气运营企业应复查并评估整治质量。 10.2.4燃气管线的隐患处置期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1I级隐惠:停业整改,达到要求后恢复正常运行: 2Ⅱ级隐惠:即查即改,在5个工作日内监控运行整改,达到要求后恢复 正常运行; 3Ⅲ级隐患:限期整改,在10个工作日内针对性的整改或完善,达到要求 后恢复正常运行; 4IV级隐患:除I、I、III级以外的隐患,可定期整改。 10.2.5电力管线隐患应根据隐患分类和风险等级,确定维修方案,实行闭环管理。 甘陷串治甜连全下航宝

1优先采取不停电作业方式; 2危急隐患消除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严重隐患应在30天内消除,一般 隐患可结合维修计划尽早消除,但应处于可控状态; 3设备带缺陷或隐患运行期间,运维单位应加强监视,必要时制定应急措 施。 0.2.6地下空间电力设施存在洪涝安全隐患时,其治理需符合下列规定: 1配电室(环网室)等电力设施具备迁移条件时迁移至地面。无法迁移至 地面时进行防汛防涝能力补强: 2配电室(环网室)大门、逃生门应设置预制挡水墙,高度不低于0.6m; 3电缆由地面下穿至地下室位置,电缆沟处应设置防水挡墙完全封堵。电 桥架进出配电室(环网室)处应设置网孔等措施避免桥架积水,并设置三层防 水层加厚封堵; 4配电室(环网室)内部电气槽钢基础应抬高0.3m,低于大门水泥挡墙高 度的裸露电气设备应抬高或绝缘防水处理,原RM6底座基础应根据现场条件抬 高,配备除湿装置; 5配电室(环网室)配置水浸监测及视频监控功能,其中水位传感器需实 现电缆沟预警水位、警戒水位紧急水位实时监测报警、自动控制排水泵运行、自 动开启视频监控、调度远程遥控断开配电室(环网室)高压进线电源等功能: 6防汛应急物资应储备充分,明确物资摆放位置、责任人,并定期开展检 查试用和修理维护; 7地下空间排水泵、集水并应定期检查、保养、维修,确保正常使用; 8汛期期间,地下空间出入口需配备沙袋、防汛挡板等防汛物资,防汛挡 饭实现出入口全覆盖,挡板高度不得低于40cm。 0.2.7废弃工程探明后经排查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加固改造或回填处理 非除隐惠。 0.2.8地下市政基础设施隐患整治作业应确保安全,作业中打开的管线分支口应 及时封堵;未经充许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品进入地下空间。

注:隐患分类包括但不限于表中内容,各地市可以此为基础深化或细化

GB/T 21087-2020标准下载表A.2给水管线隐患风险评定表

表A.3给水管线隐患排查信息表

注:1、给水管线隐患风险等级分为四级,从高到低分别为I、IⅡI、IⅢI、IV,每段管线及检查井(或其 他单项)的风险等级由管段内隐患点的最高风险等级确定。 2、表格中检查井(井盖)为起点检查井。 3、管线周边病害体还需记录空间信息。 4、备注栏可给出隐患整治建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