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21983-2020 暖冬等级简介:
GB/T 21983-2020是中国国家标准《冬季气候舒适度等级》的最新版本,于2020年发布。这个标准主要用来评估和划分我国冬季气候的舒适度等级,适用于气象、建筑、环境、旅游等多个领域。
暖冬等级是该标准中的一部分,它根据冬季的日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将冬季气候划分为不同的舒适度等级,包括:
1. 舒适级:日平均温度在10℃以上,最低温度在0℃以上,气候温暖,人体感觉舒适。
2. 偏舒适级:日平均温度在5℃-10℃,最低温度在0℃-5℃,冬季气候稍显寒冷,但大部分时间人体尚能适应。
3. 偏不舒适级:日平均温度在0℃-5℃,最低温度在-5℃-0℃,部分人可能感到不舒适,需要保暖措施。
4. 不舒适级:日平均温度在0℃以下,最低温度在-5℃以下,气候寒冷,人体感觉不舒适,需要大量保暖措施。
这个标准的出台,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科学的冬季气候评价体系,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级别的冬季气候,以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舒适度。
GB/T 21983-2020 暖冬等级部分内容预览:
Warm winter grades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范围 术语和定义 暖冬分类、判定与等级划分: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暖冬阈值取值方法 附录B(规范性附录)全国暖冬指数计算方法 金老产越
GB∕T 29906-2013 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术语和定义 暖冬分类、判定与等级划分 A(规范性附录) 暖冬阈值取值方法 B(规范性附录)全国暖冬指数计算方法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 本标准代替GB/T21983一2008《暖冬等级》。与GB/T21983一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 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一章(见第1章,2008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暖冬”“单站暖冬阈值”“冬季平均气温”“气候平均值”的定义(见第2章,2008年版的 2.1~2.4); 增加了“单站”“区域”“暖冬指数”“有效站点”“有效网格”术语和定义(见2.5、2.6、2.8~2.10); 增加了“暖冬分类”(见3.1); 修改了区域强暖冬和全国强暖冬的界定方法(见3.2.2.2、3.3.2.2,2008年版的3.2.2、3.3.2); 增加了对区域暖冬评定站点的要求(见3.2.2.3): 增加了对全国暖冬指数计算涵盖范围的说明(见3.2.3.3); 增加了目标年气候平均值选用年代的规定(见附录A的A.1); 增加了距平计算公式(见附录A的A.4); 修改了经纬度网格划分的格距和有效网格面积的计算公式(见附录B的B.1,2008年版的3.3 1.1、3.3.1.2); 增加了全国强暖冬指数计算方法(见附录B的B.6、B.7)。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候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峪、向洋、邹旭恺、王凌。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1.983—2008
本标准规定了单站、区域、全国暖冬的判定方法和等级划分 本标准适用于暖冬的监测、预测、评价及服务
3暖冬分类、判定与等级划分
3暖冬分类、判定与等级划分
暖冬分为单站暖冬、区域暖冬和全国暖冬。
表1单站暖冬等级划分
3.2.2.2区域暖冬分为区域强暖冬和区域弱暖冬。在区域暖冬年,区域内强暖冬站数与有效站点总数 之比大于或等于25%,判定为区域强暖冬,反之判定为区域弱暖冬。 3.2.2.3区域范围内有效站点均应参与区域暖冬判定
A.1且标年气候统计值选用年代
表A.1且标年对应的气候平均值计算年代
A.2气候平均值计算公
气候平均值计算见式(A.1): 式中: T —一冬季平均气温的气候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 年份序号,=1,2,,30; T,一第i年的冬季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
GB/T21983—2020
33.3%。 33.3%概率对应的偏暖阈值为0.43g,将其作为单站暖冬阈值;10%概率对应的偏暖阈值为1.29g, 将其作为单站强暖冬阈值
全国有效面积计算见式(B.2):
B.3有效网格暖冬面积
GB/T 37589-2019标准下载全国暖冬面积计算见式(B.4):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全国暖冬指数计算方法
式中: WS 全国暖冬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²); GWS 有效网格暖冬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
GB/T 219832020
全国暖冬指数WI计算见式(B.5):
面积按式(B.4)计算。其中,有效网格强暖冬面秘
I: WS ×100% ES
《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 18083-2000》全国强暖冬指数为全国强暖冬面积与全国有效面积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