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46/T 466-2018 雷电灾害区域风险评估技术规范简介:
DB46/T 466-2018 是海南省的地方标准,全称为《雷电灾害区域风险评估技术规范》。这个标准主要针对海南省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雷电活动特性,为雷电灾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要求。
这个标准详细规定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流程,包括雷电活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雷电灾害易发区域的划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风险评估的构建和风险等级的划分等步骤。同时,它也提出了风险控制和减灾措施的建议,如雷电防护设施的建设、雷电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等。
通过实施这个标准,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海南省各区域的雷电灾害风险,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雷电灾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
请注意,地方标准可能会随着科技发展和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更新,如果你需要最新的信息,建议查阅最新的标准文本或者联系相关主管部门。
DB46/T 466-2018 雷电灾害区域风险评估技术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评估区域及其周边雷电环境分析
包括评估区域年平均雷暴日空间分布、选定点年平均雷暴日值、选定点雷暴日年变化、选定点 月变化等,
C.1.2闪电定位资料分析
包括评估区域年平均地闪密度空间分布、雷电流强度空间分布、地闪频次月变化、地闪频次日 选定点年平均地闪密度值等。 注:地闪密度指单位面积上年平均地闪频次。
T∕UPSC 0001-2018 小城镇空间特色塑造指南C.2.1地理位置信息
利用卫星定位仪确定评估项目区域的地理位置,包括评估区域边界和选定点或特定点经纬度。
C.2.3闪电定位数据
包含闪电的发生时间、经纬度、强度、定位方式等,收集省级范围和评估区域扩延10km内的闪电定 位数据,资料年限应不少于5年,且应从最近年份开始提取。 注:省级范围是指闪电定位网覆盖的区域,目前海南省闪电定位网还未覆盖到南海地区,海南省省级范围宜采用海 南岛的范围
C.3.1 雷暴日分析
C.3.1.1采用雷暴日和站点经纬度数据,插值得出海南岛雷暴日空间分布图,再根据评估区域选定点 的经纬度读取评估区域的年平均雷暴日值。 C.3.1.2对逐月雷暴日资料插值处理,读取评估区域逐月雷暴日值,以此绘制评估区域雷暴日月变化 曲线。 C.3.1.3对逐年雷暴日资料插值处理,读取评估区域逐年雷暴日值,以此绘制评估区域雷暴日年变化 曲线。
C.3.2闪电定位数据分析
DB46/T4662018
.3.2.1采用省级范围以上的内电定位数据,以不小于3km×3km的网格插值得出地内密度空间分布, 根据评估区域选定点的经纬度读取其年平均地闪密度值。 C.3.2.2利用实测的评估区域经纬度坐标(包括选定点、边界等),根据C.3.2.1的地闪密度空间分布, 绘制评估区域地闪密度空间分布图。 C.3.2.3采用省级范围以上的闪电定位数据,以3km×3km作为采样网格,取采样网格内的平均地闪电 流值作为网格值,插值得出评估区域雷电流强度空间分布图。 C.3.2.4采用评估区域外延10km范围内的闪电定位数据,统计各月份发生的地闪频次,以此绘制地闪 频次月变化曲线。 C.3.2.5采用评估区域外延10km范围内的闪电定位数据,统计各时段发生的地闪频次,以此绘制地闪 频次日变化曲线。 注:评估区域为长度超过2km的狭长区域场所时,评估区域外延10km表征为区域短边界外延10km,并延长边界选取 范围内闪电定位数据。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雷击大地密度计算方法
雷暴日计算雷击大地的年
利用长年代人工观测的雷暴日资料计算评估区域Nga
DB46/T4662018
W ga = 0. 1Ta
T。——年平均雷暴日数,单位:天。 注:长年代人工观测的雷暴日资料年限应大于30年
D.2利用闪电定位数据计算地闪密度
选取评估区域闪电定位数据提取半径R,参见附录C,统计半径范围内的闪电频数,计算评 域地闪密度Nf
D.3利用权重系数计算雷击大地密度
根据第D.1和第D.2条中计算得出的Nga和Ngf,引入资料时限作为权重系数计算评估点的雷击 大地密度N。:
Ng = k1 × Ng a+k2×N
N。—一评估区域雷击大地密度; k1——雷暴日资料时限系数,为雷暴日资料年限y1与雷暴日资料年限和闪电定位数据年限之和y 的比值:
DB46/T4662018
k2一一闪电定位数据时限系数,为闪电定位数据年限y2与雷暴日资料年限和闪电定位数据年限 之和的比值,
E.1极小型指标隶属度的计算公式
a) 对于 I 级( =1):
DB46/T4662018
以rij)——第i个子指标隶属第j级的隶属度。 b) 对于 II、III、IV级(i =2,3,4):
E.2极大型指标隶属度的计算公式
a)对于I级(i=1):
DB46/T4662018
)对于V级(i=5)
DB46/T4662018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定量指标各分级区间的中间值
表F.1各分级区间的中间值汇总表
G.1.1构造判断矩阵
DB46/T4662018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从第二层指标开始,采用1~9标度法对指向同一上层指标的各子指标之间进行成对比较,确定 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见表G.1。
表G.1两两比较赋值表
G.1.2 计算相对权重
au a12 ••+ aim a21 a22 ... a2m A=(aij)mxm = ... . .·. aml am2 .. amm
DB46/T4662018
过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2max及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W,得出各指标的相对权重
G.1.3±一致性检验
特殊的,当成对比较得出的判断矩阵的阶数大于等于3时,则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具体检验方法 如下: 根据判断矩阵得出一致性指标C.I.
表G.2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值
根据C.1.和R.1.的值,计算一致性比例C
C.R. = C.1. R.I.
.R.≤0.1时,则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是符合要求的,反之,需要对判断矩阵A的两两比较值 直到计算出符合一致性要求的C.R.值
G.2不同类型项目评估指标权重比的推荐值
G.2.1 住宅区、一般性的工业园区
表G.3评估指标权重比推荐值
G.2.2 办公、酒店区域
DB46/T4662018
表G.4评估指标权重比推荐值
表G.5评估指标权重比推荐值
《公路工程标准编写导则 JTG A04-2013》评估指标权重比推荐值
G.2.5医院、养老院、教学区域
表G.7评估指标权重比推荐值
DB46/T4662018
DB46/T 4662018
DL∕T 5003-2005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B46/T4662018
DB46/T466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