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1407-2018 生态性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技术规范

DB43/T 1407-2018 生态性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技术规范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85K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3693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43/T 1407-2018 生态性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技术规范简介:

DB43/T 1407-2018《生态性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技术规范》是湖南省的地方标准,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湖南省内的生态性土地整治项目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以及后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这个标准的出台,是为了推动土地整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实现土地整治的生态化,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该规范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规划:对项目选址、规划布局、功能分区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强调土地整治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保护和恢复土地生态功能。

2. 工程设计:规定了土地整治工程的设计原则,包括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方面,要求设计出的工程既能满足整治目标,又能最小化对环境的影响。

3. 施工管理: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废弃物处理等做出了规定,要求施工过程应遵循绿色施工的原则。

4. 验收与后期管理:规定了工程验收的标准和方法,以及后期的维护管理要求,确保整治效果的长期稳定。

5. 技术指标:包括土地平整度、土壤肥力、水源保护、植被恢复率等具体的技术指标,用以评价工程的质量和生态效果。

通过执行这个标准,能够有效地指导湖南省内的生态性土地整治工作,确保土地整治项目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能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DB43/T 1407-2018 生态性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技术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根据农田生态环境现状和生物多样 过评价区植物、动物的生念环搅,种群的分物 可特征等进行评价分析,评价方式可参照HJ 192标准执行

8.2生态工程效益指标测算

8.2.1生态工程布局的效益预评估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3.2.2效益评估内容包括生态工程建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低碳效益及生态工 程的关键指标达标情况。本规范仅对能反映生态效益、低碳效益及生态工程关键指标的测算和评估方式 进行规定。

态效益(A1)/低碳效益(A2);一级指标层为B1生态环境保护效益、B2生物多样性保护和B3节能效 益3个指标:二级指标层为细化的9个指标,具体指标参数与计算方法参见附录G。

DB12/T 548-2014标准下载8.3整治后生态效益评份

8.3.1按生态型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布局对整治后的生态效益进行预评估,分析工程实施对农田生态环 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3.2分析整治后是否对生物生存空间产生不利因素,是否对生态环境产生大面积破坏,是否对生态 环境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8.3.3分析因工程实施造成破坏的植被在工程完成后的恢复情况, 8.3.4分析工程实施对农田生物的生存环境和活动空间产生的影响。 8.3.5项目实施完成后可对农田尾水净化系统的净化效果进行检测分析。

确保生态沟渠、生态道路、生态池、生物通道、净化系统的安全使用和生态服务功能,保障农

9.2.1土地平整工程

9.2.1.1采取培肥或改良措施减少土壤的板结和退化。 9.2.1.2因自然、人为等因素造成的田(坎)跨塌,应及时修复。

9.2.2灌溉排水工程

DB43/T 14072018

.2.1渠沟内不宜设障,每年汛前、汛后应对所有沟渠检修一次,清理淤泥,保证水路畅通。 .2.2损毁工程应及时修复,并做好安全警示,排除安全隐惠。

9.2.3.1道路应一年检查和维修二次(春、秋),路面出现沉陷、裂缝、损坏等现象,应及时修补, 并建立管理档案。 9.2.3.2在路口树立标识牌,标明最大载重量,控制道路荷载。宜利用农闲季节维护道路。 9.2.3.3检查清理泥结石路面,铲填路肩,使路面积水流入边沟,及时修补路面坑槽。连续阴雨天后 应对泥结石路面组织排查并及时修补。

9.2.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9.2.4.1农田尾水净化系统管护内容主要包括生态沟渠和生态净化池,并建立管理档案,保证农田尾 水净化系统的最优净化效果, 9.2.4.2按季度清理生态沟渠内的堆积物,割除杂草,避免渠堤漫溢决口或冲刷淤积,入汛前应割除 排水沟内的杂草,疏通排汛。 9.2.4.3检查生态净化池的过水能力,通过清淤保证净化池的涵养水量,并对净化池周边配套设施进 行维护,每年不少于一次。应按季度收割净化植物。 9.2.4.4监测净化系统出水水质,监测项目包括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悬浮物、总氮 和总磷等,监测频率视监测项目、农田施肥时段和降雨情况而定;水体质量检测技术按SL219标准执 行。 9.2.4.5生物廊道和生物通道应一年检查一次,确保生物应急网络通道畅通。 9.2.4.6对于生态景观工程,应定期施肥、浇水、补栽、除草,保证绿化植物的成活率,后期防止人 为破坏和砍伐。

a)推行和发展生态农业,采取水肥一体化技术,改进耕作制度: b)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分层、分次和深耕施肥:

DB43/T14072018

C) 合理施用有机肥,如农家肥、微生物肥、绿肥等环保肥料; d) 旱作宜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减少漫灌; e) 坡度较大地区宜免耕或少耕,减少化肥径流流失,渗漏严重地区,可控制排水保持土壤湿度 减少土壤空隙渗漏; f 采取适宜的轮作制度; g 化肥的安全使用参照HJ555标准执行

9.3.3塑料灌膜管控

A.1项目区农田生态环境调查表格

DB43/T 1407201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农田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调查表格及相关指标

表A.1项目区农田生态环境调查表

DB43/T1407—2018

A.2农田士壤调查表格式

2农田土壤调查表格式

A.2农田王现调查表格式。

A.3农田尾水水质调查表格式。

A.3农田尾水水质调查表格式

A.3农田尾水水质调查表格式。

DB43/T 14072018

表A.3农田尾水水质调查表

DB43/T1407—2018

1.4动物调查记录表格

A.4动物调查记录表格式

A.4动物调查记录表格式

表A.4动物调查记录表

A.5植物群落调查记录表格式

A.5植物群落调查记录表格式。

A.5植物群落调查记录表格式。

DB43/T 14072018

表A.5植物群落调查记录表

DB43/T14072018

土壤改良相关指标及改良目标值见表B.1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土地平整生态工程技术参数及相关指标

表B.1土壤改良相关指标及改良目标值

DB43/T 14072018

表B.1土壤改良相关指标及改良目标值 (续)

DB43/T1407—2018

B.2农业污染防治及管护目标值见表

农业污染防治及管护目标值见表B.2。

表B.2农业污染防治及管控目标值表

DB43/T 14072018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灌溉排水生态工程技术参数及相关指标

表C.1沟渠生态衬砌型式适用不同地形地貌情况一览表

C.2按照土壤质地情况,选择相适应的沟渠生态衬砌型式见表C.2。

表C.2各型式沟渠适用土壤质地情况一览表

D.1生态路面结构参数见表D.1.

DB43/T 14072018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田间道路生态工程技术参数及相关指标

表D.1生态路面结构参数表

DB43/T14072018

E.1沟渠设置生物通道相关参数见表E.1

沟渠设置生物通道相关参数见表E.1。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参数及相关指标

表E.1生物通道工程技术要求参数表

E.2农田尾水净化系统水域面积主要技术参数取值范围见表E.2

.2农田尾水净化系统水域面积主要技术参数表

E.3农田屋水净化系统中净化植物的筛选和裁种要求见

表E.3湖南省常见净化植物特征及筛选标准

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选择修复技术见表F.1

DB43/T 14072018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参数及相关指标

表F.1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修复技术

表F.2土壤污染修复目标值(土壤中重金属总)

修复后,农作物产品中重金属的检出量标准见表

表F.3土壤污染修复目标值(农作物产品中重金属的检出量)

DB43/T1407—2018

染土壤修复后,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标准见

表F.4土壤污染修复且标值(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

注:轻度和中度污染土壤修复目标值需同时满足表F.2、表F.3和表F.4的要求。重度污染土壤修复目标值只需 F.5污染壤修复后,修复效果评价指标见表F.5。

表F.5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DB43/T 14072018

表F.5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续)

DB43/T14072018

.1生态型土地整治项目生态效益测算指标体系

土地整治项且生态效益测算指标体系见表G.1。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生态型土地整治项且生态效益测算与评价参数及相关指标

国网(基建3)957-2019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办法表G.1生态型土地整治效益测算指标体系

G.2表G.1中所述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见表

表G.2生态效益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

DB43/T 14072018

EN 120-1992木基板.甲醛含量的测定.钻孔萃取法DB43/T14072018

[35]]《城市景观水体水质净化的人工湿地设计》 [36]《人工湿地植物配置与管理》 [37]】《水利堤(岸)坡防护工程格宾与雷诺护垫施工技术规范》 [38]《耕地土壤综合增肥技术规范》 [391《农田径流氨磷生态拦截沟渠构建技术规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