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235-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1/T 1235-2019 美丽乡村生活污水处理规范简介:
DB61/T 1235-2019是陕西省的地方标准,全称为《美丽乡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规范》。这个标准于2019年发布,旨在指导和规范陕西省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美丽乡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要求:规定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工艺选择、设计参数、设备选型等,强调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水质特点等因素进行科学设计。
2. 施工要求:规定了施工流程、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管理等,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3. 验收要求:规定了设施验收的标准和程序,包括工程量验收、质量验收、性能验收等,确保设施能够达到设计的处理效果。
4. 运行维护:规定了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日常维护、故障处理等,保证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
5. 环保与安全管理:强调污水处理设施在运行过程中,要遵循环保原则,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确保工作人员的操作安全。
总的来说,DB61/T 1235-2019是陕西省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标准化指导文件,对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B61/T 1235-2019 美丽乡村生活污水处理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becificationfortreatmentof domesticwastewater inbeautifulvillage
陕西省市场蓝督管理局 发布
DB61/T12352019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排水系统 设计污水量与水质 总体设计 工艺选择 污泥处置
JC∕T 731-2009 机械化水泥立窑热工测量方法DB61/T12352019
DB61/T12352019
分散污水处理decentralizedwastewatertr 指村庄单户或多户的污水处理
集中污水处理centralizedwastewatertrea 指村庄污水集中收集后进行的污水处理。
4.1.1美丽乡村排水体制应根据当地环境保护要求、自然条件、受纳水体条件和原有排水设施情况, 经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 4.1.2新建排水管网的乡村宜采用雨、污分流制。已建直泄式合流制排水管网的乡村,应逐步改造为 截流式合流制。
4.2.1污水管渠应以重力流为主,宜顺坡敷设。当条件受限制无法采用重力流或重力流不经济时,污 水管道可采用压力流 4.2.2美丽乡村污水收集、输送应采用管道或暗涵。尽量避免长距离排水管道的建设。 4.2.3污水管材选取,应遵循工程造价合理、便于施工和维护的原则,并充分考虑管道沿线的地质条 件。
美丽乡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宜根据实地调查结
丽乡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宜根据实地调查结果确定 查数据缺乏时,污水排放量可参考表1。
表1陕西省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
注:通过排放系数确定污水量,并充分考虑 一般按总用水量的60%~90%计。 5.1.3农家乐水量按最大接待能力核算。
通过排放系数确定污水量,并充分考虑美丽乡村水资源条件、旅游发展程度等因素。美丽乡村生活污水排水 一般按总用水量的60%~90%计。 农家乐水量按最大接待能力核算
5.2.1美丽乡村生活污水水质宜通过实地调查结果确定设计水质
5.2.1美丽乡村生活污水水质宜通过实地调查结果确定设计水质。
5.2.2实地调查困难或无调查数据时,可参考表2中数值进行适当取值
5.2.2实地调查困难或无调查数据时,可参考表2中数值进行适当取值。
DB61/T12352019
表2生活污水进水水质参考值
5.3.1美丽乡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相关要求,应按照GB8978、GB18918、 GB3838中相应排放要求。 5.3.2用于农田灌溉用水,应满足GB5084中的排放要求。 5.3.3用于景观环境用水,应满足GB/T18921中的排放要求, 5.3.4用于渔业用水,应满足GB11607中的排放要求。 5.3.5 用于冲厕的,执行GB/T18920的要求。 5.3.6汉丹江流域周围村庄排水,应满足DB61/942中的相应排放要求。 5.3.7黄河流域周围乡村排水,应满足DB61/224中的相应排放要求。
6.1.1美丽乡村生活污水处理应符合国家及当地相关规划要求。 6.1.2美丽乡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关中地区不小于70%,陕南地区不小于80%,陕北地区不小于50%。 农家乐经营污水处理率陕北、关中地区不小于75%,陕南地区不小于80%。 6.1.3美丽乡村生活污水处理应鼓励节约用水和尾水的回收利用,以及污泥的综合利用。 6.1.4美丽乡村生活污水处理应因地制宜,坚持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 6.1.5厕所粪污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后的卫生学指标应符合GB7959的有关规定,
6.2.1应考虑地理位置、村落布局、常年风向、自然水位、降水、地形地貌、工程地质以及整体美观 性等基础因素。 6.2.2应综合考虑道路交通、土地权属、发展扩建、污泥处置等影响因素。 6.2.3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
3.1总平面布局应结合处理工艺流程,充分考虑场地现状及自然环境等条件,节约用地,便于 制、运行及维护管理,符合美丽乡村统一规划的要求,便于污水处理运行管理。 3.2应考虑美丽乡村的美观性,各建筑物、设施造型应简洁美观,并与美丽乡村景观系统协调
DB61/I12352019
6.3.3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降低建设成本。
散收集系统适用于分散的农居点或村落,见图1
7.1.2集中污水收集系统
图1分散式污水收集系统示意图
集中收集系统见图2。在分散污水收集系统基础上 占的污水用管道或暗涵引入污水处理设施。
图2集中式污水收集系统示意图
7.2.1.1废水进入集水井之前宜设置格栅,可与集水井或隔油池合建。 7.2.1.2格栅根据处理规模选择, 一般选用人工清除格栅,水量较大时采用机械格栅, 7.2.1.3格栅的技术要求按GB50014的有关规定热行。
7.2.2.1化粪池的技术按CJJ124和02S701、03S702有关规定执行。 7.2.2.2化粪池应设在室外,距生活饮用水水池不小于10m,距地下取水构筑物不小于30m 壁距离建筑物外墙净距不宜小于5m,池壁和池底须进行防渗设计,并采取防臭和防爆措施
DB61/T12352019
7.2.3.1污水净化沼气池的设计参考GB/T4750、CJJ124相关规定。 7.2.3.2沼气池容积可根据家庭人口和饲养家畜数量确定。户用沼气池容积宜为6m~8m,每户1池~ 2池:多户共用的沼气池容积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7.2.3.3污水净化沼气池适用于单户或分散乡村污水的初级处理。适用于冬季地下水温能保持在5 C~9℃以上的地区,或在池上建日光温室升温可达此温度的地区。如果有畜禽养殖、蔬菜种植和果林 种植等产业,可形成适合不同产业结构的沼气及沼液与沼渣利用模式。 7.2.3.4应注意混凝土浇筑部位的养护,冬季应注意早晚的防冻。 7.2.3.5沼气池池体内部应有良好的密封性。 7.2.3.6严禁有毒物质入池。 7.2.3.7净化池所产沼气应按照沼气使用操作规程安全用气,严禁堵塞输气管或放在阴沟里。
7.2.4.1处理农家乐废水时应强化隔油池设置;其他废水处理可设计具有一定的隔油功能的化粪池, 或将隔油池与其他预处理池组合设计。 7.2.4.2池底部应保持有0.01~0.02的底坡,贮泥斗深度一般为0.5m,底宽不小于0.4m,侧面倾角 不应小于45°~60° 7.2.4.3一般隔油池水面的油层厚度不应大于0.25m。 7.2.4.4隔油池的进水端一般采用穿孔墙进水,在出水端采用溢流堰。 7.2.4.5隔油池的设计应按照07S906的要求执行。
7.2.5厌氧生物处理
7.2.5.1厌氧生物处理可用于美丽乡村生活污水的初级处理,适用于分散和集中处理系统。 7.2.5.2厌氧生物处理适用于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或沼气池处理后,人工湿地、生态滤池或土地渗滤等 主态净水技术前的处理单元,也适合于含有一定家禽、畜牧等散养污水污染指标较高的前处理单元。 7.2.5.3厌氧生物处理填料装填高度不宜小于池深的2/3。填料宜淹没于水面以下,其上端距液面距 离可为10cm~30cm,下端距污泥斗泥层距离可取10cm~40cm,填料安装的具体参数可参考供货商。 7.2.5.4厌氧生物处理的水力停留时间宜取2d~5d,排泥间隔时间约为3个月至1年。 7.2.5.5厌氧生物处理应采取防水、防渗、防臭和防爆措施。 7.2.5.6厌氧生物处理的运行管理主要为污泥的定期排放与处置,污泥排放后不能随意堆置。
7. 2. 6 生物膜法
2.6.1生物膜法处理污水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它污水处理工艺组合应用。 2.6.2污水进行生物膜法处理前,宜经沉淀处理。当进水水质或水量波动大时,应设调节池。 2.6.3生物膜法处理的构筑物应根据当地气温和环境等条件,采取防冻、防臭和灭蝇等措施。
DB61/T12352019
7.2.6.4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滤池等,应按照GB50014中相关内容设 计。
GB∕T 7690.2-2013 增强材料 纱线试验方法 第2部分:捻度的测定[7. 2. 7活性污泥法
7.2.7.1根据去除碳源污染物、脱氮、除磷等不同要求和外部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活性污泥处理工 艺。 7.2.7.2当采用鼓风曝气时,生物反应池的超高应为0.5m~1.0m;当采用机械曝气时,其设备操作平 台宜高出设计水面0.8m1.2m。 7.2.7.3生物反应池中的好氧区(池),采用鼓风曝气器时,处理每立方米污水的供气量不应小于3m 好氧区采用机械曝气器时,混合全池污水所需功率一般不宜小于25W/m。缺氧区(池)、厌氧区(池) 应采用机械搅拌,混合功率宜采用2W/m²~8W/m。 .2.7.4生物反应池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冬季低水温对去除碳源污染物、脱氮和除磷的影响,必要时 可采取降低负荷、增长泥龄、调整厌氧区(池)及缺氧区(池)水力停留时间和保温或增温等措施。 7.2.7.5原污水、回流污泥进入生物反应池的厌氧区(池)、缺氧区(池)时,宜采用淹没入流方式 7.2.7.6活性污泥法包括传统活性污泥法、缺氧/好氧法(As0法)、厌氧/好氧法(A0法)、厌氧, 缺氧/好氧法(AA0法,又称A0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应按照GB50014中相关内容设计。
7.2. 8曝气生物滤池
7.2.8.1曝气生物滤池根据处理程度不同可分为碳氧化、硝化、后置反硝化或前置反硝化等。碳氧化、 硝化和反硝化可在单级曝气生物滤池内完成,也可在多级曝气生物滤池内完成。 7.2.8.2曝气生物滤池宜米用滤头布水布气系统 7.2.8.3曝气生物滤池宜分别设置反冲洗供气和曝气充氧系统。曝气装置可采用单孔膜空气扩散器或 穿孔管曝气器。曝气器可设在承托层或滤料层中。 7.2.8.4曝气生物滤池后可不设二次沉淀池,
.2.9.1污水进入膜生物反应池之前,应去除尖锐颗粒等硬物。 .2.9.2应按污水的性质和污染物浓度JTS 110-8-2008 水运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选择膜生物法的工艺类型 7.2.9.3MBR设计应按照HI2010—2011的要求进行。
7.2. 10土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