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989-2017 山洪灾害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DB34/T 2989-2017 山洪灾害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4/T 2989-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6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33825
免费资源

DB34/T 2989-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2989-2017 山洪灾害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简介:

DB34/T 2989-2017《山洪灾害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主要针对安徽省境内山洪灾害的调查与评价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规范。这个规程详细规定了山洪灾害调查的范围、内容、方法,以及山洪灾害评价的原则、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流程等。以下是该规程的一些主要内容简介:

1.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降雨特性、植被覆盖、人类活动等因素,以及历史山洪灾害的情况。

2. 评价原则: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原则,充分考虑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人类活动对山洪灾害的影响。

3. 评价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GIS技术等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专家经验进行定性评价。

4. 评价指标:包括降雨强度、流域特性、土壤持水能力、植被覆盖度、人类活动强度等,这些指标可以综合反映山洪灾害的易发程度。

5. 评价流程:从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数据处理、评价分析到结果报告,整个流程都需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该规程的实施,对于预防和减少山洪灾害,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B34/T 2989-2017 山洪灾害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DB34/T29892017

以水文调查为基础,采用勘测、调查、考证等手段采集调查对象的洪水淹没影响和洪水影响因子的 工作。

临界流量criticalflow 对应于成灾水位的控制断面流量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164:2004》临界雨量criticalrainfa!l 成灾水位或临界流量对应的各种特征时段雨量。

在内业准备、外业调查和测量成 象进行山洪灾害危害性分村

沿河流方向,调查对象所处河段全部覆盖;沿高程方向,调查对象历史最高洪水位加1.0m以 全覆盖。

4.3调查与评价工作流程

历史洪水,划定调查区域与河流。收集有关灾情

DB34/T29892017

4.3.2根据调查对象的环境条件,确定调查范围,拟定调查方案。 4.3.3调查历史洪痕,勘测调查对象所处河段纵横断面,采集调查对象经济社会信息,调查涉水建筑 物。 4.3.4评价调查对象所处河道现状防御能力,分析临界雨量。 4.3.5 提交成果。 4.3.6工作流程图(见图1)

图1山洪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流程

DB34/T29892017

应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遥感卫星影像数据为基础确定调查工作底图,可搜集水利普查成果 图、水利工程位置图等作为辅助图

5. 2. 1 确定调查对象

确定山洪灾害调查对象的名录、数量、规模等信息,收集整理调查对象的信息,按照行政区划编 进行编码(编码规则见附录A)

5.2.2水文及山洪防御基础资料

资料包括: a) 历史山洪发生时段匹配的暴雨资料,及周边水文站点径流资料。 b) 属地设计暴雨与设计洪水计算方法。 C) 已有调查成果资料。 d)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基础资料

5.2.3社会经济统计资料

应收集调查所在行政区划的人口、居民户数等基本信息,重要企事业单位的名称和地址, 区域近年的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报表

安照调查名录逐一在工作底图上进行初查,选择受山洪威胁影响的沿河、离河、沟较近居民地作 调查区域。确定河道纵断面测量及沿河洪痕调查范围,初步确定河道横断面测量位置。

5.2.5流域基本参数分析

分析调查对象的流域特征值,包括河长、流域面积、流域主河道平均坡降、河网密度、形状系数

5.3.1.1外业调查和测量工作应按照GB/T12898、SL58、SL196和SL197的相关规定执行。 5.3.1.2所有测量要素应按照河流走向从上游到下游进行排序,依次标注序号。 5.3.1.3及时填写相关表格(参见附录B表B.1~B.12))、拍照及绘图。

5.3.2流域基本情况补充调查

5.3.2.1对内业准备中,未能明确的流域基本参数应进行实地补充调查。

5.3.2.1对内业准备中,未能明确的流域基本参数应进行实地补充调查。 5.3.2.2应对河道现状与历史变迁情况进行调查。

市.3.3水文调查及测量

5.3.3.1确定水准点

5.3.3.1确定水准点

DB34/T29892017

5.3.3.1.1在调查范围内选择两处永久性建筑物的突出位置设立临时水准点,分别作为基准点和校核 点,做好永久标识,记录水准点的坐标和周边参照物的位置。 5.3.3.1.2调查对象附近有国家水准点或水文站点的,水准点高程应接引国家水准点或水文站点的水 准点高程;无水文站点的,水准点高程值可假定。若接引国家水准点,应填报高程校差值和高程基面(参 见附录B表B.1) 5.3.3.1.3后续调查的水准点应与原调查保持一致,

5.3.3.2河道横断面选择及测量

5.3.3.2.1以曼宁公式推求水位流量关系时,调查对象所处河段的横断面测量数量应不少于3处。横 断面位置应选择顺直的河段,断面之间不应有桥梁、堰坝、陡坎和卡口等导致水面线突变的构筑物。 5.3.3.2.2以量水建筑物法分析水位流量关系时,应根据量水建筑物类别与流量计算要求,确定横断 面测量的数量和位置。 5.3.3.2.3调查对象所处河段河势复杂,平面婉蜓变化、纵向高程突变多的情况下,应在弯道前后、 纵向高程突变点的上下游增加河道横断面测量。 5.3.3.2.4横断面水上部分应测至历史最高洪水位以上1.0m。有提防的河流,断面测点应测至堤防 背河侧的地面。断面测量中应同步调查河床质(参见附录B表B.6)。同步查勘是否存在非有效过水区 域,并在河道横断面测量成果上辅以文字表述。 5.3.3.2.5调查对象同时受一条以上河流影响的,每条河流均应测量横断面,

5.3.3.3河道纵断面测量

5.3.3.3.1河道纵断面测量应沿河道中泓线进行, 同时施测纵断面河底高程和水面线。 5.3.3.3.2测量范围应包括调查对象所处河段,当所处河段不能满足水位流量关系分析要求时,需向 调查对象上下游各延伸适当距离。测点位置和间距应能完整反映河底形态变化,遇有陡坎、堰坝、跌坎、 弯道等突变处需加密测点(参见附录B表B.7) 5.3.3.3.3调查对象同时受一条以上河流影响的,每条河流均应测量纵断面,

5.3.3.4洪痕调查及测量

5.3.3.4.1调查考证当地洪痕,做好标识,测量洪痕高程和坐标位置。洪水场次的选取采取“从新兼 从高”的原则,以留有清晰准确痕迹的近期洪水为主,兼顾历史较大洪水。如调查到多个场次洪水痕迹, 不同场次痕迹要分别记录。 5.3.3.4.2洪痕点采集数量以满足反映调查河段历史洪水的水面变化为原则,并覆盖调查对象所处河 段。每一场洪水至少应调查3处洪痕,洪痕位置应与断面测量位置匹配。调查应以距河道较近的老建 筑物上的痕迹为主,(参见附录B表B.8)。应避免把调查对象背水侧坡地汇流洪痕误作为真实的河道 洪痕。 5.3.3.4.3调查对象同时受一条以上河流影响的,每条河流均应调查洪痕。 5.3.3.4.4洪痕高程沿河道纵向变化的起点应与纵断面中泓线起点一致。 5.3.3.4.5洪痕点现场标志包括水面线、洪痕场次(参见附录C图C.1)

5.3.4洪水淹没影响调查

DB34/T29892017

历史最高洪水位以上1.0m来确定调查范围, 逐户测量该范围内的居民房屋、重要企业事业单位生产 生活场所等建筑物的基础高程和坐标,调查各户、 各单位的在册人口(参见附录B表B.9)。 5.3.4.2调查对象同时受一条以上河流影响的,应现场了解调查对象主要的影响河流

5.3.5涉水工程调查

5.3.6外业调查填表拍照及绘图

5.3.6.1外业调查中应对各调查要素同步测量、填表和拍照,如水准点、横断面、洪痕、房屋、桥梁、 腰坝等在测量的同时均要填表、拍照,并在照片文件中备注要素名称。水准点、洪痕、横断面等关键要 素的照片应反映参照建筑和全貌,参见附录C图C.2和图C.3。 5.3.6.2除了各个要素图片信息外,应有能够反映调查对象与所处河道关系全景的图片,可利用无人 机或附近的高地拍摄。 5.3.6.3外业测量数据应当天整理,根据测量成果绘制调查各要素分布平面图、横断面图、河道中泓 线及洪痕纵向分布图

衣据水文要素在流域内的一般规律,参照SL196中的相关方法,对调查成果进行合理性检查。

不同重现期的没影响人口分析 共水风险等级确定、临界雨量分析。

6.2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6.2. 1 根据调查河段具体情况,选择以下分析方法: a) 调查对象上下游有水文站点的,经过高程基面转换处理,借用水文站点的水位流量关系。 b) 无水文站点的,受人为干扰较小的天然河道,应选择顺直河段的断面,采用曼宁公式分析河道 断面水位流量关系。 c)河道内有水利工程控制,可参照SL537进行计算。 6.2.2若调查河段纵断面无突变,采用曼宁公式推求水位流量关系时,水面比降应采用同场次洪水所 有洪痕的综合平均比降;当调查河段纵断面存在突变时,应采用计算断面处附近的洪痕点计算的局部比 降;糙率按河床质调查图片以及河势情况选用,宜按属地糙率表确定。

6.3水位人口关系分析

水位人口关系依据纵断面、洪痕、居民基础信息综合确定,步骤如下: 以纵断面测点绘制调查对象所处河流的轨迹线,并以纵断面最上游的测点为起算原点 b 建立以起点距为横轴,高程为纵轴的直角坐标系。 C 将各洪痕点向河流轨迹线投影,计算其投影点起点距,关联洪痕高程,在坐标系内绘制调查洪 水的水面线,

DB34/T 29892017

d)将各居民房屋向河流轨迹线投影,计算其投影点起点距,关联居民房屋基础高程,将其展绘在 坐标系内。 在坐标系内,将调查洪水的水面线沿着高程方向上下平行移动,按照短板效应原则,当有一户 房屋基础高程与相应水面线相交成灾时,该水面线为成灾水面线。 确定控制断面,控制断面应与推算水位流量关系的断面统一。成灾水面线在控制断面上的水位 为成灾水位,其相应流量即临界流量(Q临)。以成灾水位为起点,设定水位步长,计算不同 水位下相应水面线以下各户的灌没水深和灌没影响在册人口,建立水位人口关系线

按照属地设计暴雨方法进行设计暴雨计算

调查对象所在流域不同重现期设计流量(Q)的推求,视资料情况分两种: a 调查对象附近有实测径流资料的,先按照直接法推求水文站点的设计流量,再按照面积比拟法 计算调查对象的设计流量, b)无实测径流资料的,采用属地设计洪水方法及其他适应的水文推求JC∕T 1051-2018 金属面硬质酚醛泡沫复合板

6.6临界流量重现期分析与风险评价

6.6.1临界流量(Q临)对比设计流量(Qp),确定重现期。按表1确定调查对象洪

6.1临界流量(Q临)对比设计流量(Qp),确定重现期。按表1确定调查对象洪水风险等级。

JTG/T 5521-2019标准下载调查对象洪水风险等级

据水位流量天系确定不同重现期设计流 量的相应水位:根据水位人口关系,提取淹没水深大 的居民户并关联其坐标信息,绘制不同重现期没范围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