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 48-201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T 48-2012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方法 井水位观测简介:
DB/T 48-2012 是中国地震局发布的一项关于地震地下流体观测方法的行业标准,其中包含了井水位观测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井水位观测是地震预测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地下水位的连续监测,可以获取地壳应力应变、地下水动态变化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地震活动的预测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标准中,井水位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观测站的设置:规定了观测站的选址原则,包括地质条件、人为干扰等因素的考虑,以及观测设备的安装要求。
2. 井水位的测量:规定了测量设备的选择、测量方法、数据采集频率等,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异常识别、异常评价等,以及对异常现象的地质解释和地震预测的初步分析。
4. 质量控制:对观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观测结果的可靠性。
5. 记录与报告:规定了观测数据的记录格式,以及观测报告的编写和提交要求。
6. 技术支持与维护:对观测设备的维护、技术支持、数据存储与管理等做了详细规定。
总的来说,DB/T 48-2012 为井水位观测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南和质量控制标准,对于提高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DB/T 48-2012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方法 井水位观测部分内容预览:
B.2.1井水温度大于40℃或井水中有较多气泡时,宜在副井管中观测井水位,副井管装置见图B.2。
C.1并水位校测值测量方法
CJ∕T 412-2012 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设备技术条件DB/T 48 2012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水位校测过程及结果处理
测钟法装置由测量尺与测钟构成,见图C.1(a),测量尺可选用钢卷尺或皮卷尺,钢卷尺的 青度应不低于1mm,皮卷尺的刻度精度应不低于2mm。 校测水位时缓慢下放测钟,当测钟接触水面时即发出声音,上下移动使测钟恰好处于接触水面 置,确定测量尺与井口基准面的相交点位置,测量尺交点位置的读数加上测钟高度即为井水位测量值
电极法装置由测量尺与测量器构成,见图C.1(b)。测量器由水面接触开关、工作电路、电氵 锋鸣器组成。测量尺可选用钢卷尺或皮卷尺,钢卷尺的刻度精度应不低于1mm,皮卷尺的刻度精尽 下低于2mm。 当测量器接触水面时,水面接触开关即刻导通,蜂鸣器发声;测量器离开水面,水面接触开关 开,蜂鸣器停止发声。确定测量尺与井口基准面的相交点位置,测量尺交点位置的读数加上测量器 度即为井水位测量值。
直接读取测压管中水柱高度,所读取的数据即为井水位测量值
(a)测钟法装置;(b)电极法装置
图C.1水位校测装置示意图
DB/T 48 2012
C.1.4并水位校测值计算
静水位使用测钟法或电极法连续重复测量5次,计算出5次测量值的平均值和平均误差。若平均 误差满足表C.1的要求,则将平均值作为校准观测仪器的井水位校测值,并将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填 人表C.2。否则应重新测量5次,再计算测量值的平均值和误差。 动水位直接读取测压管上的水位值,每次间隔1min~2min,重复读取5次。计算出5次读数的平 均值和平均误差。若平均误差の,不超过表C.1给出的误差阈值,则将平均值作为校准观测仪器的井水
表C.1并水位校测值平均误差表
表C.1并水位校测值平均误差表
水位校测值(H)的误差G,的计算公式如下
C.1.5并水位观测仪器值
在进行井水位测量的同一时刻,读取观测仪器显示的水位值。计算出5次仪器显示水位值的平均 直和平均误差,并将读数与计算结果填人表C.2或C.3。5次仪器显示水位值的平均值H,为井水位观 测仪器值,观测仪器值的误差の,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h2:———1次~5次的仪器显示水位值;
C.2观测仪器水位值校正
并水位校正误差△H计算公式如下:
DB/T 48 2012
AH = Ah +,I+o, +................................ (C. 3
AH = Ah + o.I+ o,
DB/T 48 2012
新12J11-1 内隔墙构造(轻质空心条板)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水位观测值的时间序列曲线绘制
图D.2动水位观测值时间序列曲线示意图
DB/T 48 2012
并水位观测数据出现以下情形之一:无效数据、观测技术系统引起的异常数据、观测仪器标定引 起的异常数据、单点异常数据、台阶异常数据,应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同时将预处理情况记人观 测日志。
依据水位观测仪器的量程范围,不在合理取值范围之内的数值应作为无效数据处理成缺数 数据记入观测日志。水位值若出现0或负值时,如果确定是由于基准面选取位置造成的,数 效数。
E.3观测技术系统引起的异常数据
造价工程师《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真题E.4观测仪器标定引起的异常数据
DB/T 48 2012
1]DB/T32.1一2008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下流体观测仪第1部分:压力式水位仪 21DB/T38一2010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地下流体观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