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015-2017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37/T 3015-2017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7/T 3015-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96 MB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32137
免费资源

DB37/T 3015-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7/T 3015-2017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简介:

DB37/T 3015-2017是山东省地方标准,全称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该标准的出台,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构建系统、科学、有效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系统建立:详细规定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过程,包括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分级、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等步骤。

2. 风险辨识:明确要求企业应全面、深入地辨识各类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和风险,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的缺陷等。

3. 风险评估:规定了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标准,企业应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4. 风险分级:将辨识和评估后的风险按照严重程度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进行分级管理。

5. 风险控制:对企业如何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制定控制措施、落实责任人、实施控制等。

6. 监控与改进:规定企业应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风险管控效果进行评估,对不适应的风险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现风险管控体系的持续改进。

7. 法律责任:明确了企业违反该标准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以保证标准的有效执行。

总的来说,DB37/T 3015-2017是指导山东省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重要指南,旨在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DB37/T 3015-2017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部分内容预览:

保证项目Assuringitems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定项目中,对施工人员生命、设备设施及环境安全起关键性作用的项目

保证项目Assuringitems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定项目中,对施工人员生命、设备设施及环境安全起关键性作用的项目

一般项目Generalitems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定项目中,除保证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

DB37/T 30152017

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安全培训计划GB 50553-2010 煤炭工业选煤厂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按照公司、项目和班组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 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企业、本工程项目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 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

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编制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风险点登记台账、作业活 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风险分级 管控清单等有关记录文件。

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考核奖惩制度,对风险分级管控的运行进行目标考核,并对考核结果 进行奖惩。

5.1.1风险点划分原则

5.1.1.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5.1.1.2操作及作业活动

5. 1.2风险点排查

建筑施工企业应组织对施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可能导致事

DB37/T30152017

型及后果和区域位置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并填写《风险点登记台账》(参见附录A)和《作业活动清单) (参见附录B.1)、《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B.2)

5.1.2.2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风险点排查应按施工工艺流程的阶段、场所、设备、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组合等进行。

点排查应按施工工艺流程的阶段、场所、设备、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组合等 源

5. 2. 1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宜采用以下两种常用的辨识方法: a)对于作业活动,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辨识,分析步骤和要求参见附录C: b)对于设备设施,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进行辨识,分析步骤和要求参见附录D。

5. 2. 2辨识范围

应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风险点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包括: a)建筑施工基础、主体、装饰全过程; b)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f)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5.2.3.1辨识时应依据GB/T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 管理因素,并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 5.2.3.2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 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填写辨识分析记录(参见附录B.3)。在作业活动划分时, 可以采取按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性 质上相对独立,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 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V 5.2.3.3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应将设备设施按功能或结 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 的情况和后果,填写辨识分析记录(参见附录B.4)。

5.3.1风险评价方法

建筑施工企业宜采用“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LEC法)(参见附录E),也可采用事故树分 险矩阵分析法和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等,

5.3.2风险评价准则

DB37/T 30152017

建筑施工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 件)发生的可能性、频繁程度、损失后果、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准 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a)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b 国家、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 c)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d)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技术标准; )相关方的投诉,

5.3.3风险评价与分级

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风险危险程度,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风险级别, 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 a)一级风险,即重大风险,意指现场的作业条件或作业环境非常危险,现场的危险源多且难以控 制,如继续施工,极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b) 二级风险,即较大风险,意指现场的施工条件或作业环境处于一种不安全状态,现场的危险源 较多且管控难度较大,如继续施工,极易引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C) 三级风险,即一般风险,意指现场的风险基本可控,但依然存在着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诱因, 如继续施工,可能会引发人员伤亡事故,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四级风险,即低风险,意指现场所存在的风险基本可控,如继续施工,可能会导致人员伤害, 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于现场所存在的低风险,虽不需要增加另外的控制措施,但需要在 工作中遂步加以改进

5.3.4确定重大风险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a)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b)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C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d)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塌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e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5.3.5风险点级别确定

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风险点的级别。其中列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印发 (2009)8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附件二的分部分项工程应作为一级风 入附件一的分部分项工程应作为二级风险。

5.4.1建筑施工企业应依据DB37/T2882一2016第6.5.1、6.5.2条规定的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和要求, 结合施工企业特点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5.4.2风险控制措施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识别并评 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 5.4.3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 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DB37/T30152017

5.4.4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包括:荷载限制装置、限位装置、保护装置、防护设施、通 信装置、防坠装置、避雷装置等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验收、维修保养等常规的管理 猎施。 5.4.5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考虑以下方面:管理制度健全性、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理 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技术能力等方面。 5.4.6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应符合DB37/T2882一2016第6.5.3条的要求。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 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制定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 以接受。 5.4.7风险控制措施在实施前应依据DB37/T2882一2016第6.5.2.2条的要求组织评审

5.5.1险分级管控要求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 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 逐级落实具体措施;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合并或提级, 风险管控层级分为企业、项目部、施工班组、作业人员等。 a)一级风险的管控,由企业负责管控; b) 二级风险的管控,由项目部负责管控; C) 三级风险的管控,由施工班组(包括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单位)负责管控; d) 四级风险的管控,由作业人员负责管控。 注:当该等级风险不属于对应管控层级职能范围时,应当提级直至企业管控层级

5.5.2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应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F.1、F.2)。 项目部应当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对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价,应编制完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随 着工程进度情况及时更新; b 建筑施工企业在综合工程项目部管控清单基础上,应当根据承包工程情况及时更新完善风险分 级管控清单。

T∕ASC 14-2020 主动式建筑评价标准5.5.3.1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

在工程项目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示牌和标示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 场所和岗位设置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b)告知内容应包括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类别典型后果、风险级别、控制措施等。 5.5.3.2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 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等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 立

DB37/T 30152017

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 应单独建档管理。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a) 全体人员熟悉、掌握风险分级管控的相关知识、方法,安全意识得到提升,降低安全风险,较 少安全事故发生; b) 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增加新的管控措施降低风险等级; c) 重大风险的公示、标识牌、警示标志得到保持和改进; d) 作业人员风险分级认识能力得到提升; e)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 f)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得到改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得到完善,

建筑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部应对风险管控情况进行评审。 a) 建筑施工企业,每年应组织各部门进行一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SH∕T 3062-2007 石油化工球罐基础设计规范,并应对风险管控情况 进行管理评审,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管控手段; b)工程项目部,项目施工结束后竣工前,应对项目风险管控情况进行评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