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pdf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4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14256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pdf简介: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是中国交通运输部颁发的一部关于公路排水设计的专业技术规范。该规范详细规定了公路排水设施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工程材料选择、施工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旨在保障公路在雨季或洪水期间的正常运行,防止水灾对公路设施造成损害,确保行车安全和公路服务性能。

该规范涵盖了公路排水设施的总体布局、路基排水、路面排水、边沟设计、桥梁排水、隧道排水、服务区排水等内容,对公路排水设施的尺寸、坡度、结构形式、排水能力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它不仅适用于新建公路的设计,也适用于公路改造和维护中的排水设施更新改造。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提升我国公路的耐水性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公路基础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pdf部分内容预览:

2013年1月4日印发

2013年1月4日印发

主编单位: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刘伯莹丁小军吴方平关彦斌 李刚阮艳彬姚晓阳

DB5223/T 8.1-2020 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 第1部分:功能建设规范.pdf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

8.5滑坡路段 35 8.6水环境敏感路段.... 36 水文与水力计算 9.1水文计算. 9.2沟和管的水力计算. 9.3泄水口水力计算.. 9.4地下排水设施水力计算.. 50 附录A各种排水构造物用坛工材料强度要求·. 附录B各种沟管的水力半径和过水断面面积计算表 57 附录C开口式泄水口截流率计算诺谟图 +...... 59

1.0.1为防止地面水和地下水对公路的损害,保证结构稳定、行车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各等级公路的排水设计。 1.0.3路界内排水设施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与路界外排水系统和设施合理衔接。 1.0.4公路排水设计应重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防止水体污染。 1.0.5公路排水设计应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新技术 材料和新工艺。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

由拦截、汇集、输送、排放公路用地范围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设施组成的系统。

2.1.2拦水带dike

保证水流通过,并防止水流带走土中的细颗粒堵塞排水设施的过滤层。

设置在路界范围外,暂时储存路界内排除水,并使之通过蒸发等方式排除的水池。

或路基内设置,汇集、排除地下水或路基内

2.1.6渗井percolation well

竖直设置于地下,汇集、排除地表水或地下水的竖井状结构物。可用透水材料填充。

2.1.7暗沟blinddrain

设在地面以下或路基内,引导水流排出路界范围的沟状结构物。无渗水和汇水功能。

2.1.8水环境敏感路段

sensitivesectionofwaterenvironment

路线穿越要求排放水质为不低于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中IV类水质 标准区域的路段,或穿越要求排放水质为不低于现行《海水水质标准》(GB3097)中的第 三类水质标准海域的路段。其中穿越要求水质不低于Ⅱ类区域或第一类海域的路段为水 环境强敏感路段;要求水质不低于Ⅲ类区域或第二类海域的路段为水环境中敏感路段;要

于IV类区域或第三类海域的路段为水环境

2.1.9径流系数coefficient ofrunoff

径流量占总降水量的百分率。

2.1.10设计径流量

2.1.11设计降雨重现期

预期强度的降雨重复出现的平均周期。

降雨引起的径流由汇水区最远点到设计控制点的汇流时间,其值为由汇水区最远 点到排水设施处的坡面汇流历时和在沟或管内由人口到控制点的沟管汇流历时 之和

2.1.14重现期转换系数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

2.2.3沟和管的水力计算

2.2.4地下排水设施水力计算

3.0.1公路排水系统的设置应以保障结构稳定和行车安全为目的。系统中的路界地 表、路面内部及路界地下排水设施间应互相衔接与协调,保证公路排水系统的有效性和耐 久性。 3.0.2公路排水设计应包括排水系统总体设计、水文调查与计算、排水设施结构形式 和材料选择、水力计算等内容。 3.0.3公路排水系统总体设计应在全面调查沿线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环境敏感区 等建设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公路功能、等级,确定排水设计原则,划分排水段落,分段确定 路线和主要构造物排水方案和排水路线,完成排水系统布置图。 3.0.4公路排水系统的总体设计应在公路总体设计中同步完成,工程条件简单、不进 行总体设计的公路工程,宜单独对排水系统进行总体设计。 3.0.5公路排水系统应与主体工程及自然环境相适应。设计中应注重各种排水设施 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衔接,防、排结合,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 3.0.6公路排水设计应避免冲毁农田及水利设施。 3.0.7穿越城镇的公路排水设施应与城镇现有或规划的排水系统相协调。 3.0.8排水设施的结构应安全耐久、经济合理,便于施工、检查和养护维修。 3.0.9施工临时性排水设施宜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3.0.10冰冻区地面排水设施应耐冰冻、耐盐蚀;地下排水设施应置于当地最大冻深线 以下无法满足时应采取保温措施

3.0.1公路排水系统的设置应以保障结构稳定和行车安全为目的。系统中的路界地 表、路面内部及路界地下排水设施间应互相衔接与协调,保证公路排水系统的有效性和耐 久性。

3.0.11公路路线设计应做好综合规划,降低下穿道路排水难度。路线设计高程低

3.0.11公路路线设计应做好综合规划,降低下穿道路排水难度。路线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

临近水体时,应进行专门的防排水设计,保证安全。 3.0.12桥面应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应重视桥面防水层、黏结层的设置和材料选择。 3.0.13隧道排水设计应采取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措施,隧道内外应形成完整的 排水系统。 3.0.14多年冻土、膨胀土、黄土、盐渍土及滑坡等路段,应将排水系统作为处治措施的 组成部分,进行综合设计。 3.0.15公路经过水环境敏感路段时,应采取相应的路(桥)面等水收集、处理措施。 3.0.16蒸发池与路基边沟外缘的距离不得小于5m,且应设置隔离网、踏步等安全防 护设施。蒸发池的设计水位应低于排水沟沟底高程,池的容积应能满足及时完成渗透和 蒸发的要求。多年冻土、黄土等对蒸发池设置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应进行特殊设计。 3.0.17路侧公路排水设施的形式选择应与安全设施设置紧密配合。路堑段排水边沟 宜采用浅碟形或带盖板的边沟,采用开式深边沟时路侧应设置护栏。

水体时,应进行专门的防排水设计,保证安

3.0.18公路排水设施不应兼做其他非公路

4.1.1 路界地表排水可包括路(桥)面表面、中央分隔带、坡面和由公路毗邻地带或 叉道路流人路界内的表面水的排除。

4.1.2路界地表排水应采取防、排、截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并应做好与桥涵、隧道等排 水系统的衔接。路界地表水不宜流人桥面、隧道内。不宜利用隧道内部排水系统排除路 界地表水。 4.1.3路界地表排水设施的布设应充分利用地形和天然水系,做好进出口位置的选择 和处理;避免出现堵塞、溢流、渗漏、淤积、冲刷等现象,危害路基、路面和毗邻地带。 4.1.4路界地表排水设施的地基应密实稳定,结构形式应与地基条件相匹配。必要 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基变形引起的排水设施破坏。 4.1.5路界地表排水设计应与坡面防护工程设计综合考虑。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坡 面岩土由于冲刷导致失稳。 4.1.6路界地表排水设施的设计流量及沟管、泄水口的泄水能力应按第9章确定,沟 管与泄水口的断面形状、尺寸、间距应根据设计流量确定。

4.1.2路界地表排水应采取防、排、截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并应做好与桥涵、隧道等 人系统的衔接。路界地表水不宜流人桥面、隧道内。不宜利用隧道内部排水系统排除 界地表水。

4.2.1路面表面排水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路堑地段路面表面水应通过横向排流的方式汇集于边沟内。 2路堤较高且边坡坡面未作防护,或坡面虽有防护措施但仍有可能受到冲刷的路 段,应采用路面集中排水系统排除路表水。

3路线纵坡平缓、汇水量不大、路堤较低且边坡坡面不易受到冲刷的路段,以及设置 了具有截、排水功能的骨架护坡的高填方路段,可采用路面横向分散漫流排水方式排除路 表水。 4设置拦水带汇集路表水时,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设计积水宽度不得超过右侧车 道外边缘;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不得超过右侧车道中心线。当硬路肩宽度较窄、汇水量大 或拦水带形成的过水断面不足时,可采用沿土路肩设置U形路肩边沟等措施加大过水断 面。路肩边沟宜采用水泥混凝土等预制件铺筑。 5采用路面横向分散漫流方式排除路表水时,宜对土路肩及坡面进行加固。

设置拦水带后,路面表面水会汇集在拦水带过水断面内而形成积水,如过水断面内的 积水侵入行车道路面JC∕T 2251-2014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防水涂料,会对行车的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条文对设置拦水带时的积 水宽度作出规定。 采用横向分散漫流方式排除路表水,土路肩加固后,易在土路肩与坡面交界处产生冲 刷.因此要求对坡面一并进行加固

设置拦水带后,路面表面水会汇集在拦水带过水断面内而形成积水,如过水断面内的 水侵入行车道路面,会对行车的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条文对设置拦水带时的积 宽度作出规定。 采用横向分散漫流方式排除路表水,土路肩加固后,易在土路肩与坡面交界处产生冲 因此要求对坡面一并进行加固。

.2.2路肩拦水带宜采用水泥混凝土、沥青砂或当地其他材料预制或现场浇筑。在季 区及受盐侵蚀破坏的路段,宜采用现浇沥青砂、花岗岩、陶瓷预制件等耐冻、耐盐蚀材 拦水带宜采用梯形横断面。

在李冻区地区,由于冻融循环以及融雪剂的腐蚀作用,水泥混凝土拦水带冻害较为严 重,影响拦水功能,因此要求采用耐冻性好、耐盐蚀的材料。

在季冻区地区,由于冻融循环以及融雪剂的腐蚀作用,水泥混凝土拦水带冻害较为严 重,影响拦水功能,因此要求采用耐冻性好、耐盐蚀的材料。

4.2.3拦水带泄水口的间距应根据过水断面水面漫盖宽度的要求和泄水口的泄水能 力按第9章计算确定,宜为25~50m;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车道较多时,宜采用较小的泄水 口间距。在凹形竖曲线底部、道路交叉口、匝道口、与桥涵构造物连接、填挖交界等处应设 置拦水带泄水口。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加密设置泄水口。 4.2.4拦水带泄水口宜设置成喇叭口式。设在纵坡较大坡段上的泄水口,宜采用不对 称的喇叭口式,喇叭口上游方向与下游方向的长度之比不宜小于3:1,上游方向渐变段最

4.2.4拦水带泄水口宜设置成喇叭口式。设在纵坡较大坡段上的泄水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721-2015】,宜采用不对 称的喇叭口式,喇叭口上游方向与下游方向的长度之比不宜小于3:1,上游方向渐变段最 小半径不宜小于900mm,下游方向最小半径不宜小于600m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