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利项目分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精品].doc

某水利项目分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精品].doc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doc
资源大小:0.4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81088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某水利项目分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精品].doc简介:

水利项目的分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实施大型水利工程的重要文件,它详细规划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包括工程的布局、施工方法、施工流程、设备配置、人力资源安排、施工进度计划、质量控制措施、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

在简介中,它可能会包括以下关键部分:

1. 工程概述:对分水工程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如工程的地理位置、规模、功能以及对当地水资源的分配作用。

2. 施工目标:明确分水工程的建设目标,如满足水量分配需求、提高供水效率等。

3. 施工方案:详细阐述如何进行分水设施建设,包括主要建筑物的设计、施工方法、施工路径等。

4. 施工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时间表,包括各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日期,以及关键节点的控制。

5. 资源配置:列出所需的机械设备、人力资源、材料等资源,并分析其供应和管理策略。

6. 质量和安全控制: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员工安全。

7. 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识别可能遇到的工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8. 环境保护与社区影响:关注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对周边社区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社区协调计划。

这个设计方案是整个施工过程的蓝图,需要经过精心策划和实施,以确保水利项目的顺利进行。

某水利项目分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精品].doc部分内容预览:

①测前要对经纬仪的轴线关系进行严格的检校,观测时要精密定平水平度盘水准管,以减少坚轴不垂直的误差。

②轴线的延长桩点要准确,标志准确、明显,并妥善保护好。必须以首层轴层线位置为准,直接向施工层投测,避免逐层上投造成误差积累。

③取正倒镜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浙江省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导则(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1年5月).pdf,以抵消经纬仪的视准轴不垂横轴和横轴不垂

仪器定点使用,不得随意更换,并妥善保管,测量人员一经确定后不应随便变换,在测量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要求操作,并作好原始记录。

第六章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本项目场地位于***大安路与***高速交叉口西侧,属于平原地貌。本分水工程处于***下游段,根据现场实际踏勘,该段行泄断面淤积堵塞,行泄断面狭窄。场地内填土厚度不均,堆积有0.30~6.00m厚的人工填土,平均厚度约2m。工程项目总长为2048.5米。

河道断面设计为复合式河道断面、暗涵段、规划生态绿地段三类。

第一节 土(石)方工程

根据该工程施工特点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土方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捡底。

1、开挖前,应根据地勘资料对施工场地地下作进一步探测查实,避免开挖伤及地下设施,确保边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2、开挖施工应由上而下分段进行,土方开挖时应绘制开挖详图,确定开挖路线、顺序、范围、基底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

1)开挖从上至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严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开挖方法。对于地下水侵润线以下开挖采用超前开挖降排水导流沟方式进行,开挖分段每500m设置集水坑。两侧边坡预留垂直建基面边坡保护层。待两侧降排水导流沟将渠道中间地下水降排后进行大面积开挖。如开挖施工作业面较为开阔,且开挖层厚较薄,可采用推土机进行集料,装载机直接装车运输。

2)保护层开挖,开挖前首先采用井点降排水方式进行地下水抽排,开挖主要采用1.6~1.8m3液压反铲进行开挖,直接装自卸车运至指定的弃渣场弃渣。对于渠道土质保护层采用反铲削坡、人工辅助反铲修整边坡,以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坡度和平整度,确保边坡的稳定。

3)土方明挖过程中,如出现裂缝或滑动迹象时,立即暂停施工,将人员设备尽快撤离工作面,视边坡开裂程度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并通知监理工程师,必要时设置观测点,及时观测边坡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1、开挖施工时,应随时配合测量工作,对每层开挖深度随时进行监控,严格控制开挖深度及开挖边轴线和边坡系数,把好质量关,并做好深度及台班深度原始记录。

2、施工期,设置围栏和安全警示牌,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和施工安全。

3、施工期对河岸附近的地面状况,临近建构筑物等进行定期观测,若发现异常应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相关单位,以便及时处理。

4、施工中应注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尽最大努力减少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

1、回填方法:回填土方时,采用人工在进行分层回填,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实,施工时要注意文明施工。

2、填土前,应清除坑内的积水和有机杂物,采用分段分层同时进行回填。

4、回填土夯实时应注意保护已施工完的结构并作好回填施工记录。

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于密度参考表

(2)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化为宜,当含水量过大时,应采取翻松、晾干、风干、换土回填、掺入干土或其他吸水性材料等措施,如土料过干,则应预先洒水润湿,每1m3铺好的土层需要补充水量应经计算确定。

用喷水器润湿前,先用秒表测量单位时间喷水器的浇量,然后确定1m3及整个润湿地段的洒水时间,当含水量较小时,亦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能压实机械等措施。

1、砂卵料填筑要求

2、砂卵料场质量控制 砂卵料场质量控制,主要是结合地质勘察报告检查:

①覆盖层及树根、杂物的清理情况;

②砂卵料含泥量,有无泥土夹层或杂土块等;

③砂卵料中不大于60mm的砂石是否过于集中,一般应控制在30%以内。在现场主要以“目测法”为主,可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进行室内试验。

回填施工表面平整、坚实,没有任何松散材料和软弱地点,凡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回填面,必须分别采用补充碾压、换填好的材料、挖开晾晒等措施,直至达到标准,报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运输和摊铺 混合料拌和均匀后要尽快将其运送至铺筑现场,若运距远,车上的混合料需覆盖,以防水份过分蒸发。砂卵石混合料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在摊铺机后面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是局部粗集料窝要铲除,并用新混合料填补。

(4)整形和碾压 混合料拌和均匀后,用人工辅以机械进行摊铺,混合料摊铺成型后,用振动压路机或三轮压路机初压后,采用现场快速法测定混合料的含水量,在接近最佳含水量1%时,即可进行碾压,碾压采用摊铺一段,碾压密实一段。

.4、砂卵料填筑质量控制

在砂卵料填筑施工过程中,主要控制如下项目:

①采料方式:料场区域地下水位较高,料源大部分是位于水下,故开采方式均采用立面混合开采,一次到位。同时现场质量控制人员注意不要使砂卵料中大于60mm的卵石含量过小或过大(一般控制在5%~20%较适宜)、以期达到较好的碾压效果。

②铺料厚度:根据碾压试验确定的铺料厚度为50cm,铺料是应注意的问题是,因砂卵料无黏聚性,后退法卸料不可避免地使已压实部分表面松散,这样在控制铺料厚度过程中应予考虑,经多次试验确定铺料厚度核减10cm,以确保碾压质量。

③洒水碾压:总加水量根据碾压试验确定应控制在砂卵料体积的30%左右,含水量控制在8%左右较适宜,碾压效果较好。

本工程在河道前段及后段采用单孔 C30钢筋混凝土暗涵暗涵形式为两种,前段K0+0~K0+976.2,采用单孔6.5mx2.5m箱涵,后段K1+780~K2+48.5,采用单孔6.5mx2.8m箱涵,底板、边墙和顶板均为0.5m。暗涵底部为0.2m厚C15砼垫层。边墙后采用砂砾石料回填碾压填筑。若基础不满足承载力要求需用砂砾石换填,换填宽度及深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一、箱涵施工的工艺流程

施工前,首先准确确定箱涵轴线的位置、标高,然后根据对现况地下管线的位置和分布情况的调查,决定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基槽开挖。施工期间将根据实际情况,对重要的地下管线和地下管线密集的区域采取妥善的保护措施。

三、箱涵底板和部分墙体施工

四、箱涵墙体和顶板施工

箱涵段每100m设置一座检查井,踏步采用塑钢踏步,做法按标准图集06MS201检查井。

箱涵检查井通过顶板开口,设置环形加强筋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口,井盖采用三防球墨铸铁井盖。

本工程设计复合式河道断面K0+976.2~K1+351.483下部为高3.3米衡重式挡墙,河道底宽6.5米,顶宽15.65米,挡墙顶宽0.5米,上墙高1.2米,上墙坡比1:0.35,下墙坡比1:0.25衡重台宽0.6米,迎水面坡比1:0.05,河堤挡墙基础埋深1.8米,堤脚上部采用50cm抛填D≥30的大块石。挡墙采用C20卵石砼,压顶采用C20砼。

1、挡墙施工的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基槽开挖 地基承载力检测 立模加固 安装泄水孔 做滤水层 浇筑混凝土 拆除模板 养护。

采用挖掘机进行基槽开挖,开挖长度根据现场地质情况进行分段开挖。机械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20cm时,重新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开挖正确不偏位的情况下改用人工进行基底清理,严格采用人工清理,确保基底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基础施工前,试验室进行基底承载力试验,若试验承载力达到设计承载力继续施工基础,若试验承载力达不到设计承载力要求,则对基底进行重新处理,使承载力达到设计承载力要求。浇筑基础混凝土采用沿槽浇筑,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配合比。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养护,防止由于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混凝土收缩开裂。在基础上墙身部分插入钢筋,使基础与墙身连接紧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标准养护28天后送中心试验室检测。

3、现浇墙身C20混凝土

(1)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a)制定浇筑工艺,明确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尽量减少后浇带或连接缝)

b)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研究确定必要的防温防裂措施。

c)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模版、预埋件的紧固程度。

(2)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混凝土采用沿槽浇筑,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配合比。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若分几次浇筑,施工缝处插入片石,以连接两次浇筑的混凝土。

b)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不同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

c)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

d)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无锡市】《建筑面积与容积率计算规定》(2008年),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g)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稳定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e)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a)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采用插入式50型振动棒进行振捣,混凝土振捣密实,振捣过程中快插慢抽。无漏振,无蜂窝麻面等。

b)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

c)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未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

2)当振捣完毕需要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时GB/T 4930-2021 微束分析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 标准样品技术条件导则.pdf,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动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不得用振动棒驱赶混凝土。

3)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动部分的边缘。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