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结构专项施工方案水泉项目

装配式结构专项施工方案水泉项目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docx
资源大小:10.4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80115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装配式结构专项施工方案水泉项目简介:

装配式结构专项施工方案水泉项目部分内容预览:

500mm控制线主要做法依据:保证预制墙体吊装完成后墙体上口内侧标高控制在±3mm以内,有门窗洞口的墙体保证洞口定位在±3mm以内。

弹线方法:以无门窗预制墙体高度2750mm为例,从墙体顶部两侧测量x、y长度以2270mm长度控制,有门窗洞口墙体需再考虑洞口定位弹线。

墙体吊装之前在室内架设激光扫平仪,扫平标高为500mm,墙体定位完成缓慢降落过程中通过激光线与墙体500mm控制线进行校核,墙体下部通过调节钢垫片进行标高调节,直至激光线与墙体500mm控制线完全重合。

墙体停止下落后,由专人安装两根斜支撑JJG(京) 3009-2020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pdf,利用斜支撑固定并调整预制墙体,确保墙体安装垂直度。构件调整完成后,复核构件定位及标高无误后,由专人负责摘钩,斜支撑最终固定前,不得摘除吊钩。(预制墙体上需预埋螺母,以便斜支撑固定)

上面斜支撑固定完成后再固定墙体另外一根斜撑,用于加强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确保后续作业时墙体不产生位移。每块墙体安装四根可调节斜支撑。

通过靠尺核准墙体垂直度,水准仪核准墙体标高,调节斜支撑使墙体定位准确,最后固定斜支撑。

封堵前,先用吹风机将墙体周边及缝隙内杂物清理干净。

4)剪力墙、柱钢筋绑扎、水电管线预埋、模板安装

剪力墙、柱的绑扎、水电预埋、模板安装与吊装工程分区穿插进行,在剪力墙模板安装前,剪力墙、柱范围内的外墙板底部,用不小于1:2.5水泥砂浆封堵缝,防止砼浇筑时漏浆。模板顶的标高应等于叠合板板底标高。

5)叠合楼板、阳台板吊装

5.1 吊装前准备工作

5.1.1在进行叠合梁、板吊装之前,在下层板面上进行测量放线,弹出尺寸定位线及支撑立杆定位线。

放出叠合板板面1厘米控制线

5.1.2搭设支撑架采用钢管排架支撑体系。搭设时立杆间距不大于1000*1000mm,第一根立杆距墙边不应大于300mm,且立杆与立杆之间设置三道双向水平连接杆,连接杆第一道离地面200mm。第二道设置离地2000mm, 第三道离顶板不得大于500mm,详细搭设方式及材料见下图:

5.1.3 根据构件形式及重量选择合适的吊具,对所有的构件都应该采用加钢梁吊装,如下图所示:

大于4米板吊装 小于4米板吊装

5.2 叠合板底板起吊

吊装时设置两名信号工,构件起吊处一名,吊装楼层上一名。另叠合板底板吊装时配备一名挂钩人员,楼层上配备5名安放叠合板底板人员。

吊装前由质量负责人核对叠合板底板编号、尺寸,检查质量无误后,由专人负责挂钩,待挂钩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时,由下面信号工确认构件四周安全情况,指挥缓慢起吊,起吊到距离地面0.5m左右时,塔吊起吊装置确定安全后,继续起吊。

5.3叠合板水平定位的控制

先对靠近预制外墙侧的叠合板进行吊装,在进行叠合板吊装之前,在下层板面上进行测量放线,弹出尺寸定位线。叠合板的吊装根据设计要求,需与甩筋两侧预制墙体、现浇剪力墙、现浇梁或叠合梁相互搭接10mm,需在以上结构上方或下层板面上弹出水平定位线。

5.4叠合板竖向标高的控制

由于叠合板是通过钢管加顶撑进行受力支撑的,则必须要求我方对钢管排架支撑的竖向标高进行严格的控制。

由于在进行叠合板吊装前,预制墙体已吊装完成,且每一大块叠合板与预制墙体或竖向模板搭接,则可通过在下层板面上使用水准仪,根据已安装好的预制墙体或模板,对钢管顶撑调节进行标高控制。

5.5 叠合板落位时的定位控制

支撑体系搭设完毕后,将叠合板直接从运输构件车辆上挂钩起吊至操作面,距离墙顶500mm时,停止降落,操作人员稳住叠合板,参照墙顶垂直控制线和下层板面上的控制线,引导叠合板缓慢降落至支撑上方,待构件稳定后,方可进行摘勾和校正。

由于叠合板为人工手扶的落位方式,故在叠合板落位的过程当中,需要操作工人严格按照定位进行落位。吊装过程中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劳务管理人员、监理人员旁站监督,吊装完毕后,需要双方管理人员共同检查定位是否与定位线偏差,采用铅垂和靠尺进行检测,如超出质量控制要求,或偏差已影响到下一块叠合板的吊装,管理人员需责令操作人员对叠合板进行重新起吊落位,直到通过检验为止。

6.1 吊装前准备工作

6.1.1 根据施工图纸,核对构件尺寸、质量、数量等情况,查看所进场构件编号,并做好详细记录。

6.1.2 根据构件形式选择合适的吊具,因楼梯为斜构件,吊装时用4根两两相同长钢丝绳4点起吊,楼梯梯段底部用4根钢丝绳和高强度螺栓分别固定预留螺丝孔(下部钢丝绳加吊具长度应是上部的两倍左右)。

6.1.3 梯段就位前休息平台模板须安装完成,因平台板需支撑梯段荷载。检查梯段支撑面模板的标高是否准确,梯段支撑面下部支撑是否搭设完毕且牢固。梯段落位后可用钢管加顶托在梯段底部加支撑固定。

用吊钩及长短吊绳吊装预制楼梯,吊装时设置两名信号工,构件起吊处一名,吊装楼层上一名。另楼梯吊装时配备一名挂钩人员,楼层上配备2名安放及固定楼梯人员。

吊装前由质量负责人核对楼梯型号、尺寸,检查质量无误后,由专人负责挂钩,待挂钩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时,由下面信号工确认构件四周安全情况,指挥缓慢起吊,起吊到距离地面0.5m左右,塔吊起吊装置确定安全后,继续起吊。

待墙体下放至距楼面0.5m处,由专业操作工人稳住预制楼梯,根据水平控制线缓慢下放楼梯,对准楼梯梁模板,安装至设计位置。

7)水电预埋及钢筋绑扎

详见相应的专项施工方案。

剪力墙、柱根部与模板结合部分应该提前24小时用不小于1:2.5水泥砂浆堵缝。砼浇筑时应该安排人员检查支撑系统级预制构件,以防支撑系统变型,预制构件跑位;砼浇筑过程中测量人员必须在现场用水准仪复核砼浇筑面的标高,使施工标高与设计标高的比值小于±10mm。将要安装预制构件的位置必须100%复测。

5、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

半灌浆连接通常是上端钢筋采用直螺纹、下端钢筋通过灌浆料与套筒进行连接。一般可用于预制剪力墙、框架柱主筋连接,所用套筒为GT/CT系列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

2)施工操作工艺及操作要求

2.1、现场灌浆连接在现场安装工艺流程图

连接部位检查处理→构件吊装固定→灌浆料搅拌→灌浆→灌浆料检验→灌浆后节点保护

2.2、现场安装施工工艺及要求

2.3、灌浆安装工艺技术参数

墙、柱用半灌浆接头施工工艺参数

预制剪力墙的斜支撑主要是为了避免预制剪力墙在灌浆料达到强度之前,墙体出现倾覆的情况,斜撑的布置具体参照剪力墙的具体尺寸、内部钢筋的绑扎和内部的预埋件的位置进行布置。墙侧和楼板的固定通过预埋埋件固定。

叠合板、预制阳台、楼梯板支撑体系

叠合楼板的支撑为钢管排架支撑,叠合楼板的支撑主要是为了竖向支撑叠合楼板、现浇梁和部分现浇降板,并对现浇部分浇筑时提供支撑。立杆的支撑体系共配备3层,每3层一周转,即在第x层施工完毕后,再进行第x+3层的施工时,将第x层的立杆支撑拆除,周转至第x+3层进行施工。

预制阳台、空调板等悬挑结构的支撑体系与叠合楼板的支撑体系相同,共配备3层钢管排架支撑进行周转。

第五章、PC装配式结构检查验收

每一作业区测量工作完成后,测量小组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形成文字记录上报项目部总工,由项目部总工组织安排人员对作业区的测量工作进行复测,当复测结果符合下表要求后按规定上报监理公司。

测量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表

对每批进场的构件都应该复核,复核结果形成文字记录,详细的记载构件的尺寸、外观质量、配筋等情况,当复测结果符合下表要求后按规定上报监理公司。

预制构件预埋件质量要求和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预制构件构件外观质量及检验方法

注:①现浇结构及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出现的严重质量缺陷,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全数重新检查验收。②现浇结构及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全数重新检查验收。

预制构件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注:当采用计数检验时,除有专门要求外,合格点率应达到80%及以上,且不得有严重缺陷,可以评定为合格。

每工作面预制构件安装完成后,吊装小组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形成文字记录上报项目部,由项目部生产经理组织安排人员对作业区的吊装工作复测,当复测结果符合下表要求后按规定上报监理公司。

两套小康住宅完整图纸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构件安装尺寸允许偏差

注:L为构建长度(mm)。类型构件,抽查5%且不少于3件。

第六章、PC装配式结构质量保证措施

(1)建筑物在施工期间或使用期间发生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及时会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等共同分析原因,商讨对策。

(2)沉降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妥善保存。(包括:沉降观测成果表,沉降测点平面位置布置图等)

(3)质量监督部门在质量监督过程中,应把建筑物沉降观测检查作为质量监督重要内容。重点检查基准点埋设、观测点设置、测量仪器设备及计量检定证书,测量人员上岗证、测量原始数据记录等;并将单位工程竣工沉降观测成果表归入监督档案资料中。

(4)经纬仪工作状态应满足竖盘竖直,水平度盘水平;望远镜上下转动时、视准轴形成的视准面必须是一个竖直平面。水准仪工作状态应满足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5)用钢尺工作应进行钢尺鉴定误差、温度测定误差的修正DB14∕T 1336-2017 公路桥梁橡胶支座养护维修技术指南,并消除定线误差、钢尺倾斜误差、拉力不均匀误差、钢尺对准误差、读数误差等等。

(6)每层轴线之间的偏差在±2mm。层高垂直偏差在±2mm。所有测量计算值均应列表,并应有计算人、复核人签字。在仪器操作上,测站与后视方向应用控制网点,避免转站而造成积累误差。定点测量应避免垂直角大于45°。对易产生位移的控制点,使用前应进行校核。在3个月内,必须对控制点进行校核。避免因季节变化而引起的误差。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层高和轴线以及净空平面尺寸的测量复核工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