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SC 25-2022 城市老工业区功能提升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T/ASC 25-2022 城市老工业区功能提升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ASC 25-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6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8884
免费资源

T/ASC 25-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ASC 25-2022 城市老工业区功能提升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简介:

"城市老工业区功能提升技术规程(T/ASC 25-2022)",这个标准或规程可能是指中国某行业协会或相关部门制定的一份关于如何提升城市老工业区功能的技术指南。老工业区通常是指在城市发展中初期形成的,承载了工业历史和文化,但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可能面临功能衰退、环境污染等问题。T/ASC 25-2022可能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技术性、操作性的指导标准,内容可能包括:

1. 功能定位:如何将老工业区重新定位,如转变为文化创意区、科技园区、居住区等; 2. 环境修复:如何处理和改善老工业区的环境问题,如污染治理、绿化建设等; 3. 建筑改造:提供针对工业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工程技术规范; 4. 城市设计:如何在保留历史特色的同时,进行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 5. 社区建设:如何提升老工业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附条文说明部分,通常会详细解释各项技术要求的背景、目的、执行要点,以及违反规定的后果,旨在确保老工业区功能提升工作的科学性和合规性。这份规程对于城市规划、改造和复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T/ASC 25-2022 城市老工业区功能提升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部分内容预览:

6.0.1人群画像分析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卫星图、航拍图、夜间 灯光、POI、LBS、社交网络文本等,可采用城市研究领域可获 取的时空数据,分析老工业区功能提升相关目标人群的种类、数 量和空间分布,刻画其时空轨迹,获取其生产、生活的空间 需求。 6.0.4本条为城市规划工作中对地块控制指标的要求。地块为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时,尚应符合自然资源部发布修订的《工业项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时,尚应符合自然资源部发布修订的《工业项 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征求意见稿)》中对容积率、建筑系数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3项规范性指标的规定。

7.1公共服务设施提升

7.1.1功能提升为城市公共服务功能转换型时,公共服务设施 应以某一项或某几项为主导,以配套商业服务等其他必要设施为 辅助。 7.1.2公共服务设施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在 符合消防、建筑设计及历史建筑修复修等有关技术规定、满足 功能空间合理实用的前提下,鼓励在具备条件的建筑单体内集中 水平或垂直混合布置公共服务设施DLT1429-2015 电站煤粉锅炉技术条件,宜布置于建筑首层;当确实 无法布置于建筑首层时,应设置单独出入口并符合无障碍设计的 有关规定。 7. 1.3 例如,长度 24m~28m、宽度 13m~15m、坡度<5%的

7.1.1功能提升为城市公共服务功能转换型时,公共服 应以某一项或某儿项为主导,以配套商业服务等其他必要 辅助。

符合消防、建筑设计及历史建筑修复修缮等有关技术规定、满 功能空间合理实用的前提下,鼓励在具备条件的建筑单体内集 水平或垂直混合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宜布置于建筑首层;当确 无法布置于建筑首层时,应设置单独出入口并符合无障碍设计 有关规定。

7.1.3 例如,长度24m~28m、宽度13m~15m、坡度<5%

7.1.3例如,长度24m~28m、宽度13m~15m、坡

矩形开放空间可改造为篮球场休闲健身场地;长度90m~120r 宽度45m90m的矩形开放空间可改造为供一般性比赛使用 标准足球场地;长度45m~50m、宽度30m~35m的矩形开放 间可改造为7人制非标准足球场地

7.2生态与环境景观提升

7.2.4滨水老工业区生态与环境景观提升应基于低影响开发原 则,因地制宜,综合考虑降雨条件、场地特征、空间需求、成本 投入等多方面因素,将滨水生态系统和城市排水系统整合,通过 工程性与非工程性措施实现源头、传输与末端的控制,进而实现 环境、社会与经济多元目标及综合效益的整体优化。 7.2.5例如,对老工业区内代表性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流程 (如反映工艺流程的空间组团、大型机械设备流线等)与生活空 间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实现历史场景展示,

(如反映工艺流程的空间组团、大型机械设备流线等)与生活空 间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实现历史场景展示。

7.3.1老工业区中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特色的街道,除已纳入历 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的各类传统街巷外,尚应包括见证工业化进 程的相关道路、重要的物资运输通道等。原有道路评估应包括道 路断面尺度、转弯半径、行车速度、路基路面条件等因素;改造 提升应对转弯半径过大、宽度不适宜、设计时速过低、边缘至建 构筑物间距过小等指标进行民用化调整

7.3.1老工业区中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特色的街道【5层】4073.3平米框架办公楼毕业设计(计算书、建筑、结构图、开题报告),除

7.3.2老工业区地下空间综合规划利用可参考现行技术标准, 包括但不限于《既有城市工业区浅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导则》 (送审稿)等。地下空间开发流程和要求一般包括:地下空间资 源评估;根据老工业区开发模式、功能提升定位、地下空间规 模,进行地下空间开发量和功能适宜性评价、地下空间需求分 析;明确地下空间规划布局、平面组织形式与地上地下关系等, 提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方案。 停车设施应结合地下空间统一考虑,宜采用多种形式的停车 方式以满足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的停车需求。应因地制宜布置非机 动车棚,并配置充电设施;宜结合道路交通条件布置机动车泊 应,并预留安装电动车充电设施的条件;可增设交通标志,在非 交通性道路或支路设置夜间临时停车位。

7.3.2老工业区地下空间综合规划利用可参考现行技

指导性两类。前者为必须遵照执行,后者为参照 1.规定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 (1)用地性质: (2)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地块面积); (3)建筑控制高度; (4)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地块面积); (5)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地块面积); (6)交通出人口方位; (7)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2.指导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 (1)人口容量(人/公); (2)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 (3)建筑色彩要求; (4)其他环境要求

8.1.2老工业区建筑密度通常小于新区规划指标,可结

空地布置广场用地与社会停车场等,补足公共服务设施。 8.1.5工业区的路网密度一般高于城区,路网密度与风格在 重既有格局的前提下,应尽量采取小网格,建立与城市主于道 周边道路的联系。

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 高理念《道路交通信息服务 通过蜂窝网络发布的交通信息 GB/T 29111-2012》,综合考虑老工业区、厂区内道路退线:厂区内道路 以不退线为主;厂区周边道路或转变为城市道路的厂区道路应

地道路退线管理规定作适当安排

空间改造难度,建设规模应考虑资金流转平衡、独立运转可行 性、业态的多元性和特色化,宜控制在2年内建成投入运营,故 建议控制在5公顷左右。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