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_T 212-2020 水工预应力锚固技术规范(替代SL 212-2012、SL 46-94,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SL_T 212-2020 水工预应力锚固技术规范(替代SL 212-2012、SL 46-94,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7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7853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_T 212-2020 水工预应力锚固技术规范(替代SL 212-2012、SL 46-94,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简介:

"SL_T 212-2020 水工预应力锚固技术规范"是中国水利水电行业的一项技术标准,它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水工工程中预应力锚固的设计、施工与质量控制。预应力锚固技术是一种在结构物中施加额外预应力,以增强其强度和稳定性的方法,常见于大型水坝、桥梁、隧道等工程中。

该规范替代了之前的SL 212-2012和SL 46-94版本,说明它在技术内容上进行了更新和优化,以适应新的工程需求和科技进步。它详细规定了锚固材料的选择、锚固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检测以及安全控制等方面的要求,旨在保证水工预应力锚固工程的安全、可靠和经济。

附条文说明部分是对规范中各项技术要求和指标的详细解释和说明,帮助工程人员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定。总的来说,SL_T 212-2020是水工预应力锚固技术的重要参考标准,对于保障水工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SL_T 212-2020 水工预应力锚固技术规范(替代SL 212-2012、SL 46-94,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部分内容预览:

及水泥砂浆胶结材料的抗压强度不宜低于35MPa,树脂胶结材料的抗压强度不宜低于50MPa。5.3.4拉力分散型和压力分散型锚固段单元分级数量及各单元钢绞线长度,应根据锚索总长度、锚固段地质条件、钻孔直径、注浆体抗压强度等因素确定,每个单元的锚固力应分别计算,各锚固单元锚固力之和应大于单根锚索设计的总锚固力。5.4锚头结构设计5.4.1锚头应由锚墩、孔口承压板、工作锚及封孔保护等部件组成。观测锚索应设置用于监测锚固力变化的测力装置。5.4.2宜采用梯形或矩形钢筋混凝土锚墩,有特殊需要时可采用钢锚墩。5.4.3混凝土锚墩顶面应铺设锚垫板,锚垫板与混凝土面应紧密接触,与工作锚接触面应平整、光洁。锚垫板厚度可根据锚索的张拉荷载确定,但不宜小于20mm。5.4.4锚头部位钢绞线长度应由锚墩和承压板厚度、工作锚、工具锚、张拉设备高度另加300~500mm裕量之和确定。对于观测锚索还应加上测力传感器的高度。5.4.5锚墩型式和结构尺寸应根据预应力锚索的设计张拉力和地质条件确定。锚墩的承压面应与预应力锚索张拉方向相垂直。锚墩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根据计算确定且不应低于C30。其抗冻性应符合GB/T50662的规定。锚墩中还应预留灌浆孔和排气孔5.4.6锚头处于易受碰撞的环境时,锚墩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5.4.7边坡布置混凝土网格梁时,预应力锚索应布置在网格梁的交叉处。预应力锚索设计张拉力超过2000kN时,锚墩与网格梁结合部位应增加交叉处的承压面积。5.5张拉程序设计5.5.1预应力锚索张拉之前,应对每股钢绞线实行预张拉,预19

张拉后逐股锁定钢绞线。预张拉施加的张拉力可按设计张拉力的 10%~20%控制

1张拉力应分级施加,逐级增加至超张拉荷载,可分四~ 五级施加。 2每级张拉荷载下应持荷5min,同时测定锚索的实际伸 长值。 3达到超张拉力时,持荷10min测定伸长值后锁定。 4锁定后应测定钢绞线回缩值。 5.5.3拉力分散型、压力分散型和拉压复合型预应力锚索的张 拉程序应根据锚固段分级情况专门设计。 5.5.4下列工程部位的预应力锚索,不仅应确定每根锚索的张 拉程序,还应确定锚索的张拉顺序,可通过试验或原位监测结果 对预应力锚索的张拉程序和张拉顺序进行专门设计: 1 大型地下洞室群锚区域的预应力锚索。 2 膨胀性地层中的预应力锚索。 3 高地应力地层中的预应力锚索。 4 高边坡群锚工程的预应力锚索。 5 高吨位预应力锚索。 压力隧洞环形预应力锚索。 闸墩预应力锚索。 8 渡槽与箱涵中布置的锚索

6.1.1采用预应力锚索(杆)加固后岩质边坡的稳定应满足 SL386的规定。 6.1.2预应力锚索(杆)的布置应根据可能失稳的岩(土)体 中软弱结构面位置、产状、加固范围和单根锚索的锚固力确定, 预应力锚索应均匀布置,间排距宜为3~6m。 6.1.3沿某一软弱结构面滑动破坏的边坡,预应力锚索(杆) 的锚固角度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锚固角度可按式(6.1.3)确定:

式中β一一最优锚固角(同水平面的夹角),(); α一一滑动面倾角,(°); 2当最优锚固角度为一10<β<十10°时GBT50817-2013标准下载,锚固角度宜调整 至一10°或≥十10°。 3难以按最优锚固角布置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锚固角调整幅度。 6.1.4倾倒、崩塌破坏失稳的边坡,总锚固力应按可能失稳的 块体体积确定,锚固方向宜垂直张开面。 6.1.5当锚头部位岩体条件不满足锚索承载力要求时,可采取 加大锚墩尺寸、浇筑混凝土格梁等措施。 K 排水设注成等合SL386的频宝

6.1.6岩质边坡锚固区域的截水、排水设计应符合SL3

6.2.1土质边坡采用预应力锚索(杆)加固措施后,

6.2.1土质边坡采用预应力锚索(杆)加固措施后,边坡稳定

应符合SL386的规定。

固段提供的锚固力宜满足施加的超张拉力需要;锚固段岩(土) 本软弱与孔壁的摩阻力较低,不能提供设计要求的锚固力时,应 采取扩大锚固段孔径或采用拉力分散型、压力分散型锚索结构的 猎施

6.2.3滑动面为土层与岩体的结合部位时,锚固段应设置在稳 定的岩层中

6.2.5土体中锚索(杆)的锚墩应与混凝土格梁、挡墙等 结构形成整体。

6.2.6土质边坡锚固区域的截水、排水设计,应符合SL386的 规定。

6.2.6土质边坡锚固区域的截水、排水设计,应符合SL3

6.3.1经稳定及应力分析,对地下洞室中范围较大的压剪破坏 区、塑性区及不稳定块体,可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 6.3.2限制围岩变形的预应力锚索(杆),提供的锚固力应按地 下洞室的围岩应力水平确定。预应力锚索(杆)提供的单位面积 支护抗力可按式(6.3.2)计算。

式中P, 由预应力锚索(杆)提供的单位面积上的支护抗 力,MPa; q1 单根锚索(杆)的设计锚固力,N; A一一单根锚索(杆)所控制区域的面积,mm。 6.3.3 预应力锚索(杆)应穿过压剪破裂区、塑性区或不稳定 岩体,锚固段应布置在没有扰动的弹性区内,锚固段长度应满足

6.3.3预应力锚索(杆)应穿过压剪破裂区、塑性区或不稳定

者体,锚固段应布置在没有扰动的弹性区内,锚固段长度应满足 5. 3. 1 条和 5. 3. 2 条的规定。

6.3.4预应力锚索(杆)的间距不宜大于预应力锚索自由段长 度的1/2,并不宜小于3m。 6.3.5系统布置的预应力锚索之间宜布置普通砂浆锚杆或张拉 锚杆,并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岩面。 6.3.6当拱部存在塌落体时,拱部预应力锚索(杆)应承担全 部塌滑体重量;为防止拱部围岩产生有害变形,应以控制围岩变 形在充许范围内为原则,确定设计锚固力。 6.3.7当边墙存在不利结构面时,应根据节理裂隙的组合关系: 考虑塌滑体周围岩体的嵌固作用后,按岩质边坡的规定确定预应 力锚索(杆)的锚固力。

6.3.7当边墙存在不利结构面时,应根据节理裂隙的

考虑塌滑体周围岩体的嵌固作用后,按岩质边坡的规定确定 力锚索(杆)的锚固力。

6.3.8两相邻地下洞室间的岩墙,应采用对穿式预应力锚

6.4.1岩壁吊车梁可采用预应力锚索(杆)进行锚固。 6.4.2 应通过刚体静力平衡法或弹塑性有限元法分析确定预应 力锚索(杆)的设计锚固力。采用刚体静力平衡法计算时,单位 梁长预应力锚索(杆)的锚固力可按式(6.4.2)确定:

6.4.1岩壁吊车梁可采用预应力锚索(杆)进行锚固

KF =0. 8Asfptk

式中K 安全系数,对1级、2级和3级建筑物,分别取 2. 2、2. 0 和1.8; F 预应力锚索(杆)设计锚固力,N: As一预应力锚索(杆)截面积,mm²; fnk 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6.4.3岩壁吊车梁中布置的预应力锚索(杆)的锚固深度,凡

6.4.5对预应力锚索(杆)的受力情况应进行监测。

6.5.1对混凝土坝的基础和坝体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时,应针 对不同的工程对象,按相应的规范进行抗滑稳定、抗倾覆稳定和 应力分析计算,确定加固范围和施加的设计锚固力。 6.5.2加固坝基的预应力锚索轴线方向,应根据场地和施工条 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6.5.3当坝基存在缓倾角软弱结构面时,应根据其位置和产状 建筑物的布置和施工条件,确定锚索布置和长度。 6.5.4坝基岩体裂隙发育,较为软弱、破碎时,应在锚固之前 对锚固段的岩体进行灌浆加固。 6.5.5对坝体裂缝等缺陷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时,应选择适合 于原建筑物强度要求的锚固力。锚固段应布置在坝体的不同高程 或部位。 力错固后雪要滋浆时应控制滋

6.5.5对坝体裂缝等缺陷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时,应选择 于原建筑物强度要求的锚固力。锚固段应布置在坝体的不同 或部位

6.5.6对坝体裂缝实施预应力锚固后,需要灌浆时,

6.5.6对坝体裂缝实施预应力锚固后,需要灌浆时,应控制灌 浆压力

6.6.1预应力混凝土闸墩的锚固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主锚索的设计锚固力及其布置。 2 次锚索的设计锚固力及其布置。 5.6.2 闸墩中预应力主锚索的合力应通过支铰中心,锚索布置 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锚索在闻墩立面上的布置,沿弧门推力方向呈辐射状 扩散,与弧门推力方向的夹角宜为一10°~十10°。主锚索宜长 短相间布置。 2中墩主锚索在平面上对称布置,边墩和缝墩为非对称布 置。主锚索在闸墩平面上的投影,平行于闸墩侧立面或与闸墩侧 立面成1~3°的夹角。主锚索宜靠近闸墩外侧面,距离不宜小于 500mm。主锚索间距不宜小于400mm。

.0. 闸墩的支撑结构中,应设直次锚索。 5.6.4应根据锚索的直径和保护层厚度确定锚索的穿索孔直径。 采用有粘结钢绞线时,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20mm;采用无粘结 钢绞线时,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10mm。穿索孔道宜采用预理钢 管或金属波纹管等。

6.6.5锚固区域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闻墩本身混凝土强

5.6.5锚固区域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闸墩本身混凝土强 变等级,且不应低于C30。混凝土锚块和颈部等部位的混凝土强 度等级不宜低于C40

GB∕T 50080-2016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6.7闸室、消力池(塘)及挡墙锚固

6.7.1当闸室、消力池(塘)和挡墙的稳定不满足要求时,可 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 6.7.2对闸室、消力池(塘)采取锚固措施时,抗浮稳定应符 合SL253和SL265的规定。 6.7.3对挡墙采取锚固措施时,其稳定应符合SL379的规定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挡墙承受的滑动力,由预应力锚索施加的阻滑力和挡墙 的阻滑力共同承担。 2根据挡墙稳定应力分析结果,确定锚索的数量和单根锚 索的锚固力。 3根据挡墙的用途、结构和可能破坏方式,选择最优的锚 固角度。 4对挡墙预应力锚索实施张拉时,挡墙不得产生位移

6.8水工隧洞混凝土衬砌环形预应力锚索

6.8.1对承受较高内水压力的水工隧洞或涵洞,经过技术经济 比较可采用沿混凝土衬砌外缘环形布置的预应力锚索,承担全部 或部分内水压力。 6.8.2环形锚索式预应力混凝土衬砌隧洞的结构设计应符合

6.8.2环形锚索式预应力混凝土衬砌隧洞的结构设计应

川府函[2020]217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各市(州)征地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的批复(四川省人民政府2020年11月3日).pdfSL279的有关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