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2/T 106-2021 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pdf

DBJ52/T 106-2021 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9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6808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52/T 106-2021 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pdf简介:

"DBJ52/T 106-2021 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是中国地方标准,由浙江省交通厅发布,适用于浙江省内桥梁锚下预应力的检测工作。该规程主要规定了锚下预应力的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数据处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以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和预应力的有效传递。

锚下预应力检测是桥梁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主要包括对锚具的检查、预应力筋的张拉和松弛测试、预应力损失的评估等内容,以确保预应力的有效实施和锚头区域的结构完整性。

该规程的发布和实施,有助于规范浙江省内的桥梁施工行为,提高锚下预应力的检测精度和可靠性,保障桥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DBJ52/T 106-2021 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

本规程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国内外桥染预应力施工质量检测等相关方面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尤其是 贵州省工程建设桥梁锚下预应力施工质量检测的实践经验。通过将等效质量法、反拉法及应变法检测应用于工程 并依据实测数据总结适合贵州省的桥梁锚下预应力施工质量的检测方法和应该解决的问题,取得了相应检测方法 对应的重要技术参数。

1.0.1鉴于预应力结构在市政、公路、铁路等领域中应用广泛,为保证预应力施工质量,规范检测行为,保 证检测质量,提升检测水平,制定贵州地区统一的技术标准Q/GDW 11468.4-2016 港口岸电设备技术规范 第4部分:船岸连接和接口设备.pdf,十分必要。 1.0.2确定本规程的适用范围为锚下预应力。 1.0.3合理选择本规程规定的应变法、反拉法、等效质量法的条件 1.0.4为保证桥梁预应力工程的施工质量,在贵州省范围内进行桥梁预应力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强调首先应 按照本规程的规定严格实施,除此而外尚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中的规定。 2术语符号

本章节将规程中列出的术语进行了详细描述与定义。 2.1.1后张法的锚下有效预应力仅针对预应力瞬时(第一批)损失后的检测,未考虑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松弛、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等因素的长期损失。 先张法的锚下有效预应力仅针对预应力瞬时(第一批)损失后的检测,未考虑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松弛(仅考 虑一半)、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等因素的长期损失。

3.1.1当前,桥梁建设普遍采用预应力技术。张拉过程中可能存在多种因素导致实际锚下有效预应力与其 标准值偏差过大,影响结构使用安全。为了进一步加强桥梁预应力施工管理,确保桥染梁结构的施工质量,应开展 桥梁工程的锚下预应力检测工作。 3.1.2全面记录被测对象的基本信息。 3.1.3根据所选检测方法,准确选择设备,并保证设备及配件齐全,设备参数符合规程要求。 3.1.4明确检测所用设备必须定期检校,检测过程保证检测设备在检校有效期内。 3.1.5预应力筋出现滑丝、断丝、夹片破裂、锚具变形及锚垫板中心变形或破裂等问题,影响预应力结构 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1引起滑丝的主要原因有:张拉时锚具锥孔与夹片之间有杂物;钢绞线有油污;锚固效率系数小于规范要求 直;钢绞线受力不均匀;夹片、锚具的强度不够。 2引起断丝的主要原因有:预应力同束张拉不均匀度过大,导致单根绞线(钢丝)应力大于极限强度;钢绞 线(钢丝)质量不够标准值;千斤项多次重复使用,导致张拉力不够均匀;夹片、锚具的强度不够。 3引起夹片破裂的主要原因有:预应力同束张拉不均匀度过大,导致夹片破裂;夹片存在质量缺陷。 4引起锚具变形的主要原因是锚具存在质量缺陷。 5锚垫板中心变形出现明显扰度或破裂主要原因有:受力不均匀;夹片存在质量缺陷。通过观察检测过程中 预应力筋的异常伸长、锚夹具异响、锚固区结构裂缝变化等异常现象,可以帮助了解结构或构件在试验过程中 的表现状况,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避免质量和安全事故

3.2.1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检测工作应编制检测方案,按照规程规定程序进行检测。 3.2.2现场检测前的对工程相关信息的收集宜全面。 3.2.3给出现场检测方案编制内容的参考。

3.2.4本规程所列应变法、反拉法、等效质量法三种方法现场检测应满足的条件。 3.3检测频率

3.4检测报告 3.4.1本节介绍了桥梁预应力工程质量检测提交成果资料的方式。

量法三种方法现场检测应

均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因此,对于该二 宜采用整束反拉检测方式,提高检测效率。 宜通过试验确定,

5.3.3反拉终止应力一般可通过工作夹片退出位移或反拉力(或反拉应力)一位移曲线拐点突变确定 设计张拉控制应力。稳压期内记录位移量不少于3次。位移量稳定指观测期内位移变化量不大于1m

5.4检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5.4检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有效预应力检测结果宜给出下限值。 特别需注意的是,设备得出的反拉终止力不直接等于锚下有效预应力,应减去反拉过程中预应力筋与锚口之

6.1.1在任何时期使用锚头露出均可进行检测。参数的获取和标定,在锚下预应力测试中需对已知预应力数 直的结构振动特性进行标定,需要3个以上已知锚下预应力进行标定。标定应采用同型锚具、位置也最好一致。 同时,在常规标定时,一般可通过模型试验或单端张拉的方法。但应注意,在单端张拉时,会因摩阻而产生预应 力损失。另一方面,在很多时候仅在接近设计锚下预应力值易于标定,为此,可采用简易标定法。在简易标定时 作为标定值的锚下预应力尽可能通过其他方法(如施工记录、预置传感器)等确认。当无法确认时,可采用全部 测试值中锚下预应力较大30%的数值作为设计值。此外,该方法对于低锚下预应力区的测试结果误差较大,需要 引起注意。 6.1.2钢绞线的影响,根据测试理论,钢绞线露出过长时,其影响不能忽视。当钢绞线未截断时,其露出 长度常常达到50cm以上。由于其质量大,并在锚头激振过程中也会产生相应的振动,从而给测试结果带来较大的 负面影响,导致结果的稳定性降低。激振部位和力度的影响,在测试过程激振点和激振力度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建议在测试时,尽量固定激振点和激振力度。

6.2.1检测设备的系统应具备基本功能。 6.2.2说明了检测系统标定的相对误差。 6.2.3对检测系统给出了分辨率、量程、采样频率的限值。 6.3现场检测

频率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不同结构、锚头尺寸、锚具形式的振动频率不尽相同,所以激振锤的激振频谱范围也应 有所不同。同时,因该方法需要激振,在狭小的空间内很难进行测试,故应当明确检测具备空间位置。

6.4.1式(6.4.1)中:Ms通过每次的测试测出

6.4检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I' Mnan(t)dt Ms= AVs

式中:MH为激振锤的质量;aH(t)为激振锤的加速度时程;△Vs为系统的速度变化量。 这些参数均通过测试计算得出。 可见需要标定获取的m,K,以及k。是最难以确定的。如果条件允许,针对各型号锚具乃至各个现场进行参 数标定,具体标定步骤如下: 1)确定k。 在接近于0的张力N。下,测试出f。,从而算出k。。计算式为:

在实际的标定计算中,取最小张力值(如该值小于0.0316倍最大张力)时的参数进行计算。 若该最小张力值大于0.0316倍最大张力,则k,计算式为:

式中,M,为锚头质量。

在若于个张力Ni(i=1,2,,N)下,分别测试出fi和pi,pi=Ni/A。令

则可得到回归方程yi=Bxi+C

[线回归分析,即可得到B和C,进而求得m和,计

DB11∕T 1254-2015 再生水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按上述步骤可得到所需的各个参数!

y= =x,+C m

重测试设计预应力附近的值,可以将预应力作

.1.2对锚下预应力检测项目评价,应给出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值。单根张拉的预应力构件根据锚下有 检测值计算得出锚下有效预应力偏差、锚下有效预应力同束不均匀度,整束张拉的预应力构件根据锚下 力检测值计算得出锚下有效预应力偏差,并进行合格判定。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第4部分:现有建筑物内设备的防护 GB/T 19271.4-2005》7.2锚下有效预应力标准值

7.3锚下有效预应力质量评定

则需对该孔预应力筋先卸锚,重换钢绞线、锚夹具后再张拉,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