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25-3055-2020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pdf

DB62/T25-3055-2020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6417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2/T25-3055-2020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pdf简介:

DB62/T25-3055-2020是中国湖北省黄冈市的一项地方标准,全称为《黄冈市建筑抗震设计规程》。这个规程是针对黄冈市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进行的规定和指导,它根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抗震设计规范,结合黄冈市的地质、气候、建筑结构等特点,制定了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抗震措施。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过程中的抗震措施、地震应急预案等方面。它规定了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目标,包括抗震设防烈度、抗震等级、结构体系选择、抗震措施的实施等,旨在保障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减少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20年的修订版可能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以适应新的科研成果、技术进步和地震活动的新情况,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抵御地震的能力。因此,对于进行黄冈市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必须遵循这项规程的要求。

DB62/T25-3055-2020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5.1.1结构整体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般应采用三维空间结构,对单层排架类平面结构可采用二维 平面结构,应能较准确地反映结构中各构件的实际受力状况。 2三维空间结构中,可选用空间杆系、空间杆一一墙板元(壳元) 空间杆一一薄壁杆系和其他组合有限元等计算。 3设置剪力墙的结构应优先选用空间杆一一墙板元(壳元)。 4在采用三维空间结构分析后,对特殊部位或本规程有要求的部 立可采用平面进行校核分析。 5.1.2结构整体分析时,作为横隔板的楼盖应符合下列要求: 1楼盖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且平面内变形可忽略时,可采用平面内 整体刚性板。 2楼盖由多块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组成,各板块平面内变形可忽略时, 可采用平面内分块刚性板。 3楼盖由多块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组成,且由平面内变形不可忽略的板 带连接时,可采用平面内分块刚性板加局部弹性板带 4楼板平面内变形较天不可忽略时,可采用平面内整体弹性板。 5弹性板仅需考虑平面内变形时,可采用忽略平面外变形的膜单元; 当弹性板同时考虑平面内和平面外变形时,可采用板壳单元,此时尚应考 由于板对梁弯矩的分担作用而造成梁内力减小的影响。 5.1.3进行结构地震动力分析时,当楼盖符合刚性楼板假定,楼层质 量可采用集中质量(侧刚);当楼盖采用弹性楼板假定或有空楼板

弹性节点,楼层质量应采用分散节点质量(总刚)。 5.1.4板柱一一剪力墙结构的楼板应采用壳元或其他可考虑楼板平 面外刚度的有限元,平面内变形可忽略时,可采用平面内刚性假定。 5.1.5以下部位应在结构整体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壳单元或膜 单元)进行构件局部内力或应力的补充分析: 1框支剪力墙的框支梁(包括箱式梁、桁架和厚板)及上托的墙体。 2高层建筑中需考虑平面内变形目面内应力较大的弹性楼板

5.1.5以下部位应在结构整体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壳单元或膜 单元)进行构件局部内力或应力的补充分析: 1框支剪力墙的框支梁(包括箱式梁、桁架和厚板)及上托的墙体。 2高层建筑中需考虑平面内变形且面内应力较大的弹性楼板。 5.1.6进行结构的弹塑性静力和动力分析时,应选用三维空间有限元 。梁、柱和支撑可采用具有塑性铰的一维杆单元或纤维束模拟, 剪力墙可采用纤维束、非线性壳单元或其他非线性组合单元模拟。 5.1.7考虑施工模拟分析的结构,当施工方案与施工模拟分析的假定 不同时,应重新调整、补充计算。150m以上的高层建筑在进行施工模拟分 析时宜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 5.1.8地基基础需要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时,梁板式筱形基础可采用 弹性地基梁或有限元(梁元、板元);平板式筱形基础可采用有限元 (板元):交叉梁基础可采用弹性地基梁。地基可采用文克 尔或分层总和法 5.1.9抗震计算分析所采用的软件应经过国家和省级建设行政主管 部门鉴定认证。对所选用的计算软件,应充分了解其功能、计算、计 算假定、前处理参数和输出结果的物理力学意义

5.2.1结构计算建模时,结构及构件的简化应能准确反映其力学特征 以及结构的实际工况和边界条件。

性板进行结构整体计算分析: 1楼板开大洞,楼板局部不连续; 2楼板长宽比大于5: 3剪力墙的间距超过规范限值要求: 4连体结构的连接体: 5转换层楼板和塔间距较大的多塔结构的裙房屋面板: 6两端凸出中间凹入、平面不规则的细腰楼屋面板 5.2.3屋面上有多个层数或刚度相差较大的小塔楼时,应采用局部多 塔计算。 5.2.4框架梁柱节点区宜按刚域考虑,同时框架柱应按实际偏轴情况 建立。 5.2.5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如采用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或筱 基,在地面处设地梁相连时,计算简图应符合以下要求: 1地面以下梁、柱可作为地下室参加结构整体计算,一层底板按空楼 板处理,层高按一层地梁顶至基础顶面高度取值,且对地下部分结构不应 考虑土体的约束作用。 2对一层柱尚应按结构在一层地面嵌固并复核配筋。 5.2.6结构在地上设缝分开或为多个独立建筑而地下室连为整体,且 在地下室顶板处符合嵌固要求时,可按各独立单元分别进行计算。 5.2.7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屋面局部采用小跨度钢结构屋盖时,钢结构 屋盖的计算应符合以下要求: 1下部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采用分体计算,仅将钢结构屋盖的重量 加于下部结构。屋盖平面内刚度宜按刚性板或空楼板分别计算,构件 内力取较大值。 2钢屋盖应按实际的支座条件和受力单独建模分析。 5.2.8屋盖采用较大跨度的网架、网壳、架和其他复杂的钢结构形 式,或整体采用钢结构屋盖时,结构计算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应采用钢屋盖和下部结构共同工作的整体计算进行计算分析。 采用橡胶垫或其他滑动、弹性支座时,应选用合理的支座。 2钢屋盖应按实际的支座条件和受力单独建模分析。

3对下部结构尚宜采用简化分体(钢屋盖简化处理)复核。 5.2.9对于与厚度较小的剪力墙在平面外单面相交的梁,结构计算分 析时支座宜简化为接。 5.2.10高层建筑的伸臂桁架、环桁架、托柱转换桁架和有斜柱的结 构进行计算时,桁架上下弦杆的轴力应全部由上下弦杆承担,斜柱推力应 全部由楼面梁平衡,不应考虑楼板的作用

5.3.1地震作用计算时,对所有建筑均应考虑楼层质量偶然偏心的影 向。 5.3.2在不考虑楼层质量偶然偏心的情况下,有三分之一以上楼层的 扭转位移比大于1.2时,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5.3.3地震作用计算的振型数,对三层及三层以上的多层建筑应至少 取9,对高层建筑应至少取15,对多塔结构不应少于塔楼数的9倍,且有 效振型质量参与系数应大于90%。当采用总刚(分散节点质量) 计算时,采用的振型数应相应增加。 5.3.4多遇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阻尼比的最大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可取0.05。 2钢结构的高度不大于50m时可取0.04.高度大于50m且小于200m时 可取0.03:高度不小于200m时宜取0.02:当偏心支撑框架部分承担的地 丧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阻尼比可相应增加0.005 3混合结构可取0.04。 4以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主要抗侧力体系的结构取0.03,当仅 在框架中采用少量预应力框架梁时仍取0.05。 5钢支撑一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取0.045。 6周边落地的大跨屋盖钢结构可取0.02;当大跨屋盖钢结构和下部混 疑土支承结构协同(整体)分析时可取0.025~0.035。 7当混凝土结构的屋面局部采用小跨度钢结构屋盖,下部混凝土结构 分析时取0.05。

5.3.5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塑性分析时,钢筋混凝

结构的阻尼比可取0.05。 5.3.6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计算时,可对剪力墙连梁的刚度予以折减 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当满足以下条件时,连梁的刚度不应折减,或将 连梁视为框架梁: 1连梁跨高比大于5; 2连梁竖向重力作用效应比水平地震作用效应更为明显; 3连梁上支承有较大跨度楼(屋)面梁。 5.3.7楼面梁受扭计算中应考虑楼盖对梁的约束作用。当计算中未考 虑楼盖对梁的约束作用时,可对梁的计算扭矩乘以不小于0.4的折减系数。 当次梁跨度不小于9m时,主梁的扭矩折减系数应视梁两侧楼板的抗扭刚度 情况取 0. 7~1. 0。

GB∕T 7690.6-2013 增强材料 纱线试验方法 第6部分:捻度平衡指数的测定结构的阻尼比可取0.05。

5.4计算结果的分析与处理

5.4.1结构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应进行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 效后方可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在计算结果中,对软件未做处理或处理不 当之处可进行局部调整。 5.4.2不同的结构类型,宜按以下要求分析其水平动力特性的合理性 1建筑平面布置比较规则且无局部振动的单体结构,计算的前两个自 振周期对应于平动为主的振型,二者不宜相差太大,第三个周期一般对应 于扭转为主的振型。 2上述单体结构正交方向各自的第一平动周期值在以下范围: 框架结构:T1=(0.1~0.15)n 框架一一剪力墙结构和框架一一简体结构:T1=(0.08~0.12) 剪力墙结构:T1=(0.04~0.08)n 简中简结构:T1=(0.06~0.10)n 式中:n一一结构计算层数。 3竖向布置比较均匀规则的结构,各方向第一平动振型曲线应比较连 续光滑,不应有大的凹凸曲折。 4竖向布置比较均匀规则的结构,位移曲线应比较连续光滑,不应有

天的回凸曲折,且符合相应结构类型的变形特征。 5.4.3下部为钢筋混凝土、上部为大跨空间钢屋盖的结构,在进行考 惠上、下部协同工作的整体计算时,应根据各振型参与比例和空间振动图 形,区分空间钢结构的相对单独(或局部)振动和主体结构振动,主体结 构的振动一般应符合5.4.2条的规律。 5.4.4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时,应有足够的振型数,组合后的 振型参与质量应不小于总质量的90%,在增加较大数量的振型数后仍不满 足要求时,可采用其他特征值求解方法。 5.4.5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系数不应小 于《抗规》表5.2.5规定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当不满足时可按以 下原则处理: 1当任一楼层的地震剪力系数小于规范最小值的95%,或有15%以上 的楼层不满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时,应采用减轻结构重量或加大结构刚度 的方法,来满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要求。 2当所有楼层的地震剪力系数均不小于规范最小值的95%且有不超过 5%的楼层不满足最小剪力系数时,可采用调整楼层地震剪力的方法,来满 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要求。当底部楼层地震剪力系数不满足要求时,结 构各楼层的地震剪力均应调整。 5.4.6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单位面积的平均垂直荷重标准值 在以下范围:框架结构11~14kN/m²,框架一一剪力墙结构12~16kN/m², 剪力墙结构13~17kN/m。如计算结果与以上数值偏差较大,应检查计算数 居是否有误或调整结构布置。 5.4.7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电算轴压比与按柱支承面积荷载估算的 结果不应相差过大,否则应分析误差原因,进行处理。 5.4.8对协同计算的交义主次梁,应根据竖向荷载下的内力图分析其 是否具有主次梁的受力特点,如果不符合,应进行处理。 5.4.9判别结构在单一荷载或地震作用下是否满足内外力平衡条件 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框架一一剪力墙结构应在框架内力调整之前进行; 2不能考虑施工过程的模拟加载影响: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