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904-2021 区域品牌培育与建设指南.pdf

GB/T 39904-2021 区域品牌培育与建设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8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570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9904-2021 区域品牌培育与建设指南.pdf简介:

"GB/T 39904-2021 区域品牌培育与建设指南",全称是中国国家标准《区域品牌培育与建设指南》,该标准由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出,于2021年发布。该标准旨在为区域品牌的发展和建设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帮助地方政府、企业以及相关机构理解和执行区域品牌的培育策略。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区域品牌培育与建设的各个环节,包括品牌定位、品牌规划、品牌推广、品牌保护、品牌评估等,强调了区域品牌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以及与地方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深度融合。它涵盖了品牌创建的全过程,旨在提升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通过遵循此标准,相关单位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区域品牌培育工作,提升区域经济的软实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GB/T 39904-2021 区域品牌培育与建设指南.pdf部分内容预览:

通过培食开有效管理区域品牌,发挥区域品牌的规模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地政 府重视。创建一个区域品牌并实现其影响力从弱到强,成为百年品牌,一方面要有效预防区域品牌因其 公共属性面临的风险危机;另一方面要推动区域产业质量不断提升,区域产业技术不断创新,相关服务 不断改善,区域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等有形要素不断完善,区域文化内涵、知识等无形要 价值不断丰富,不断提高区域品牌的知名度与竞争力;同时,还需定期评审区域品牌培育与建设绩效, 以持续改进提高。 区域品牌具有主体多重性、公共属性与区域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社会资源等特色优势的不可转让 性等特征。 本文件基于品牌价值五要素理论,结合产业竞争力理论与区域品牌特征,在充分分析国内外区域品 牌培育与建设实践案例的基础上,创新总结其一般规律后研究制定

0.2区域品牌主体多重性

区域品牌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是区 企业(包括上下游企业与支持企业)及所在地政府及其相关 部门、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科研质量技术服务机构等各类组织共同务力的结果GB∕T 50109-2006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其培育与建设主体具有 多重性,其产权归属通常不明晰.没有明确的法律主体

0.3区域品牌公共属性

区域品牌具有非竞争性和外部性等公共属性。 对于任意一个给定的区域品牌,增加一个区域内的企业使用,并不会引起任何区域品牌成本增加, 即区域品牌的非竞争性。 当区域内某个企业由于技术创新等原因发展壮大时,其企业品牌价值的提高带动区域品牌价值的 提高,其他企业将因此受益。当区域内的某个企业以劣充优滥用区域品牌时,其败德行为将导致区域品 牌价值下降,区域的其他企业也会因此而受到牵连,即区域品牌的外部性

区域品牌的非竞争性、外部性等特征,易导致“公地悲剧”“柠檬市场”“羊群效应”“品牌株连”等风险 发生,影响区域品牌长效发展。 区域内企业共享区域品牌,由于区域品牌产权主体不明晰导致区域品牌被过度消费,部分企业产品 良募不齐、偷工减料、降价倾销等有害经营行为,引发区域品牌整体美誉度下降的现象,即“公地悲剧”。 区域内少数或部分企业通过恶性价格竞争、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或者“山寨”品牌等行为导致“劣品 驱逐良品”与产品品质低劣,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无法甄别而对所有产品失去信任,引起区域品 牌声誉受损的现象,即“柠檬市场”

GB/T399042021

区域内企业相互模仿造成产品的同质化或者产 品结构高度相似加剧区域企业间的竞争激烈程度, 面临有限的市场容量,企业竞相偷工减料、生产伪劣产品以次充好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竞争优势的现 象,即“羊群效应”。 区域内个别企业的投机主义或者失德行为,导致区域其他企业受到牵连,造成消费者对区域品牌的 信任危机,区域品牌形象和声誉受到明显损害的现象,即“品牌株连”

区域品牌的形成与区域的特色优势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区域内的经济、自然、历史文 化、社会资源等都会影响到区域内产业的选择和发展,影响区域独特口碑的形成,区域品牌不可脱离 定范围的地域,具有不可转让性。区域优势因素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工艺技术、高新技术、社会经 济因素、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企业集聚效应、区域政策效应等方面。 区域内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利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区位地理、自然风光等天然存在的并 成为培育区域品牌的重要资源桌赋,即自然资源优势 区域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宗教文化、人文景观等经过长久的文化积淀、传播或 者高校智力资源等历史传承因素并成为培育区域品牌的重要人文资源,即人文资源优势, 区域内产业传统工艺、高新技术等因素并成为影响区域品牌培育的工艺技术优势条件,即工艺技术 优势。 区域内可以决定或影响区域内某项产业的发展规模、生产成本、经济效益的政策环境、交通、人才 资金、信息、贸易壁垒等有利的社会经济因素条件,即社会经济因素优势。 区域内一个或者几个有影响力的企业通过创建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自身形成优质名牌企业与知 名品牌,具有培育区域品牌的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即龙头企业带动优势。 区域内分散的中小企业长期自发形成产业集聚,通过统筹规划与合理布局,具有培育区域品牌的集 聚效应,即企业集聚优势 区域政府集中必要的政策资源、财政支持引导区域产业发展,并通过制度创新,运用市场手段顺势 引导,为区域品牌的培育提供服务支持,即区域政策效应优势。 区域内企业通过顺应外部市场需求研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及时抓住消费市场的需求,扩大市 场份额.形成区域品牌培育的市场规模竞争优势,即市场需求优势

4.1设立区域品牌管理机构

由于区域品牌培育与建设主体具有多 或品牌危机发生或者有碍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宜设立区 域品牌培育与建设管理机构,宜由区域所在地 政府相关部门或者其委托的相关组织或者区域品牌多重主体认可的行业协会与产业联盟等组织承担。

4.2确定区域品牌管理机构职能

区域品牌管理机构职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制定区域品牌战略规划; b)协调整合政策、资金、人力等相关资源并协调推动技术创新、文化建设等; c)沟通协调区域品牌培育与建设各方主体履行各自职责; d)牵头制定区域品牌保护措施并协调各方实施; e)牵头制定区域品牌宣传、营销措施并协调实施;

在制定区域品牌战略规划时,宜充分挖掘区域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技术工艺、人才资金等社会经 齐因素、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区域企业集聚效应、区域政策效应以及市场需求效应等优势因素或优势因 素的组合,并综合分析区域内产品、企业与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市场竞争优势

5.2区域品牌战略定位

在充分分析区域优势因素的基础上,区域品牌管理机构宜进行区域品牌定位策划,明确区域品牌发 展的方向。

5.3区域品牌战略目标

5.5区域品牌战略规划实

5.5.1区域品牌管理机构宜与区域品牌多重主体充分沟通区域品牌战略规划,并具体细化各主体的工 作目标与措施。 5.5.2区域品牌管理机构宜建立区域品牌战略规划实施关键绩效指标,并定期进行监测与评价,作为 区域品牌战略规划评审与改进的基础

5区域品牌维护与风险防

6.1明确区域品牌产权管理者

GB/T399042021

区域品牌管理机构宜作为区域品牌产权管理者,防止因区域品牌产权模糊引发区域品牌用或过 度使用的经营行为

通过商标注册、区域品牌授权许

6.3建立区域品牌标识使用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区域品牌标识使用管理制度,规范区域品牌的使用规则和使用范围,明确区域品牌使用 与管理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6.4.1区域品牌管理机构宜通过沟通协调等方式GB/T 3215-2019标准下载,推动政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创新激励制度,引导 区域内企业有序竞争。 6.4.2区域内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同时,宜充分利用区域地理位置上的便利性,加强技术合作、人才 交流、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等,增强区域内企业在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 6.4.3区域内的中介组织宜搭建企业合作交流平台,建立行业自律机制,约束企业使用区域品牌不规 范的行为。

6.5建立区域品牌危机预警机制

5.5.1区域品牌管理机构宜建立灵敏、完善的区域品牌危机预警机制。具体措施宜包括建立打击质量 违法行为长效协作机制,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机制,实施动态监管,搭建消费者投诉举报平台,建立 内部企业举报相互监督制度,强化企业对产品服务质量保障措施承诺公示等。 6.5.2区域第三方中介机构亦可通过制定行业规则与团体标准,倡导行业自律,预防危机的发生

6.6建立区域品牌危机应急处理机制

区域品牌管理机构宜建立高效、及时的区域品牌危机应急处理机制。具体措施可包括加大缺陷产 品召回力度,建立质量违法与知识产权纠纷处理和赔偿机制,建立高度敏感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和风险 分担的社会保险制度等,从而有效减轻品牌危机造成的损害,维护区域品牌形象,增强区域品牌的危机 转化能力。

区域品牌管理机构宜采取多种质量管理措施,推动区域相关企业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及其产品 与服务的质量水平。质量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a)建立质量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将诚实守 信、一丝不苟、持续改进、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转化为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大力弘 扬工匠精神

b)鼓励企业采用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国际标准或明显具有市场优势的其他先进 标准,提高产品技术性能、经济性能、实用性能和社会性能,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提升顾客 满意度; c) 围绕区域产业产品或服务的关键质量特性要求制定团体标准并不断更新,逐步推动区域企业 达到团体标准要求,进而提高区域产业整体质量水平; d) 鼓励企业实施国际国内各类先进的第三方认证、评价与标识制度,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卓越绩 效管理、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质量管理方法,运用先进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不断提高企业质 量管理水平; 鼓励企业全员在生产经营全过程中,全方位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比对、质量风险分 析、质量成本控制等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f 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鼓励企业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为确保产品与服务质量指标 全面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或服务规范要求建立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与质量安全关键岗位责任 制度; g) 结合区域产业特点,为区域产业持续发展培养专业的质量人才,尤其是一线操作工,不断提升 区域企业全员的质量技能; h)严惩质量违法与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有求的变化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可米取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循施 宣传区域创新精神,以会展、论坛、特色文艺活动、服务活动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通过创新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等方式引入区域品牌管理系统,实施管理制度、管理方 法或措施的创新设计,营造良好的创新制度环境; 鼓励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人、建立研发中心等手段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间或企 业、科研机构、高校之间开展联合创新,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自主知 识产权含量与质量水平; d 鼓励企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升检测手段等方式进行生产工艺创新: e) 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人才,扶持和奖励在技术创新上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有效激发其创新 积极性和主动性: f 鼓励园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并建立奖励补贴激励机制; g)实施标准化战略,参与国际、国家与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掌握行业话语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