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HTS 10012-2019 公路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冲击弹性波检测技术指南(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T/CHTS 10012-2019 公路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冲击弹性波检测技术指南(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3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54114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HTS 10012-2019 公路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冲击弹性波检测技术指南(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T/CHTS 10012-2019 公路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冲击弹性波检测技术指南(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公路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

GuidelinesforImpactElasticWaveTestingofPrestressed

DB11∕T 1796-2020 文物建筑三维信息采集技术规程主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发布单位:中国公路学会 实施日期:2019年10月09日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公学字【2019】98号

现发布中国公路学会标准《公路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冲 击弹性波检测技术指南》(T/CHTS10012一2019),自2019年10月 9日起实施。 《公路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冲击弹性波检测技术指南》 (T/CHTS10012一2019)的版权和解释权归中国公路学会所有,并 委托主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日常解释和管理 工作。

中国公路学会 2019年9月16日

T/CHTS10012—2019目次1总则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2符号….3基本规定3.1检测方法及选定3.2检测工作程序3.3检测报告3. 4检测设备4定位检测4. 1抽样要求及检测频率4. 2现场检测4. 3数据分析与评价附录A孔道压浆缺陷定位检测现场记录表附录B检测报告主要内容附录C压浆缺陷定位检测参考色板用词说明12

1.0.1为规范使用冲击弹性波检测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的方法,为检测结果评价提供可靠 衣据,制定本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冲击弹性波检测公路桥梁预应力孔道的压浆密实度。 1.0.3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的检测除应符合本指南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 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为规范使用冲击弹性波检测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的方法,为检测结果评价提供可靠 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冲击弹性波检测公路桥梁预应力孔道的压浆密实度。 页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的检测除应符合本指南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 关标准的规定

T/CHTS10012—20193基本规定3.1检测方法及选定3.1.1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检测应在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时进行。3.1.2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定位检测方法及适用条件按表3.1.2选择。表3.1.2定位检测方法及适用条件检测方法分析方法适用条件冲击回波等效波速法(IEEV)构件厚度≤80cm且底端反射明显孔道压浆密实度定位检测中击回波共振偏移法(IERS构件厚度>80cm且底端反射不明显S3.2检测工作程序3.2.1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现场机作流利如图3.2.1所示。接受检测现场调查、搜集工程资了解施工工艺制定检测力组织人员及准备浆体强度满明检测是!立检测编写检测报告图3.2.1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的检测流程3.2.2现场调查阶段应包括以下内容: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和委托单位名称等;了解结构所处环境条件、建设或使用情况、外观质量或加固情况等;搜集被检测工程的压浆材料品种和规格、施工原始记录、工程检查记录、施工工艺等,3.2.3制定检测方案阶段应根据调查结果及被检测对象的特征、检测类别、检测目的,按表3.1.2选择检测方法。检测方案宜包含以下内容:工程概况、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抽样方案、所需的资源配置、安全注意事项等。3

3.2.4现场检测应对被检对象做唯一性编号标识,并按本指南的附录A进行现场记录。 3.2.5现场检测期间.除应执行本指南的有关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

检测报告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检测依据、检测仪器设备、检测技术及方法、检测数量、测试波形 检测结果、检测结论及评价等,主要内容见附录B。

3.4.1检测仪器与设备应适合于冲击弹性波信号采集与分析,主要包括激振装置、拾振装置、信号 采集系统、采集软件、分析软件等。 3.4.2检测设备应进行量值溯源,且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 3.4.3检测设备应注意防尘、防潮、防振动、防雨淋等。 3.4.4 检测设备应能在0℃~十45℃的温度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检测环境应无机械振动和强振幅 电噪声。 3.4.5激振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激振装置应能产生低频率高能量的弹性波。 2 激振应采用瞬态激振方式。

表3.4.5定位检测激振锤的选取参考

3.4.6拾振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2耦合装置宜采用带侧壁阻尼的磁性卡座或机械装置,阻尼比宜为0.2~0.5。 3.4.7信号采集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信号增益宜采用电荷放大器,且增益倍率宜为1~100倍,放大器频带应大于传感器的有效 范围。 2模数转换(A/D)卡宜采用多通道,其分辨率不低于16bit,最大采样频率应不小于500kHz 3.4.8软件宜具有下列功能: 1采集软件包括滤波降噪、频响补偿、图像处理、图像输出等。 2 分析软件包括离散傅立叶变换快速算法(FFT)、最大嫡算法(MEM)等。 3.4.9检测设备标定幅值非线性误差应在土5%以内:声信号测量相对误差应在±1%以内

2耦合装置宜采用带侧壁阻尼的磁性卡座或机械装置,阻尼比宜为0.2~0.5。 3.4.7信号采集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信号增益宜采用电荷放大器,且增益倍率宜为1~100倍,放大器频带应大于传感器的有效频 向范围。 2模数转换(A/D)卡宜采用多通道,其分辨率不低于16bit,最大采样频率应不小于500kHz。 3.4.8软件宜具有下列功能: 1 采集软件包括滤波降噪、频响补偿、图像处理、图像输出等。 2 分析软件包括离散傅立叶变换快速算法(FFT)、最大嫡算法(MEM)等。 3.4 9检测设各标定幅值非线性误差应在±5%以内:声信号测量相对误差应在±1%以内。

4.1.2预制梁板应按下列要求抽检: 1各种梁型,首次施工、施工工艺改变、压浆材料或设备更换时,应对最初施工的3片梁板进行压 浆密实度检测。 2压浆密实度抽检比例,每座桥应不少于3片梁板且不少于梁板总数的5%。 3抽检批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种梁板连续施工大于或等于20片时,宜按施工时间顺序,每20片为1批次。 2)每种梁板非连续施工或连续施工小于或等于20片时,独立按1批次计算。 3)每批次检测的孔道不合格数超过抽检孔道总数的10%时,应双倍抽检。

4.1.3对于现浇梁板应按下列要求抽检

4.2.1现场检测采用逐点式进行采集,应根据被检梁板厚度,按表3.4.5选择适宜的激振锤。 4.2.2定位检测应在确认压浆密实孔道或无孔道混凝土位置,选择1条基准测线作为检测依据。 4.2.3测试面应干燥、清洁、平整,并应依据设计、施工资料或采用孔道定位设备,标识出孔道轴线: 应在标识的孔道轴线上布置测点,测点间距宜为100mm~200mm。 4.2.4测点传感器受信面应与构件表面密切接触。 4.2.5激振方向应与被测构件表面垂直,激振点宜布置在孔道轴线上,激振点与孔道轴线的距离应 不大于1/4孔道直径。激振点与传感器的水平距离宜为被测梁板厚度的1/4。 4.2.6采样时间间隔宜为2us~4μs,采样点数宜为4096个或8192个。 4.2.7数据采样时应进行环境噪声标定,信噪比应大于10。 4.2.8采用冲击回波等效波速法检测时,预应力混凝土梁顶板和底板宜采用从上表面激振、拾振的 方式进行检测,腹板宜采用从侧面激振和拾振的方式进行检测

4.2.1现场检测采用逐点式进行采集,应根据被检梁板厚度,按表3.4.5选择适宜的激振锤。 4.2.2定位检测应在确认压浆密实孔道或无孔道混凝土位置,选择1条基准测线作为检测依据。 4.2.3测试面应干燥、清洁、平整,并应依据设计、施工资料或采用孔道定位设备,标识出孔道轴线: 应在标识的孔道轴线上布置测点,测点间距宜为100mm~200mm。 4.2.4测点传感器受信面应与构件表面密切接触。 4.2.5激振方向应与被测构件表面垂直,激振点宜布置在孔道轴线上,激振点与孔道轴线的距离应 不大于1/4孔道直径。激振点与传感器的水平距离宜为被测梁板厚度的1/4。 4.2.6采样时间间隔宜为2us~4μs,采样点数宜为4096个或8192个。 4.2.7数据采样时应进行环境噪声标定,信噪比应大于10。 4.2.8采用冲击回波等效波速法检测时,预应力混凝土梁顶板和底板宜采用从上表面激振、拾振的 方式进行检测,腹板宜采用从侧面激振和拾振的方式进行检测

DB14∕T 1334-2017 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悬臂施工与验收规范4.3.1数据分析宜采用频域分析方法

4.3.1数据分析宜采用频域分析方法

表4.3.7压浆密实度定位评价

T/CHTS 10012—2019附录A孔道压浆缺陷定位检测现场记录表工程名称:检测人:记录人:校核人:桥梁名称检测时间共页第页梁编号梁长度仪器编号仪器有效期运行状态结构类型灌浆时间测试方法孔道位置示意图孔道编号测点编号激振锤构件厚度标定波速孔道材质孔道直径孔道埋深测点数据名称备注

B.1委托单位名称。 B.2 2工程概况CJ∕T 97-1999 城市生活垃圾 总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包括工程名称、结构类型、规模、施工日期等。 B.3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全称。 B.4 检测原因、检测目的,以往检测情况概述。 B.5 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依据的标准。 B.61 仪器设备名称、型号、校准证书有效期。 B.7 抽样方法、检测数量与检测的位置。 B.8 检测日期,报告完成日期。 B.9 记录数据采集系统使用的参数。 B.10 检测结果、检测结论。 B.11 项目负责人、主要检测人员、报告审核人员、报告签发人员 B.12 检测机构的有效印章。

附录B检测报告主要内容

1本指南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下列写法: 1)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2)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 “不宜”。 3)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引用标准的用语采用下列写法: 1)在标准条文及其他规定中,当引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时,应表述为“应符合 《××××X》(X××)的有关规定”。 2)当引用标准中的其他规定时,应表述为“应符合本指南第×章的有关规定”“应符合本指南 第×.×节的有关规定”应按本指南第×.×.×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