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J) 185-2020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DB13(J) 185-2020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1244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J) 185-2020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DB13(J) 185-2020《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是中国北京市的一项地方标准,它详细规定了北京市居住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遵循的节能要求,以达到75%的节能目标。该标准涵盖了建筑的各个部分,包括建筑结构、围护结构、空调系统、采光与照明、热水供应系统等,旨在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可持续性。

该PDF文件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引言:介绍标准的制定背景、目的和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标准引用的相关技术文件和标准。 3. 总则:规定了标准的基本原则和术语定义。 4. 建筑节能设计要求:详细列出居住建筑在设计中的节能措施和性能指标。 5. 结构设计节能:针对建筑结构的节能设计进行指导。 6. 围护结构节能:对墙体、屋面、门窗等的节能设计提出要求。 7. 空调与供暖系统节能:强调空调和供暖系统的节能设计方法。 8. 采光与照明节能:优化采光设计,减少照明能耗。 9. 热水供应系统节能:节能热水设备的选择和热水系统设计。 10. 附录:可能包含示例、计算方法、检测与验收等实用信息。

请注意,由于我是一个的,无法提供PDF文件本身,建议您从权威的官方渠道或者相关机构获取该标准的完整版本。

DB13(J) 185-2020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5.2.7当采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热风机作为冷热源时,所

用机组的能效指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 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455中2级的要求。且寒冷地区机组在 冬季设计工况下的制热性能系数(COP)不应小于2.0,严寒地区 机组在冬季设计工况下的制热性能系数(COP)不应小于1.8。

宜过大;条件允许时,宜设楼宇式换热站或在热力入口设置混水 装置;一次水设计供水温度不宜高于130℃,回水温度不应高于 50℃。

系统的热交换或混水装置宜接近终端用户设置《栅条、网格絮凝池设计标准 CECS 06:88》,不宜设在远离用 户的热源机房或热力站

5.2.10燃气锅炉房直接供热系统,当锅炉对供回水温度和流

定,与用户侧在整个运行期对供回水温度和流量的要求不一致 时,应按热源侧和用户侧配置二级泵水系统

5.2.11以城市热网、地区供热厂和大型集中锅炉房供应的高温热

媒通过设置换热器间接供热的二次侧水系统,以及采用二级泵的 燃气锅炉直接供热水系统,二次侧循环水泵和二级泵应符合下列 要求: 1系统要求变流量运行时,应采用调速水泵;调速水泵的 性能曲线宜为陡降型;循环水泵调速控制方式宜根据系统的规模 和特性确定。 2系统要求定流量运行时,宜能够分阶段改变系统流量。 5.2.12室 室外管网应进行水力平衡计算,且应在热力站和建筑物热 中口外沉黑士平焦壮黑

5.2.13建筑物的每个热力入口处应设计安装水过滤器,并应根

室外管网的水力平衡要求和建筑物内供暖系统所采用的调节方式 决定是否还要设置必要的调节装置。 5.2.14水力平衡阀的设置和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阀门两端的压差范围,应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 2热力站出口总管上,不应串联设置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当有多个分环路时,各分环路总管上可根据水力平衡的要求设置 静态水力平衡阀。 3定流量水系统的各热力入口,应根据需要设置静态水力 平衡阀、自力式流量控制阀、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或动态阻力平衡 阀。 4变流量水系统的各热力入口,应根据水力平衡的要求和 系统总体控制设置的情况,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阀、自力式压差控 制阀或动态阻力平衡阀。 5当采用静态水力平衡阀时,应根据阀门流通能力及两端 玉差选择确定平衡阀的直径与开度。 6当采用自力式流量控制阀时,应根据设计流量进行选型 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流量指示准确度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采暖 空调用自力式流量控制阀》GB/T29735的要求。 7当采用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时,应根据所需控制压差选择 与管路同尺寸的阀门,同时应确保其流量不小于设计最大值;自 力式压差控制阀的压差控制性能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采暖空调 用自力式压差控制阀》JG/T383的要求。 8当选择自力式流量控制阀、自力式压差控制阀、电动平 衡两通阀或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时,应保持阀权度S=0.3~0.5

5.2.15在选配供暖系统的热水循环水泵时,应计算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EHR,并应标注在施工图的设计说明中。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应符合下式要求:EHR=0.003096Z(G·H/nb)/Q≤ A(B+αZL)/△T(5.2.15)式中:EHR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G每台运行水泵的设计流量(m3/h);H每台运行水泵对应的设计扬程(m);Q设计热负荷(kW);b每台运行水泵对应的设计工作点效率(%);△T设计供回水温差(℃),按照设计要求选取;A与水泵流量有关的计算系数,按表5.2.15选取;B与机房及用户的水阻力有关的计算系数,一级泵系统时B=20.4,二级泵系统时B=24.4;ZL.室外主干线(包括供回水管)总长度(m);a与ZL有关的计算参数,应按如下选取或计算:当ZL≤400m时,α=0.0115:当400200 m3/h计算系数A值0.0042250.0038580.00374928

5.2.16当供热锅炉房设计采用自动监测与控制的运行方式时,应满足下列规定:1计算机自动监测系统应具备全面、及时地反映锅炉运行状况的功能;2应随时测量室外温度和整个热网的需求,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通过改变投入燃料量实现锅炉供热量调节;应通过对锅炉运行参数的分析,及时对运行状态作出判断;4应建立各种信息数据库,对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并应能够根据需要打印各类运行记录,保存历史数据:5锅炉房、热力站的动力用电、水泵用电和照明用电应分别计量。5.2.17对于未采用计算机进行自动监测与控制的锅炉房和热力站,应设置供热量控制装置。5.2.18当城市集中供热采用蒸汽为热媒,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应设置凝结水回收系统。对于不能回收的凝结水,应考虑集中收集、综合利用。5.2.19热力站及供热锅炉房应设置完善的水处理系统,确保供暖系统水质符合供暖计量和供暖系统温度调节要求。5.2.20设计一、二次水管网时,应采用经济合理的敷设方式。对于庭院管网和二次网,宜采用直理管敷设。对于一次管网,当管径较大且地下水位不高时,或者采取了可靠的地沟防水措施时,可采用地沟敷设。29

5.2.21 二次网供暖管道保温层厚度不应小于附录G的规定值。 当选用其他保温材料或其导热系数与附录G的规定值差异较大 时,最小保温层厚度应按下式修正:

S'min = 2'm : Omin /2m

S'min 一修正后的最小保温层厚度(mm): min一一附录G规定的最小保温层厚度(mm); 2'm一一实际选用的保温材料在其平均使用温度下的导 热系数[W/(m·K)]; Am一一附录G中保温材料在其平均使用温度下的导热 系数[W/ (m· K) ];

当实际热媒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差大于60℃时,最小保温层 厚度应按下式修正:

式中: tw 实际供暖热媒温度(℃); ta 管道周围空气温度(℃)

3.1集中供暖系统应以热水为热

5.3.2 室内的供暖系统的制式,宜采用双管系统或共用立管的分 户独立循环系统。当采用共用立管系统时,每层连接的户数不

5.3.2室内的供暖系统的制式,宜采用双管系统或共用立管

5.3.2室内的供暖系统的制式,宜采用双管系统或共用

户独立循环系统。当采用共用立管系统时,每层连接的户数不

户独立循环系统。当采用共用立管系统时,每层连接的户

宜超过3户,立管连接的户内系统总数不宜多于40个。当采用单 管系统时,应在每组散热器的进出水支管之间设置跨越管,散热 器应采用低阻力两通或三通调节阀。

5.3.3住宅建筑内的公共用房和公共空间,应单独设置供暖系统 和热计量装置。

5.3.4室内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散热器系统供水温度不应高于80℃,供回水温差不宜小 于20℃; 2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户(楼)内的供水温度宜采 用35℃~45℃,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且不宜小于5℃。 3毛细管网辐射系统供暖时,供水温度宜采用25℃~40℃ 供回水温差宜采用3℃6℃。 535一当空内采用散热器供暖时,每组散执器的进水支管上应安

3毛细管网辐射系统供暖时,供水温度宜采用25℃~40℃, 供回水温差宜采用3℃~6℃。 5.3.5当室内采用散热器供暖时,每组散热器的进水支管上应安 装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散热器恒温控制阀应符合《散热器恒温控 制阀》JG/T195的要求。散热器宜明装,散热器的外表面应刷非 全屈性涂料

装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散热器恒温控制阀应符合《散热器恒温控 制阀》JG/T195的要求。散热器宜明装,散热器的外表面应刷非 金属性涂料。

5.3.6采用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的集中供热小区,锅炉或

站不宜直接提供温度低于60℃的热媒。当外网提供的热媒温 于60℃时,宜在楼栋的供暖热力入口处设置混水调节装置。

5.3.7当设计低温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时,宜按主要房间划分供联

环路,在每户分水器的进水管上,应设置过滤器

5.3.8施工图设计时,应严格进行室内供暖管道的水力

确保各并联环路间(不包括公共段)的压力损失相对差额不大于

5%;在水力平衡计算时,要计算水冷却产生的附加压力,其值 可取设计供、回水温度条件下附加压力值的2/3

5.4.1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设计时应结合建筑设计,首先确定全 年各季节的自然通风措施,并做好室内气流组织,提高自然通风 效率,减少机械通风和空调的使用时间。采用自然通风的居住建 筑外窗的实际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所在房间面积的1/20。当在 大部分时间内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降温要求时,宜设置机械通风或 空气调节系统,但不得妨碍建筑的自然通风。 5.4.2当采用房间空气调节器时,宜采用转速可控型压缩机的空 气调节器,其设备能效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 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455中的规定的能效等级2级。 5.4.3当采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时,其设备能效不应低于现行国 家标准《单元式空气调节机性能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5.4.1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设计时应结合建筑设计,首先确定全

气调节器T/CMSA 0010-201标准下载,其设备能效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 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455中的规定的能效等级2

5.4.3当采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时,其设备能效不应低于现行国 家标准《单元式空气调节机性能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E 9576规定的能效等级2级。

国家标准《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37479规定的能效等级2级

5.4.5当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或其他形式集中空调系统时,空调

系统冷源能效和输配系统能效应满足现行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的规定值。

5.4.6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 GB50737-2011》定条件下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不应低于表5.4.6类

5.4.7风机盘管机组的能效限值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风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