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_TF50-2011).pdf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_TF50-2011).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9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5080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_TF50-2011).pdf简介: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_TF50-2011)是由中国交通部颁发的一本技术规范,全称为《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第50册》,是公路桥梁建设的重要参考标准。该规范详细规定了公路桥涵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涵盖了桥涵结构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防护等多个方面。

它涵盖了各类公路桥梁,包括公路桥梁的基本构造、桥梁施工方法、桥梁施工质量管理、桥梁施工安全等方面,对于保证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和耐久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规范是公路桥梁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必须遵守的技术标准,对于规范行业行为,提升公路桥梁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PDF格式的文件,无法直接提供具体内容的简介,但可以肯定的是,阅读和遵循此规范能够确保公路桥涵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是公路桥梁工程技术人员的必备参考资料。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_TF50-2011).pdf部分内容预览:

注:1.砂按技术要求分为I类、Ⅱ类、Ⅱ类。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 C60及有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筑砂浆。 2.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和混合砂。 3.石粉含量系指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4.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5.当对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做坚固性试验。 6.当碱集料反应不符合表中要求时应采取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6.3.3砂的分类应符合表6.3.3的规定。

DB37/T 3468-2018标准下载表6.3.3砂的分类

3.4细集料的颗粒级配应处于表6.3.4中的任一级配区以内。

6.3.4细集料的颗粒级配应处于表6.3.4中的任一级配区以内。

表6.3.4细集料的分区及级配范围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

6。2所采用的外加剂,应是经过其备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 品,且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外加剂使用 进行复验,复验结果满足要求后方可用于工程中。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应根据使用 、施工条件、混凝土原材料的变化等通过试验确定

前应进行复验,复验结果 要求、施工条件、混凝土原材料的变化等通过试验确定。 6.6.3:采用膨胀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公路桥涵混凝土工程中采用的膨胀剂,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膜 张剂》(GB23439)的规定。 2.·膨胀剂的品种和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3掺人膨胀剂的混凝土宜采取有效的持续保湿养护措施,且宜按不同结构和温度适 当延长养护时间

6.6.3:采用膨胀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7.1:掺合料应保证其产品品质稳定,来料均匀:掺合料应由生产单位专时加工,进行 产品检验并出具产品合格证书。掺合料的技术要求见本规范附录B1。 6.7。2.混凝土中需要掺用粉煤灰、磨细矿渣、硅灰等掺合料时,其掺入量应在使用前通 过试验确定。

6.7.3掺合料在运输与存储过

8.1混凝土的配合比应以质量比表示,并应通过计算和试配选定。试配时应使用施 际采用的材料,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时间等施工技术条件;制成 凝土应满足强度、耐久性(抗冻、抗渗、抗侵蚀)等质量要求。

6.8.2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55)的规定进行计算,并应通过试配确定。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根据设计强度等 级,并考虑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以及原材料质量可能的波动,按照本规范附录B2计算 确定;混凝土的落度和工作性能宜根据结构物情况和施工工艺要求确定,在满足工艺要 求的前提下,宜采用低落度的混凝土施工。通过设计和试配确定的配合比,应经批准后 方可使用,且应在混凝土拌制前将理论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6.8.3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最小水泥用量及最大氯离子含量应符合

8.3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最小水泥用量及最大氯离子含量应符合表6.8.3的

表6.8.3混凝士的最大水胶比最小水泥用量及最大氯离子含量

6.8.4在混凝王中掺入外加剂时,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6节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中,均不得掺用氯化钙、氯化钠等氯盐。 2当从各种组成材料引人的氯离子含量(折合氯盐含量)大于表6.8.3规定的限值 时,宜在混凝土中采取掺加阻锈剂、增加保护层厚度、提高密实度等防腐蚀措施。 3掺入引气剂的混凝土,其含气量宜为3.5%~5.5%。

6.8.5除应对由各种组成材料带入混凝土中的碱含量进行控制外,尚应控制混凝 总碱含量。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对一般桥涵不宜大于3.0kg/m,对特大桥、天 和重要桥梁不宜大于1.8kg/m;当混凝土结构处于受严重侵蚀的环境时,不得使用有 活性反应的集料。

1最小水泥用量宜为280~300kg/m(输送管径100~150mm)。通过0.3mm负 的砂不宜少于15%,砂率宜控制在35%~45%范围内。 2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机落度宜为100~200mm,泵送入模时的落度宜控制 30~180mm之间。 3宜通过试验掺用适量的减水剂、泵送剂和掺合料

混凝土工程应以常速再次搅拌。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泌水或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三次搅拌,二次搅拌时不宜任意加水,确有必要时,可同时加水、相应的胶凝材料和外加剂并保持其原水胶比不变;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时,则不得使用。6.10.3混凝土采用泵送方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的供应宜使输送混凝土的泵能连续工作,泵送的间歇时间不宜超过15min。在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混凝土,应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2输送管应顺直,转弯处应圆缓,接头应严密不漏气3向低处泵送混凝土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混凝上离析或堵塞输送管。6.11混凝土浇筑6.11.1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应根据待浇筑结构物的情况环境条件及浇筑量等制订合理的浇筑工艺方案,工艺方案应对施缝设置、浇筑顺序、浇筑工具、防裂措施保护层的撞制等作出明确规定。2应对支巢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进得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及钢筋上的污物应清理干净。如有缝隙或孔洞时应堵塞严密不浆。3.应对混凝士的均匀性和均落度等性能进行检测通6.11.2外向模板内倾卸混凝上时,应防止混凝离析。直接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品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管(槽)或振动溜管(槽)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r6.11.3混凝上定的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且应在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的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大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并保持水平分层。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厚度不宜超过表6.11.3的规定。表6.113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振捣发浇筑层厚度(mm)采用插入式振动器300采用附着式振动器300无筋或配筋稀疏时250.采用表面振动器配筋较密时1506.11.4采用振动器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插人式振动器的移位间距应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且插人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宜为50~100mm。35

.2表面振动器的移位间距应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不小于100mm。 3.附着式振动器的布置距离,应根据结构物形状和振动器的性能通过试验确定。 4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呈 现浮浆为度。

11.5混凝土的浇筑宜连续进行,因故中断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 时间或能重塑时间。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宜超出表6.11.5的规 当超出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并应留置施工缝,同时应记录

11.5混凝士的运输、浇筑时间及间歇的全部允

.6.11.6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且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较小 并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宜设置成水平面或垂直面。对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松弱层应予以凿除。对处理层混凝土的强度,当采用水冲洗 留毛时,应达到0.5MPa;人工凿毛时,应达到2.5MPa;采用风动机凿毛时,应达到10MPa。 2.经凿毛处理后的混凝土面,应采用洁净水冲洗干净。 .3重要部位及有抗震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宜在施工缝 处补插锚固钢筋;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施工缝宜做成凹形、凸形或设置止水带;施工缝 为斜面时宜浇简或凿成台阶状

:6.11.7.在环境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条件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 混凝土表面过快失水。浇筑混凝土期间,应随时检查支架、模板、钢筋、预应力管道和预埋 件等的稳固情况DB61∕T 897-2013 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动态质量监控规范,并应及时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新浇筑混凝土的强度达到2:5MPa之 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等荷载

,12.1对新浇筑混凝土的养护,应满足其对温度、湿度和时间的要求。应根据施工双 环境条件、水泥品种、外加剂或掺合料以及混凝土性能等因素,制订具体的养护方案 平格实施。

.12.2·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其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并酒水保湿养护。对干硬性 土、高强度和高性能混凝土、炎热关气浇箱的混凝土以及桥面等大面和裸露的混激

,应加强初始保湿养护,其备条件的可在浇筑完成后立即加设棚罩,待收浆后再予以 和洒水养护,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混凝土面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 间使模板保持湿润。

6.12.3..混凝土的养护不得采用海水或含有害物质的水。混凝土的洒水保湿养护时间 应不少于7d,对重要工程或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应根据环境湿度、温度、水泥品种,以及 渗用的外加剂和掺合料等情况,酌情延长养护时间,并应使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湿润状 态。当气温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养护的措施,不得向混凝土表面洒水。当采用喷酒养 护剂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时,所使用的养护剂应不会对混凝土产生不利影响,且应通过试验 验证其养护效果。

.6.12.4·新浇筑的混凝王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保证 混凝土在7d.以内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前,不受水的冲刷侵袭;当环境水具有侵 独作用时,应保证混凝土在10d以内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前,不受水的侵袭。 昆凝土处于冻融循环作用的环境时,宜在结冰期到来4周前完成浇筑施工,且在混凝土强 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80%前不得受冻:否则应采取技术措施,防止发生冻害。

GB∕T 32379-2015 矿物棉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量的测定3大体积混凝土、抗冻混凝士和抗渗混凝

6.13.1大体积混凝土在选用原材料和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按照降低水化热温升的 原则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选用低水化热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品种。粗集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集料宜采 用中砂。宜掺用可降低混凝土早期水化热的外加剂和掺合料,外加剂宜采用缓凝剂、减水 剂;掺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矿渣粉等。 2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在保证混凝王强度、和易性及落度要求的前提下,宜采取改 善粗集料级配、提高掺合料和粗集料的含量、降低水胶比等措施,减少单方混凝土的水泥 用量。 3大体积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及质量评定时,可按60d龄期的抗压强度控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