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_15-103-2014_基桩自平衡_静载试验_规程.pdf

DBJT_15-103-2014_基桩自平衡_静载试验_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881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_15-103-2014_基桩自平衡_静载试验_规程.pdf简介:

"DBJT_15-103-2014_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规程.pdf"是一部专业规范文档,其全称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第15部分,编号为103,发布于2014年。该规程详细规定了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的方法、步骤、设备要求、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是一种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用于评估桩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是设计和施工中评估桩基性能的重要依据。这份规程为规范基桩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提供了科学的参考标准。

DBJT_15-103-2014_基桩自平衡_静载试验_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将荷载箱置于桩身或端,通过荷载箱加载, 下部桩的荷载一位移曲线,从而确定基桩的极限承

基桩自平衡法试验中特制的加载装置,由加载单 本等组成。

5层框剪结构综合性学院模板施工方案PPT2. 1.3 上部桩 Upper pile

.1.6下部桩向下位移

2.2.2承载力相关符号

3.0.1基桩自平衡法静载试验适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碎 石土、岩层等地层的中大直径灌注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单 狂竖向抗拨承载力测试。 3.0.2采用自平衡法进行试验桩静载试验时,应同时进行桩身 为力测试,内力测试可依据本规程附录C进行。采用自平衡法 进行工程桩静载试验,且荷载箱预埋置于桩身时,应对上部桩进 行抗弯和抗拨验算,确认上部桩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 实施。 3.0.3用于确定试验桩承载力时,在相同施工工艺和相近地质

3.0.1基桩自平衡法静载试验适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碎 石土、岩层等地层的中大直径灌注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单 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测试。

3.0.4试验桩宜加载至桩土体系达到极限状态,工程桩最大试 验荷载不应小于受检桩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 3.0.5检测工作的程序,应按图3.0.5进行

3.0.4试验桩宜加载至桩土体系达到极限状态,工程桩最大订

图3.0.5 检测工作流程框图

3.0.6 调查、资料收集宜包括下列内容: 1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2 桩的设计资料,包括桩长、桩径、承载力、混凝土强 度等; 3 桩的施工方法:包括成孔方法、清孔方法、钢筋笼吊装 与连接等。

3.0.13试验报告应包含以下

监理和施工单位,基础类型,设计要求,试验自的,试验依据 式验数量,试验日期: 主要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3 试验对象的编号、位置和施工记录: 4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5 试验方法; 6 试验与计算分析图表和试验数据汇总结果; 7 试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描述(必要时); 8 试验结论。

书。标定证书上应注明荷载箱最大加载能力、尺寸、行程等参数 及待应用的工程名称。

4.1.6试验用油泵、油管在最大试验荷载时的工作压力不应超 过额定工作压力的80%: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的量程不应大于 最大试验荷载的2.5倍,也不应小于最大试验荷载的1.2倍。 4.1.7荷载箱在运输或工地内中转时应注意正确吊装,荷载箱 安装前应检查油嘴、油管、油封等的完好性

4.2.1荷载箱的埋设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当极限端阻力小于极限侧阻力时,按本规程附录D的规 定确定理设位置,使上部桩、下部桩的承载力相当: 2当极限端阻力大于极限侧阻力时,将荷载箱置于桩底端

可在桩顶外加一定量的配重,配重应按本规程附录D的规定 确定; 3对抗压桩,当桩底存在扩大头时,荷载箱宜埋设于扩大 头之上; 4对抗拔桩,荷载箱应放置在桩底端,当桩底岩土层承载 力小于试验所需反力时,应对桩底进行处理; 5有特殊需要时,试验桩可采用双荷载箱或多荷载箱,理 设位置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5有特殊需要时,试验桩可采用双荷载箱或多荷载箱,埋 设位置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4.2.2荷载箱和钢筋笼的连接应符合以下规定: 1荷载箱中心与钢筋笼中心重合,荷载箱位移变化方向与 桩身轴线夹角应不大于5°; 2上部桩、下部桩的钢筋笼在荷载箱附近处应有加强措施 般包括箍筋加密、设置喇叭筋等措施,喇叭筋的一端与主筋焊 接,一端焊在环形荷载箱盖板内圆边缘处,其数量和直径同主 筋。喇叭筋与荷载箱平面的夹角应大于60°; 3上部桩钢筋笼与下部桩钢筋笼之间的接强度不应天于 荷载箱预估最大加载值的1/10。 4.2.3位移杆(丝)和护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位移杆(丝)应有护管进行保护,护管不得漏浆: 2位移杆(丝)与引测部位及位移杆(丝)中间的接头应 连接可靠,不得在试验前或试验过程中脱开; 3位移杆应具有一定的刚度,官采用直径25mm~30mm的 钢管:位移丝弓测时应使用足够的配重使位移丝绷紧: 4等待试验期间应对外露油管、位移杆(丝)进行要善保 护,不得损坏,护管顶部应封堵: 5对桩顶外露的位移杆(丝)应做好标识,区分上位移与 下位移; 6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位移测量 系统。 424成孔及浅满温涤士除应滞只相关规菇西或外还应笠合

以下规定: 1 抗压桩和抗拔桩的孔底沉渣厚度均不应大于50mm; 2 应缓慢、准确下放导管,不得使预装试验装置移位: 3应确保荷载箱上部和下部混凝土浇灌密实。

4.3位移测量装置及安装

仪表的测量误差应小于等于0.1%FS,分辨力优于或等二 0.01mm。均应在标定(校准)证书的有效期内使用。

4.3.3基准桩和受检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宜大于等于3倍受检

4.3.4基准桩、基准梁和固定位移测量仪表的夹具应避免太

5.1.1试验加卸载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验前应进行预加载,预加载的最大值不大于预估最大 加载值的1/10,持荷时间不少于30min: 2加载应采用慢速或快速维持荷载法分级加载,加载应逐 级等量加载,第一级荷载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 3分级荷载宜为荷载箱预估最大加载值的1/10~1/15; 4卸载应分级进行,逐级等量卸载,每级卸载量取分级荷 载的2倍; 5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 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

1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各位移 测量点的位移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2位移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位移增量不超过0.1mm, 并连续出现两次(由1.5h内位移值计算); 3加载标准:对抗压桩试验,当本级荷载作用下,上部桩 立移和下部桩位移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对抗拨桩试验,当本级荷载作用下,上部桩位移达到相对稳定标 准时即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4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5、15、30、60min测 卖各组位移回弹量;卸载至零后,应测读各组位移的残余量,维 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5、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 读一次。

5.1.3快速维持荷载法的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

变化量,以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 2位移相对收敛标准:加载时每级荷载维持时间不应少于 1h,最后15min时间间隔的位移增量小于相邻15min时间间隔的 位移增量; 3加载标准:对抗压桩试验,当本级荷载作用下上部桩和 下部桩位移均达到相对收敛标准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4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5min,按第5、15min测读各组 立移回弹量;卸载至零后,应测读各组位移的残余量,维持时间 为2h,测读时间为第5、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1某级荷载作用下,上部桩或下部桩位移增量为前一级荷 载作用下位移增量的5倍,且总位移量超过40mm~60mm(试 验桩取大值,工程桩取小值); 2当上部桩或下部桩的荷载一位移曲线为缓变型时,上部 桩或下部桩的总位移量达到60mm~80mm; 3某级荷载作用下,上部桩或下部桩的位移增量大于前 级荷载作用下位移增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 标准; 4当上部桩出现上述3种情况之一,而下部桩未出现时 可考虑在桩顶增加配重后继续加载至下部桩出现上述3种情况之 或达到最大试验荷载; 5已达到最大试验荷载且上部桩和下部桩位移均达到相对 稳定(收敛)标准。 5.1.5抗拔桩试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某级荷载作用下,上部桩的位移增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 下位移增量的5倍,且总位移量超过40mm~60mm(试验桩取 大值,工程桩取小值); 2当上部桩荷载一位移曲线为缓变型时,上部桩的总位移 量达到60mm~ 80mm;

1某级荷载作用下,上部桩的位移增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 下位移增量的5倍,且总位移量超过40mm~60mm(试验桩取 大值,工程桩取小值); 2当上部桩荷载一位移曲线为缓变型时,上部桩的总位移 量达到60mm~80mm; 3荷载箱行程达到最大值:

一上部桩侧第i层土的厚度(m); 入: 一上部桩侧表面第层岩土抗拨系数,可按地区经验 取值。当无地区经验时,对于黏性土、粉土入= 0.75~0.85;对于砂土入=0.65~0.75;对于岩 层入=1. 0。 Qux一下部桩极限承载力(kN)。 2对未测试桩身内力的抗压试验,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 可按下式计算:

+ Qu 入 qul,^; ^= qsil:

式中:入一一加权抗拨系数,各土层权重影响因素为该土层厚 度l;与该土层抗压侧摩阻力系数qi,9si可根据勘 察资料确定。 W一一上部桩身自重(kN): Qu一上部桩极限承载力(kN)。 3对抗拔试验,单桩竖向抗拨极限承载力取Q且不应大 于由桩身配筋强度控制的承载力。 5.2.5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统计值应根据受 检桩位置、实际地质条件、施工情况等综合确定,当各受检桩条 件基本相同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参加统计的试验结果满足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 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2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DG∕TJ08-2265-2018 透水性混凝土路面应用技术标准,结 合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极限承载力,必要时可增加试验数量; 3对桩数为3根或3根以下的柱下承台,或工程桩抽检数 量少于3根时,应取低值。 5.2.6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应按单

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50%取值。

图A.0.1 试验原理示意图

A.0.2基桩自平衡法静载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A.

图A.0.2 试验装置示意图

梁;2一油泵;3一测仪;4一位移传感器;5一基桩侧壁;6一钢筋笼;7一 载箱;9一下部桩或持力层;10一下位移护管(可兼做注浆管);11一上位移 扒筋:13一上位移杆(丝);14一下位移杆(丝);15一桩顶位移引测杆;16

C.0.1桩身内力测试可得到上部桩桩侧各土层的抗拨侧摩阻力 和下部桩侧各层的抗压侧摩阻力以及端阻力。 C.0.2桩身内力测试可采用钢弦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 器、滑动测微计或光纤应变计SH/T 3067-2017标准下载,宜按表C.0.2中的传感器技术 环境特性选择适合的传感器

2传感器技术、环境特性一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