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160-2020 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供暖设计指南.pdf

DB14/T 2160-2020 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供暖设计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9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4820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4/T 2160-2020 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供暖设计指南.pdf简介:

DB14/T 2160-2020 是一份由中国北京市的地方标准,具体名称为《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供暖设计指南》。这份指南主要针对公路沿线的配套房屋(如收费站、服务区、养护站等)的供暖设计提供技术参考。它详细规定了在设计此类建筑供暖系统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供暖方式选择、供暖设备选型、热源配置、节能设计、环保要求等。

该标准旨在提升公路配套设施的建筑供暖设计水平,保证其在寒冷季节能够提供适宜的室内环境,同时兼顾节能减排,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目标。由于它是地方性标准,可能针对当地气候条件、能源资源和政策有一定的适应性要求。

如果你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建议查阅具体的PDF文档,以便获取详细的设计规范和操作指导。

DB14/T 2160-2020 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供暖设计指南.pdf部分内容预览:

DB14/T 21602020

公路配套房屋建筑是指公路线的管理、养护、服务设施相关的房屋建筑。包括但不限于管理中心、 收费站、隧道管理站、超限检测站、养护工区、服务区、停车区等公路沿线的房屋建筑。 3.1.2

防止建筑物地基受管道、水池等渗漏影响的最小距离。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GB 50433-2018标准下载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3.2.1热量有关符号

3.2.2几何参数有关符号

4.1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供暖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也应符合其他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4.2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供暖系统应具备稳定可靠的热源和保证用户对安全稳定供暖的必要设施。 4.3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供暖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实用、便于维护、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积极 急要地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合理选用供暖方案和供暖参数。 4.4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供暖设计应取得当地的气象、热源、电力和供水等有关基础资料。 4.5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供暖设计应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

DB14/T 21602020

5.5公路配套房屋建筑在非使用时间内,室内温度应保持在0℃以上;当利用房间蓄热量不能满足要 求时,应按保证室内温度5℃设置值班供暖。 5.6全面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各供暖房间热负荷的确定,应符合以下规定: a)室内计算温度的取值,宜比传统对流供暖系统的室内计算温度低2℃; 不计算敷设加热管地面的热损失: 不计算高度附加热损失; d)应考虑间歇供暖因素。 5.7确定辐射供暖地面散热量时,应校核地表面平均温度,地表面的平均温度可按下式计算:

= t, +9.82x 4 100

表4局部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的附加系数

5.10空调系统的冬季热负荷,应根据下列各项确定:

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 b)由于室外空气侵入而散失的热量; c)加热新风所需的热量。 5.11冬季空调系统热负荷可按稳定传热

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 b)由于室外空气侵入而散失的热量; c)加热新风所需的热量。 5.11冬季空调系统热负荷可按稳定传热计算,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冬季空调计算温度。

6.1.3公路配套房屋建筑热水供暖系统的形式,宜按照表5的原则选择确定。

DB14/T21602020

表5热水供暖系统形式的选择原则

DB14/T 21602020

D 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应采用耐腐蚀的散热器; 采用钢制散热器时,应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在非供暖季节供暖系统应充水保养; 采用铝制散热器时,应选用内防腐型,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 安装热量表和恒温阀的热水供暖系统不宜采用水流通道内含有粘砂的铸铁散热器: 高大空间供暖不宜单独采用对流型散热器。 6.1.9 散热器室内供暖系统,应设置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或其他自动温度控制阀进行室温调控。散热器 恒温控制阀的选用和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当室内供暖系统为垂直或水平双管系统时,应在每组散热器的供水支管上安装高阻恒温控制 阀;超过5层的垂直双管系统宜采用有预设阻力的调节功能的恒温控制阀; 单管跨越式系统应采用低阻力两通恒温控制阀或三通恒温控制阀; 当散热器有罩时,应采用温包外置式恒温控制阀: d 恒温控制阀应具有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质量检测部门出具的性能测试报告

恒温控制阀的选用和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2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 6.2.1公路配套房屋建筑中人员停留时间较长的办公、居住建筑宜采用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 6.2.2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户内的供水温度,不应高于60℃;供回水温度差不宜大于10℃。当利用热泵 机组提供热水时,供水温度宜采用40℃~45℃。 6.2.3当热源提供的热媒温度高于60℃时,宜在各楼栋的供暖热力入口处设置混水泵,抽取室内回水 混入供水,以降低供水温度,保持其温度不高于设定值,并加大户内循环水量。 6.2.4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0.8MPa。 6.2.5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按房间功能划分系统,并配置分水器、集水器;车交小房间如卫浴的加热管 可串接在其他环路中。 6.2.6每个环路加热管的进、出水口,应分别与分水器、集水器相连接。分水器、集水器内径不应小 于总供、回水管内径,且分水器、集水器最大断面流速不宜大于0.8m/s。每个分水器、集水器分支环 路不宜多于8路。每个分支环路供回水管上均应设置可关断阀门。 6.2.7 连接在同一组分、集水器上的加热管,其长度宜接近,且不宜超过120m。 6.2.8 室内加热管的布置,不宜采用全室等间距均布模式,应以保证室内地表面温度分布均匀为布置 原则,将高温管段布置于室内热损失大的区域,并适当减小该区域内的布管间距。 6.2.9加热管的敷设间距一般不应小于150mm,不宜大于300mm。 6.2.10 加热管与墙体表面间的距离,不宜小干200mm。 6.2.11 在分水器的总进水管与集水器的总出水管之间,宜设置旁通管,旁通管上应设置阀门, 6.2.12 分水器、集水器上应设置手动或自动排气阀。 6.2.13 敷设于垫层内的加热管不应有接头。 6.2.14 地面上的固定设备和卫生洁具下,不应布置加热管,

6.2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

6.3.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发热电缆供暖: 无集中供暖和燃气源,且煤或油等燃料的使用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建筑; b 供暖负荷较小且远离集中热源的独立建筑; C 因功能限制不允许使用水、汽等介质供暖的建筑: d 采用其他供暖方式不经济,不安全的建筑。 发热电缆供暖宜用于高速公路治超用房、门卫房等小型单独建筑,严禁用于卫生间、淋浴室 潮湿房间。

JJF 1110-2003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器组校准规范DB14/T21602020

6.3.4发热电缆辐射供暖和低温电热膜辐射供暖的加热元件及其表面工作温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产品标准的安全要求。 6.3.5采用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发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宜大于17W/m,且布置时应考虑家具 位置的影响;当面层采用带龙骨的架空木地板时,必须采取散热措施,且发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应大于 10W/m 6.3.6发热电缆的布线间距,最大不宜超过300mm,最小不应小于6D(D一电缆直径);敷设电缆时, 与墙表面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00mm 37发热电继的布线间距,可按下式计筒确定。

6.3.7发热电缆的布线间距,可按下式计算

L=1000×Ps (2) 9 式中: 电缆的布线间距(mm) 一单位地面面积的安装功率(W/m²) 6.3.8发热电缆供暖系统,应设置接触器与温控器结合的方式进行温度自动调节,温控器宜各室单独 设置,温控器不应安装在外墙上,应选择安装在能正确反映室内温度的位置处。 6.4风机盘管 6.4.1风机盘管机组应根据不同的新风供给方式来计算热负荷。当单设独立新风系统时,若新风参数 与室内参数相同,可不计新风冷热负荷;若新风参数冬季高于室内,则机组需扣除新风分担的负荷;若 依靠渗透或墙洞引进新风,则应计入新风负荷。 6.4.2风机盘管水系统宜采用两管制,闭式系统;对于全年运行的系统,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采用 四管制闭式系统。 6.4.3风机盘管凝结水盘的泄水管坡度,不宜小于0.01。 6.4.4风机盘管热水入口温度,一般选用50℃~60℃;在可能条件下,应尽量提高冷水入口温度和降 低热水入口温度。 6.4.5风机盘管水系统水平管段和盘管接管的最高点,应设排气装置,最低点应设排污泄水阀。 6.4.6风机盘管水系统每一水平环路的供回水干管、垂直供回水主管的两端、机组供回水支管上应装 设调节阀门。 6.4.7风机盘管系统冷凝水管道排入污水系统时,应有空气隔断措施,且冷凝水水平干管不宜过长, 其坡度不应小于0.003。 6.4.8风机盘管冷凝水管道宜采用排水塑料管或热镀锌钢管,并应采取防结露措施。

7.1.1公路配套房屋建筑场区室外供暖管道宜采用地下直理敷设。 7.1.2直埋敷设管道应采用由专业工厂加工的预制直埋保温管,直埋保温管保温层厚度应满足外护管 表面温度不高于50℃。

DB14/T21602020

刀。 7.1.4当管道由直理敷设转至其他敷设方式,或进入检查室时,直理保温管保温层的端头应封闭。 7.1.5当地下敷设困难时,可采用地上敷设。当地上敷设管道跨越人行通道时,保温结构下表面距地 面不应小于2.0m;跨越车行道时,保温结构下表面距地面不宜小于4.5m;采用低支架时,管道保温结 购下表面距地面不应小于0.3m。 7.1.6管沟敷设时,热力管道可与自来水管道、电压10kV以下的电力电缆、通讯线路、压缩空气管道、 压力排水管道和重油管道一起敷设在综合管沟内,严禁与输送易挥发、易爆、有害、有腐蚀性介质的管 道和输送易燃液体、可燃气体、惰性气体的管道敷设在同一管沟内。在综合管沟布置时,热力管道应高 于冷水、自来水管道和重油管道,并且热力管道应做绝热层和防水层。 竺证

a 对检漏防水措施,应采用砖壁混凝土槽形底检漏管沟或砖壁钢筋混凝土槽形底检漏管沟;管沟 高度大于1.6m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检漏管沟。 b) 对严格防水措施,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检漏管沟;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 大的建筑,宜增设防水层:防水层应做保护层。 7.1.9不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管沟敷设的供热管道,不宜在沟内设置阀门。 7.1.10在湿陷性黄土场地,直埋敷设的供热管道、管沟和各种地下井、室及构筑物等的地基处理,应 符合下列规定: a) 应设150mm~300mm厚的土垫层;对埋地的重要管道或大型压力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CECS 440-2016 建筑排水用机械式连接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道工程技术规程,尚应在土 垫层上设300mm厚的灰土垫层; b) 对埋地的非金属自留管道,除应符合上述地基处理要求外,还应设置混凝土条形基础。 7.1.11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检漏管沟的盖板不宜明设,不得利用建筑物和设备基础作为沟壁或井壁。 7.1.12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地下风道和地下烟道的人孔或检查孔等,不应设在有可能积水的位置。确 有困难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