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T3350-03-2020

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T3350-03-2020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4460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T3350-03-2020简介:

"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T3350-03-2020"是中国交通行业标准中关于排水沥青路面设计和施工的技术指导文件。这个规范主要针对排水沥青路面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材料选用、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验收标准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排水沥青路面是一种通过设置排水结构,有效排出路面积水,预防和减轻水损坏,提高路面抗滑性和耐久性的路面类型。该规范明确了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施工中的关键技术要点,如混合料的拌合、摊铺、碾压、接缝处理等,以及对施工后的质量检查、验收标准的设定。

遵循这个规范,可以确保排水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提高路面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也有利于保障行车安全和环境保护。

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T3350-03-2020部分内容预览:

4.2.6导水管宜选用带孔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塑料管或混凝土管等。 盲沟排水结构中的碎石也可采用透水水泥混凝土等透水材料取代。

4.3超高路段排水设计

4.3.1超高路段的路面排水,宜在靠近中央分隔带路侧设置集水沟,每隔一定间 距设置一处集水井,并通过横向排水管将水排出

DB52/T 1423-2019 热源塔热泵系统4.3.2纵向集水沟可采用有盖板的预制整体式混凝土沟、缝隙式集水沟或浅碟形 沟等形式。

4.3.3集水井的形式、数量和间距应根据超高路段的外侧半幅路面汇水面积、流 量及出水口的泄流能力确定,集水井的间距宜为20~50m。

4.4多车道、陡坡等大径流路面排水设计

4.4.1多车道排水沥青路面的设计横坡可较双向四车道排水沥青路面横坡增大 0.5个百分点,

排水系统及附属设施设讯

nGrw Ji2+i? W想 = 100L

排水系统及附属设施设讯

4.5.1桥面应设置边缘纵向排水侧沟,如图4.5.1所示。桥面位于超高段时,在 内侧车道边缘处应设置纵向排水侧沟,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0cm。

图4.5.1桥面纵向排水侧沟典型结构

1一排水功能层:2一下承层或桥面:3一排水侧沟;4一防水黏结层

为了提高桥面的排水能力,需要设置排水侧沟。桥面未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 降雨渗入后无法及时排除,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在季冻区还会产生冻害。因 此,对桥面排水设计做出要求。在设置的排水侧沟内也可以添加碎石,保证桥面 边缘的整体性

4.5.2桥面采用排水功能层时,桥面泄水孔孔口高程应与排水功能层下承层顶 面高程一致。

4.6排水沥青路面标线设计

4.6.1排水沥青路面标线结构可分为点状透水标线、絮状透水标线和普通热熔标 线,

塑水,导致路面的溅水和滑溜问题,还会使标线附近产生反光,不利于标线的可 视性。透水标线通常在划标线范围内并不满铺标线材料,留有裸露的路面,水能 够通过标线内部间隙流过,加强路面整体排水效果。根据透水标线施划在路面的 外观形状,分为点状透水标线和絮状透水标线

4.6.2中央分隔带的车行道边缘线可采用热熔标线或者透水标线,可跨越同向车 行道分界线宜采用絮状透水标线,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和硬路肩的车行道 边缘线宜采用点状透水标线,

中央分隔带的车行道边缘线对雨水渗入排水路面的空隙影响较小,且对路面 横向排水基本阻碍较小,因此该位置可以采用热熔标线或者透水标线。紫状标线 耐磨耗性较强,在车轮摩擦下不容易发生材料脱落,用于车道间的虚线,能有效 防止因车辆变换车道对标线的摩擦损坏。相比絮状标线,点状标线形状规整,分 布均匀,视觉效果好,由于点状的凸起部位耐磨耗性低于絮状标线,因此用在禁 止跨越的实线,受车轮荷载作用较少,且能够起到透水、振动提醒等作用

4.6.3透水标线的渗水系数应大于3600mL/min,透水标线的逆反射亮度系数

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的规 定。

5.1.1路面材料应在经过料源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宜就地取材;开采时应注意 环境保护

5.1.2集料岩口应洁净,不含软弱夹层。集料加工宜采用反击破或锤破工艺。 粗集料也可采用粒径大于60mm的砾石轧制

5.1.3排水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

5.1.3排水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

评定合格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5.2.1排水沥青路面应采用改性沥青,应符合排水沥青路面的抗飞散性、抗水 损害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耐久性等要求,

排水沥青混合料因具有较大的空隙率,与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相比较,易受日 光、空气、水等的影响。因此要求采用的沥青对集料有耐久的握裹力、较高的黏 着力、较强的抗剥落性,并且能以较厚的薄膜包覆骨料,从而保证排水沥青混合 料的抗飞散性、抗水损害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老化和抗疲劳性等要 永。

排水沥青路面宜采用高黏度改性沥青,其

青类型也可采用。高黏度改性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5.2.2的技术要求

表5.2.2高黏度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主:a极重、特重、重载交通应适当提高高黏度改性沥青动力黏度,宜为200000Pa·s以上 b老化试验以RTFOT为标准,也可以由TFOT代替。 本指标仅适用于成品高黏度改性沥青。

5.2.3制备成品高黏度改性沥青时,应选择与改性剂配伍性良好的基质沥青,

5.2.3制备成品高黏度改性沥青时,应选择与改性剂配伍性良好的基

宜采用A级70号沥青或A级90号沥青。采用直投法拌制排水沥青混合

基质沥青宜采用A级70号沥青或A级90号沥青。采用直投法拌制排水沥青混合

5.2.4中技术指标不同的高黏度添加剂,相应的高黏度改性沥青或高黏度改性沥 青混合料应满足本规范质量技术要求规定

表5.2.4高黏度添加剂性能指标

本条文引自《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2部分:高黏度添加剂》(JT/T860.2 2013)。

本条文引自《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2部分:高黏度添加剂》(JT/T860.2 2013)

5.3.1排水沥青混合料所用粗集料应均匀、洁净、十燥,宜选用高黏附性、高 磨耗性、高耐破碎性的优质集料,高温不易变质,其质量应符合表5.3.1的技 术要求。

表5.3.1排水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5.3.2排水沥青路面用粗集料宜采用大型联合碎石机轧制成的碎石,形状接近 立方体。

大型联合碎石机建议不少于三级,要包括反击破和冲击破。

大型联合碎石机建议不少于三级,要包括反击破和冲击破。

5.3.3粗集料通过4.75mm筛孔的质量百分率应控制在10%以下。

5.4.1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5.4.1的 要求。

表5.4.1细集料技术要求

注:带有*的项目,为天然砂必须检测指标

(1)排水沥青路面细集料采用机制砂或天然砂。细集料要与沥青具有良好 的黏结能力,酸性石料破碎的机制砂及与沥青黏结性能较差的天然砂禁止使用 (2)石屑中易含有粉尘、淤泥、黏土等有害物,扁片含量比例大,强度低, 施工性能差,因此,禁止使用石屑作为排水沥青路面的细集料。 (3)排水沥青路面空隙率较大,其细集料要求需要严格。对于细集料的母 材或者破碎前的粗集料,要检测压碎值指标,合格后方可采用。

5.4.2细集料加工过程中应吸尘或水洗,宜采用10~20mm规格的粗集料加工。

5.4.3排水沥青路面细集料的级配组成应符合表5.4.3的要求。有条件时宜分成 2~3档备料

表5.4.3细集料级配范围

5.5.1填料应采用石灰岩磨细的矿粉,且必须保持干燥、洁净、无风

5.5.1填料应采用石灰岩磨细的矿粉,且必须保持干燥、洁净、无风化、无杂 质,其技术指标及规格应满足表5.51的要求。不得采用回收粉或粉煤灰。

表5.5.1矿粉技术要求

5.5.2可使用消石灰或水泥替代部分矿粉以提高混合料抗剥落性,添加量不宜超 过矿粉用量的50%

排水沥青路面使用纤维稳定剂王要起到吸附沥青增加沥青膜厚度的作用,同 时实现加筋、增黏、增韧的效果,改善路面抗飞散性能,提高耐久性。沥青混合 料常用的聚合物纤维包括聚酯纤维和聚丙烯睛纤维。聚合物纤维具有较高的断裂 伸长率,利用大比表面积黏附沥青,经搅拌形成数量巨大的纤维单丝乱向分布 起到加筋的作用,但要注意高温稳定性。玄武岩纤维以玄武岩为原料,在高温下 熔融提炼抽丝而成。与木质素纤维、聚合物纤维相比,玄武岩纤维具有较高的弹 性模量和抗拉强度,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但对沥青的吸附作用一般。

5.7.1改性乳化沥青防水黏结层

表5.7.1改性乳化沥青技术指标

注:“PCR品种为喷酒工艺使用的乳化沥青品种。 6当改性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储存或使用时,需要检测本指

表5.7.2防水黏结层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5.8双层排水沥青路面层间结合材料

5.8.1双层排水沥青路面层间结合材料宜采用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等特种乳 化沥青,用量宜为0.15~0.3kg/m²(以纯沥青计)。

为提高双层排水沥青路面上层、下层间的黏结强度,在不影响双层排水沥青 路面排水性能的前提下,在排水沥青路面上层和下层间使用黏层材料。双层排水 历青路面上下两层均为骨架空隙型沥青混合料,两层混合料连接时接触面小。为 了增加黏结,若采用常规黏结材料需提高洒布量,但洒布量过大会造成空隙堵塞, 因此建议采用黏度较高的特种乳化沥青,在保证降低黏结材料对空隙影响的前提 下提高层间黏结强度。

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非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讯

5.1.1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排水功能和力学性能的平衡,设计空 隙率应综合降雨情况、路线坡度以及抗飞散性能等因素确定

5.1.2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以 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

《建筑燃气铝塑复合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ECS264:2009》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

6.2排水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混合料应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 的规定。

6.2.1排水沥青混合料应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技术要 求应符合表6.2.1的规定。

求应符合表6.2.1的规定。

表6.2.1排水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注:“真空密封法空隙率常用值为18%~20%(体积法为20%~22%),寒冷地区适当降低。体积法检测结

果离散性较大,有条件时宜采用真空密封法《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 GB/T 29051-2012》,条件不允许时也可采用体积法代替!

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讯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