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T 3660—2020 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T 3660—2020 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4175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GT 3660—2020 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简介:

JTGT 3660—2020是中国公路隧道施工的技术规范,全称为《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这是由中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协会发布的一份关于公路隧道建设、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规定和标准。该规范于2020年发布,旨在提供公路隧道建设的科学依据,以保证隧道的质量、安全和环保。

该规范涵盖了公路隧道设计、施工方法、材料选用、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环境影响评价、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它对隧道的开挖方法、支护结构、通风、排水、防排水、地质灾害预防、消防安全、施工监测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以确保公路隧道的施工过程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

执行JTGT 3660—2020标准,可以有效防止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提升公路隧道的耐久性,保障行车安全,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JTGT 3660—2020 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隧道结构的位置和净空尺寸是通过测量工作来控制和实施的,而测量是有误差的, 管理不善也可能出现错误。隧道是线延性地下工程,随着开挖,测量控制点才能向前伸 展;有时需要两工作面对向开挖甚至是多工作面同时开挖,如果误差超限或出现错误, 损失是巨大的。因此,须根据工程复杂程度进行测量控制设计,确定控制测量的方案, 估算误差范围,使隧道施工测量在受控状态进行,确保隧道按规定的位置尺寸和精度正 确贯通。 短隧道可能不需要布设专门的导线和水准测量控制网,使用常规的测量手段就能满 足施工要求,但亦需要对测量人员、仪器和方法等进行规划。 5.1.5勘测设计用隧道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桩点,应向施工单位逐桩逐点交付资料、 确认桩点,遗失的桩点应补桩,资料与现场不符的应更正。 条文说明 施工前对设计交桩进行复测,是管理上的需要,也是施工的需要。 5.1.6控制测量对隧道相向施工贯通面的贯通误差影响极限值应符合表5.1.6的规 定。

5.1.5勘测设计用隧道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桩点,应向施工单位逐桩逐点交付资料 角认桩点,遗失的桩点应补桩,资料与现场不符的应更正。

5.1.6控制测量对隧道相向施工贯通面的贯通误差影响极限值应符合表5.1.6的

TB 10100-2018标准下载.6贯通误差影响极限1

注:不适用于利用竖并联系测量和贯通长度超过9公里

5.1.7地震多发区和影响区应加强特长、长隧道的控制测量工作,震后应复测控

5.1.7地震多发区和影响区应加强特长、长隧道的控制测量工作,震

5.1.8当洞内有瓦斯等易燃易爆气体时,测量工作应采取下列防爆措施: 1测量前检测测站附近20m范围内瓦斯等易燃易爆气体浓度,小于0.5%时方可进 行测量作业。

表5.1.9角度、长度、坐标的数字取位规房

5.2.1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测量桩点应稳固、可靠。 2测量工作中的各项计算,均应由两组独立进行。计算过程中应及时校核,发现 问题应及时检查,并找出原因。 3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应在隧道进洞施工前完成, 4用于测量的设计图资料应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引用数据资料应核 。 5在控制网误差调整时,不得将低等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误差传入隧道控制网 5.2.2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洞外平面控制测量宜利用已 有的定测控制网,并应符合本规范关于隧道贯通误差的有关规定和隧道施工要求。隧道 平面控制测量等级应按表5.2.2确定。

表5.2.2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等级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3660一2020)

利用定测桩点,经过加密后满足施工需要,是便捷经济的做法。隧道平面控制 等级表是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GC10一2007)制定的。 本规范中的卫星定位测量不仅仅局限于GPS系统,也包括北斗系统等

5.2.3每个洞口和井口平面控制测量点应不少于3个,高程控制测量

5.2.4卫星定位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隧道贯通精度的要求按静态相对定位原理建网。 2标准差应按式(5.2.4)计算:

= /a? +(bd)?

卫星定位测量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系数取值规

主: GDoP (Geometric Dilution of Precision) 儿何精度因于, 卫星几何因素(包括经度,纬度,高程和时间)对 卫星定位测量定点精度的影响,反映了在测量时被跟踪卫星几何结构上的强度

注:1.表中n为测站数

注:1.表中n为测站数。 2.以测角中误差为单位权中误差

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土3°的范围时,该方向一测回中2倍照准差较差,可按同一观察时段内相邻测回同方向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TTG/T3660一2020)

主:1.测回是指照准目标1次,读数4次的过程。 2.根据具体情况,测边可采取不同时间段观测代替往返观测 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mm/km)。

1[fefe mg=, VN F

式中:mn 平均测距中误差(mm)

5.2.6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mp=2n (dd)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TTG/T3660一2020)

主:计算往返较差时,1为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km);计算附合或环线闭合差时,1为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度(km n为测站数。1.为检测测段长度(km),小于1km时按1km计算。

式中:M 高差偶然中误差(mm);

式中:M—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一计算各闭合差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 N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

5.2.7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宜采用导线测量。 2洞内导线,应布置成多边形导线环;应根据贯通精度的要求布点,宜选择在施 工干扰小、稳固可靠、通视良好的地方。导线边长在直线地段不宜小于200m,在曲线 地段不宜小于70m。 3掘进长度超过2倍导线边长时,应进行一次洞内导线延伸测量。导线测量视线 与障碍物距离不应小于0.2m。 4联系洞外和洞内的控制测量,宜选在洞外和洞内观测条件接近的时段进行观测。 5平面控制测量的竖并联系测量可采用光学垂准仪投点、陀螺仪辅助定向。应根 据竖并长度和贯通精度要求选择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估算贯通误差,确定测量方案。 6施工时不应损毁导线点。

1受洞内的条件限制,卫星定位测量不可行,三角测量非常困难,洞内平面控制 量的最适宜方法就是导线测量。 2规定洞内导线应布置成多边形导线环,是为了提供和增加校核条件,防止粗差。规定 导线边长的最小长度,是为了降低测角误差对导线精度的影响。在考虑降低旁折光和通视的 基础上,导线边长越大越好。 4洞外和洞内联系的控制测量结果是控制测量的起算量,对贯通精度影响很大, 非常重要。白天,洞外和洞内的温度差、湿度差和亮度差均较大,洞内外气流交换明显 观测条件不佳,各时段观测成果波动大且无法调整。而晚上和阴天则测量条件有利得多。 5竖井联系测量远离贯通面,误差对贯通精度的影响较大,而传统的钢弦吊锤法 精度较低,光学垂准仪可有效提高精度。垂线间距受竖并尺寸的限制,相对于导线边长 来说太短,测角误差影响较大;用钻孔增加井下定向精度成本较高,竖并长度大时对钻 孔垂直度要求高,不易达到要求:陀螺仪定向可有效提高并下定向精度。

要在控制测量(或者线路中线、水平测量)正确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使其位置正确,尺 寸和高程满足设计要求。

高等级隧道衬砌多采用整体模板台车施工,模板台车长度一般为6至12m,每模者 羊供衬砌用的临时中线点。

防水板施工后很难进行超欠挖处理,所有的超欠挖都应当在防水板施工前得到处 斤以要在防水板施工前复核中线位置和高程。无防水板的隧道要在衬砌立模前复核 立置和高程。

5.3.6洞内施工用的水准点,应根据洞外、洞内已设定的水准点,按施工需要加设 寸使施工方便,在导坑内拱部、边墙施工地段宜每100m设立一个临时水准点,并定 复核。

使用激光设备导向,可以提高效率。

5.3.8在开挖断面形成后,应及时进行断面测量,根据测量数据修正开挖参数,控 制超欠挖。

5.4贯通误差测定及调整

5.4.1贯通误差的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5.4.1贯通误差的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导线法测量时,在贯通面附近定一临时点,由两端分别测量该点的坐标, 所得的闭合差分别投影至贯通面及其垂直方向,得出实际的横向和纵向贯通误差,再将 全站仪置于该临时点测求方位角贯通误差。 2采用中线法测量时,由两端向中间进行测量,并在贯通面上分别得出中线点, 量出两点的横向和纵向距离,即为该隧道的实际贯通误差。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TTG/T3660一2020)

3由两端向中间进行水准测量,分别测至贯通面附近的同一高程控制点或中线点 上,所测得的高程差值即为实际的高程贯通误差。

5.4.2隧道贯通后,洞内导线、施工中线及高程的实际贯通误差,应在贯通面两侧 未衬砌段调整,该贯通误差调整段的长度应根据中线形式、贯通误差值、支护和衬砌(包 括仰拱)施工情况综合确定,宜大于100m,贯通面两侧对称。该段的后续工序均应以 调整后的中线及高程为准进行放样。

5.4.3两端开挖至贯通误差调整地段时,开挖断面宜适当加宽,二次衬砌在贯通前 施工时,贯通误差调整地段开挖断面应加宽;加宽值宜不超过贯通极限误差允许值的 半

5.4.4贯通误差宜符合表5.4.4规定

表5.4.4贯通误差的限值

注:利用竖并联系测量的贯通误差限值应根据测量设计

5.4.5采用导线法测量《人工碎卵石复合砂应用技术规程 JGJ 361-2014》,贯通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方位角贯通误差分配在未衬砌地段的导线角上。 2坐标闭合差在贯通误差调整段的导线上,按边长比例分配。 3采用调整后的导线坐标作为贯通误差调整段的放样依据

5.4.6采用中线法测量,贯通误差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贯通误差调整段为直线时,宜通过加设曲线来调整线路中线,所加设的曲线参 数应符合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规定。 2贯通误差调整段全部位于圆曲线地段时,贯通误差应由曲线的两端向贯通面按 长度比例调整中线。 3贯通误差调整段既有直线又有曲线时,宜通过调整曲线偏角和曲线起(终)点 位置调整线路中线,符合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规定和隧道净空要求。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TTG/T3660一2020)

5.4.7高程贯通误差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由两端分别引测贯通点附近的高程控制点,采用其平均值作为该点调整后的高 程,并作为放样依据 2高程贯通误差的一半,分别在贯通面两端未衬砌地段按水准线路长度的比例调 整。

5.5.1应在中线复测的基础上理设永久中线点,永久中线点应用混凝土包理金属 志。直线上的永久中线点,每200~250m设一个DB510100/T 134-2014标准下载,曲线上应在缓和曲线的起终点各设

个;曲线中部,可根据通视条件适当增加。永久中线点设立后,应在隧道边墙上画出标 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