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结构技术规程-JGJ257-2012

索结构技术规程-JGJ257-2012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5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948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索结构技术规程-JGJ257-2012简介:

《索结构技术规程》(JGJ 257-2012)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行业标准,全称为《钢索结构工程技术规程》。该规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发布,主要针对钢索结构的工程设计、施工、检验与维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JGJ 257-2012涵盖了钢索结构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材料选择、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安全与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适用于各种规模的钢索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悬索桥、斜拉桥、网架结构、索膜结构等。它是索结构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参考依据,有助于确保索结构工程的安全、可靠和经济性。

该规程对于索结构的设计者、施工者、监理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索结构行业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索结构技术规程-JGJ257-2012部分内容预览:

1.1索结构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 以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应力作用对结构有利时预应力分项系数应取1.0,对结构 时i应取1.2。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pi应取1.0。

5.1.2索结构应分别进行初始预拉力及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分析,

5.1.3索结构的荷载状态分析应在初始预应力状态的基础上考 虑永久荷载与活荷载、雪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温度作用的 组合GB 51043-2014 电子会议系统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并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施工安装荷载。拉索截面及节点设 计应采用荷载的基本组合,位移计算应采用荷载的标准组合。

5.1.5在永久荷载控制的荷载组合作用下,索结构中的

松弛;在可变荷载控制的荷载组合作用下,索结构不得因

5.1.6对于使用中需要更换拉索的情况,在计算和节点构造上 应作专门处理。

5.2初始预应力状态确定

5.2.1索结构的初始预应力状态确定,应综合考虑建筑造型、 使用功能、边界支承条件及合理预应力取值等要求,并应通过试 算确定索结构的初始几何形状及相应的预应力分布

5.2.2当索结构曲面形状简单且以受均布荷载为主时,

析方法确定其曲面形状及初始预应力状态;当索结构曲面形

复杂无法用解析函数表示且初始预应力状态难以确定时,应通过 考虑力学平衡的方法来确定其曲面形状及初始预应力状态。

污力 5.2.3在确定索结构屋盖的几何形状时,应避免形成扁平区域。 5.2.4当初始预应力状态分析中的预应力建立过程与实际的预 应力建立过程不相一致时,应按真实的预应力建立过程进行施工 成形分析。

5.2.3在确定索结构屋盖的几何形状时,应避免形成扁平

5.3.1索结构的静力分析应在初始预应力状态的基础上对结构 在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组合作用下的内力、位移进行分析;当计 算结果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重新确定初始预应力状态。 5.3.2设计索结构屋面时应考虑雪荷载不均匀分布所产生的不 利影响。当平面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时,屋面上的积雪分布系

算结果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重新确定初始预应力状态。 5.3.2设计索结构屋面时应考虑雪荷载不均匀分布所产生的不 利影响。当平面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时,屋面上的积雪分布系 数宜按本规程附录A采用。复杂形状的索结构屋面上的积雪分 布系数应进行专门研究确定,

5.3.3单索在任意连续分布

算时宜按本规程附录 B进行

5.3.4横向加劲索系在均布荷载下内力与位移的简化计算宜按 本规程附录 C进行。

5.3.4横向加劲索系在均布荷载下内力与位移的简化计1

除应进行常规的内力、位移分析外,尚应按现行行业标准《空间 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7中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稳定性分析。

5.4.1索结构设计时应考风何载的静力和动力效应。 5.4.2对索结构进行风静力效应分析时,风载体型系数应按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取值;对知 形、菱形、圆形及椭圆形等规则曲面的风载体型系数可按本规租 附录D采用;对于体形复杂且无相关资料参考的索结构,其风 载体型系数宜通过风洞试验确定。

5.4.3对于形状较为简单的中小跨度索结构,可采用对平均风 荷载乘风振系数的方法近似考虑结构的风动力效应。风振系数可 取为:单索1.2~1.5;索网1.5~1.8;双层索系1.6~1.9;横 向加劲索系1.3~1.5:其他类型索结构1.5~2.0:其中,结构 跨度较大且自振频率较低者取较大值。 5.4.4对于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索结构,应通过风振响应分析 确定风动力效应: 1跨度大于25m的平面索网结构或跨度大于60m的其他类 型索结构; 2索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0s; 3体型复杂且较为重要的结构。 5.4.5对于墙面或屋面开洞的非封闭式索结构,应根据具体情 况老虐内压与结构外部风益裁的感加效应

5.4.3对于形状较为简单的中小跨度索结构,可采用对平均风 荷载乘风振系数的方法近似考虑结构的风动力效应。风振系数可 取为:单索1.2~1.5;索网1.5~1.8;双层索系1.6~1.9;横 向加劲索系1.3~1.5:其他类型索结构1.5~2.0:其中,结构 跨度较大且自振频率较低者取较大值。 5.4.4对于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索结构,应通过风振响应分析 国

5.4.4对于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索结构,应通过风振响应分析 确定风动力效应: 1跨度大于25m的平面索网结构或跨度大于60m的其他类 型索结构; 2索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0s; 3体型复杂且较为重要的结构。 4工

5.5.1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7度以上地区,索结构应进 行多遇地震作用效应分析。 体型较规的中

小跨度索结构,可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地震效应分析:对 于其他情况,应考虑索结构几何非线性,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单 维地震作用抗震计算,并宜进行多维地震效应时程分析。

5.5.3 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应

选用不少于两组的实际强震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 线,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GB50011所给出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 加速度时程曲线最大值应根据与抗震设防烈度相应的多遇地震的 加速度时程曲线最大值进行调整,并应选择足够长的地震动持续 时间。

构阻尼比值宜取0.01;对于由索元与其他构件单元组成

体系的阻尼比值应进行调整。

索结构抗震分析时,宜采用包括支承结构在内的整体模 计算;也可把支承结构简化为索结构的弹性支座,按弹性 型进行计算。支承结构应按有关规范进行抗震验算。 平行布置的单索及横向加劲索系索结构的自振频率与振

支承进行计算。支承结构应按有关规范进行抗震验算。 5.5.6平行布置的单索及横向加劲索系索结构的自振频率与振 型可按本规程附录E进行简化计算。

5.6.1拉索的抗拉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5.6.1拉索的抗拉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Na——拉索承受的最大轴向拉力设计值(kN); %—结构的重要性系数。

6.1.1索结构节点构造应符合计算假定,应做到传力路线明确、 确保安全并便于制作和安装。 6.1.2索结构节点的钢材及节点连接件材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选用。节点采用锻造、锻压、 铸造或其他加工方法进行制作时,其材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低 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的 有关规定选用。

6.1.3索结构节点的承载力和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6.2索与索的连接节点

6.2.2在同一平面内不同方向多根拉索之间可采用

(图6.2.2),在构造上应使拉索轴线汇交于一点,避免连接板偏 心受力。

(a)双向拉索的U形夹具连接 双螺帽;2—U形夹;3一拉索;4厚铅皮

图6.2.2同一平面多根拉索连接板连接 1一连接钢板;2一拉索

6.3索与刚性构件的连接节点

接,可采用U形夹具,在构造上应满足桁架下弦与索之间 生转角位移但不产生相对线位移的要求(图6.3.1)。

图6.3.1横向加劲索系的拉索与桁架下弦连接 1一圆钢管;2一桁架下弦;3一U形夹具;4一圆钢;5一拉

6.3.2斜拉结构节点应由立柱(撑杆)、拉索及调节器构成,拉 索与立柱(撑杆)可通过耳板连接。 6.3.3张弦梁、张弦拱、张弦拱架结构的索、杆节点连接构造 应满足索与撑杆之间可产生转角位移的要求。 6.3.4张弦网壳结构下弦节点应由环索、斜索、撑杆构成,拉 索与撑杆宜通过耳板连接(图6.3.4)

6.4索与支承构件的连接节

4.1拉索的锚固节点应采取可靠、有效的构造措施,保证 可靠、减少预应力损失及施工便利;应保证锚固区的局部承

6.4.2拉索与钢筋混凝土支承构件的连接宜通过预埋钢管或预 理锚栓将拉索锚固,拉索与钢支承构件的连接宜通过加肋钢板将 拉索锚固,通过端部的螺母与螺杆调整拉索拉力。 6.4.3可张拉的拉索锚具与支座的连接应保证张拉区有足够的 施工空间,便于张拉施工操作。

6.5索与屋面、玻璃幕墙和采光顶的连接节点

6.5.1拉索与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连接宜采用连接

(a)连接板连接 1一连接板;2—搭屋面板;3—拉索;4厚垫板;5固定螺栓

(a)U形夹具连接 一拉索;2—厚铅皮;3钢条;4U形夹具

(b)螺栓夹具连接 桁架式钢条;2—拉索;3销轴;4—螺栓;5—铸钢夹具

6.5.2拉索与玻璃幕墙和采光顶的连接节点除应满足传力可靠 的要求外,还应同时满足与玻璃构件的连接要求。

6.5.2拉索与玻璃幕墙和采光顶的连接节点除应满足传力可靠

1拉索的锚锭系统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重力锚、盘形锚、 形锚、摩擦桩、拉力桩、阻力墙等类型(图6.6.1)。

蘑菇形锚、摩擦桩、拉力桩、阻力墙等类型(图 6.6.1)

DBJ∕T 14-055-2009 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检测技术规程图 6. 6. 1 拉索的锚锭系统

7.1.1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 7.1.2施工前应对索体、锚具及零配件的出厂报告、产品质量 保证书、检测报告以及品种、规格、色泽、数量进行验收。 7.1.3施工前应对支承结构或边缘构件上用于拉索锚固的锚板 猫栓、孔道等的空间坐标、儿何尺寸及倾角等,进行检查验收 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索结构施工。

7.1.4索结构制作、安装、张拉所用设备与仪表应在有效的计 量标定期内。

索结构制作、安装、张拉所用设备与仪表应在有效的计

确保连接处无毛刺、棱角。对拉索或其组装件的所有部位均应检 查,损坏的钢绞线、钢拉杆或钢丝均应更换,受损的非承载部件 应进行修补

7.1.6放索时,拉索应放在索盘支架上,以保证安全。在室外

1.6放索时,拉索应放在索盘支架上,以保证安全。在室 圭放拉索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7.1.7施工方应会同设计方对索结构施工各个阶段的案

构形状参数进行计算,并作为施工监测和质量控制的依据 7.1.8施工完成后应采取保护措施《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Q/GDW 480-2010》,防止拉索被损坏。在拉索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