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1363-2019:干熄焦工程设计标准(无水印,带书签)

GB 51363-2019:干熄焦工程设计标准(无水印,带书签)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936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1363-2019:干熄焦工程设计标准(无水印,带书签)简介:

"GB 51363-2019:干熄焦工程设计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干熄焦工程设计规范》。这个标准主要针对干熄焦技术在焦化行业的工程设计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规定。干熄焦技术是一种将焦炭在封闭的系统中通过降低温度使焦炭中的水分蒸发,然后进行循环利用的工艺。这项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焦炭的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也有利于资源的回收。

该标准包括了干熄焦工程的设计原则、工艺流程、设备选型、配套设施、安全与环保要求、施工与验收等方面的规定,对于干熄焦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确保了干熄焦工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和环保性,是干熄焦行业设计与施工的重要依据。

GB 51363-2019:干熄焦工程设计标准(无水印,带书签)部分内容预览:

6.2.10干熄炉雷达料位计测量孔、环形气道气体出口及一次除

6.3.1干熄炉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CJ∕T 3018.10-1993 生活垃圾渗沥水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6.3干熄炉及一次除尘器

1干熄炉壳体内侧应设置托砖板,且设置在高温区的托砖板 应采用耐热不锈钢材质; 2干熄炉预存室应设置温度、压力和料位检测装置; 3干熄炉环行气道顶部应设置观察孔及导人空气和旁通气 体的分配箱: 4干熄炉冷却室应设置人孔和烘炉孔; 5干熄炉冷却室上部和下部应设置温度检测装置; 6干熄炉壳体应设置排水管; 7干熄炉顶水封槽内沿宜设置隔热浇注料。 6.3.2一次除尘器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次除尘器壳体内侧应设置耐热不锈钢制作的托砖板; 2一次除尘器入口段及底部灰斗处应设置人孔; 3一次除尘器入口或出口应设置温度和压力检测装置,并应 预留备用检测孔: 4一次除尘器与高温矩形补偿器采用角钢搭接连接时,周边 应采用连续剖口焊接; 5干熄焦锅炉人口循环气体含尘浓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装焦炉,含尘浓度应小于12g/m; 2)固焦炉,含尘浓度应小子18g/m。

6.4冷焦排出及输送系统

6.4.1冷焦排出应采用连续、密闭、可调方式。 6.4.2振动给料器最大排焦量应为干熄焦处理能力的1.1倍,最 小排焦量应为干熄焦处理能力的30%。 6.4.3振动给料器的排焦量应实现无级调节,其调节应在现场及 干熄焦控制室进行。

6.4.6旋转密封阀的转速宜在5r/min7r/min。 6.4.7旋转密封阀应设置过负荷检测或卡料检测。 6.4.8旋转密封阀两侧密封腔内气体的压力应确保转子与外壳 之间旋转润滑面的油膜不失效。 6.4.9 油脂密封式旋转密封阀应配置自动给脂装置。 6.4.10振动给料器及旋转密封阀的进、出口应设置补偿器。 6.4.11 排出装置下的运焦带式输送机应采用耐热输送带,且输 送带耐热温度应高于排焦温度。 6.4.12运焦带式输送机宜设置电子皮带秤,并配置链码标定 装置。 6.4.13焦炭转运溜槽进、出口应设置密封导料槽。进口导料槽 长度不宜小于2m,出口导料槽长度不宜小于4m。 6.4.14炉前焦库贮量应按十熄焦4h~8h的排出量确定,并应 在特殊情况下可将焦炭外运。 6.4.15冷焦输送系统扬尘点应设置除尘设施。

6.4.15冷焦输送系统扬尘点应设置除尘设施

6.5.1供气装置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供气装置结构应使进入干熄炉内的循环气体均匀分布,并 应使冷却后的焦炭均匀下落; 2向供气装置上、下气室供气的管路应独立设置且气体分配 比例可调; 3上、下气室应隔断,且气流不得串通; 4供气装置中与焦炭接触的部位应根据焦炭温度和流速分 别选用不同材质的衬板,且衬板安装方式应满足热胀冷缩和便手 更换的要求; 5供气装置底部焦炭排出口应设置调节棒; 6供气装置下气室中循环气体不应向王熄炉基础蜜漏。

1二次除尘器应采用轴流式多管旋风除尘方式,且各单体除 尘器中的旋风子及导向器应采用耐磨性高的材质; 2二次除尘器壳体应设置检修人孔,除尘器内部应设置检修 通道; 3二次除尘器人口导气管应采用角钢保护; 4下部灰斗应设料位检测装置,并应采取措施防止料位计测 定孔被焦粉堵塞; 5人口管路应设置气流分布板; 6与顶装炼焦配套的干熄焦,除尘器出口循环气体含尘量不 立大于1g/m3,且焦粉粒度不大于0.25mm的应占95%以上; 7与捣固炼焦配套的十熄焦,除尘器出口循环气体含尘量不 应大于1.5g/m²,且焦粉粒度不大于0.25mm的应占90%以上; 8除尘器壳体应严密不漏气,并应能承受不小于10kPa的内压: 9干熄焦处理能力变化较大时,二次除尘器应具备适应负荷 变化的能力。

1循环风机应采用双吸式双支撑离心风机; 2循环风机最高转速不应大于1500r/min; 3循环风机壳体应采用水平剖分的焊接结构,转子及壳体内 壁应设耐磨层; 风机壳体外壁应设置隔音材料,壳体底部应设置排水管; 循环风机入口或出口应设置电动调节翻板; 循环风机主轴的轴封应采用氮气密封; 7 循环风机入口和出口应设置金属补偿器; 8 低负荷运行时,循环风机不得发生喘振; 循环风机及电机的轴承应设置温度及振动检测装置; 循环风机用电动机应配置空简加热器和定子温度检测 装置。

6.5.4给水预热装置内部换热元件应耐磨,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凝 露和堵塞。 6.5.5循环气体管路中的补偿器应严密性好,并耐磨

6.5.4给水预热装置内部换热元件应耐磨,并应采取指 露和堵寒。

6.5.5循环气体管路中的补偿器应严密性好,并耐磨。

6.6.1大型干熄焦宜配置高温高压干熄焦锅炉。 6.6.2十熄焦锅炉汽水循环方式及设备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干熄焦锅炉采用高温高压参数时,汽水循环应采用自然循 环:采用中温中压参数时,宜采用联合循环: 2采用联合循环方式时,每台十熄焦锅炉应设置2台强制循 环水泵,并应互为热备用。 6.6.3干熄焦锅炉易磨损部位应采取耐磨措施。 6.6.4干熄焦锅炉应无气体泄漏点。 6.6.5寒冷地区的十熄焦锅炉应紧身封闭。十熄焦锅炉紧身封 闭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紧身封闭用材料应具有良好的保温、阻燃性能; 2 紧身封闭后,内部应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 3紧身封闭体内应设置巡检和检修通道。 6.6.6非寒冷地区的干熄焦锅炉宜露天布置。 6.6.7干熄焦锅炉炉顶应设置放散蒸汽消声器,其排放量不应小 于干熄焦锅炉的最大产汽量。 6.6.8十熄焦锅炉汽包应设置烘炉蒸汽接口。与蒸汽接口相连 接的烘炉蒸汽管道应设有止回阀和截止阀。 6.6.9自然循环十熄焦锅炉的一级蒸发器和二级蒸发器入口 管道应设置加热蒸汽接口。加热蒸汽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加热蒸汽应取自烘炉蒸汽管道; 2与一级蒸发器和二级蒸发器入口管道相连接的加热蒸汽 管道应设有止回阀和截止阀

6.6.1大型干熄焦宜配置高温高压干熄焦锅炉,

1加热蒸汽应取目烘炉蒸汽管道: 2与一级蒸发器和二级蒸发器入口管道相连接的加热蒸汽 管道应设有止回阀和截止阀,

接头; 2紧身封闭的干熄焦锅炉,软连接以外的氮气管道应串连两 个截正阀,且阀门应设置在封闭体外便于操作处。 6.6.11十熄焦锅炉炉顶应设置检修用单轨吊车,各层操作平台 应设置检修用吊装孔。 6.6.12主蒸汽管道及主蒸汽调压放散管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十熄焦锅炉出口主蒸汽管道的电动切断阀前应设置主蒸 汽调节阀,主蒸汽调节阀的劳通管路应设置节流阀; 2主蒸汽管道的电动切断阀和调节阀之间应设置调压放散 管道,调压放散管道应设置电动阀和调节阀; 3主蒸汽管道安全阀放散管和主蒸汽调压放散管道应分别 接至干熄焦锅炉顶部的蒸汽消声器。 6.6.13干熄焦锅炉主给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给水母管应设置主电动切断阀、调节阀和正回阀;

DZ/T 0276.20-2015标准下载6.12主蒸汽管道及主蒸汽调压放散管道的设计应符合

1十熄焦锅炉出口主蒸汽管道的电动切断阀前应设置主蒸 汽调节阀,主蒸汽调节阀的劳通管路应设置节流阀; 2主蒸汽管道的电动切断阀和调节阀之间应设置调压放散 管道,调压放散管道应设置电动阀和调节阀; 3主蒸汽管道安全阀放散管和主蒸汽调压放散管道应分别 接至王怕佳锅炉顶部的蒸汽消吉器

1主给水母管应设置主电动切断阀、调节阀和正回阀; 2主电动切断阀应设置旁通管路,旁通管路上的阀门应为电 动阀门; 3调节阀应设置旁通管路,旁通管路上的阀门宜为手动截 止阀; 4 连接到省煤器入口的主给水母管宜设置磷酸三钠加药接口; 5调节阀和省煤器前正回阀之间的主给水管路宜设置干熄 焦锅炉试压用注水接口

6.6.14干熄焦锅炉减温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十熄焦锅炉一、二次过热器之间应设置喷水式减温器 2喷水式减温器入口的减温水管道应设置过滤器

6.6.15干熄焦锅炉连续排污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台干熄焦锅炉宜设置一台连续排污扩容器; 2连续排污管道出口应设置电动排污阀; 3连续排污管道接人连续排污扩容器前,应设置切换至定期 排污扩容器的劳通管路; 4连续排污扩容器产生的二次蒸汽应接至除氧器水箱。 6.6.16 干熄焦锅炉定期排污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台于熄焦锅炉宜设置一台定期排污扩容器: 2干熄焦锅炉的定期排污管道出口宜设置电动排污阀; 3干熄焦锅炉紧急放水应接至定期排污扩容器,定期排污折 容器的容量应满足紧急放水的需要; 4定期排污扩容器产生的二次蒸汽宜单独接至干熄焦锅炉 炉顶的蒸汽消声器。 6.6.17干熄焦锅炉疏放水应接入定期排污扩容器。 6.6.18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联合循环方式的十熄焦锅炉,循环水泵进水管路应设 置过滤器和流量计; 2循环水冷却设备的回水管路应设置水流观察器; 3循环冷却水系统应设置工业水备用水源。 6.6.19给水泵站除盐水系统宜设置2台除盐水箱。除盐水箱的 总有效容积不宜小于干熄焦锅炉8h的总给水量。 6.6.20除氧给水和主给水管道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单元制的除氧给水和主给水管道系统,每个单元应设 置互为备用的2台除氧给水泵和2台十熄焦锅炉给水泵; 2采用母管制的除氧给水和主给水管道系统,除氧给水泵和 干熄焦锅炉给水泵的数量均应为2台及以上,其中备用泵不应少 于1台; 3给水预热装置进水管和出水管间应设置旁通管路:

1每台干熄焦锅炉宜设置一台连续排污扩容器; 2连续排污管道出口应设置电动排污阀; 3连续排污管道接人连续排污扩容器前,应设置切换至定期 排污扩容器的旁通管路; 4连续排污扩容器产生的二次蒸汽应接至除氧器水箱。 6.6.16干熄焦锅炉定期排污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台于熄焦锅炉宜设置一台定期排污扩容器: 2干熄焦锅炉的定期排污管道出口宜设置电动排污阀; 3干熄焦锅炉紧急放水应接至定期排污扩容器,定期排污折 容器的容量应满足紧急放水的需要; 4定期排污扩容器产生的二次蒸汽宜单独接至十熄焦锅炉 炉顶的蒸汽消声器。

DB13/T 5022-2019标准下载6.6.17干熄焦锅炉疏放水应接入定期排污扩容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