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通信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手册(QCR9520-2018)

高速铁路通信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手册(QCR9520-2018)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7M
标准类别:铁路标准
资源ID:3930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高速铁路通信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手册(QCR9520-2018)简介:

"高速铁路通信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手册(QCR9520-2018)",这是一个规范性文件,具体来说,它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对于高速铁路通信工程中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控制的要求与标准。"QCR"是Quality Control Regulation(质量控制规范)的缩写,9520-2018则是版本号,2018年发布。这份手册旨在指导和确保高速铁路通信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精细部分设计以及工艺质量达到行业标准,包括但不限于通信设备的选择、安装位置、线路布局、接线方式等,以保证高速铁路通信系统的稳定、安全和高效运行。它对于提升通信工程的施工质量,保障高速铁路的整体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高速铁路通信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手册(QCR9520-2018)部分内容预览:

图2.9.2一2地线成端侧视示意图

2.9.3 地线布放、成端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线布放应符合第2.5.4条第1款的规定; 2 地线布放应顺直、整齐,色带朝上,拐弯处弧度一致: 地线布放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线缆外径的10倍; 4 地线成端时应采用铜接线端子压接,型号符合线径要求,压 接牢固; 5铜接线端子压接后应采用热缩套管保护,热缩套管后端应平 齐; 6 地线与接地汇集线连接时应采用铜质螺栓栓接,双螺母朝上。

3.1.1槽道内光电缆应按照A、B端敷设,符合光电缆弯曲半径要 求;敷设后顺直自然,互不交叉,接续可靠,标识明确,余留满足维 护需要。

3.1.1槽道内光电缆应按照A、B端敷设JJG(交通) 133-2017标准下载,符合光电缆弯曲半径要

3.1.1槽道内光电缆应按照A、B端敷设,符合光电缆弯曲半径要

1.2槽道内光电缆敷设如图3.1.2月

3.1.3槽道内光缆接头盒固定如图3.1.3所示。

图3.1.2槽道内光电缆敷设示意图

.1.4光电缆标牌如图3.1.4所示。

3.1.5槽道光电缆敷设工艺流程如图3.1.5所示。

图3.1.3槽道内光缆接头盒固定示意图

图3.1.4光电缆标牌示意图

图3.1.5槽道光电缆敷设工艺流程图

3.1.6槽道光电缆敷设工艺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槽道内光缆接头盒采用减震支架,使用不锈钢膨胀螺栓固定 牢固,增强光缆接头盒稳定性; 2光电缆敷设匀速牵引时,张力不大于光电缆允许张力的80% 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大于光缆允许张力,保证光电缆结构安全。 3.1.7槽道光电缆敷设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槽道内十线光缆采用色带标识的光缆,色带颜色应在物资设 备技术规格书审定时明确 2与信号电缆同槽敷设时,光电缆与信号电缆应分置槽道两侧;

4在光电缆接头盒、电缆井、隧道进出口、桥梁处等特殊地段, 光电缆应悬挂固定热塑封标牌

3.2.1光电缆敷设占用管孔应先下后上、先侧后中,逐层敷设,标 识清晰;光电缆应无交义,无扭转,无损伤,便于扩建、维护。 3.2.2人孔内光电缆固定如图3.2.2所示。

2.2人孔内光电缆固定如图3.2.2月

人孔内光电缆接头盒固定如图3.

图3.2.2人孔内光电缆固定示意图

内光电缆接头盒固定如图3.2.3所示

图3.2.3人孔内光电缆接头盒固定示意图

3.2.4管道光电缆敷设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光电缆敷设通过人孔时应紧贴人孔侧壁,加套保护管防护绑 扎在托架或热镀锌支架上: 2光电缆接头盒应固定在人孔内托架或热镀锌支架上,光电缆 在接头盒的两侧做直径大于500mm的圈形余留,并固定于人孔壁 3光电缆敷设完成后,管孔进出口应封堵严密; 4 电缆井进、出口应悬挂固定光电缆标识标牌,标牌样式符合 3.1.4条规定

桥梁槽道内光电缆敷设保护管防护如图3.3.1所示。

3.3.2桥梁引下光电缆敷设钢槽防护如图3.3.2所示。

2桥梁引下光电缆敷设钢槽防护如图3.3.2所示

图3.3.1桥梁槽道内光电缆保护管防护示意图

3.3.3光电缆防护采用的主要材料应符合表3.3.3的规定。

3光电缆防护采用的主要材料应符合表3.3.3的规定,

3.3.2桥梁引下光电缆敷设钢槽防护示意图

表3.3.3光电缆防护主要材料配置表

3.3.4光电缆防护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1槽道内在桥梁伸缩缝、拐弯处、穿越防护管两端等位置时, 应穿套与电缆线径相适应的高压夹布橡胶橡胶管保护,长度应从保护 点向两端各伸出100mm~300mm; 2桥梁地段光电缆引下应安装不小于2mm厚热镀锌钢槽防护,

钢槽应固定在桥墩上,桥梁引下处设置排水转弯半径收容箱,钢槽内 应间隔不大于2000mm设置光电缆固定绑扎横撑,桥墩底部砌筑 2500mm高沙砖防护围桩。

3.4.1光缆接续损耗符合中继段光纤传输特性要求,接头盒密封良 好,余留满足维护要求,对周围环境不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 3.4.2 光缆接续应符合下列要求: 光缆接头盒连接如图3.4.21所示:

3.4.1光缆接续损耗符合中继段光纤传输特性要求,接头盒密封良 好,余留满足维护要求,对周围环境不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

3.4.2光缆接续应符合下列要

图3.4.2—1光缆接头盒连接示意图

图3.4.22光缆接续示意图

3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1)熔接时采用光时域反射仪双向实时监测接续指标: 2)光纤盘留时盒内光纤的弯曲半径不小于40mm,接续后的 光纤收容余长单端引入引出应不小于800mm,两端引入弓 出应不小于1200mm; 3)光缆的金属外护套和加强芯应紧固在接头盒内,同一侧的 金属外护套与金属加强芯应电气连通,两侧的金属外护套 金属加强芯应电气绝缘断开,处于悬浮状态; 4)光纤接续后,纤芯热缩加强管应按顺序标识,盒内放入接 续记录卡片; 5)接续完毕后接头盒应密闭。 电缆接续质量符合电气特性要求,接头盒密封良好,对周围 不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

电缆接头盒连接如图3.4.41所示;

电缆接续连接如图3.4.4—2所示

图3.4.41电缆接头盒连接示意图

3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图3.4.42电缆接续连接示意图

1)两侧的金属护层及屏蔽钢带应有效连通; 2)芯线接续线位准确、焊接牢固、纽绞均匀,两侧芯线线序应 一一对应、无交义及驾鸯对现象; 3)芯线接续后,盒内应放入接续记录卡片; 4)接续完毕后接头盒应密闭

安全,引入及成端时应余留合理,防护到位,满足弯曲半径要求和维 护需要。

3.5.2光缆引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井内光缆引入如图3.5.2一1所示,光电缆间内光缆引入如 图 3.5.2—2 所示;

图3.5.2—1人井内光缆引入示意图

2施工工艺流程如图3.5.2一3所

2施工工艺流程如图3.5.2一3所示:

图3.5.2—2光电缆间光缆引入示意图

3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图3.5.2一3光缆引入施工工艺流程图

1)调度中心、调度所、通信站、站房、信号楼宜设置光电缆引 入间;如在室外设置电缆引入井时,电缆引入井应设置在不 同物理位置,尺寸不小于2000mm×2000mm; 2)基站、中继站、牵引变电所、分区所、AT所、线路所等通信 机房外应设置不同物理位置的光电缆引入并,尺寸不小于1 500 mm X 1 500 mm; 3)室内、外光缆的金属护套及金属加强芯在绝缘节内应电气断

开彼此绝缘; 4)绝缘节的接地端子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²带绝缘护套 多股铜芯软线连接至引入井或引入间内接地汇集线: 5)光缆引入机房前,引入井内光缆余留宜为5m~10m,引入间 内光缆余留宜为10m~20m; 6)光缆盘留支架应用热镀锌扁钢定制加工,直径不小于500mm 绝缘节托架应用热镀锌扁钢/槽钢定制加工,应安装牢固于侧 壁; 7)光缆引入应弯曲自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 盘留直径应大于500mm; 8)引入位置、绝缘节、爬架处应悬挂热塑封标牌,标牌样式应 符合4.1.4条的规定; 9)引入管孔进出口应采用阻燃材料封堵严密。 光缆成端应符合下列规定:

光缆收容盘成端如图3.5.3—1所示:

光缆收容盘成端如图3.5.3—1所示:

2柜内光缆引上固定如图4.5.32所示:

2柜内光缆引上固定如图4.5.32所示:

3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图3.5.3—1光缆收容盘成端示意图

3.5.3—2柜内光缆引上固定示意图

3.6.1漏泄同轴电缆敷设(以下简称“漏缆”)应牢固,平直,无 扭曲,无机械伤害,满足无线信号覆盖的要求。 3.6.2隧道内一般区段漏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隧道内一般区段漏缆敷设如图4.6.2一1所示,隧道漏缆夹具 安装如图3.6.2一2所示;

3.6.21隧道内一般区段漏缆敷设示意图

2 施工工艺流程如图3.6.2一3所示

3 施工工艺方法 1)采用激光扫平仪定位漏缆挂高精度

图3.6.22隧道内漏缆夹具安装示意图

2)采用专用敷缆车提高漏缆敷设安全和效率。 4 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1)漏缆与隧道壁的间距应不小于80mm: 2)漏缆夹具间距宜为1m,每隔10m应设置1个防火夹: 3)漏缆夹具应用不小于M8的膨胀螺栓紧固在隧道壁、无松动; 4)漏缆与接触网回流线、保护地线(PW)同侧架设时,其间距 应不小于600mm;与吸上线交越时,漏缆外应加套厚0.8mm、长1000 mm~1300mm的聚乙烯塑料护套防护。 3.6.3隧道内特殊区段漏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横跨洞室/斜井漏缆上走线如图3.6.3一1所示,横跨洞室/斜井 漏缆下走线如图3.6.3一2所示,隧道内变径漏缆敷设如图3.6.3一3所 示:

广东省建设工程标准施工合同(2015年版)图3.6.3—1横跨洞室/斜井漏缆上走线示意图

3.6.32横跨洞室/斜井漏缆下走线示意图

施工工艺流程如图3.6.3一4

施工工艺流程如图3.6.3一4所示

图3.6.3—3隧道内变径漏缆敷设示意图

图3.6.3一4隧道内特殊区段漏缆敷设工艺流程图

1)上走线方式应沿洞口上方敷设,并在洞室、斜井前后增加 防火型夹具; 2) 下走线方式应用馈线引下至通信信号槽道内,馈线沿槽道 过渡后引上;引上引下馈线宜用长2500mm镀锌钢防护 管内宜套HDPE管CJ∕T 3068-1997 高分子烧结微孔管式过滤器,管口盖热缩端帽并缠绕防水胶带封堵 3) 隧道变径地段宜采用不低于50mmx50mmx5mm规格的 热镀锌角钢支架固定牢固,在变径两端固定点不少于2点

漏缆夹具在支架上应加密,两端安装防火型夹具。 3.6.4隧道外漏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隧道外漏缆敷设如图3.6.4一1所示,隧道外H型杆抱箍安装 如图3.6.4一2 所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