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NAEC 1001-2020 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pdf

T/CNAEC 1001-2020 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13958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NAEC 1001-2020 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pdf简介:

"T/CNAEC 1001-2020"是《中国能源环境标准》系列中的一部分,具体指的是《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这个标准是针对电网规划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的规范,旨在指导电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以确保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该标准主要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影响识别:规定了如何识别和评价电网规划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各类影响,如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土地使用、生态破坏等。

2. 环境影响预测:明确了如何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电网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包括短期和长期影响。

3. 环境影响分析:规定了如何分析和评估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以及可能的缓解措施和补偿措施。

4. 环境影响管理:提出了对电网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管理要求,包括环保措施的设计、实施和监督。

5. 环境影响报告编制:详细说明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格式和要求。

6. 环境影响审批:指导如何在电网规划项目审批时,充分考虑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总之,"T/CNAEC 1001-2020"是为电网规划提供环境影响评价的指导性文件,对于保障电网建设项目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T/CNAEC 1001-2020 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随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电网建设范围和规模逐渐扩大。电网规划可以更好地为 电网建设与发展提供指导,有利于在规划阶段统筹考虑电网建设与城市发展,并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 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 例》,规范和指导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决策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降低生态破坏角度优化电网 规划,保护环境,制定本文件

T/CNAEC 1001— 2020 T/CEPPEA 5005—2020

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内容、方法、程序和相关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1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浅谈造价工程师在项目管理中对成本的控制,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HJ2.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2.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2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 HL13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T/CNAEC1001—2020

T/CNAEC1001—2020

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和对规划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 范围内或者其外的下列区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 水水源保护区;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取水口,涉水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重要保护与珍稀 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润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渔业水体,以 种质资源保护区等

饮用永永源保护区、饮用永取永口,涉永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重要保护与珍稀水 生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润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渔业水体,以及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 3.10 三线一单threelinesandonelist 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人清单。 3.11 环境质量底线environmentalqualitybottomline 按照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不断优化的原则,结合环境质量现状和相关规划、功能区划要求,考虑 环境质量改善潜力,确定的分区域分阶段环境质量目标及相应的环境管控、污染物排放控制等要求。 3.12 资源利用上线resourceutilizationupperlimitline 以保障生态安全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结合自然资源开发管控,提出的分区域分阶段的资源开发 利用总量、强度、效率等管控要求。

基于环境管控单元,统筹考虑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等管控要求,以 提出的空间布局、污染物排放、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生态环境准人要求。 3.14

规划编制机关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对已经和正在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检验规划实施的实际环境影响以及不良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完善 管理方案,或者对正在实施的规划方案进行修订,甚至终止其实施

T/CNAEC 1001—2 2020 T/CEPPEA 5005—2020

提供电网规划决策所需的环境资源与环境信息,分析电网规划方案的生态环境合理性和对可持续 发展的影响,论证电网规划实施后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的可达性,提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和生态环境影 响减缓措施:为电网规划决策和规划实施过程中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4.3.1评价时间和空间范围

H 评价时间范围应与规划时间范围保持一致,涵盖整个规划周期,可根据规划方案的内容、年限 等选择评价的重点时段 D) 评价空间范围应与规划空间范围保持一致,并涵盖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区域;当规划边界涉及 生态环境敏感目标时,应考虑生态系统完整性将评价范围适当扩大

4.3.2评价工作程序

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

4.3.3评价工作方法

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法按照HJ130执行;开展具体评价工作,如电磁环境、声环境、生态 环境等影响预测时,按照各要素相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进行评价

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

规划分析应包括规划概述、规划协调性分析等。规划概述应明确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规划 内容;规划协调性分析应明确规划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在空间布局、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环境 目标等方面的冲突和矛盾

结合电网规划,阐述规划的编制背景和定位、规划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规划期限,结合图表分析规 划方案。规划概述主要包括: a)规划区电力来源、电力负荷分布、供电网络现状、规划期限内电力负荷增长情况、电网存在的主 要问题及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矛盾; b)规划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 c)规划规模、建设时序; d)规划布局的选址选线原则,如变电站/开关站/换流站/串补站电压等级、位置、规模等,线路电 压等级、走向等; e)环保设施建设及规划; f)依托的道路、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现状及规划,

与法律法规、技术政策、产业政策、地方性法规与

收集与规划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经济与技术政策、资源利用与产业政策,以及地方性法 规与规章,分析规划与其相关要求的符合性

5.3.2与上层位规划的符合性

分析规划目标、规划规模、规划布局等规划方案与上层位规划及规划环评成果的符合性,包括:城市 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划等;分析规划与区域“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的符合性。识别并明 确规划与上层位规划在空间布局、土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冲突和矛盾

分析规划选址选线、变电站/开关站/换流站/串补站、线路等规划方案与同层位规划及规划环评的 协调性,包括:供排水规划、城市管廊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识别并明确规划与同层位规划在电磁 环境保护、声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冲突和矛盾

5.4电网规划分析的方式和方法

电网规划分析的方式和方法按照HJ130执行,宜采用核查表、矩阵分析、专家咨询(如智暴法、 法等)、叠图分析、情景分析、类比分析、系统分析等

6.1.1通过现状调查与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掌握评价区域土地资源的赋存和利用状况,评价生态状 况、环境质量的总体水平和变化趋势,辨析制约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和环境要素。 6.1.2现状调查与评价一般包括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概况、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现状、环境质量和生 态状况、环境敏感区等内容。 6.1.3现状调查可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的历史和现状资料。资料应能够反映整个评价区域的社会、经

T/CNAEC 1001—2020

收集采用的环境监测数据,应给出监测点位分布图、监测时段及监测频次等,说明采用数据的代表性。 当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或评价范围内有需要特别保护的环境敏感区时,可利用相关研究成果 必要时进行补充调查或监测:补充调查监测点位应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

6.2.1描述规划区域地理位置。 6.2.2说明评价区域地形及地貌,包括地形特点、海拔高度,地貌主要形态及各类型所占比例。说明区 域气候特征,列表说明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年日照时数等主要气候与气象特征。 6.2.3说明评价区域水系的总体情况,分别说明境内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的水文状况,重点调查饮用 水水源保护区分布

说明评价区域社会经济结构、交通运输

说明评价区域的污水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分布情况

6.5.1明确评价区域声环境、水环境和电磁环境质量现状、达标情况和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涉及饮用 水水源保护区应说明保护区范围、保护要求、现状及规划图等。 6.5.2介绍评价区域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说明生态功能区划、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及保护对象; 重点评价区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敏感性。涉及生态环境敏感目标的,应明确敏感目标的类 型、分布、范围、敏感性(或保护级别)、主要保护对象及保护要求等;涉及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应明确 其分布、特征等。分析规划区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 6.5.3环境与生态现状调查以收资为主。电磁环境、声环境必要时根据HJ24、GB3096、GB12348等 的要求进行环境现状监测,现状监测应说明监测对象选择及代表性、监测方法及监测仪器、监测条件、监 测结果与分析等内容,并附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图

基于现状评价和规划分析结果,结合环境影响回顾与环境变化趋势分析结论,重点分析评价区生 兄、环境质量与"三线一单”管控要求之间的关系,明确提出规划实施的资源、生态、环境制约因素。

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按照HJ130执行,宜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踏勘、环境监测、生态调查、访谈等。 素的调查方式和监测方法可参照HJ2.4、HJ19、HJ24和有关监测规范执行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

DB33/T 2214-2019标准下载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

T/CNAEC 1001—2 2020 T/CEPPEA 5005—2020

T/CNAEC 1001— 2020

识别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资源、生态、环境影响,初步判断影响的性质、范围和程度,确定评价重点, 明确环境目标,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按照HJ130执行,宜采用核查表法、矩阵法、网络法、专业判断法、层次久 等

7.3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确定

7.3.1确定环境目标

分析国家和规划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资源利用法律法规与政策、与 电网规划上层及同层规划等的目标及要求,重点依据评价范围涉及的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功能区划以及 其他相关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结合规划协调性分析结论JJF(黑) 10-2019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校准规范.pdf,衔接区域“三线一单”成果,设定各评价时段有 关环境污染防治与环境质量改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环境风险及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及 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