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4T 025-2022 绿道系统建设规范.pdf

DB3304T 025-2022 绿道系统建设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13615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304T 025-2022 绿道系统建设规范.pdf简介:

DB3304T 025-2022 是一项关于“绿道系统建设规范”的地方标准,其全称可能是《浙江省台州市绿道系统建设规范》。这个规范应该是浙江省台州市针对绿道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制定的具体技术标准,旨在指导绿道的规划、施工、运营和维护,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提供休闲、运动、观光等多功能服务。

“绿道”是一种连接城市和乡村,将自然环境与城市生活有机结合的公共步行或骑行空间。这个规范可能包括绿道的选址原则、设计要求(如宽度、坡度、景观设计等)、施工质量标准、安全防护措施、运营管理规定等内容,以确保绿道的生态、景观、休闲和功能效益。

2022年版本可能反映了最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要求,以及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的强调。具体的内容需要查阅详细的规范文件才能了解详细信息。

DB3304T 025-2022 绿道系统建设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3.3 绿廊greencorridor 慢行道两侧由植物、水体等构成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景观生态廊道。 3.4 绿道交通接驳点greenwayconnectingpoint 绿道与城市道路、交通公路、桥梁等的连接点。 3.5 绿道连接线greenwayconnectingline 承担连通功能,且具交通安全保障的绿道短途借道线路;包括借用的非主干公路,非主干路的城市 道路、人行道路、连接桥梁等。 [来源:CJJ/T304—2019,2.0.6] 3.6 驿站servicestation 为满足公众游览设置的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是绿道设施的主要载体。 [来源:CJJ/T304—2019,2.0.9]

3.3 绿廊greencorridor 慢行道两侧由植物、水体等构成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景观生态廊道。 3.4 绿道交通接驳点greenwayconnectingpoint 绿道与城市道路、交通公路、桥梁等的连接点。 3.5 绿道连接线greenwayconnectingline 承担连通功能,且具交通安全保障的绿道短途借道线路;包括借用的非主干公路,非主干路的城市 道路、人行道路、连接桥梁等。 [来源:CJJ/T304—2019,2.0.6] 3.6 驿站servicestation 为满足公众游览设置的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是绿道设施的主要载体。 [来源:CJJ/T304—2019,2.0.9]

JGJT325-2014 预应力高强钢丝绳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绿道系统组成应包括慢行道、绿廊和服务设施。绿道工程可分为慢行道、绿廊、驿站、市政配 和标志标识等。

按所处区位、环境景观风貌及实际建设需要,绿道可分为城镇型绿道、乡野型绿道、山地型绿道三 类,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城镇型绿道:位于城市(镇)建设区内,依托河道、城市(镇)道路两侧的绿带建设,服务 于居民休憩、出行等活动; b) 乡野型绿道:位于城市(镇)的外围和乡村地区,依托城市(镇)周边的开绿地、河道、 海岸和田野等建设,连接城市、城镇和重要风景旅游节点; c)山地型绿道:仅供徒步及攀登设立的特殊类型绿道,位于坡度较大的山地丘陵地区,主要沿 自然河流溪谷、古道、登山径设立

按空间跨度和连接功能,可以分为省级绿道、市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并符合以下规定: a) )省级绿道:连接两个及以上设区市,串联城市、具有重要影响自然人文资源的绿道: b) 2 市域绿道:连接两个及以上的县(市、区),串联市域具有重要影响自然人文的绿道; C) 1 城市绿道:在各县(市、区)行政区划范围内,连接城市主要各类绿色开空间、人文资源 的绿道; d) 1. 社区绿道:串联公园绿地、厂场等开敬空间,联系、共享社区内文化、商业、体育、游乐等 公共服务设施,主要为附近居民提供绿色出行服务的绿道

5.1.2应根据各地自然、生态、人文等

DB 3304/T 025—2022

a 1 分析绿道网布局的基础条件,综合评价自然生态、人文景点、公共文体设施、交通走向、城 镇布局以及政策要素等条件; b) 1 确定绿道规划依据、规划期限、规划目标与规划原则,规划修编应充分评估上版规划实施情 况(含规划绿道网实施情况、配套设施建设情况、驿站建设情况、经济效果、社会影响评价 等); C) 1 研究确定绿道的总体布局、结构与特色; d) 2 按照市域(省级)绿道网总体布局,协调确定市(县)级绿道与省级绿道的对接,并做好与 相邻市(县)级绿道的衔接,构筑连续、完整的绿色慢行网络; e) 划定绿道控制范围,并提出生态保护措施与建设行为管制要求; f) 确定绿道系统的建设内容与要求,并提出生态建设措施; g)提出绿道的功能开发策略; h) 1 确定绿道规划的具体建设指引; 计) 1 提出绿道的建设实施计划,并明确实施机制与保障措施,

5.2.1应与绿色低碳循环城市、海绵城市、旅游开发建设等相结合,在道路、河道等交通、水利项目 建设应同步完成绿道选线。 5.2.2应满足旅游休闲、护林防火、环境保护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并考虑地质灾害、生态环 境等重要影响因素。 5.2.3应方便行人进入或换乘,可结合公共交通站点进行建设。 5.2.4应顺应自然地形选线,不损害原有地表植被和自然景观;依托江、河、湖、滩涂湿地、溪流等 水体岸线进行选线时,应顺应水系走向。 5.2.5应与周边绿道衔接,局部可采用绿道连接线形式保证连通性;沿湖、湿地、公园绿道宜形成环 通或局部坏通。 5.2.6宜选择开散空间边缘、城市绿地内的慢行系统、废弃的道路等,利用现状景区游步道、乡道、 村道等。

慢行道设置要求包含以下内容: a 步行道:仅供行人步行的慢行道路,所有绿道类型应设置; h 2 自行车道:供自行车骑行的慢行道路,省、市级绿道宜设置;

DB3304/T025 202

C 综合慢行道:同时满足步行和骑行的慢行道路,在绿廊条件不足或局部条件受限情况下设置; d) 慢行道路的无障碍设计应参考GB55019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计; e 在宽度大于3m的慢行道入口处,应设置阻车桩。

6.1.2宽度与坡度控制

应结合行人、自行车的流量、绿道宽度等因素进行综合确定慢行道宽度及坡度,并符合表1、 要求。

表1慢行道的宽度控制范围

慢行道的坡度控制范围

6.1.3.1步行安全净高应控制在2.2m以上,当净高低于2.2m处,应设置相应的标识与缓冲设施。 6.1.3.2自行车骑行净高应控制在2.5m以上,当净高低于2.5m处,应设置相应的标识与缓冲设施

6.1.4侧向安全净距

慢行道与建筑、围墙、柱、乔木等物体的侧向净距应保持0.2m以上

自行车道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0m,极限情况不应小于5m,其中半径小于10m弯道内侧应加宽0. OⅢld

6.1.6.2路基和路面应根据筑路材料、路基类型、水文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确定结构层组合和厚度, 应满足整体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具备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行道跨越水系处需架设桥梁时,宜利用周边现有

DB3304/T025—2022

6.1.7.2新建桥梁应预留慢行道通行孔,净高宜在2.5m以上,不应小于2.2m。

6.1.8.1应根据道路排水的设计的、要求,结合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设施,形成排水系统。具有雨水 收集利用功能的道路,路面结构应满足透水性要求。 6.1.8.2面层应抗滑且平整,面层色彩或铺装样式应区别于城市道路,可通过设置地面标志标线、高 程差等方式增强绿道的可识别性。 6.1.8.3宜使用防滑、透水、耐磨的环保再生材料铺装,儿童活动场地区域应选择柔性、耐磨的地面 材料,常用路面材料见表3。

1.8.3宜使用防滑、透水、耐磨的环保再生材料铺装,儿童活动场地区域应选择柔性、耐磨的 料,常用路面材料见表3。

表3慢行道常用路面材料一览表

6.1.8.4因地制宜地选择材料进行铺设,宜采用环保节能的新材料,对于历史敏感区的路面应专项设 计。 6.1.8.5铺装色彩应与周边环境协调,可按照绿道类型选择纯色、标线或图案等形式,组合的颜色控 制在2到3种,不宜超过3种,绿道铺装色彩见表4。

绿廊控制应与城乡各类规划的绿线控制要求相一致,各类绿道的控制宽度内不宜建设与绿道无关的 永久性建(构)筑物,新建的绿道绿廊最小宽度应参照以下要求,已建成的绿道绿廊在更新过程中宜参 照此要求补足最小宽度: a)城镇型绿道绿廊平均控制宽度不宜小于30m;

山地型绿道绿廊平均控制 100m

DB3304/T025—2022

6.2.2.1应保护绿廊内的自然地形地貌和生态基底,防控水土流失、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生 态退化或已遭到破坏的区域,应采用生态技术手段及时修复,实施绿化。 6.2.2.2应保护绿廊内水体的自然形态以及水的自然流向。宜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统筹雨水综合 利用、排水防涝、水系保护及修复、河湖生态缓冲带与绿化带设计,提升绿道雨水径流控制、面源污染 控制和内涝调蓄等功能。 6.2.2.3新、改建项目不应破坏绿道原有环境或对行人造成安全隐患。应控制新建设施规模和数量, 新建、改建设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6.2.2.4水体护岸宜采用自然生态驳岸,顺应河流的自然走向,宜采用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吸附等生 态恢复措施改善水环境,不应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 6.2.2.5宜在出入口、景观节点等位置设置亭、廊、花架、景墙、雕塑等园林小品,体现地方文化特 色、契合绿道主题,起到标识导向和空间景观转换的作用。

2.2.5宜在出入口、景观节点等位置设置亭、廊、花架、景墙、雕塑等园林小品,体现地方文 契合绿道主题,起到标识导向和空间景观转换的作用,

DB1506/T 7-2019标准下载6.2.3植物选择与配置

2.3.1植物选择应综合考虑生态、景观、遮荫、安全、地域特色等要素。应在原有绿化基础上 道功能建设,不宜进行大规模绿化改造,

2.3.1植物选择应综合考虑生态、景观、遮荫、安全、地域特色等要素。应在原有绿化基础上 道功能建设,不宜进行大规模绿化改造。 2.3.2城镇型绿道植物选择应展现植物的多样性。乡野型绿道应注重选择适生乡土植物,与周 相融合。山地型绿道宜在保留原有自然生态林地基础上,选用涵养水源、护土固坡功能的植物。

6.2.3.2城镇型绿道植物选择应展现植物的多样性。乡野型绿道应注重选择适生乡土植物,与周边环 境相融合。山地型绿道宜在保留原有自然生态林地基础上,选用涵养水源、护土固坡功能的植物。 6.2.3.3应在慢行道及活动场地周边种植乔木,慢行道两侧或者单侧应种植行道树,行道树宜选择落 千千应指机文工提行送程的不主业用市比期年送解主用研

6.2.3.3应在慢行道及活动场地周边种植乔木,慢行道两侧或者单侧应种植行道树,行道树宜选择落 叶乔木。夏季庇荫面积应大于慢行道面积的70%。不应选用有毒植物,慢行道两侧不宜用枝叶有硬刺或 枝叶形状呈尖硬剑状、刺状的植物。绿道的活动场地、游憩点和停车场不宜选种有浆果或分泌物坠地的 植物。

安全保障设施包括治安消防、医疗急救、安全防护、无障碍设施等,安全防护设施包括护栏、 阻车桩、安全岛、减速带等。治安消防点、医疗急救点依托现状条件TCECS 797-2021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标准(完整版).pdf,衔接相关系统结合驿站 叶产市产

,无障碍设施等,安全防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