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集副井井筒排水、清淤修复施工组织设计

板集副井井筒排水、清淤修复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rar
资源大小:233.23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25497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板集副井井筒排水、清淤修复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板集副井井筒排水、清淤修复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详细的计划,用于指导在板集副井井筒的排水和清淤修复过程中,如何高效、安全地进行作业。以下是其简介:

1. 项目背景:首先,会简述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副井的位置、井筒的现状问题(如排水不畅、淤积严重等)、施工的目的和重要性。

2. 施工目标:明确清淤和排水的目标,如恢复井筒畅通,保证正常生产运行,或达到特定的排水速度和效果。

3. 施工流程:详细规划施工步骤,包括井筒排水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淤泥清理方法(如使用机械设备或人工清理),以及井筒修复的具体措施。

4. 施工组织:包括人员配置、责任分工,以及施工进度安排。可能涉及到的工种有井下作业人员、排水设备操作员、监测人员等。

5. 施工安全与环保:强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如防坠、防尘、防滑等,以及环保措施,如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等。

6.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如井下塌方、设备故障等,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7. 质量控制:提出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8. 施工进度与验收:设定明确的施工节点和验收标准,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

整个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规划和执行。

板集副井井筒排水、清淤修复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浮标法流量计算公式: Q = B x Hw×L/△T     (1)

堰板法流量计算公式: (2)

公式中,B—雨水沟或堰槽的净宽度

DB11/T 1678-2019标准下载Hw—水面到沟或槽底的距离

△T—浮标经过测流量段的时间

mo—矩形宽口堰的流量系数,可通过实验确定,也可用下式计算:

式(3)中,h为矩形堰板的净高度。

各井筒的第一次降深阶段开泵后的前3h为流量测试试验阶段,在此阶段每10min观测一次实排流量,并与井筒容水损失量对比(由于此阶段井筒降深很小,井筒容水损失量实际上是实排流量),以矫正实测流量计算公式。随后进入正常观测期,一般每0.5h测取一次实排流量。但是,如果遇到水泵因故障而停机,则在重新开机后的第1h内每隔10min测一次。

各井筒在每一降深阶段试验开始前均要各测量一次淤面的高度(深度),并在达到最大试验降深后的一个星期内测量三次淤面高度,间隔时间为24~48h。每次测量时要在井筒的4个方位点各测一次。不同测次的测量位置要保持一致。

6、试验暂停或终止的标准

任一井筒在第一阶段的排水过程中如果出现以下现象必须立即暂停排水12h,并观察井筒和观测孔的水位恢复情况:

1)连续三次观测到的实排流量与井筒水量的损失量之差大于0.1倍实排流量

2)降深速度曲线出现突变性变缓趋势

在暂缓排水期间应每隔0.5h观测一次排水井筒的水位并绘制水位动态曲线和水位恢复速度曲线;每个1h观测一次观测孔(排气孔和充填孔)的水位并绘制水位动态曲线。如果同时出现以下现象,意味着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进入井筒,应终止排水试验:

3)水位恢复速度曲线与排水暂停前的降深速度曲线形态一致

4)多数观测孔的水位出现上升趋势

若上述现象只出现一种,则应延长观测期,以便做出进一步的判断。

若上述两种现象均未出现,可以恢复排水试验。

试排水试验中,可能存在:

1)本井筒排水泵下放遇到障碍物,无法继续下放且难以起升,导致本井试排水试验中断;

2)本井筒排水泵工作不正常,故障停机,导致本井试排水试验中断;

3)其它井筒的排水泵因故无法按设计预案排水,导致本井筒试排水试验中断;

4)其它非正常原因导致试排水试验中断。

因此,在出现上述任一现象时,应及时上报矿方调度,然后根据专家组提供的最新方案调整试验方式。

试排水试验结束后,由专家组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是否进行回灌水施工。具体施工方案另行编制。

3.4正式排水方案及方法

3.4.1正式排水方案选择

井筒正式排水的排水方式应根据排水试验的结果确定。现针对排水试验可能得到的几种结论提出以下预案:

前提条件:排水试验结果表明三个井筒的淤层在大降深下均有较好的渗透性,并且巷道中无被圈闭的气体,或虽有圈闭气体但随着井筒水位下降气体呈明显的同步减压趋势。

排水方式:三个井筒的潜水泵和排水管路向下延伸至420m深度,并在排水过程中进行水位和流量和观测。然后停止排水72小时进行水位回复观测并用孔中电视观察井筒中障碍物的分布和井壁状态。如果在观测期内井筒水位不出现大幅度回升,观测孔水位继续下降或保持稳定,并且井筒内无安全隐患,主井的潜水泵和排水管路同步向下延伸并排水至515m深度;副井和风井在吊盘上安装离心卧泵后继续排水并清淤或清障,与此同时主井根据副井和风井的清淤(障)进度维持排水,保证巷道中的水位显著低于副、风井中的淤面高度。

当副井和风井排水,清淤(障)均至505m深度后,主井在吊盘上安装离心卧泵,随后三井同步排水清淤。在清淤过程中注意保持不同井筒的淤面高度差不超过30m。

前提条件:排水试验结果表明,主井和风井的淤层在大降深下均有较好的渗透性,但副井的淤层渗透性极弱;巷道中有被圈闭的气体,并随着井筒水位下降气体虽有也同步减压趋势,但减压速度缓慢。

排水方式:三个井筒的潜水泵和排水管路向下延伸420m深度,并在排水过程中进行水位和流量和观测。然后停止排水72小时进行水位回复观测并用孔中电视观察井筒中障碍物的分布和井壁状态。如果在观测期内井筒水位不出现大幅度回升,观测孔水位继续下降或保持稳定,并且井筒内无安全隐患,主井的潜水泵和排水管路向下延伸并排水至515m深度;风井在吊盘上安装离心卧泵后继续排水并清淤或清障。

待所有观测孔的水位降稳定在480m深度以下,并确定三井筒的淤面也基本稳定后,副井在吊盘上安装离心卧泵,然后逐步向下排水并清淤至480m深度。

以30m为段高,以风→主→副的顺序循环逐井排水清淤至井底。在清淤过程中注意保持不同井筒的淤面高度差不超过30m。

前提条件:排水试验结果表明,风井的淤层在大降深下有较好的渗透性,但主﹑副井的淤层渗透性极弱;确定巷道中有被圈闭的气体,但不能确定其压力是否随着井筒水位下降而减小的趋势。

排水方式:三个井筒的潜水泵和排水管路向下延伸420m深度,并在排水过程中进行水位和流量和观测。然后停止排水72h进行水位回复观测并用孔中电视观察井筒中障碍物的分布和井壁状态。如果在观测期内井筒水位不出现大幅度回升,观测孔水位继续下降或保持稳定,并且井筒内无安全隐患,按以下步骤逐步完成各井筒的排水清淤:

(1)主井的潜水泵和排水管路向下延伸并排水至515m深度,并使水位维持在该深度;

(2)风井在吊盘上安装离心卧泵,然后逐步向下排水及清淤(障)至510m深度;

(3)副井在吊盘上安装离心卧泵,然后逐步向下排水并清淤(障)至480深度;与此同时主﹑风井维持排水,使观测孔中的水位埋深始终大于480m。

(4)以30m为段高,以风—主—副的顺序循环逐井排水清淤至井底。在清淤过程中注意保持不同井筒的淤面高度差不超过30m。在任一井筒清淤的过程中,其它井筒要定时测量井筒中的水位,并维持排水。

3.4.2正式排水、拆除施工

正式排水过程中,应及时冲刷井壁并仔细检查露出水面的井筒永久装备、井壁、硐室口等部位状况,发现损坏或具有安全隐患时,应根据现场情况先及时给予处理,并做详细记录。对于由于冻结效果不好出现的冻结未交圈或过冻导致冻胀裂等问题,应先将情况汇报至矿调度,然后根据专家组提供的施工方案制定相应的技术安全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施工期间,井筒内所有施工人员必需佩带保险带,保险带高挂低用并确保生根可靠。

在排水试验结束后,根据专家组对排水试验结果的分析结论及指导方案,确定井筒正式排水的排水方式。

井筒排水前,必须安设通风机通风,经测定井筒内的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符合国家现行安全规程的规定后,方可下放吊盘、水泵进行井筒排水。排水过程中,应当定时观测排水量、水位和观测孔水位,瓦检员每班检查井下气体不得小于3次,并由矿山救护队不定时检查水面上的空气成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在抽排水、拆除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观察监控积水水位,并和主、风井保持畅通联系,以确保三井的积水水位高差不得大于30m,以确保安全施工。

排出来的积水通过井口临时水沟进入矿方地面永久泄水通道排出矿外。对排出的水量作监控测量,定时与井筒内水位下降情况比较分析,并作详细记录。

拆除的装备提升至井口后使用装载机堆放至甲方指定堆放场地。

2、井筒永久装备的拆除

拆除施工作业盘以下吊盘为主,遇到障碍吊盘无法下放时,在下吊盘下方悬挂两只吊篮并结合特制脚踏板作为临时作业平台进行拆除施工。

对于没有受损、受损或变形程度不大的井筒永久装备及辅助设施,原则上采取保护性拆除。

对于受损或变形程度严重的井筒装备,由专业割焊工使用氧气乙炔气割进行分解拆除,部分装备在气割施工前需要使用电动角磨机清除玻璃钢防腐层。

对于入井动力电缆、通讯(信号)电缆等,采用手工钢锯或风动切割机短段分解的形式拆除。

对于外形尺寸较短或较窄的装备,在拆除前必须先使用钢丝绳头结合卸扣将其捆扎稳固,使用悬吊在吊盘下方3~5t手拉葫芦将其稍微带力,同时留绳生根可靠后方可拆除。拆除后将其装入吊桶,并绑扎稳固且最大尺寸不超出吊桶外缘后提升出井。

对于外形尺寸较长或较宽的装备,在拆除前必须先使用钢丝绳头结合卸扣将其捆扎稳固,并在提升钩头稍微带力的情况下,同时留绳生根可靠后方可拆除。装备拆除后人员通过留绳控制其平稳后由绞车钩头提升出井。

在排清水阶段,原则上应每隔4小时观测一次井筒和观测孔中的水位,每次观测应尽量同时进行,不同观测点的同次观测时差不得大于1小时。若有观测孔出现水位显著波动的现象,则对该孔的观测频率增大到每小时一次。

水位观测结果要及时以表格和变幅—时间曲线的形式记录。

各井筒在水位降至距淤面20m左右时,应采用孔中电视观测淤面的深度以及水的浑浊度。观测时,探头未达淤面之前水泵不得停机,待探头接触淤面后水泵立刻停止抽水,以便观察水中悬浮物的运动状态。

在所有井筒排水达设计深度后的72h观测期内,每隔24h观测一次淤面的深度。

2、清淤—排水阶段的观测

1)水位观测:在清淤—排水阶段应每隔2h观测一次观测孔中的水位,水位观测结果要及时以表格和变幅—时间曲线的形式记录。

2)淤积物观测:提前判断巷道的淤塞程度和淤塞位置对设计巷道的清淤修复方案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就目前的技术水平,尚无法对此作出准确预测。但是DB15/T 1956-2020 公路半刚性基层全厚度现场拌合设计施工技术规范(蒙).pdf,如果能查清个井筒原始淤层的粒径随深度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则有可能对副井突水泥沙在巷道中的运移和沉积过程作出较可靠的估计。因此,在清淤过程中要每隔一定的间距取样观察。

副井:435~760m;

副井:435~520m深度:5m;520~760m深度:2m;

对各井筒采样间距为5m的深度范围的试样采用目测和酸洗法大致确定水泥与地层来源泥沙的比例以及粒径的大致分布范围;对采样间距为2m的深度范围的试样采用筛分和静水沉降法测定d<0.05mm,0.05~0.1mm,0.1~0.25mm,0.25~0.5mm,0.5~2mm以及d>2mm的粒径百分比,并作出上述百分比与深度之间的曲线。

DB37/T 5162-2020标准下载3.5清淤方案及施工方法

3.5.1清淤方案总则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