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开发区奎阁园区中原路及支路工程(二标段)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城市开发区奎阁园区中原路及支路工程(二标段)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47.62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6765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城市开发区奎阁园区中原路及支路工程(二标段)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城市开发区奎阁园区中原路及支路工程(二标段)项目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基本要求:施工中始终坚持“三线、四度”,三线即:中线、两侧边线,且在三线上每隔20m 插一面小红旗,明确中线、边线的控制点;四度即:厚度、密实度、拱度、平整度。通过控制路基分层厚度以确保每层层底的密实度;控制住密实度以确保路基的质量及工后沉降不超标;控制拱度以确保雨水及时排出;控制平整度以确保路基碾压均匀及在下雨时不积水。

在路基中心线每200m 处设置一座固定桩,在固定桩上标出每层的厚度及标高。每层填土前做出路肩,在路肩两侧每隔50m(局部加密到每隔20m) 设置一道临时泄水槽至路基外排水沟,与路基填筑同步进行,确保雨季路基上的水及时从泄水槽中排出至市政排水管道中,避免雨水冲刷。

按设计路基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分层厚度根据填筑压实试验段所确定的工艺参数严格控制,路堤每20m 设一组标高点,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不小于20cm,最大虚铺厚度不超过35cm。地形起伏时由低处分层填筑,由两边向中心填筑。边坡两侧各超填30cm宽,以方便机械压实作业,保证路堤全断面的压实度一致DB22-T_5040-2020_建设工程见证取样检测标准.pdf,竣工时刷坡整平。根据自卸车容量计算堆土间距,以便平整时控制均匀的分层厚度。

填土区段完成一层填筑后,先用推土机初平,再用平地机终平,做到填层面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以保证压路机的碾压轮表面能基本均匀接触地面进行压实,达到压实效果。摊铺时层面做成向两侧倾斜2%~3%的横向排水坡,以利路基面排水。在推土机摊铺平整的同时,对路肩进行预压,保证压路机进行压实时压到路肩不致滑坡。

mw = (Wopt-W )

ms:拟加湿填料的湿重;

W、Wopt:填料天然含水量,最优含水量(重型击实试验)。

洒水采用提前洒水闷湿和路基上洒水搅拌相结合的方法。

5、填筑压实的几个特殊处理

机动车道下的管道、雨水支管等结构物的埋深较浅,回填压实度达不到验标要求时,可用灰土或砂砾对管沟胸腔、管顶检查井及雨水口周围进行处理。如管顶距路床面小于70cm 时的排水管道,则采用砼进行360°包封。

(三)、路基整修及翻浆处理

1、路基填挖接近设计标高时,应对道路中线位置和横、纵断面路床顶面高程及路床顶面中线两侧宽度按设计要求进行测量,修改不合格项目。

2、挖方路基其顶面高程达到设计标高时,需进行碾压,使其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当土干时,要洒水,使其含水量接近该土壤的最佳含水量时上碾。

3、道路路基的土体,因含水量过大,在车行、碾压时发生颤动或表面裂纹时,一律要进行翻浆处理。局部翻浆的,要挖出换填含水量适宜的土,或将原土进行晾晒,当含水量适宜时,再回填碾压。或将含水量大的土中掺拌干石灰粉,以便降低含水量并加固土体。

(四)、路床整修及碾压

1、确定路床的纵向中心线、路床宽度和路床的横坡度。

2、为了达到设计要求的路床土基的弹性模量值,路床顶面以下30cm深的土层必须达到有关规范、验标要求的压实度。

采取三级检测制度,即:施工队自检,项目部检查,监理工程师检查。建立施工中的实验检测制度,路基检测采用灌砂法。按重型击实标准试验,确保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a.砂砾垫层的下承层(底基层或老路面)表面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平整度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b.对下承层进行压实度检查(柔性底基层还进行弯沉值测定)。一般情况下,每50 延米为一断面,每个断面至少测两个点(内外双轮间隙各一个点)。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补充碾压、换填好的材料、挖开晾晒等措施,使之达到规范标准。

c.对于老路面,先检查其材料是否符合底基层材料的技术要求,如不符合,翻松老路面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d.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一定距离(如5~10m)交错开挖泄水沟(或做盲沟)。

e.在集料摊铺前,下承层表面洒水湿润,并按底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要求,逐个断面检查下承层标高。

a.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m 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 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

b.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级配碎石层边缘的设计高。施工过程中,标桩如有丢失或移动,及时补桩抄平。

c.挂钢丝绳:根据水平测量,在两侧钢筋桩上挂Φ3mm 钢丝绳,钢丝绳的高度按设计高确定,并用紧线器拉紧,摊铺时根据两侧钢丝绳的高度来控制级配碎石层顶面标高和横坡度。

施工前,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混合料组成材料,准备底基层的各种材料。

a.级配碎石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组配而成。

b.缺乏石屑时,添加细砂砾或粗砂,或采用颗粒组成合适的含细集料较多的砂砾与未筛分碎石组成级配碎砾石。

c.不同粒级的碎石和石屑等细集料隔离,分别堆放。细集料覆盖妥当,防止雨淋。

d.级配碎石一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不随意更改材料、料源和级配组成。

每作业面采用一台摊铺机摊铺作业,单幅全宽一次摊铺成型。注意摊铺速度和运输能力相协调,尽量避免停机待料。摊铺过程中设专人在摊铺机后清除、处理粗细集料离析点位,特别注意铲除局部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摊铺机工作时,为了得到一个平整的摊铺层,使基层顶面达到较好的平整度,采取下列措施:

a.保持熨平板的高度不变。

b.保持螺旋分料器有80%的时间在工作状态。

c.减少停机/开动的次数,避免运料卡车碰撞摊铺机。

d.一次铺筑厚度不超过25cm,分层摊铺时,上层厚度取10cm。

e.工程计划要减少横向接缝。

f.做好横向接缝,立即用直尺检验。

g.经常检验控高钢丝和调整传感器。

h.经常用直尺检验表面。

i.保持摊铺机在良好工作状态。

a.砂砾垫层摊铺后,根据路宽、压路机的轮宽和轮距的不同,按试验段确定的碾压程序、碾压长度和遍数及时进行碾压。

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碾压完后,砂砾垫层表面无明显轮迹。

b.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不允许调头或急刹车,保证砂砾垫层表面不受破坏。

c.碾压过程中,碎石的表面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d.含土的砂砾垫层,进行滚浆碾压,一直压到碎石层中无多余细土泛到表面为止,并清除干净滚到表面的浆(或事后变干的薄土层)。

e.碾压尽快完成,一直进行到符合规范要求的压实度(98%)标准。

a.横向接缝按下述方法处理:

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靠近摊铺机当天未压实的混合料,与第二天摊铺的混合料一起碾压,注意此部分混合料的含水量,必要时,采用人工补充洒水,使其含水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Ⅲ、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案

下承层覆盖土已清除,是否清扫干净,表面是否湿润。

开始摊铺前进行测量放样,用硝石灰标出摊铺宽度,并在内侧固定与压实度等厚的方木,外培土路肩,防止碾压时基层向外侧推移,保证基层边部压实质量,根据基层标高和松铺系数架好摊铺高程控制线,用于控制摊铺厚度控制线的钢丝拉力不小于800N,钢丝架在金属支架上,支架间距离直线段为5M。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拌和

混合料的拌和采用WQC400型稳定土拌和。

混合料拌和均匀,水泥剂量用EDTA滴定法测定。

混合料在拌和工程中根据集料含水量的大小,及时调整含水量。

(1)混合料的运输采用9辆自卸车,车辆清扫干净,以免泥土等杂物渗入混合料中。

(2)运料车数量与摊铺机能力、运输距离及拌和能力相适应,有所富余,在摊铺机前形成一个不间断和供料车流。

(4)运料车运至摊铺地点检查拌和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在路上。

(1)用一台18t胶轮压路机。

(2)振动压路机紧跟人工摊铺后,先将摊铺料静压三遍,再振压两遍,然后用压路机碾压两遍,压路机每次由碾压段两端折回的位置呈阶梯型的随人工摊铺向前推进,使折回处不在同一横断面上,压路机不能随意停顿。

(3)压路机振压时,速度为2.5km/h,轮机重叠宽度为前轮宽度的1/2,振压两遍;三轮压路机轮迹重叠宽度为后轮的1/2,速度为2.5km/h;胶轮压路机碾压时,轮迹重叠宽度不小于20cm,碾压两遍,速度为3.5km/h。

(4)压路机碾压后,从低的一边逐步向高的一边碾压。

(1)每天摊铺工作段完成,人工将末端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并整齐,紧靠混合料设两根方木,方木的高度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同,整平紧靠方木的混合料。

(3)将混合料碾压密实。

(4)用6m直尺检查,将已碾压密实且平整度和高程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距中心线垂直向下的平接缝。

(5)继续施工时,根据松铺系数在原压实末端设木板。

(6)横向缝的碾压先采用沿接缝横向碾压,再改为纵向碾压,同时配合六米直尺对不合格部分进行局部处理。

(1)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检查合格后,立即覆盖进行养生。

(2)碾压完毕用草帘养生,在此阶段内要求基层表面用喷雾式洒水车洒水养生,每天洒水次数视气候而定,但要求在整个养生期间基层表面保持湿润状态。

GB/T 2423.19-2013标准下载(3)基层养生期不应少于7天。

(二)、施工要求及工艺

1、拌和场地的一般要求

1.1、拌和场必须平整碾压,对整个场地用石灰土进行硬化处理。

1.2、接通拌和场内的水源电源,通往水箱的水管以及电缆要埋设地下,防止车辆碾压。

1.3、对拌和机的砼基础,严格按照设备安装要求,提前浇筑,严禁用砖块等材料,代替砼基础,以防止料仓上料后将砖压碎而下陷,压住下面的运输带,使机械无法运转。

1.4、拌和场内宜选在地势较高排水通畅的开阔地段GB∕T 51446-2021 钢管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标准,且交通运输方便。

1.5、不同规格的材料应分开堆放,其中用量最多的材料宜放在离拌合区最近的地方,石灰、粉煤灰3~8mm 碎石及石屑都应覆盖,防止雨淋过湿,拌合时即使不加水,混合料含水量往往大于最佳含水量,摊铺后无法碾压。

1.6、为减少材料离析现象,各种材料应分层堆放,每层厚度不超过1m,建立递升的坡度堆料层,坡度不宜大于3: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