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一体化一区土、护、降施工组织设计

北京市政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一体化一区土、护、降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2.24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6175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北京市政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一体化一区土、护、降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一体化一区土、护、降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在北京市政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中,针对土方工程(如土地开挖、平整)、护坡工程(如边坡防护、挡土墙建设)和降水工程(如基坑降水、地基加固)这三个关键环节进行的综合施工计划和管理设计。

1. 土方工程:这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包括场地清理、土方开挖、填土夯实等工作。设计中会考虑土质特性、施工机械的选择、开挖顺序和安全措施等,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率。

2. 护坡工程:主要目的是防止土体滑坡或塌方,保护周边环境和行人安全。设计中需要考虑合适的护坡形式、材料选择、排水设施等,同时还要关注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做到绿色施工。

3. 降水工程:在地下工程或者深基坑施工中,常常需要进行降水以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体的不稳定。设计中会考虑降水设备的选择、降水深度和时间、排水系统的布置等,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这种施工组织设计旨在实现工程的高效、安全、环保施工,通过整体规划,减少施工干扰,提高施工效率,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也需遵守相关的施工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北京市政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一体化一区土、护、降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3)第二阶段施工(一体化西侧及部分东侧)

(4)第三阶段施工(一体化一区北侧)

根据施工图纸,北侧降水井紧邻光华路,其中部分降水井在光华路人行步道上,护坡桩施工需要工作面,故作此方案将现有围挡外移,以满足降水井的施工。

东侧及南侧降水井布设于交通大厅管廊及景辉街西管廊下方,需待降水井施工完成后方可进行管廊下部基础桩施工,管廊基础桩及结构施工需对降水井进行保护。

T/CSSG 001.2-2020 市域网格化治理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第2部分:基本要求.pdf.pdf降水井施工采用反循环钻机成孔。

降水井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定井位→挖泥浆池→挖探坑→下护筒→钻机就位→钻孔→换浆→下井管→填滤料→粘土封井→洗井→下入潜水泵试抽水→铺设排水总管及沉砂池→架设电缆→联网抽水。

按设计要求和井位平面图布设井位并测量地面标高,井位与设计要求偏差≯500mm,井位遇有地下障碍物需进行破碎,当因障碍物影响而偏差过大时,应与设计人员协商。定井位应由专业测量人员进行,井位应设置显著标志,必要时采用钢钎打入地面下300mm,并灌入石灰粉,定位完毕请监理组织验收。

根据场地条件在基坑内距降水井3m处挖泥浆池,每2口井共用一个泥浆池。废浆应及时外运并作妥善处理,保持现场环境卫生。

因北侧降水井井位位于现况步道上,步道下方存在地下管线,应在井位处挖探坑,直径800mm,深2.0~2.5m,井口设置护筒,避免泥浆侵泡、冲刷导致孔口坍塌。

管井采用反循环钻机成孔,地层自造浆护壁。井径不小于600mm,井孔应保持圆正垂直,孔深与设计井深误差小于500mm。

井管下入前应注入清水置换泥浆,并用水泵或捞砂管抽出沉渣,使井内泥浆密度保持在1.05~1.10g/cm3。

井管采用外径325mm(t=4mm)桥式滤水管,在井底采用钢板封死,钢管根据井深分节加工成型,在底部中间设导中器,砂层区域井管四周外包一层40目尼龙网,栓8号铁丝,缓缓下放,当管口与井口相差200mm时,接上节井管,接头处用玻璃丝布粘贴,以免挤入泥砂淤塞井管,竖向用4Φ18钢筋焊接固定井管。为防止上下节错位,在下管前将井管依方向立直。吊放井管要垂直,并保持在井孔中心,为防止雨水泥砂或异物流入井中,井管要高出地面200mm,井口加盖。

井管吊装就位后,及时填充滤料,井滤料从井口四周均匀回填,防止将井管挤偏,并保证填料量不少于设计填料量的95%,填至距地面1.0m时用粘性土回填至地面高度,防止漏气。

成井后采用活塞洗井法,将井底泥砂洗净、至井内洗出清水为止。再用污水泵反复进行恢复性抽洗,抽洗次数不得少于6次。洗井应在成井4小时内进行。洗井后可进行试验性抽水,确定单井出水量及水位降低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本工程地下水情况,降水井水泵选用扬程为45m以上、出水量10m3/h以上的水泵。

潜水泵用绝缘材料绳吊放。安装并接通电源,每井附近架立电线杆,铺设电缆和电闸箱,做到单井单控电源,并安装时间水位继电自动抽水装置和漏电保护系统。

用连接管将井点管与集水总管和水泵连接,形成完整系统。连接要密封性好,保证系统的真空度。

抽水时,应先开真空泵抽出管路中的空气,使之形成真空,当集水管存有足够多水时再开动离心泵抽水。

根据现场调查,降水井抽水通过主干管排放至主干路雨水井内。

沿基槽顶外1.5m,布设排水主管。井口设置保护砌衬并加盖。排水管网向水流方向的倾斜度以大于1‰为宜。在排水管网进入市政管线接口处设置沉淀池,沉淀池采用砌砖池,规格为2.00m×1.50m×1.50m,池中间砌一道1.00m高的矮墙。水先排入一个半池中,水面高于1.00m后流入另一个半池,这样,水中的砂便可沉淀在进水的半池中,清水通过另一个半池的出水口与明渠堰槽流量计相连,经过计量后排入市政管线。沉淀池内壁须做防水处理。

(1)尽量使用清水钻探,必要时使用稀泥浆钻进;

(2)机械垫平,保证钻孔垂直度,严格按设计孔径、孔深施工;

(3)作好钻探记录,记录好孔号、孔深、地层岩性等;

(4)下管时将井管对整齐,捆扎要牢靠,防止下管脱落或井斜;

(5)滤料规格要整齐干净、圆度要好,绝不准含砂;

(6)成孔下管前,要用清水换浆,成井后,应立即用空压机洗井,一切水质洗到清澈透明,抽水五分钟后含砂量应低于1/2000;

(7)洗井后应下泵抽水,观测出水情况,及时调整降水方案。

降水系统连接通以后,试抽水。若无漏水、漏气和淤塞等现象,即可抽水。为保证连续抽水,应配置双套电源。联网抽降后应连续抽水,不应中途间断,水泵、井管维修应逐一进行。开始抽水时,因出水量大,为防止排水管网排水能力不足,可有间隔的逐一起动水泵。抽水开始后,应做抽水试验,检验单井出水量、出砂量及含水层渗透系数。当出砂量过大,可将水泵上提,如出砂量仍然较大,应重新洗井或停泵补井。

现场降水人员对不能正常工作的水泵必须及时更换,保证抽降效果。降水人员分两班轮流进行值班,每班1人。电工每天须有电工记录,每天早晚检查现场降水线路,保证现场降水用电安全。 定期清理降水管线、沉淀池里的泥沙,保证排水线路畅通。

在护坡桩及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应先暂停降水井施工,以保证施工顺利。

由于降水施工周期较长,所用临时供电线路都要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避免发生事故,并均衡地分配给二级配电箱来对各降水井点进行控制。所用两级配电箱正规厂家生产并带有漏电保护装置,线路全部采用TN—C—S保护系统,电缆采用YC型铜芯橡胶护套绝缘电缆。配电箱需编号,加安全护栏,悬挂警示牌,并做防雨措施。明敷线路需架空。

为防止在抽水期间发生意外停电事故,现场需有备用电源,并配有自动切换装置,防止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降水停止现象,保证土方开挖在无水状态中施工。

6、局部异常水处理措施

根据对本地区地层情况的了解,基槽范围有粘土和砂层交互地层,会出现渗水线,这部分水若处理不好将带出地层中大量细颗粒物质,使基槽边坡土扰动出现坍塌,影响基槽开挖和基础施工。出现这种情况时,为了防上坑壁塌方,应放慢挖槽速度,及时在坑壁设置盲管导流,并在槽边挖盲沟集水,再将含集水排走。导流管一般采用长0.5m的φ25mm止水流将基坑底细颗粒物质带走造成基底土扰动,应在盲沟中填φ4~6mm砾石。

7、一体化一区坑内降水

放线定点→下护桶→钻机就位→钻孔(泥浆护壁)至设计孔深→拔出钻杆→检测孔深→吊放钢筋笼→下导管→灌注商品砼成桩

新浆制备→检测浆液→用于成孔护壁→废浆液回收→沉淀处理→与新浆混合→检测浆液→用于成孔护壁

⑴.钻孔前钻头对好桩位,定位误差≤2cm。

⑵.垂直度采用钻机自身的垂直检测装置进行控制,并辅以人工铅锤90°两个方向同时校正垂直精度。

⑶.通过钻进中辅助带重锤的测绳,在同一孔底测试两个点以上,以验证孔深度。

⑷.下护桶的高度应高出地面20~30cm。

⑸.钻孔出的废土用车拉出基坑处理。

⑹.新制备的泥浆应具有和易性好,不离析、不分层、不沉淀的性质。

⑺.泥浆配合比为: 7~10%膨润土;0.5~1%工业用碱;0.1%羟甲基纤维素(CMC);拌和用水为自来水;

⑼.泥浆制备的技术及操作要求:

a.在测定泥浆材料性能的基础上,及时试配泥浆的最佳配合比;

b.认真做好泥浆测试工作。新制备的泥浆进行第一次测试,使用前进行一次测试,钻孔过程中测试一次,钻孔结束后在泥浆面下1米及孔底以上0.5米处各取泥浆样品测试一次,回收泥浆后、泥浆处理后各测试一次;

c.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m;

d.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灌注水下混凝土;

e.浇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比重应小于1.25,含砂率≤8%,粘度≤28s。

(三)钢筋笼加工及安装:

⑴.钢筋运至现场,须按型号、类别分别架空堆放。

⑵.钢筋使用前必须调直除锈,并具备出厂合格证及合格的试验报告,方可使用。

⑶.钢筋笼加工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筋间距: ±10mm; 箍筋间距: ±20mm

钢筋笼直径: ±10mm; 钢筋笼长度: ±100mm

⑷.为保持主筋的保护层厚度,须按适当的间距,将预制混凝土块套在钢筋笼上,同一截面至少设置4个,间距2.0m,垫块厚50mm。

⑸.钢筋笼的安放,应由专人扶住并居孔中心,缓慢下至设计深度,避免钢筋笼卡住或碰撞孔壁。

(6).因本工程钢筋笼长为46.5m,施工现场场地较为狭小,不具备整体吊装的条件,故将钢筋笼分两次吊装,第一节下放钢筋笼长度为30.0m,第二节为17.0m。分两次吊装时两节钢筋接头须在同一平面上,钢筋笼上下两节连接采用帮条焊连接,焊接长度10d。

(7).钢筋笼主筋在同一节内接头采用等强滚轧直螺纹套筒接头连接,钢筋笼相邻两根钢筋接头应错开35d(d为钢筋直径)。螺旋箍筋与主筋,加劲筋与主筋均采用点焊,加劲筋接头采用单面焊10d。焊缝应饱满、表面平整,厚度、宽度满足规程要求,焊条采用J506焊条。另外为增加钢筋笼起吊刚度,吊点处加劲筋采用双圈Ф18钢筋箍圈。

(8).钢筋笼吊装采用50t履带吊或25t汽车吊起吊,钢筋笼下放前某核电站施工组织设计.doc,应先焊上钢筋保护层定位筋,以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9).吊点加强焊接,确保吊装稳固。吊放时,吊直、扶稳,保证不弯曲、不扭转。对准孔位后,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

(10).本工程钢筋笼分两段起吊,下节钢筋笼下放至护筒口时,再吊起上节。钢筋笼在孔口焊接应将上下节钢筋笼各主筋位置校正,且上下节钢筋笼处于垂直状态方可施焊,焊接时宜两边对称施焊。两节笼子连接完毕后,补上焊接部位的螺旋筋。钢筋笼全部入孔后检查安装位置。

(四)混凝土供应及浇注:

1).灌注混凝土的导管采用Φ250的无缝钢管,各节导管以插入方式连接,连接处设置密封橡胶圈,防止泥浆的渗入。

2).导管在使用前应试拼、试压、并试验隔水塞能否通过。

3).导管插入孔中DB3308/T 059-2019 文物建筑保护工程鉴定规范.pdf,其下端口与孔底间应预留30~50cm的距离。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