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某档案楼改造加固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江西某档案楼改造加固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98.30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5902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江西某档案楼改造加固工程施工组织方案简介:

对于江西某档案楼改造加固工程施工组织方案的简介,通常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背景:首先会介绍档案楼的地理位置、建筑年代、用途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或改造需求,例如建筑结构老化、承载能力不足、消防安全问题等。

2. 工程目标:明确改造加固的目标,比如提高档案楼的抗震性能、改善内部空间布局、提升消防安全设施等。

3. 施工范围:描述具体的改造加固内容,包括哪些结构需要加固、哪些部分需要改造、是否涉及到外墙、屋顶等。

4. 施工方法:介绍采用的施工技术和材料,例如混凝土加固、钢结构加固、幕墙改造、防火材料应用等。

5. 施工流程:按照时间线概述施工步骤,包括前期准备、主体施工、隐蔽工程验收、装饰装修阶段等。

6. 安全与质量管理:强调施工期间的安全措施和工程质量控制,如施工安全培训、应急预案、质量检查体系等。

7. 进度计划:概述施工的预计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关键节点的控制。

8. 配合与协调:说明在施工过程中与各部门、单位的协调机制,如与档案馆的沟通、与其他施工单位的协作等。

9. 环保与节能:如果适用,可能会提到施工期间的环保措施和节能设计。

10. 预期效果:最后会简要描述改造加固后的预期效果,如提升的使用功能、改善的环境条件等。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实际的施工组织方案会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更具体和详细。

江西某档案楼改造加固工程施工组织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3.7、钢材表面打磨、清洗

钢板与混凝土粘贴面用打磨机打磨见新;打磨纹路,应与钢材受力方向相垂直,且打磨面不得遗漏;打磨完毕,注意半成品的保护,在安装前应保证打磨面的整洁;钢板堆放时,打磨面必须朝下,并放置在通气干燥之处待用。

根据气温、施工环境温度、粘贴位置(有平贴、侧面贴、仰贴)等条件配制粘钢结构胶;由专人配制结构胶,配制的结构胶计量要准确、搅拌要均匀,而且要能满足粘贴位置的要求,配制的结构胶应在1小时内用完。

在钢板上涂抹配制好的结构胶《高压直流输电术语 GB/T13498-2017》,涂刷厚度为3~5mm(中间厚、周边薄);将钢板钻的孔洞对上已植的螺栓贴在混凝土构件表面,用手锤轻轻敲击钢板中部,边敲击钢板边拧紧螺栓使胶体从钢板边缘挤出,然后将钢板边的胶刮平。

(四)、混凝土无损切割

设计图纸要求所有混凝土构件切除均采用静态无损切割,为满足设计要求采用震动小、噪音底、安全可靠的液压钳、环刀和切割机进行切割。

1.1、拆除施工前应对被拆除结构进行安全检查,分析受力情况,先切断被拆除结构的水、电源,铺设临时施工线路,采取隔离措施。

1.2、拆除结构施工从上而下,逐层分段进行施工,不得垂直交叉作业。施工作业面的孔、洞必须封闭,上层楼未拆除完毕,不得拆除下层结构构件。

1.3、拆除施工时,楼板上严禁人员聚集和堆放材料,施工人员必须站在稳定的结构或脚手架上操作并佩戴安全带,被拆除建筑渣土必须有安全的堆放场所。

1.4、当日拆除施工结束后,所有机械设备必须远离拆除建筑。施工期间的临时设施,必须与拆除建筑保持安全距离。

1.5、在拆除施工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向有关部门汇报以便采取其他措施。

定位→搭设脚手架→安全检查→构件切割、破碎

按图纸设计要求,准确弹画分割线;按实际分块部位进行定位

在拆除构件外立面四周搭设立杆间距1200mm、横杆间距1500mm的双排脚手架围护,板拆除部位底搭设立杆间距1200mm、横杆间距1000mm满堂施工脚手架,脚手架立杆顶装螺旋底托顶紧楼板;梁拆除脚手架的搭设立杆间距1200mm、横杆间距1000mm满堂施工脚手架,并在满堂施工脚手架的基础上在待拆除混凝土梁部位搭设双排承重脚手架,立杆离梁边300mm采取临时承重支撑顶紧被切割板块,施工脚手架符合规范要求。

根据图纸核对切割部位的定位;检查脚手架的搭设是否满足施工要求;检查吊点的设置是否满足切割构件的承重要求。

板的切割:根据放定的分割线采用直线切割机将楼板与原结构脱离,楼板直接落在搭设好的满堂承重脚手架上,然后采用风镐在脚手架上进行破碎。

梁的破碎:采用液压钳进行破碎,液压钳单次破碎为长250mm、高为150mm,液压钳的破碎压力为40-50兆帕,破碎方法为先从梁的上方方向通长逐步破碎,然后切除破碎部位钢筋,采用以上方法进行梁的破碎;破碎时先根据液压钳的破碎高度150mm用环刀将两端部进行分离切割。

(五)混凝土裂缝处理施工工艺

裂缝处理→埋设灌浆嘴、管、盒→封缝→密封检查→配制浆液→灌浆→封口结束→检查

3.1.1、表面处理法 (δ<0.3mm)

3.1.2、凿槽法(δ≥0.3mm)

先用钢钎或风镐沿裂缝凿成“V”形槽(槽宽与槽深根据缝深和有利于封缝确定),再向两侧加宽,而后用钢丝刷及压缩空气将混凝土碎屑、粉尘吹净。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或大型结构上的裂缝,可在裂缝上钻孔;对于走向不规则的裂缝,除骑缝钻孔外,需加钻斜孔,扩大灌浆通路。钻孔直径一般风钻为56mm,机钻孔应选最小孔径。缝宽>0.5mm,孔距2~3m,缝宽<0.5mm,适当缩小距离。钻孔后,清除孔内碎屑粉尘;孔径>10mm时,用粒径小于孔径的干净卵石填入孔内以减少耗浆量。

3.2、埋没灌浆嘴(盒、管)

3.2.1、采用表面灌浆处理的裂缝,可用灌浆盒或灌浆嘴;凿“V”形槽的裂缝宜用灌浆嘴;钻孔内宜用灌浆管。

3.2.2、裂缝交叉处、较宽处、端部及贯穿处,钻孔内均应埋设灌浆嘴(管、盒),其间距当缝宽<1mm时为350~500mm;当缝宽>1mm时为500~1000mm。在一条裂缝上需有进浆嘴、排气嘴、出浆嘴。

3.2.3、埋设时,先在灌浆嘴(盒、管)底盘抹上一层1mm厚的环氧胶泥,将灌浆嘴、进浆孔骑缝粘贴在预定位置上。钻孔灌浆管可先在孔内埋设铁管。

环氧树脂胶泥封缝(不凿槽)——先在裂缝两侧(宽20~30mm)涂一层环氧树脂基液,后抹一层厚1mm左右、宽20~30mm环氧树脂胶泥。抹胶泥时应防止产生小孔和气泡,要刮平,保证封闭可靠。

待封缝胶泥或砂浆有一定强度时,沿裂缝涂一层肥皂水,从灌浆嘴通入压缩空气,凡漏气处,应予修补密封。

3.5.1、浆液配制应依不同浆材配方及配制方法进行。

3.5.2、浆液一次配制数量,需以浆液凝固时间及进浆速度确定。

3.6.1、灌浆机具、器具及管子在灌浆前应进行检查,运行正常方可使用。接通管路,打开所有灌浆嘴上的阀门,用压缩空气吹净孔道及裂缝。

3.6.2、根据裂缝区域大小,采用单孔灌浆或分区群孔灌浆。在一条裂缝上灌浆可由一端到另一端。

3.6.3、灌浆时,应待下一排气嘴出浆时立即关闭转芯阀,如此循环。化学浆液灌浆压力为0.2Mpa;水泥浆液灌浆压力0.4~0.8Mpa,压力应渐渐升高,防止骤然加压;达到规定压力后,保持稳定,以满足灌浆要求。

3.6.4、当吸浆率小于0.1L/min时,再继续压注几分钟即可停止。

3.6.5、灌浆结束后,立即拆除管道并清洗干净,化学灌浆还应用丙酮冲洗管道及设备。

3.7.1、待缝内浆液达到初凝而不外流时,拆下灌浆嘴(盒)。

3.7.2、用环氧树脂胶泥或渗入水泥的灌浆液把灌浆嘴处抹平封口。

3.7.3、清洗灌浆嘴(盒)上的浆液,化学浆液可用火烧掉,清洗干净的灌浆嘴(盒)可重复使用。

3.7.4、检查补强效果和质量,发现缺陷及时补救DB11/T 382-2017 建设工程监理规程.pdf,确保工程质量

2 适用范围  2.1 钢筋混凝土构件抗弯加固。  2.2 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的抗剪加固。  2.3 混凝土柱的抗震加固。  2.4 砌体的抗震加固。  3 工艺原理   碳纤维补强加固原理是采用碳纤维片材(高强度或高弹性模 量的连续碳纤维,单向排列成束,用环氧树脂浸渍固化的碳纤维板或未经树脂浸渍固化的碳纤维布,统称碳纤维片材),将片材用专门配制的粘贴树脂或浸渍树脂粘贴在桥梁、板、柱混凝土构件需补强加固部位表面,树脂固化后与原构件形成新的受力复合体并共同 工作,从而起到加固作用。   4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求   工艺流程为:卸荷→基底处理→涂底胶→找平处理→粘贴碳纤维布→表面保护处理→验收检查。   4.1 卸荷 、施工前的准备作业   加固前应对所加固的构件尽可能卸荷;对使用材料、配套树脂、机具做好准备工作。   4.2 基底处理   4.2.1 对所有混凝土柱表层出现剥落、空鼓、蜂窝、腐蚀等劣化现象的部位应予以凿除,对于较大面积的 劣质层在凿除后并用环氧砂浆进行修复。   4.2.2 对有裂缝部位应首先进行封闭处理。   4.2.3 用混凝土角磨机、钢刷等机具除去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油污等杂质,构件基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尤其是表面的凸起部位要磨平,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R≥10mm)。   4.2.4 用金属圆刷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   4.3 涂底胶   4.3.1 按主剂:固化剂=1:0.3~0.5的比例将主剂与固化剂先后置于容器中,用弹簧秤计量,用搅拌器均匀搅拌,根据现场实际气温决定用量并严格控制使用时间。一般情况下1h内用完。   4.3.2 用滚筒刷将底胶均匀涂刷于混凝土表面,待胶固化后(固化时间视现场气温而定,以指触干燥为准)再进行下一工序施工。一般固化时间为1~2d。   4.4 找平   4.4.1 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应用找平胶填平,模板接头等出现高度差的部位应用找平胶填补,尽量减小高度差。或者高强度水泥拌繁氧树脂找平.   4.4.2 转角处也应用找平胶修补成光滑的圆弧,半径不小于10mm。   4.5 粘贴   4.5.1 按设计要求的尺寸及层数裁剪碳纤维布,下料数量以当天用完为准;

  4.5.2 调配、搅拌粘贴材料面胶(使用方法与底胶相同),然后均匀涂抹于待粘贴的部位,在搭接、混凝土拐角等部位要多涂刷一些。   4.5.3 粘贴碳纤维,在确定所粘贴部位无误后用特制滚刮子反复沿纤维方向滚压,去除气泡,并使面胶充分浸透碳纤维。多层粘贴应重复上述步骤, 待碳纤维布表面指触干燥方可进行下一层的粘贴。   4.5.4 在最后一层碳纤维的表面均匀涂抹面胶。   4.5.5 碳纤维沿纤维方向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0mm,碳纤维端部固定用横向碳纤维固定。   4.6 保护   加固后的碳纤维表面应采取抹灰进行保护。   5 粘贴碳纤维布的质量验收检查   5.1 对被加固砼基面的要求

碳纤维布砼构件依赖于碳纤维布与构件表面砼的粘结效果;结构补强要求砼本身必须具有一定强度(原则上不低于原结构砼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若达不到,应采取其他办法进行补救;   5.2碳纤维粘贴层数从一至九层的都有,材料选用:日本东丽一级300g的碳纤维布配套日本小西A 级碳纤维胶;同时,碳纤维布及其配套粘结材料必须由厂家所提供的材料检验证明和合格证,对于碳纤维布的粘贴效果,可以通过碳纤维布拉拔仪,做拉拔实验;    5.3 碳纤维粘贴应有可靠的锚固,锚固长度应大于200mm,必要时可另加锚固设施;   5.4 在柱的加固,碳纤维布二层或二层以上,接头必须错开粘贴;   5.5 纤维布互相衔接(接长)的部位采取重叠结构,重叠部分长度为不小于100mm。

1、本工程外露梁板雨天应停止施工;

2、碳纤维布总有效粘结面积不低于95%;当碳纤维布的空鼓面积小于100mm2 时,采用针管注胶法进行补救;空鼓面积大于100mm2 时,应将空鼓处的碳纤维布切除,重新搭接等厚碳纤维布,沿碳纤维布方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

第七节 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方针:满足业主要求为宗旨TJSCTS 8-2022标准下载,实现质量承诺为准则,领先行业标准为目标。

2、质量目标:工程质量无缺陷,确保优良工程,争创优质工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