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铁路修所新建工程铁路站场施工组织设计

某铁路修所新建工程铁路站场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27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5441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某铁路修所新建工程铁路站场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铁路站场施工组织设计是一种详细规划,用于指导铁路站场新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以下是其简介:

1. 项目概述:首先,该设计会从项目的基本信息开始,包括工程名称、地点、规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这将为后续工作提供清晰的背景信息。

2. 施工目标:明确站场的建设目标,如提高运输效率、满足运营需要等,这些都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依据。

3. 施工内容:详细列出站场的各个部分,如站台、轨道、信号系统、停车设施、电力通信设施等,以及对应的施工顺序和重点。

4. 施工流程: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流程图,包括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等各阶段的工作内容、时间安排及责任分工。

5. 施工组织:包括施工队伍的组织、施工机械的选择与配置、施工技术方案等,保证施工的高效和质量。

6. 施工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包括每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日期,以及关键节点的控制。

7. 安全与环保:强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环保要求,确保施工过程的合规性。

8.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天气变化、施工延误等,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9. 质量保证:提出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站场工程达到预定标准。

10. 结语:总结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强调其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性。

以上是铁路站场施工组织设计的一般框架,具体的内容会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某铁路修所新建工程铁路站场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基坑开挖土方量较大时采用机械开挖,少量土方采用人工开挖。采用机械开挖时,基底预留20cm由人工进行清底。基坑边坡根据土质情况进行放坡,保证边坡稳定。

现场设钢筋加工棚,钢筋统一在加工棚内弯曲制作成型,运到作业面进行绑扎。φ16以上竖向粗直径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方式进行连接,φ16以上水平粗直径钢筋采用闪光对焊和电弧焊方式进行连接,其余采用绑扎搭接的方式连接,重要部位φ20及以上粗直径钢筋采用滚压直螺纹机械接头方式进行连接。

地面以下模板均采用组合钢模板,地面以上采用竹胶模板,模板支撑系统由φ48钢管和方木组成,做到尺寸位置准确、接缝严密、支撑牢固、安拆方便。梁板等水平构件按三层配备,其余按一层配备,满足周转需要。

除设计注明采用预拌混凝土外,其余均采用现场自搅拌混凝土。现场设混凝土搅拌站,采用混凝土搅拌机拌合均匀,用插入式振捣棒或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DB11/T 420-2019标准下载,常温下采用自然浇水养护或涂刷养护液等方式进行养护。

现场配备塔吊和龙门架起重设备,并辅以机动翻斗车和手推车,解决材料、机具垂直及水平运输问题。

建筑物外脚手架采用钢管扣件式双排落地脚手架,内脚手架采用满堂脚手架。

项目经理部组织精测组,采用全站仪、经纬仪和水准仪对设计桩位及水准基点进行复核测量,复核无误后测设线路控制桩及房建工程定位桩,测量中各项精度及技术要求满足“测规”规定,控制桩满足施工和控制网的要求,复测成果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对所交基线点、水准点进行现场固桩,在附近固定物上做好固桩标记,并填写固桩记录。

精测组选派测量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测量误差符合“测规”要求,测量工作实行“双检制”。

以线路控制桩为依据,进行线路中线桩和路基边桩测设,直线段桩位间距为50m,曲线段为10~20m。

将水准基点引测到路基边桩上,作为路基填筑标高控制的依据。

以设计桩位和工程定位桩为依据,测放出建筑物主要轴线,建立闭合的轴线控制网。控制网用平面坐标法测设,角度闭合差控制在20″之内。测放完毕将控制点引测到基坑开挖范围以外,通视且易于保护的位置。

将水准基点引测到建筑物附近且在建筑物压力影响范围以外的位置。引测采用往返闭合平差法,闭合差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采用经纬仪交叉投测法进行轴线传递。轴线投测到楼层后用经纬仪进行复核,角度闭合差在规范规定范围内。楼层放线应以控制轴线为基准,用钢卷尺放出其他轴线。

标高传递:用水准仪将地面标高控制点引测至基坑边坡上,作为垫层、基础底板施工的依据。

楼层标高引测:建筑物一层主体结束后,在靠窗口的外墙上测设出向上引测的+1.000米起始标高线,用钢卷尺沿垂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划出+0.5米水平线,然后将水准仪架设在施工层上,根据下面传递上来的标高水平线进行抄平测量,各层抄平时,后视其它两条水平线进行校核,误差控制在规范规定内。

在建筑物外墙上预埋角钢设置沉降观测点。施工期间每月观测一次,验收后第一年每三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半年观测一次,持续三年。测量使用的仪器为精密水准仪。

以设计桩位为依据,按照图示位置用经纬仪对管沟位置和走向进行测量。并将水准基点引测到管沟附近,对管沟深度进行控制。

6.2.2.1框架柱、构造柱等竖向构件模板

地面以上均采用竹胶模板,先根据配板图在模板加工场地拼装成整体,然后进行安装。

具体施工程序为:面板切割下料并与内木楞拼装成整体→模板初步就位→安装外钢楞→穿对拉螺栓→安装斜向支撑→精确校正→质量验收。

内木楞采用50×100木方竖向布置,间距不大于25cm。外楞采用2Ф48×3.5mm钢管间距45cm 与内楞垂直布置,最下面一道钢楞距地高度不大于30cm 。对拉螺栓纵向间距为60cm,与外钢楞之间用“3”形扣件或钢垫片连接牢固。斜向支撑间距为1.5m,一端与外钢楞连接,一端固定在楼面预埋短钢筋上(附图a)。

梁模板由底模和侧模构成。内楞采用5cm×10cm木方沿梁长通长设置,并与面板用钢钉钉牢,内楞上下间距不大于25cm。底模外楞采用10cm×10cm木方,安装在支架顶托上,侧模外楞采用2φ48×3.5钢管垂直内楞布置,纵向间距为60cm,高度超过60cm的梁应用对拉螺栓固定。外部斜撑一头固定在侧模顶部,一头与底部支架固定,纵向间距为1.5m。

梁底模应按要求进行起拱,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3‰。侧模完成后,全面检查模板上口尺寸、平直度,侧面垂直度,底模标高、位置,支撑及接缝情况(附图b)。

6.2.2.3楼板模板

采用厚度10mm高强复合竹胶板作面板,主龙骨采用10×10cm木方,次龙骨采用5×10cm间距25cm木方与竹胶板钉牢。支撑系统采用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立杆纵横向间距为90cm,横杆步距为1.2m,立杆底部设支座以增加稳定性,分散荷载,顶部设可调式顶托以便调整模板高度以及与木方可靠连接(附图c)。

6.2.2.4模板拆除

梁、柱侧模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且不会因拆模而破坏构件边角的前提下,开始拆除。

梁底模及楼板底模应根据同条件试块强度情况确定拆除时间,拆除顺序按照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的顺序进行。

拆下的模板及配件及时进行分类整理,清理修整并涂刷脱模剂后转入下一施工段。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外脚手采用双排落地脚手架,并用密目安全网全封闭施工。

6.2.3.1材料要求

⑴必须使用满足质量要求、进行防锈处理的钢管,钢管内壁涂两度防锈漆,外壁涂防锈漆一度、面漆两度。

⑵脚手架使用的配件必须与使用的钢管相适应并符合质量标准,不得有裂纹、扭曲、锈蚀,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活动部位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1mm。

6.2.3.2构造要求

⑴本工程采用扣件式钢管落地脚手架,立杆、水平杆、剪刀撑等均采用φ48钢管,扣件连接。脚手架外立面用密目绿网全封闭。

⑵脚手架立杆采用单根φ48钢管,立杆横距为1.1m,纵距为1.5m;里立杆距结构边缘的距离为0.30m。

⑶扫地杆距基础面200mm,以上部分步距为1.8m。

⑷脚手架周边每一面两端必须设置剪刀撑,中间每隔12m设置一道,剪刀撑必须沿架高连续设置到顶,相邻两排剪刀撑之间每隔12m高加设一组水平长剪刀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夹角为60°,每段斜杆联系4根立杆。

⑸脚手架与结构采用φ48钢管硬拉结(连墙点),连墙点每层设置,水平间距≤6m。

⑹在有连墙点的步架平面内,必须设置水平斜拉杆,增强脚手的横向刚度。脚手架搭设见附图。

6.2.4材料、机具运输

6.2.4.1站场施工

配备自卸汽车、推土机、装载机、机动翻斗车解决填料等大宗材料运输问题,少量材料采用人力方法解决。

6.2.4.2房建工程

综合办公楼配备一台QTZ4008型塔吊和一台龙门架起重机。

其他小型房屋主要采用人力运输方法,单件重量较大时采用汽车吊进行吊装。

6.2.4.3其他工程

采用客货车、汽车吊、机动翻斗车或人力运输等方法。

6.2.5挡排水、支护措施

6.2.5.1站场土方填筑

每填筑一层,均按2%设纵横向排水坡度,防止雨水或其他地表水浸泡土层。

6.2.5.2房建工程

基坑土方开挖时,根据土质情况进行放坡,保持边坡稳定。开挖完毕,用塑料布对边坡进行覆盖防止流水冲刷失稳。坑边作业时,安排专人进行监护,发现异常立即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基础工程施工阶段,在破顶砌筑高度为25cm的挡水堰,基坑四周设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

基础施工完毕,及时进行基坑四周回填,并沿建筑物四周设面向外坡的5%排水坡度。

6.2.5.3管沟施工

管沟开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放坡方法,如无法放坡则采用连续或间断式挡土板进行支护,保持稳定。

管沟开挖完毕及时进行管道铺设和回填,沟底保持一定的排水坡度并设积水坑,以便将流入沟内的地表水排出沟外。

6.3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

6.3.1地基表层土清除

清除施工范围内的树木、树根、草皮、树叶等杂物DB50/T 1235-2022标准下载,将原地面碾压密实。松土厚度大于0.3m时,则将松土翻挖,分层回填压实后再在其上进行填筑。

基底土密实且地面横坡缓于1:10时,直接在天然地面上进行填筑;地面横坡为1:10~1:5时,先将原地表土翻松压实后再进行填筑;地面横坡陡于1:5时,则挖成宽度为1m的台阶后进行填筑。

路堤填筑施工采用挖掘机、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压路机碾压。施工严格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施工。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四区段:填土区段、整平区段、压实区段、检测区段;八流程:施工测量→地基处理→分层填土→摊铺整平→洒水晾晒→碾压密实→检测签证→路基修整。

6.3.2.1试验段施工

路堤填筑前先选取试验段,长度不小于200m并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按不同种类填料选用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填筑压实试验,确定每一个作业段的合适长度和填料在最佳含水量时在不同压实厚度条件下达到压实标准时的松铺系数、压实机具组合、最少压实遍数和整个工艺流程参数。

通过试验路段的施工,检验运输、平整、碾压等设备的可靠性,施工方法、施工组织的适用性。检验填料组成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试验路段在监理工程师在场的情况下进行施工,施工完成后,提交总结报告。该试验路段的测试结果达到规定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即可做为路基施工依据。

DB44/T 2192-2019标准下载6.3.2.2路基填筑

施工时每个区段的长度根据试验段路基确定的施工参数并结合使用机械的生产能力,车辆数量确定,但为了保证机械有足够的安全作业长度,最短不得小于100m,如果长度不够时,亦按上述八流程的施工程序组织施工和控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