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化

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化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08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5162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化简介:

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化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按照国家和行业规定的标准和规程,对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程序化和精细化管理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风险,同时也有利于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

1. 混凝土搅拌:标准化工艺通常包括选择合适的水泥、水、砂、石子等原材料,按照设计配合比精确计量,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均匀搅拌。搅拌机的型号、搅拌时间、搅拌温度等都有严格的控制。

2. 运输:混凝土的运输需保证其流动性,避免离析。运输设备选择、运输过程中的温控、运输时间等都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 浇筑:浇筑时应使用专用工具,保证混凝土的平滑度和均匀性。浇筑速度、浇筑工艺、浇筑面的修整等都有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4.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按规定的时间进行养护,保证其强度的稳定增长。养护方法、湿度、温度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5. 质量检测: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混凝土的抗压、抗折等性能检测,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化是现代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提高工程质量、提升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以及节能减排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化部分内容预览:

A5: 墙柱单侧或两侧为吊模时,在阴角根部的位置增加钢丝网可有效防治烂根现象

A6: 墙柱在支模前采用海棉垫做微调(只适用于平整度在5mm以内)

A7: 墙在降板位置单侧为吊模时,模板、木方下到底部QB∕T 2490-2000 聚乙烯(PE)挤出板材,利用钢管对撑顶紧

A8: 外墙模板支设前在上下层模板之间粘贴双面交,防治出现漏浆

A9: 楼板降板处,墙、柱支模前采用模板垫平后再支模

A10: 梁柱交接处钢筋过密时,绑扎时应留置振捣孔。

A11:模板表面严禁出现无用的孔洞(模板多余螺杆洞未封堵,混凝土浇筑时孔洞漏浆造成墙体表面观感质量差),不允许使用

A12: 柱砼标号高于梁标号时,梁距柱边500mm处加设钢丝网(该区域混凝土标号砼墙柱)

A13: 模板表面缝宽≥1.5mm,采用胶带粘贴,避免漏浆

A14: 钢筋三角架,浇筑时配合刮尺使用,控制楼板厚度、平整度。在混凝土收平后可取出,间距≤1.8m

A15: 斜屋面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应垂直于放坡方向,沿浇筑方向每隔1m设置一道钢丝网,规格10*10*0.5mm(采用细石混凝土,细石与1~3石的比例为:7:3 )

A17: 采用定制钢架作为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阶段的通道、泵管架设专业工具。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以作为板厚控制,浇筑完成后取出(材料规格采用方钢30*30*3方钢加Φ12钢筋,现场制作)

A18: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楼板达到1.2 MPa后才允许上人(12小时左右,行走不留脚印),每平方荷载不超过150kg

A19:楼板后浇带二次支模前,砼底板处粘双面胶或海绵,模板与砼搭接宽度≤200mm,立杆放置在交接处的底部

A20: 楼板后浇带采用模板做锯齿形(支撑条控制小于500mm)

A21:底板、墙后浇带采用快易收口网的做法,钢筋支撑间距500mm

A22:墙后浇带两侧采用双面胶或海绵,两侧利用原有螺杆锁边

A23: 雨季施工,浇筑后采用塑料薄膜或三彩布遮盖

A24: 地下室施工时,每个承台底部要预留小型集水井,浇筑时明水及时利用水泵抽走

GB50840-2012矿浆管线施工及验收规范.pdfA25:柱墙采用薄膜包裹养护

A26:采用刷或喷养护剂养护

A28: 夏季混凝施工时,为更好控制混凝土入管温度,泵管采用麻袋覆盖

A29: 现场建立养护室,养护室器具包括:温度计、湿度计、天平寸、试块模具、养护记录表

A30: 同条件试块放置在楼层设定位置,采用钢筋笼放置

A31:拆模后三天内将实测值标注在墙体上,施工单位用白色粉笔、监理用蓝色、项目部用红色

A32:统一在楼梯通道口位置墙体上标明该层浇筑时间、拆模时间、养护方式等信息

CJJ∕T 209-2013 塑料排水检查井应用技术规程A34: 泵管清理干净堆放在指定位置(不得堆放在外架、楼梯口、通道口、洞口、电梯井架体等危险位置)

A35: 模板拆除后楼层清理干净,管线位置采用木盒保护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