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中学施工组织设计(实验楼)

平谷中学施工组织设计(实验楼)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851.97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09676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平谷中学施工组织设计(实验楼)简介:

平谷中学施工组织设计(实验楼)部分内容预览:

6.4.1.1共采用一台挖土机,土方开挖过程中要与基坑支护加强合作,对开挖顺序及深度严格规定。

6.4.1.2根据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采用机械开挖,配合人工清槽。为避免工作面太大,按照“机械开挖→打桩→人工清槽→验槽”的工艺流程,组织基础的流水施工。

6.4.1.3 基槽开挖打桩完毕后,报设计、甲方、监理、勘察单位,会同施工单位共同验收。在其标高、平面位置、基槽尺寸、土质均签认合格后,进行后续施工。

6.4.2.2 回填土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为200 ~ 250MM。填土每层至少夯三遍。打夯一夯压半夯DB32T 4347-2022 太湖沿湖地区设施菜地清洁生产技术规范.pdf,夯夯相连,行行相同。

6.4.2.3 在出墙管道处回填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位移或损坏管道,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米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6.4.2.4 回填土每次夯实后,按规范规定环刀取样,测出干密度;达到规定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6.4.2.5 基础肥槽采用素土回填。

6.5 垫层与底板侧模板

根据图纸要求,基础垫层厚度为100MM。

6.6.1 钢筋采用HPB235、HRB400级两种,采取场外集中加工。钢筋接头形式为:梁板d≥22mm的钢筋采用机械连接,d<22mm的钢筋采用绑扎接头;柱竖向钢筋d≥22mm的钢筋采用滚扎直螺纹接头,d<16mm的钢筋采用绑扎接头。

6.6.1.2所有钢筋的搭接长度、锚固长度及其他构造要求,均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6.6.1.3柱、梁交接处钢筋密集,应提前做好翻样和绑扎顺序交底;根据顶板、过梁及悬挑梁钢筋的位置关系提前做好绑扎顺序交底。

6.6.2基础底板钢筋施工工艺

6.6.2.1工艺流程:

钢筋下料→钢筋制作→垫混凝土垫块→插柱筋弹地梁底板钢筋线→钢筋就位绑扎→垫块

6.6.2.2钢筋制作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直螺纹,剪断折弯确保钢筋尺寸制作质量。

6.6.2.3主筋铺设前必须在垫层上弹出主筋位置边线,必保证主筋位置正确,保证下皮筋的间距,钢筋接头在同一截面受拉不超过25%,受压不超过50%。

6.6.2.4地梁钢筋绑扎时在垫层上弹出主筋位置线,在主筋上画出箍筋位置,主筋在搭接绑扎时,绑扎不少于3道,箍筋与主筋绑扎时箍筋开口交叉布置不得在同一方向并保证1 35度弯勾,满足抗震要求,严格控制钢筋搭接锚固长度及骨架的大小尺寸。

6.6.2.5底板主筋铺设前必须在垫层上弹出主筋位置线及底板边线,以保证钢筋的间距。

6.6.2.6钢筋保护层控制:钢筋保护层采用砼强度等级水泥砂浆垫块,垫块位置间距1000mm呈梅花型布置。

6.6.2.7柱插筋控制:柱在柱基上生根,必须严格控制插筋位置的准确性和稳固性。

6.6.2.8在垫层上放线时,应放出柱子的外边线,并用红漆在外边线上做好标识,插筋时应严格按照外边线位置放置,并留出保护层厚度,为了增加插筋的稳定性,钢筋上面,每边加一根通长钢筋,柱子加一个箍筋,钢筋直径为14,点焊在底板上皮筋,柱筋与加筋点焊固定。柱子在距底板1000mm的位置绑扎一道水平箍筋。

6.6.2.9绑扎钢筋时采用拉小线控制的方法,绑一道拉一道;为保证钢筋绑扎牢固绑扎采用正十字扣和反十字扣相互交替的方法。

6.6.3柱钢筋的绑扎

6.6.3.1柱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套箍筋→直螺纹套筒受力筋→对角主筋画箍筋间距→绑扎箍筋

6.6.3.2施工方法

6.6.3.2.1按设计要求间距计算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柱主筋上,然后立柱钢筋,柱筋接头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的位置要相互错开,接头在受拉区不大于50%,接头位置按设计要求,同一根钢筋要尽量减少接头。

6.6.3.2.2柱箍筋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用粉笔画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向上移动,由上向下进行缠扣绑扎。角筋部位用双铅丝扣,主筋与非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6.6.4梁板钢筋的绑扎

6.6.4.1粱板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支梁底模→放梁箍筋线→穿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下层纵筋→穿主梁上层纵筋→主梁箍筋按间距划线绑牢→穿次梁上层纵筋→次梁箍筋按间距划线绑牢→绑梁柱结点加密箍筋→梁帮模板安装及楼板底模安装→弹楼板底筋纵横间距网格线→绑楼板底层纵横筋→水电水平管路安装→楼板盖筋(负弯矩受力筋)绑扎。

6.6.4.2梁箍筋的绑扎

梁筋与箍筋交接点用套扣法绑扎,转角处用双扣正反方向交错绑扎,箍筋弯勾135度,平直部分长度10d,梁端第一个箍筋在支座边50mm处,梁主筋为双排排列时,两排主筋之间要垫直径大于25mm短钢筋,箍筋接头要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筋之上,保护层垫块间距800—1000mm,对角相错设置.

6.6.4.3楼板钢筋的绑扎

清扫楼板模板上杂物,在模板上弹好纵横筋网格墨线,按线摆放主筋,后摆分布筋,先从外围两根筋绑起,外围两根筋的纵横交叉点全部绑扎,然后绑扎中间交叉点,可以跳扣或梅花式绑扎,但双向板全部绑扎,板为双层筋时两层钢筋之间要加钢筋支架,板筋直径小于10mm时,支架间距不大于1.2m,板筋直径大于10mm时,适当加大支架间距。绑扎负弯矩筋时,每个交叉点均要绑扎,且在主筋下垫砼垫块。

6.6.5楼梯钢筋绑扎

6.7.5.1工艺流程:画位置图→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

6.6.5.2楼梯模板上画主筋,分布筋位置。

6.6.5.3根据钢筋位置先绑主筋,后绑分布筋,每个交叉点应绑牢。

6.6.5.4如有楼梯梁时应先绑梁筋后绑板筋。

基础垫层模板采用100×100mm方木,在基底钉上钢筋棍,使用架管将方木顶牢。

6.7.2独立柱基础模板

独立柱基础模板采用100×100mm方木,在基底钉上钢筋棍,使用架管将方木顶牢。

6.7.3.1采用15mm厚竹胶板,50×100mm木方做立带,间距300mm,柱箍用槽钢制作,16螺栓拉接,对称两边为一道,柱箍间距为300mm。

6.7.3.2柱模板安装时,对通排柱应先安装两端柱模板,经校正固定后,拉通线校正中间各柱模板。用经纬仪校正柱模板垂直度,并钢管支撑花兰螺栓钢丝绳进行调节和固定。

6.7.5现浇楼板模板

6.7.5.1顶板模板板面全部使用竹胶板模板,基本规格尺寸为1.22米×2.44米,厚12MM,进货时材料部门应严格挑选,保证模板的尺寸和厚度;

6.7.5.2模板的主龙骨使用100×100木方,间距1200MM,次龙骨采用50x100木方,间距300MM木方进场后应对木方的截面高度进行挑选,偏差超过的应进行二次加工,保证铺开后使板面平整;

6.7.5.3支撑体系采用普通钢支撑,间距1200x1200,施工时严格按照支撑布置图在楼板上放线,所有支撑杆按线就位,保证相应模板能方便地就位;

6.7.5.4模板根据排板图加工成固定的形状和尺寸,按房间和位置进行编号,在每一层施工时均对号入座;

6.7.5.6顶板部分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2/1000;

6.7.5.7顶板拆模时间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的试压结果来确定,顶板模板应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拆模。

6.7.5.8所有顶板预留洞应在模板上用油漆标出具体位置,方洞使用木模,圆洞一律使用钢管。

楼梯踏步侧板、梯段侧板、平台梁侧板、梯段及平台底模板均为12mm厚竹胶板板和50×100mm木方。踏步侧板上设反三角木两根。梯段、平台及平台梁的支撑系统采用钢管架上设可调支撑头,以钢管水平杆相互连接成整体。

6.7.7.1当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可以拆除梁侧模板。板与梁底模板拆除条件详见表,拆模时应以砼同条件养护试块抗压强度为准。

6.7.7.2本层梁板底模板拆除时,其上层保留一层支撑,上层楼板砼浇筑前及上层楼板砼强度较低时,下一层楼板梁的底模板及支撑不得拆除。

6.7.7.3已拆除模板的结构,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更为不利时,结构必须加设临时支撑。

6.7.7.4本工程模板拆除应履行模板拆除申请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拆除任何部位的模板。

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6.8.1商品混凝土的拌制的控制

6.8.1.1混凝土浇筑前先检查到场混凝土的随车证明资抖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核对工程名称、混凝土强度标号、浇注部位,并现场取样做坍落度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8.1.2商品砼供应商应向总承包方提供如下资料:商品砼出厂合格证、28d标养砼抗压强度报告、商品砼配合比申请通知单、砼开盘鉴定及砼强度报告、水泥出厂报告及进场3天、28天试验报告、砂试验报告、碎(卵)石试验报告、掺合料合格证、试验报告、外加剂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见证取样检验报告,使用说明等。

6.8.1.3施工承包单位应对进场商品砼现场取样,制作砼试块,并委托有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试验。

6.8.2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法施工。

DL/T 1941-2018 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规范6.8.2.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8.2.2在混凝土浇筑前应用水或吹风机先对钢筋、模板以及混凝土接触面进行清洗,确保要浇筑的施工区清净无杂物。

6.8.2.3浇筑框架柱混凝土时,尽量将混凝土泵车的输送管伸至柱子的模板内,使混凝土输送管出料口距浇筑面的距离不大于2m。

6.8.3.4每个施工段的框架柱的顺序从两端向中间推进,防止模板吸水膨胀产生横向推力,累计到最后一根,导致弯曲变形或轴线位移。

6.8.2.5分层浇筑的厚度控制在50cm以内,高度大于50cm的框架梁采取分层浇筑,待第一层充分捣实后再浇筑第二层混凝土,振捣棒插入下层50mm。

6.8.2.6框架柱的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在框架梁底标高上10mm—20mm处(剔除浮浆层以后标高)DBJ∕T 15-147-2018 建筑智能工程施工、检测与验收规范,每一个施工段的梁、板混凝土必须一次性连续浇筑完毕,如果由于特殊原因而无法连续浇筑时,施工缝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的1/3范围内。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