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至广州高速铁路施工组织设计

武汉至广州高速铁路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46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04652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武汉至广州高速铁路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武汉至广州高速铁路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DK2064+387~DK2067+125段衬砌:2005年9月15日开工,2008年3月15日完工。

DK2069+945~DK2067+125段掘进及初期支护:2005年8月1日开工,2008年1月31日完工。

DK2069+945~DK2067+125段隧底工程:2005年8月15日开工,2008年2月15日完工。

DK2069+945~DK2067+125段衬砌:2005年9月15日开工,2008年3月15日完工。

GB50295-2016 水泥工厂设计规范.pdf3.4.隧道工作循环时间计算

本工程隧道工作循环时间计算见下页隧道施工循环周期表

3.5.施工进度横道图

详见下页施工进度横道图。

3.6.施工进度网络图

详见下页施工进度网络图。

说明:1、一个掘进循环进尺为3米。

2、仰拱砼、防水板及二次衬砌利用掘进作业时间同步施工,不占循环时间。

4.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技术措施

4.1.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

4.1.1.1.开挖及支护施工方案

隧道开挖根据围岩级别相应采用明挖法、全断面法(横洞)、台阶法、中隔壁法(CD法)、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进行开挖。具体见下表:

牛岭隧道围岩级别及施工方法统计表

高岭隧道围岩级别及施工方法统计表

4.1.1.1.1.台阶法

③拱部架立钢支撑,锚喷支护

⑥边墙及仰拱架立钢支撑,喷锚支护

⑧铺设环向盲沟及防水层,利用移动整体衬砌台车,模筑二衬砼

围岩情况较好时,取消核心土,按上下台阶施工。

4.1.1.1.2.全断面法

④铺设环向盲沟及防水层,利用移动整体衬砌台车,模筑二衬砼

4.1.1.1.3.中隔壁法施工

1.(1)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侧壁φ25水平锚杆及导坑侧壁Φ22水平锚杆超前支护。

(2)弱爆破开挖①部。

(3)施作①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

4cm厚混凝土,架立格栅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

(4)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2.(1)弱爆破开挖②部。

(2)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

(3)接长格栅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

(4)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3.(1)在滞后于②部一段距离后,弱爆破开挖③部。

(2)接长I18临时钢架。

(3)隧底周边部分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4.开挖④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①。

5.开挖⑤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②。

6.(1)在滞后于⑤部一段距离后,弱爆破开挖⑥部。

(2)隧底周边部分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7.(1)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拆除I18临时钢架。

(2)灌注部边墙基础与仰拱及隧底填充(仰拱与隧底填充应分次施作)。

8.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注部衬砌(拱墙衬砌一次施作)。

4.1.1.1.4.交叉中隔壁法(CRD法)施工

1.(1)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侧壁φ42小导管及导坑侧壁Φ22水平锚杆超前支护。

(2)弱爆破开挖①部。

(3)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4)施作①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型钢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安设I18横撑。

(5)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2.(1)弱爆破开挖②部。

(2)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3)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

(4)接长型钢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安设I18横撑。

(5)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3.开挖③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①。

4.开挖④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②。

5.(1)在滞后于②部一段距离后,弱爆破开挖⑤部。

(2)隧底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

(3)接长型钢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6.(1)在滞后于④部一段距离后,弱爆破开挖⑥部。

(2)隧底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

(3)接长型钢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7.(1)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拆除I18临时钢架及临时横撑。

(2)灌注部边墙基础与仰拱及隧底填充(仰拱与隧底填充应分次施作)。

8.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注部衬砌(拱墙衬砌一次施作)。

4.1.1.1.5.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1.(1)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侧壁φ42小导管及导坑侧壁Φ22水平锚杆超前支护。

(2)弱爆破开挖①部。

(3)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4)施作①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HW175×175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安设I18横撑。

(5)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2.(1)弱爆破开挖②部。

(2)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3)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

(4)接长HW175×175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安设I18横撑。

(5)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3.开挖③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①。

4.开挖④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②。

5.(1)在滞后于②部一段距离后,弱爆破开挖⑤部。

(2)隧底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

(3)接长HW175×175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6.(1)在滞后于④部一段距离后,弱爆破开挖⑥部。

(2)隧底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

(3)接长HW175×175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7.(1)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φ42小导管超前支护。

(3)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4)导坑周边初喷4cm厚混凝土,架设拱部HW175×175钢架,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2)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2)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10.(1)开挖⑩部。

(2)导坑底部初喷4cm厚混凝土,安设HW175×175钢架使钢架封闭成环,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11.(1)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拆除I18临时钢架及临时横撑。

(2)灌注部仰拱及隧底填充(仰拱与隧底填充应分次施作)。

12.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注部衬砌(拱墙衬砌同时施作)。

4.1.1.2.隧道洞内外控制测量方案

4.1.1.2.1.测量误差分配

根据现行《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规定,该隧道横向贯通误差限差为500mm,高程贯通误差限差为50mm。

由于贯通误差由洞外控制测量、进口段洞内控制测量、出口段洞内控制测量共同引起,按误差等影响分配原则,洞外、洞内控制测量误差的限差分别为:

横向:,取为280mm;高程:,取为28mm

取限差为两倍中误差,则洞外和洞内控制测量精度为:

4.1.1.2.2.洞外控制测量

4.1.1.2.2.1.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拟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布置如下图所示的边连

布网时,将定测控制点JD171和JD172纳入GPS控制网中,使GPS控制网与隧道的设计位置联系起来。在JD171右侧5-6米范围,增设控制点D1,在隧道进口端适当位置增设D2、D3、D4、D5四个与JD171和D1通视的控制点。JD171、D1、 D2、D3、D4、D5均设置强制归心装置,利用JD171、D1和D2、D3、D4、D5的GPS测量结果作为洞内控制网的起算数据。

施测时采用三套徕卡SR520接收机按B等自由网施测。高程投影面选取隧道平均高程面,平面投影选取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为控制投影变形,GPS网平差计算时,首先在WGS84坐标系下做三维无约束平差,然后将控制点的WGS84三维坐标转换为高斯平面坐标。

4.1.1.2.2.2.洞外高程控制测量

拟采用高精度数字水准仪实施二等精密几何水准控制。

GB/T 41254-2022 爆炸保护系统的功能安全评估方法.pdf4.1.1.2.3.洞内控制测量

因洞内控制网随掘进长度的增加而不断向前延伸。为满足精度要求和尽量减少测量工作量,洞内平面控制拟采用主控网、基本网和施工导线三级控制;洞内高程控制拟采用高精度数字水准仪实施三等精密几何水准控制。

4.1.1.2.3.1.洞内主控网

布网:如上图所示,自JD171和D1,向洞内布置边长约为1000m的重叠狭长菱形边角网。在菱形的重叠部分,施加长约5m的高精度(±0.1-0.3mm)因瓦线尺测距边,作为固定值,对控制网施加额外约束,以提高精度。控制点布置在隧道两侧,以利保护点位,且测量时尽量不影响隧道内的交通。

施测:施测时选用6套高精度Leica基座和4套Leica标准圆棱镜,利用徕卡CTA自动化全站仪,又称测量机器人。每点观测四个方向和四条边长,方向按全园测回法观测。三联脚架法测量主控网的同时,用一根因瓦线尺测量联系短边。隧道掘进增加1000米,主控网向前推进一节。

4.1.1.2.3.2.洞内基本网

施测:利用徕卡CTA全站仪,根据三联脚架法测量。隧道掘进增加150-200米,基本网向前推进一节。

一级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1.1.2.3.3.洞内施工导线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